基于模糊PID的温度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以及文献综述,设计思路==

作者&投稿:延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开题报告里的文献综述~

很鲜明的观点,你可以借鉴的。


第一,税费改革是当前必须的、符合我国改革总体方向的一大措施,但不宜提”治本之策”。因为总的来讲,这种”并税除费加返还”式的改革仍是我国历史上从租庸调到地丁银无数次类似改革的又一轮,即仍属传统框架内的改制。它离现代社会或发达市场经济社会的农业税制还差得很远。
现代税制的特点很多,其本质无非两条:

一是消除”身份性贡赋”色彩,实行公民权利平等基础上的非身份性税法,无论是所得税、资产税、遗产税等等都应有一定之规。对公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所得税,而所得税率累进制和低所得免税线是现代社会的通例。但按这个原则,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民就几乎不应成为征税对象。而按现行税费改革政策,改革后农业税加特产税两项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仍达15%以上,与市民的所得税义务相比仍具有”倒累进”的、身份性的色彩。北大卢锋先生提出”农民免税论”,认为第一农民收入很多达不到所得税起征点,第二当前农业状况已使土地从”资本”变成了社会保障手段,不能成为资本税的对象。他的说法或许过于理想化,但却是合乎逻辑的。我们现在或许还做不到这一点,但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只要现存税制不能在统一的累进税率面前对城乡居民一视同仁,就不能说我们的税改已经”治本”了。

二是现代税制更重要的基础是纳税人权利--义务统一原则。所谓”无代表,不纳税”,可以说是近代化变革的最重要起点。当年英法等国最早的国会并不是基于什么民主的政治理念、而纯粹就是因国王必须就征税问题与”纳税大户”(后来随民主的发展而演变为一切对国家有义务的公民之代表)协商而产生的。也正是在”无代表,不纳税”的基础上形成的纳税人认同,使现代国家拥有比传统国家更强的征税合法性和更大的实际征税能力。纳税问题的实质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它表面上是个财政概念实际上却是个政治范畴。本次税改在社区公益收费问题上提出”一事一议”、村民自治的原则实际上也是基于这一点。但在”皇粮国税”问题上与上述标准距离还很大。归根结底,税制改革的”治本”要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两点都以城乡公民一视同仁为原则,不涉及什么”工业反哺农业”、国家”保护”农民扶助农村的问题。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这样号称实行自由经济反对欧洲型福利体制的国家,农民都是公民中受到特殊保护的一个群体,而且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由于交易费用高、自然风险大、生产周期长、离散性供给和消费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导致的”蛛网震荡”等原因,在形式权利一视同仁的”公平市场”中农民也会处于弱势,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照顾。但中国农民面临的从来不是争取照顾的问题(在农民人口比重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恐怕也难以照顾)而是减少歧视的问题,不求”反哺”但求少取,不求”保护”但求准入,”形式权利一视同仁”这种在发达国家招致农民抗议的状况,对中国农民来说已是梦寐以求了。

第二,就技术层面而言,本次税费改革要注意的除了我以前谈过的”黄宗羲定律”陷阱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百分率税则”的可行性问题。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什一而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都是时人对税收总量的大致估计,实际操作起来由于国家没有能力核实农户的产量、收入,一般都只有按”硬指标”(丁、口、户、地亩)定额征收,顶多粗略地再把丁、亩等划个”三等九则、”“五等版薄”,这种划分与农户收入的实际变化也很难相关。而且由于乡村吏治不好,这种划等工作还容易被扭曲产生更大的问题。所以历史上就存在着”五等户、”“九则丁”逐渐被淡化、被更划一的标准所取代的趋势。因此当时一旦改革税制,为避免征税失控通常都采用绝对量控制的办法。如晚唐”两税法”便规定以大历年间实征额为限,清代地丁合一的原则是以康熙末年定额为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而本次税费改革的”两个7.5%”都是相对性指标,在当前”农民纯收入”统计极不准确、”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情况下,没有绝对量控制只有相对性指标恐怕是不管什么用的。

