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对李煜的评价的原文

作者&投稿:长沙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李煜的评价~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禇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没有什么文字可以准确地去评价一个人吧 !
我们评价李煜的时候都因为喜欢而掺杂了太多的感情色彩了 !
说他是亡国之君也好,说他是才华横溢词人也罢,无论是什么,君已成往事。
再多的评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我们爱着的煜。
一个有着绝世才华却感伤的君王!
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他,欣赏他、、、、、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关评价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褚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这些别名均始见于宋人文献。
词的兴起 词起源于民间。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与当时新兴的民间音乐、少数民族和外国传入的乐曲有密切关系。古人大都认为词来源于乐府诗和唐代近体诗。如宋代胡寅说:“词曲者,古乐府只有意义的字,后来用有意义的字填进去,成为长短其句的整体艺术品,便是词的雏形。清代宋翔凤说:“谓之诗余者,以词起于唐人绝句。如太白之〔清平调〕,即以被之乐府。太白〔忆秦娥〕、〔菩萨蛮〕皆绝句之变格,为小令之权舆。旗亭画壁赌唱,皆七言断句。后至十国时,遂竞为长短句,自一字、两字至七字,以抑扬高下其声,而乐府之体一变。则词实诗之余。”(《乐府余论》)认为词被称为“诗余”,即由于词是从唐代绝句演变出来的,其表现形式便是依曲调增减诗句字数而为长短句。然而,这里所论及的只是局部情况,实际上,大部分词调并不是由古乐府和近体诗衍变而来的,它们另有自己的渊源。
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合乐诗体,词可以说是《诗经·国风》与汉魏六朝乐府的继承者。唐代许多近体诗,也是可以合乐歌唱的。但古乐府及近体诗之可歌者与词又有重要区别。前者大都先作诗歌,再以乐曲配合;后者则先有曲调,再按其曲拍调谱来填制歌词。所以作词也被称为“填词”、“倚声”。词的长短有固定格律,与乐府古诗中句式长短自由的杂言体截然不同。宋代王安石曾指出:“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侯鲭录》引)明代胡震亨也说:“唐人始则摘取诗句谱乐,继者排比声谱填词,其入乐之辞,截然与诗两途。”(《唐音癸签》)其实按乐填词的现象在隋唐以前已经出现了。如南朝梁武帝萧衍有《江南弄》七曲,每首均三句七言、四句三言。同时沈约有四首,萧纲有三首,体裁完全相同。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此曲系据《西曲》改制,可说是词的滥觞。隋文帝仁寿元年 (601)牛弘等制《上寿歌辞》,隋炀帝制《夜饮朝眠曲》以及他和王胄作《纪辽东》,唐高宗龙朔元年(661)许敬宗作《恩光曲词》等,都已具备词的雏形。孟□《本事诗》载唐中宗时沈□期等歌《回波乐》词及内宴唱《回波词》,也是依曲填词的例子。这些作品有的产生于近体诗形成前,有的与近体诗同时,终唐之世以至五代,歌唱五、七言近体诗与长短句歌词的情况一直是并存的。
词与乐府诗歌的区别还在于词所配合的是新兴的音乐。隋唐时代,中国的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政治、军事、通商、传教、文化交流等种种原因,少数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地区,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以至“太常雅乐,并用胡声”(《隋书·音乐志》),而原有的音乐则逐渐衰微。据《隋书·音乐志》载:隋文帝“开皇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其中除《清乐》、《礼毕》为南朝乐府歌舞音乐外,《西凉》等七部乐都是少数民族及外国传入的音乐。至唐代又有发展。