2、与上述相关的是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征税问题。我国目前所谓农民负担问题,其实主要是务农户、尤其是种粮(或其他大宗主要农产品)户的负担问题。象苏南浙江那些”乡镇企业”高度发达地区乃至城郊、城内级差地租高收益地区农民是不大有这种问题的。本次税改规定的基本税种是农业税和特产税,实际征收又多是按人口、田亩数计算,这就使负担集中在务农、种粮之民身上的状况更严重。目前在安徽、福建等地的试点中已经反映了这个问题。

这也是我国历来税制的老问题。由于我国经济活动、尤其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缺少规范的薄记、营业额申报与核实等手段,古代的税收就常有”逼民趋末”的问题。清代有些地方为了使经商户承担一些负担,曾劝告乃至强制商户置办田产,免得”万金之子身无寸土,则终岁于国家不输一钱”。这当然不是根本办法。

应该说中国历代王朝均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税法上也从没有优待商人而苛待农民的动机。但传统社会的条件下始终不能形成一种合理的累进所得税制度。所以一方面朝廷时常在工商领域实行不合理的勒索、垄断、禁锢制度,阻碍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却在基本税制上一直沿袭了不利于农民的”倒累进税”传统。形成汉儒所谓”今法律贱商人,而商人富贵矣(秦按:实际上是有权贵背景的商人富贵矣,对于平民商人而言,那时的抑商政策可不是闹着玩的),今法律贵农人,而农人贫贱矣”的局面。尤其是宋明以来我国赋税征收的主体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移,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倒累进”之弊不仅使农民负担重于市民,农民之中,种粮农民又重于务工商的”农民”,而务工商”农民”的负担又重于纯粹的”食租者”。如今许多明星城市扩张所及,地价骤升,像深圳罗湖区许多”农民”仅仅由于区位而暴富,他们已经既不务农也不务工商,许多人只知赌博、包二奶,税收对其毫无调节作用。当然,决不是任何情况下地价飙升都使农民受益,更常见的是由于地权暧昧,地价一升土地就被收走,有权的”征”地”卖”给有钱的,区位收益同样流入私(尽管不是农民)囊。当年马克思主张通过土地国有取消绝对地租并把级差地租收归国有,然而如今相反,在不承认土地私有制的我国,绝对地租(现实中可理解为农耕户的土地负担)之高造成许多地方农民弃耕、土地抛荒严重,而高额级差地租(现实中主要是土地的区位升值或其他非投入性升值带来的受益)尽入私囊又造成垄断性食利者暴富、”炒地皮”和”卖地财政”盛行。反不如一些土地私有制国家用高额累进所得税调节级差地租更公平。

在面向城乡全体公民的现代所得税制暂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百分之几”的相对标准意义不大,按人按亩的定额计证又有”倒累进”之弊,怎么办?根本的出路还是上述的治本之策。但从技术角度讲,也不是没有改良余地。在保留国家最终征地权的情况下,改”地亩税”为”地价税”而地价税率实行累进制,也许是个办法。地价实行”自报公议”,”自报”有利益制约:高报地价,征税吃亏,低报地价,征地吃亏,农民自会选择最有利于己的报法。而土地税总额按地价分摊,无论怎么报,总额反正不变,国家利益也得以保障。同时”地价”概念取代自然形态的”地亩”概念,也为进一步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条件。

第三,目前税费改革不能孤立进行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因而税改同时伴之以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共识。撤乡并镇、精简机构、村务民主、一事一议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社区公共事务改革与国家-公民关系改革并不是一回事。我国目前乡村基层机构多,人员多,开支大的确是导致农民负担重的原因。但这与许多农村社区结构涣散、公共事务瘫痪、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并存的。改革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组织是”(生产)队为基础”,那时的”队”与农村传统自然村落-小共同体大致相当,即所谓”村队一体”,社区公共职能相当发达(体制之弊是另一回事)。改革后”队”基本虚化,由原生产队改成的”村民小组”往往形同虚设,而由原生产大队改成的”行政村”成了乡村组织的新基础,机构、权力均大为膨胀,特别是(在土地经营下放到户的同时)土地控制权由生产队上收到”行政村”后尤然。然而”行政村”并非乡土人际关系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而只是国家基于管理需要划定的,社区公共职能薄弱而”国家经纪”色彩浓厚。除了部分乡企发达、村级经济活跃的富裕地区外,广大纯农区乡村的”行政村”权力基本上是单纯的”国家政权末梢”。其职能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替上头”要粮要钱要命”,而社区公益职能很差(由于缺乏社区公信力,有时应上级号召搞的社区公共工程也被看成对上邀宠而增加农民负担之举)。然而,国家在法理上又不承认其为基层政权,而是将其规定为村民自治组织并由农民供养。这种”给国家办事而国家不养,由村民养活而无益于村”的状态导致村级组织处境尴尬,干群矛盾严重,村干部”两头不落好”之余往往更趋向于自谋其利,成为既敷衍国家也脱离村民的消极利益阶层。

近年来的村级民主对促进民主意识有很大意义,但并未根本解决”政权末梢”与”社区自治”的职能冲突问题。而纯就村治来说,在既非自然村落和熟人共同体、又非适当行政区划的”行政村”,以”国家民主”的标准程序建立一个既是自治组织又是政权末梢、职能相互冲突的机构,未必是最佳选择。我认为未来的乡村组织模式应当是:

在自然村(不是行政村)改变如今的涣散状态,发展村民自治,标准民主程序固然好,但熟人共同体的传统组织形式(如宗族等)只要组织成本低、社区治理有效而农民又接受,外人不必强行改变。自治组织不吃”官饭”,对村民负责,其是否需要、需要多少供养乃至公益费用,均以村民同意为原则,外部规定的”百分之几”标准意义不大。民主国家不能以上面的意志指派自治者,同时也不必过于在乎下面产生自治者的程序是否”标准”,只要以法治保证这些组织不侵犯人权即可。例如宗族议事会可以处理族内一般公共事务,但决不可私设公堂,侵犯族人基本公民权,也不许对外组织械斗。--其实这些限制与”族”不”族”的并无逻辑联系,即使”规范民主”产生的组织,也不能以”多数决定”为理由侵犯公民个人合法权利的。现代民主制度当然不可能以血缘组织为基础,但同样也不可能以强制取消血缘组织为基础,否则秦代法家的强制”分异”、不许”族居”就成了最激进的民主政策了。现代民主要制止的只是”族权”对人权的侵害,但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族权”比其他形式的公共权力更邪恶,而只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任何形式的公共权力的滥用都应该防止。现代社会应当明确”群己权界”:个人领域通行自由原则,无论血缘还是非血缘的、民主还是专制的公共权力都不应当侵害这种自由。而公共领域通行民主原则或曰多数决定原则,即社区公共事务取决于社区多数(无论这多数是否有血缘上的联系)或受权于多数的代理人,国家公共事务取决于国民多数或国民多数选出的代理人。只要落实了这些原则,所谓村民自治会助长宗族倾向的担心是大可不必的。

在自然村之外取消”行政村”,而把乡划小一些(这与目前存村并乡的思路不同),乡级机构应是民主国家政权末梢,不是自治组织;是派出机构,不是组织庞大的一级政府;”乡官”是事务官而不是政务官,实行公务员制而不是选举制,由国家财政供养而不是由农民供养。尤其教育这一块国家要切实负起《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责任,不能让农民来”养教育”--后者正是形成如今”农民负担问题”的原因之一。至于”七所八站”这类专业机构或农业服务部门,或者实行企业化,向市场求生存,竞争中谋发展。或者作为需要补贴的公共事业单位由财政实行垂直拨款(即与所谓”乡级财政”脱钩),不能让农民承担补贴责任。在上述原则下,数量减少的”乡官”吃”皇粮”,办国事,由政府考核任用,过去引起争议的”乡级选举”问题不复存在。农民在这一级的民主权利主要是自由结社等公民权利,通过农会等组织保有与政府谈判的能力。

而民主选举应当是县及县以上各级政权的产生基础。这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这里就不细谈了。简而言之,自然村自治,行政村取消,乡上农会对公务员,县上搞选举 政权。以实现传统与现代化、农民民主权利与国家行政能力的结合。

第四,近年来财政收入上”强干弱支”的政策取向值得反思。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一直有呼吁我国强化”国家汲取能力”的声音,它主张实行财政集权、提高两个比率(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率,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率)、发展转移支付,这在当时”诸侯经济”发达、中央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有其合理性。即使今天,省级经济中仍然有”诸侯”现象,中央与省的关系上适度集中可能还是合理的。但这些年来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县乡村三级财政的困难日益加剧,中央财政收入却超出预期地高速增长。去年中央财政增收2000亿,而多数县工资都难以发出,村财政负债数十万、乡财政负债上百万的比比皆是。这些财政窟窿最后还得用农民的血汗来填补。农民负担问题的恶化不能说与此无关。