《旧唐书·音乐志》载,唐高祖“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唐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又造《燕乐》,而去《礼毕曲》”,遂为十部,其中《清乐》为南朝旧乐;《平凉乐》、《高昌乐》等八部为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燕乐》则为唐王朝乐府创作,自唐太宗至唐玄宗,历朝都添新作,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臻于极盛。据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小序统计,上述十部享宴所用“燕乐”,“其著录者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这些音乐歌舞,演奏时有声有词。词所配合的乐曲繁复变化多端,自然须要有短长错落、抑扬婉转的歌词与之配合,这样就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词。又据《旧唐书·音乐志》说,当时乐工习唱的燕乐歌词,相传为“贞观中侍中杨恭仁妾赵方等所铨集”,为《□乐五调歌词》,“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杂诗”,“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所以从唐初到开元、天宝年间,宫廷乐府的歌曲和歌词都广泛吸取了南朝旧乐、外来音乐和民间创作,从而在社会上更加风行起来。唐代商业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达,城市的繁荣,酒筵歌席的需要,也是曲子词兴起的重要社会原因。唐肃宗宝应元年 (762)崔令钦撰《教坊记》,总结了开元、天宝年间燕乐盛况,录名曲、大曲名324种,其中有许多曲调是配用长短句体的。这类词调,多数不是从乐府或近体诗衍变来的。
唐代民间词和文人词 唐代曲子词最早流行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为词体起源于民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分析;其中〔苏莫遮〕长短句咏五台山之大曲6首,可能产生于武则天时期;《献忠心》 2首,可能产生于武周以后至玄宗初年;〔别仙子〕、〔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可能作于开元年间,而写定于天宝元年;《云谣集杂曲子》中一部分词以及大曲3套,可能均作于安禄山乱前。在写作时代较早的敦煌民间词中,已经具有多样而且比较完备的形式,有短小的令词,也有字数较多的中调和长调,其年代远在文人写作之前。虽然有些作品在表现技巧上还不够成熟,但题材广阔,风格清新明朗。〔定风波〕一首,刚健雄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文人填词之风始于唐中叶。公元 8世纪前半期,唐玄宗李隆基爱好音律,除《云谣集杂曲子》“御制”曲子词中有些可能出自其手外,旧传还有〔好时光〕1首为他所作,见于《尊前集》。又相传李白作有〔菩萨蛮〕、〔忆秦娥〕、〔桂殿秋〕、〔连理枝〕、〔清平乐〕、〔清平调〕等10余首,其中〔清平调〕 3首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则为长短句,艺术价值很高,被推为“百代词曲之祖”(黄□《唐宋诸贤名家词选》)。但有人怀疑是伪作。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据《杜阳杂编》记载,说〔菩萨蛮〕曲调为唐宣宗大中初年因女蛮国入贡而编创的,则李白当时还无此曲调,自不可能有此词作。但据《教坊记》著录,开元、天宝间已有〔菩萨蛮〕曲名,敦煌民间词中也有〔菩萨蛮〕词作。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引近人杨宪益《零墨新笺》说,谓〔菩萨蛮〕是《骠苴蛮》或《符诏蛮》之异译,其曲调乃古缅甸乐,开元、天宝时已传入中国,则李白写作〔菩萨蛮〕词亦有可能。
8 世纪下半叶,文人填词者逐渐增多。较早有张志和的〔渔歌子〕(又作〔渔父词〕)5首,写渔钓闲散生活与自然风光,其词调来源当是渔民中流行的“里巷”之曲。相传一时唱和者甚多。张志和之兄松龄,也有〔渔父词〕1首,风格旨趣与其弟之作相近。还有顾况的《渔父引》,六言三句,也是咏渔家生活的。据日本《经国集》载,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823)宫廷君臣唱和,仿效张志和〔渔歌子〕各填词五阕,可见其词调流传之广。另外,元结的〔□乃曲〕是模仿船歌之作,但形式同于七绝,“大历十子”之一的韩□,相传有与柳氏赠答的〔章台柳〕,是长短句形式。大历间诗人戴叔伦与韦应物各作有〔调笑令〕,写边塞生活与离别之恨,格调相同,声律急促,当是出自“胡夷”之乐。稍后王建的宫词中也有〔调笑令〕又名〔宫中调笑〕,主要写宫中美人失宠的哀怨或商妇的离愁;还有《宫中三台》和《江南三台》,后者中也有描写商人生活的。