”强干弱支”主张者喜欢强调国际上”两个比率”发达国家比不发达国家高,现在比过去高。以此证明我们应该提高这两个比率,尤其是提高中央财政的”汲取”比率。他们还说世界上许多统一国家的解体乃至我国历史上各代王朝末世的大乱都是由于这一比率下降导致的。我以为这是太过轻率的说法。欧洲许多民族在前近代处于领主割据状态,无所谓”中央财政”,统一的民族国家是与近代化进程同步形成的,说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央财政力量的成长或许可以成立。但倒过来说统一国家的解体就是由于”中央汲取能力”不够,已是很难服人。

而古来就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帝制中国,”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率”是否低于现代国家大有疑问(的确有来源于国外汉学界的说法,以史籍中记载的”正供钱粮”为据,说传统中国的农民负担比前近代欧洲农民轻得多,但如前所述 ,杂派远高于”正供”在古代中国是常见现象,所以这个说法不可信),”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率”则一般都高于现代国家,尤其在历代王朝末世除少数例外(例如东汉晚期的确是朝廷”汲取能力”萎缩、”官负人债数十亿万”的时代),倒一般都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率”很高的时期,正是在朝廷横征暴敛不仅使百姓遭殃,连地方也对中央失去耐性的情况下发生了王朝崩溃和社会爆炸。

以明代为例,明中叶政治相对最清明的弘治年间全国征收夏税秋粮米麦共计26799.3万石,其中”起运”(上缴中央户部)1503.4万石,占56%;”存留”(地方政府支配)1176.4 万石,仅占44%。1 此后中央所占比重一直有上升趋势。万历六年全国夏税秋粮共2663.8万石,其中起运1528.7万石,占57.4%;存留1135.1 万石,仅占42.6%。2 这个”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率”已经比绝大多数现代发达国家高出不少了。到明末”三饷加派”风起,这些加派都属于中央财政,从而使中央收入在全国财政盘子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大幅升高,用黄宗羲的话说,达到”天下郡县之赋,郡县食之不能十之一,而解运京师者十之九”3 的地步。试问当今哪个发达国家中央财政的比重能高到如此程度?而明朝也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崩溃了。

清代财政的中央集权程度更甚于明。清廷初建时为了安定人心,除总体上标榜轻徭薄赋外,还规定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与地方应各拿50%,即所谓”顺治初年,钱粮起、存相半”。4 但实际上中央所拿远远超过此数。在清前期和平时代的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与乾隆十八年,全国各征收地丁钱粮2819万两、3028万两和3013.3万两,其中起运部分分别占77.82%、76.79%、78.77%。5 到清中叶嘉庆年间,全国地丁钱粮正供加耗羡总数中起运部分增至81.56%,而清廷由此转向衰败。延至清末,这个比率更上升到光绪年间的85.65%,6 --这与黄宗羲所讲的明末情况如出一辙--而清廷也就走向灭亡了。

民国在抗战前,中央财政收入主要靠关盐统三税,田赋则划归各省财政,田赋附加一般划归县财政支配。抗战爆发后,政府首先采取的一个财政措施就是把田赋收入收归中央财政,并加强了中央对国统区田赋之外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汲取”力度,为此任用大批素质不良人员扩充乡村政权末梢。这虽然有战时经济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它对国民党政权与地方、与民间、尤其是与农民关系的加速恶化,实有重要作用。熟悉土改情况的人都知道,那时发动农民诉苦时,农民绝大部分的控诉通常并非冲着地租剥削,而是冲着国民党的苛捐杂税、拉丁派款和乡村保甲人员的为非作歹。