刘禹锡与白居易更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他们的新翻〔杨柳枝词〕及刘禹锡改造四川民歌而作的〔竹枝词〕,形式上似七绝,而实际上类同于词。相传白居易所作词有〔忆江南〕 3首、〔花非花〕1首、〔如梦令〕3首、〔长相思〕 2首,刘禹锡有〔忆江南〕2首、〔纥那曲〕2首、〔潇湘神〕2首、〔抛球乐〕2首,但除〔忆江南〕外,其余或不载于本集,或收附于卷末,故多有被人怀疑的。刘禹锡〔忆江南〕词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诗人依声填词的最早自白。总观这时期文人词作,作者多为较接近民间生活、爱好民间文艺者,故能从民间曲子吸取养料创作新词。但他们的主要成就还在诗,写词不过以余力为之,不很重视,所以词作数量不多,而且常不载于集中;有些无名作者又常以所作嫁名于他们,因之作品往往真伪难辨。同时,这时期的文人词作,无论意境风格、辞句形式,都还与一般诗歌比较接近,因而不少作品难以区别是诗是词,在后人编选的集子中分类也常不一致。这些都是词在形成过程中的现象。
进入晚唐,填词的风气更普遍了,所用的词调有所增加,词作在艺术上也比较成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温庭筠。他富有才华,精于音乐,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趋于放荡,经常出入酒楼妓馆,接受民间新曲的影响,大力从事词的创作。《旧唐书·文苑传》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相传他有《握兰》、《金荃》两种词集,虽已亡佚,但《花间集》所录还有66首,后人收辑共得76首,为唐人词作传世最多者。他的词大都写歌妓的生活与感情,色彩浓艳,情思婉约,表现出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又为五代西蜀花间词派所推崇,因而被称为”花间鼻祖”(王士□《花草蒙拾》)。温庭筠也能诗,但其词成就突出,与过去诗人以余力为词者不同。由于他奠定了词在韵文史上的独立地位,开启了五代词的道路。但他的侧艳词风,也影响词的发展境界比较狭隘。此外,晚唐词的作者,还有杜牧、段成式、张希复、郑符、皇甫松、司空图、韩□、李晔(唐昭宗)等。段、张、郑词,艺术平平。皇甫松词〔采莲子〕、〔摘得新〕、〔梦江南〕等,相当成功。司空图的〔酒泉子〕,写退隐闲逸生活,也有佳句。韩□存词5首,风格略同其艳情诗。唐昭宗李晔曾屡为宦宫藩镇劫持,最后被朱全忠所杀。《旧唐书·昭宗纪》载,乾宁四年(897)他在华州与学士、亲王登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华,皆泣下沾襟。覃王已下并有属和”。其〔菩萨蛮〕 2首哀怨凄怆,发抒了危亡之感。敦煌曲子词中录有这两首词并臣下和词4首。又传他有〔巫山一段云〕2首,明艳而不流于轻浮。但据《尊前集》注有“上幸蜀,宫人留题宝鸡驿壁”语,疑非李晔本人之作。传为杜牧所作〔八六子〕,双调九十字,为唐文人词中仅见的长篇。总之,晚唐文人词,除温庭筠卓然成家外,皇甫松、韩□、司空图、李晔等人的词,也都显示了更为成熟的技巧。
五代西蜀、南唐词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乱,文化衰落。当时一些君主和上层文人大都流连声色,词作适应女乐声伎,得到畸形发展,出现许多作家和大量作品,成就超过同时的诗文,为宋代词体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词人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像后唐庄宗李存□(885~926)这样能征惯战的沙陀部人,也精于音律及度曲。《旧五代史·庄宗纪》注引《五代史补》载,他能自撰曲子词,行军及作战时都教队伍歌唱,以助战阵,使人忘死战斗。他的词如〔忆仙姿〕(一作〔如梦令〕)、〔阳台梦〕、〔一叶落〕等,颇有情致;调名皆取词中语句,或系自度之曲。又如和凝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宰相,有“曲子相公”之称。《旧五代史·和凝传》说他“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有集百卷”,但晚年悔其少作,大部焚毁,仅留存百首《红叶稿》。今传20余首,多系艳体,也有粉饰太平的,价值不高。
五代词坛的中心是西蜀与南唐。这两个地区在北方战祸连绵之时,保持相对稳定,吸引着人民和文人大量移入,成为当时经济文化的重心。而其统治者们大多怀着苟安心理,寄情声色,生活淫靡,从而剪红刻翠的曲子词便大量产生。