当然,以上统计都是就合法财政收入而言,如果考虑到非法横征,则中央政府在全国财源中拿走的不太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比重。其实即使合法财政收入百分之百都被”起运”了,有权可用的地方官也不会饿死,甚至可能不会比以前少拿。但这在绝对量上决不意味着中央拿的没有那么多,而只意味着地方上拿的远不止那么些。换言之,这更表明农民实际负担因”强干弱枝”而增加的程度常常超出中央政府的预想。可以相信历代统治者无论贤暴明昏,大概都不至于故意虐民取乐,拿自己的江山社稷开玩笑,他们通常只是认为朝廷多拿一点,地方少拿一点,百姓总的负担不会增加多少--很可能他们听到的汇报也是这样。然而常识告诉我们,朝廷的”汲取”本身需要支付成本。皇上不可能派千千万万的钦差直接面对民众,朝廷的收入终归是要由地方机构来征收的。而地方机构与朝廷一样作为利益单位也有”经济人”属性,趋向于在权力所受到的制约边界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朝廷征收的越多,越需要更多的”国家经纪人”,或授予地方上更多的”国家经纪”权,而在纳税人权利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更为强化的国家经纪权也更能实现自身的最大化利益。朝廷既然把正式赋税乃至耗羡之类的合法加派都几乎”起运”一空,就很难不对地方上那些经纪人的另行”创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正供有限而横征无穷”之弊愈演愈烈。

因此”起运”虽非”横征”的根本原因,但”存留”不足在许多情况下的确促成了”横征”的泛滥。明清时代许多有识之论谈到了这一点:

”存留以供本地之用,一或不敷,……俸无所出,何以惩官之贪?……食无所资,何以禁吏之蠹?” 7

”存留款项尽行裁减,由是州县掣肘,贪墨无忌,私派公行,不可救止,百弊皆起于此。”8

”存留钱粮原留为地方之用,裁一分则少一分,地方官事不容己,不得不又派之民间,且不肖有司因以为利,是又重增无限之苦累矣。” 9

起运太多存留不足,还导致借款上缴、挪移他费、转圈财政、弄虚作假等混乱现象。清初户部尚书就曾报告说:起运太多,”势必欲挪移供应”。10 就连康熙皇帝也看到:一切存留款项尽数解部,导致”州县有司无纤毫余剩可以动支,因而挪移正项,此乃亏空之大根源也”。他指出,当时名义财政收入很高而实际可用财力却不足的所谓”亏空”现象,官吏贪污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奇怪的是:”地方有清正之督抚,而所属官员亏空更多,则又何说?”康熙认为原因就在于这些”清正”官员办理”起运”太积极,以至于借款上缴、挪移他费,形成转圈财政即帐面收入甚多而实际财力匮乏的大弊,他强调此弊对财政的危害有甚于贪污。11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不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吗?

我们的一些论者在鼓吹强干弱支时往往大谈发达国家如何如何,罗斯福如何如何,他们忘记了人家的政府职能、约束机制和运行环境都大异于我们,说句逆耳的话:在我们的体制条件下一味”强干弱支”,很可能学到的不是罗斯福,而是崇祯帝。当然我也不主张无限制地搞财政分权。无论罗斯福还是撒切尔都有许多基本的制度前提,在我们现有体制条件下,靠”强干弱枝”来搞”福利国家”和靠诸侯经济来搞”自由市场”都是无法成功的。也许我们到了摆脱单纯从财政上争论”集权”还是”分权”的时候了。

××××××××(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
摘要(Abstract: 200-500 words):
关键词(Key words: 5个以内):
1 引言(Introduction):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或者为什么要开展该项研究 /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Literature Review)
(1)国外(International):在国外,都有哪些人或者哪些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哪些事,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
人物(所在机构) 哪一年 做了什么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 采用了什么方法(模型 / 软件) 评价(优势 / 不足) 对于不足,可能的解决方法


(2)国内(China):在国内,都有哪些人或者哪些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哪些事,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
人物(所在机构) 哪一年 做了什么研究,
解决了什么问题 采用了什么方法(模型 / 软件) 评价(优势 / 不足) 对于不足,可能的解决方法


3 未来展望(Future work):对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你认为未来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5 英文标题(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和通讯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Title; Author’s name, affil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address; Abstract, Key words)。

模糊PID控制在空调房间温度控制中的研究
http://ww1.tabobo.cn/soft/20/233/2008/024276318783.html

摘 要
中央空调目前在国内已普遍使用,传统中央空调的控制方式有一定的滞后,造成室内温度波动性较大,影响空调的温度控制精度和空调环境的舒适性;同时传统空调对温度的调节是一种断续变化过程,不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空调器工作状态,因此不能实现完全自动控制、耗电量大。在今天人们追求舒适环境同时能源紧张的情况下研究新型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先利用机理法建立被控对象即空调房间的数学模型,求出了空调房间的传递函数,并给出了传递函数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同时求出了执行器及空调系统其它环节的数学模型,从而建立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
对中央空调系统先采用常规PID控制,但是空调房间是一个大滞后,非线性的不确定性系统,系统的内外部干扰因素众多,固定的PID参数很难适应控制的需要。因此将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理论相结合,在PID控制中引入了模糊控制机理,构成了兼有两者优点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并在MATLAB环境中,给出了不同控制方案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自适应模糊PID在应对干扰的时候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够
很好的满足控制性能的要求,快速调节温度。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PID,模糊PID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引 言 1
1 文献综述 2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2
1.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发展状况 2
1.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 3
1.3.1 PID控制 3
1.3.2 模糊控制 3
1.3.3 模糊PID控制 4
1.4本文研究的内容 5
2 中央空调系统分析与建模 6
2.1 空调房间模型的建立 6
2.2 感温元件模型的建立 9
2.3 执行器模型的建立 9
2.4 模型参数的选定 11
2.4.1 空调房间模型参数的选定 11
2.4.2 执行器模型参数的选定 13
2.4.3 扰动模型参数的选定 13
2.5 本章小结 13
3 常规PID控制器设计 14
3.1 PID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5
3.2 PID参数的整定 15
3.3 PID控制仿真结果 16
4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19
4.1 模糊控制的理论分析 19
4.1.1 模糊化接口 19
4.1.2 数据库 20
4.1.3 模糊规则 20
4.1.4 模糊推理 21
4.1.5 解模糊 21
4.2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 22
4.2.1 精确量的模糊化 24
4.2.2 模糊参数的设计规则 26
4.2.3 自适应模糊PID的仿真结果 30
4.3本章小结 36
结 论 37
参 考 文 献 38
附 录A 外文原文 40
附 录B 外文译文 49
在 学 取 得 成 果 57
致 谢 58


NHR-BG30壁挂式模糊PID温控器可以控制流量或者压力吗?
可以的,温度的上升和下降比较慢,而压力或者流量则变化非常快,所以BG30壁挂式模糊PID温控器设计了两种算式类型(参数内自行选择),一种适用于滞后大,控制速度比较缓慢的控制系统,如电炉的加热;另外一种适用于控制响应速度迅速的系统,如调节阀对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控制系统。

模糊PID与一般PID有什么不同
在MATLAB中,模糊PID是通过一些模糊规则,隶属度函数来确定参数的,而一般PID仅仅是比例、积分、微分的控制。

NHR-DN30导轨式模糊PID温控器自整定的目的是什么,整定需要多长时间...
自整定的目的是温控器根据系统特性自动计算出PID控制的三个参数,以达到最合理也是最准确的控制的目的。自整定的时间为系统两个周期(仪表控制系统让温度在目标值上下升降两次),每个系统的周期不一样,和系统的升温功率以及保温效果有关。

模糊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的输出经过输出接口、执行机构,加到被控系统上;控制系统的被控量,经过传感器,变送器,通过输入接口送到控制器。不同的控制系统,其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是不一样的。比如压力控制系统要采用压力传感器。电加热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目前,PID控制及其控制器或智能PID控制器(仪表)...

怎么设置模糊控制器的阶跃信号
所以说,不要拿来个例程就套自己的数据,看看内部是怎么定义的。2、PID 参数整定问题 现在我们假设,你的数据全部都已经规范化处理了。PID的详细方程就不做介绍了,这里说一下这三个参数,某度搜一下“PID三个参数的作用”,上面有很多。之前那篇模糊PID算法只讲了使用模糊控制在线整定PID的三个参数...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1. 积分时间越长,积分控制力度减小,调节速率减慢。2. 操作步骤如下:a. 首先,在仿真中通常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如图所示。b. 然后,参考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的框图。c. 接下来,实施积分分离策略:i. 当误差接近0时,增加ki的变化量。d. 继续实施积分分离策略:i. 当误差远离0时,将ki的...

模糊PID控制器的参数初值如何设置
是参数整定的话 先用pid调出大约的pid参数,然后用模糊控制器来自整定pid参数,达到更好的效果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的对比问题求助
模糊控制就是模拟人的判断,将一些事情模糊处理,不将其清楚化处理,控制复杂的过程。 PID控制就相对简单化,控制简单化的过程。

模糊控制比pid响应速度快吗
PI.PD.IDD等常规控制也能够实现。所以你这么问事实上没有意义,可能在这个参数下模糊PID动态表现很好响应很快,但是通过PID调参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模糊PID的应用主要是在非线性、大滞后系统,它在这种非常规系统中表现要优于PID。但是就看响应速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系统和参数具体分析。

基于模糊控制的pid自适应控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在机器人中只能对开关量的PID参数调节,对精准度的要求太低太低了。

蝶山区18260562010: 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绪论怎么写 -
以索宏威: 基于模糊pid的温控系统设计的仿真设计

蝶山区18260562010: 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
以索宏威: 你好,锅炉工程涉及到控制水流量、温度、水位、压力等相关控制程序.我公司做过煤粉锅炉,链条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等相关锅炉产品.我公司是专业生产锅炉工程上的压力,温度,流量等相关传感器,变送器的厂家,配合工程商做工程,

蝶山区18260562010: NHR - 1303经济型三位显示模糊PID温控器 ,自整定的目的是什么,整定需要多长时间? -
以索宏威: 自整定的目的是温控器根据系统特性自动计算出PID控制的三个参数,以达到最合理也是最准确的控制的目的.自整定的时间为系统两个周期(仪表控制系统让温度在目标值上下升降两次),每个系统的周期不一样,和系统的升温功率以及保温效果有关.

蝶山区18260562010: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温控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以索宏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明阳办公网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院系名称:XXXX学院专业:XXXXXXXX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6年05月15日 附表1XX学院...

蝶山区18260562010: 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
以索宏威: 本文实现了改进的BP 网络自整定PID 控制器的设计.首先,采用MATLAB 设计控制器,针对特定被控对象模型,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改进的BP 网络算法训练神经网络,获得比较理想的系统输出;依据训练好的网络权值,在集成开发环境下,基于VHDL(甚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设计BP 网络自整定PID 控制器,完成时序仿真测试,并在一种具体的器件上实现.实验表明,其设计过程合理,实现结果正确,适合于采用复杂智能控制策略并要求实时性、快速性的单片或小型控制系统. ........ 有这个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

蝶山区18260562010: 基于ARM的PID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
以索宏威: 首先要确定芯片,例如STM32系列等 其次确定控制量,如果是温度,得将温度转换成数字量输入给CPU,最简单的办法是利用热敏电阻,然后通过AD采样获得实际温度.将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进行比较,经过PI调节后,获得输出量.输出量用于控制风机或者加热器之类可用于调节温度的器件

蝶山区18260562010: 基于单片机的自整定PID温度控制仪表设计 -
以索宏威: 可以先用matlab仿真,如果仿真正确的话,将matlab语言变为单片机的语言,一般问题不大.

蝶山区18260562010: PID技术控制锅炉温度 -
以索宏威: PID技术控制锅炉温度,主要在电热锅炉比较实用.燃油,燃气锅炉须燃烧机是比例调节的.燃煤锅炉不好控制.具体控制参数就是设定P(比例)I(积分时间)D(微分时间)

蝶山区18260562010: 急询温度控制器的硬件组成? -
以索宏威: 组成附图218.7.16.116/qxqk/showdoc.php?PicNum=20电子探温技术已经应用到气象温度监测领域,其测得的温度数据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处理及保存.如果根据事先设定参数对测得数据进行实时运算处理,根据其结果控制应用设备,就可以实...

蝶山区18260562010: 如何用PID闭环控制对模温机的温度过程控制 -
以索宏威: 不管是不是模温机还是其他设备,对于PID闭环控制来说,首先是要明白什么是被控对象,那些是与它有关的执行机构和扰动;既然是闭环那必须要有反馈来构成回路.就是按这个思路把那些对应的传递函数填入即可.如图所示.如果单回路PID控制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可以考虑其他方式,如串级.即内回路和外回路.内回路即快速克服扰动,外回路细调差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