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后主孟昶均喜好词艺。相传王衍曾使“宫伎多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脂夹粉,名曰醉妆,自制《醉妆词》云云。又曾宴于怡神亭,自执板,歌〔后庭花〕、〔思越人〕曲”(《词林纪事》引《北梦琐言》)。孟昶“尝夜同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作〔洞仙歌〕词”(《漫叟诗话》)。当时,蜀地聚集了许多文人词客。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其中收晚唐至当时词人18家,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少数人外,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魏承班、鹿虔□、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等,或为蜀人,或曾在蜀做官游处。这些作者因而也被称作花间词派。韦庄是与温庭筠并称的花间派词人代表。他从中原避乱江南,入蜀后曾为前蜀宰相。他的词内容与温词相仿佛,着重写艳情离愁,但语言较为清丽,多用白描手法。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画屏金鹧鸪’,飞卿(温庭筠)语也,其词品似之;‘□上黄莺语’,端己(韦庄)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指出了温、韦两家风格的差别。其余花间词人,大都蹈袭温、韦余风,以华丽词采写男女情爱和游冶生活,格调更趋卑下,如牛峤〔菩萨蛮〕、张泌〔浣溪沙〕、顾□〔荷叶杯〕、欧阳炯〔浣溪沙〕等,多流于轻薄。欧阳炯作《花间集序》,明确地指出这些作品是宫廷豪家花间月下伴酒助欢的产物。该序又称所集为“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反映了自温庭筠以来诗人普遍从事词作的风气。宋代陆游《跋花间集》说:“《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邪?”其二又说:“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既批评其思想内容的无聊,又肯定其艺术形式上的成就,揭示了诗词代兴的历史演变,指出花间词人走入了狭窄的仄径。但其中也有能别开生面者,如鹿虔□的〔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抒写兴亡之感;李□、欧阳炯和孙光宪的一些词,描写南国自然风光,间或涉及民情风俗,语言也较朴素。又如孙光宪的〔定西番〕、〔酒泉子〕“空碛无边”,反映边塞生活,笔力雄放,可谓上承唐代边塞诗与民间边塞词的传统,下开宋范仲淹以至辛弃疾词风之先河。
南唐偏安江南,比西蜀具有更优越的经济文化条件。南唐词的成就也比花间派更高。其代表作者有冯延巳、南唐中主李□和后主李煜。清代冯煦指出:“词虽导源李唐,然太白、乐天兴到之作,非其颛诣。逮于季叶,兹事始鬯。温、韦崛兴,专精令体。南唐起于江左,祖尚声律,二主(李□、李煜)倡于上,翁(指冯延巳)和于下,遂为词家渊丛。”(《四印斋阳春集序》)冯延巳是南唐宰相。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说他“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这正是词作繁荣的肥沃土壤。可惜当时无人像编《花间集》那样为之收集,以致有许多作品散佚了。冯延巳的词,宋人辑得120首,其中可靠者约100首,为唐五代词人存词最多者。其词大都写闲情离思、伤春悲秋,但意境深远广阔,语言清新婉约,形象优美迷离,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对宋代晏殊、欧阳修等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王国维说它“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李□、李煜也都具有很高的文艺修养。李□词今存4首,〔摊破浣溪沙〕二阕写登高怀远的愁思,寓苍凉于委婉之中,其境界超过了一般的花间词。李煜初期的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与花间诸作差别不大,但在艺术上已显示出清新的特色。国破被俘以后,他以词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遥深,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优美,善于捕捉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写沉痛真切的感情,开拓了抒情歌词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西蜀、南唐的割据政权,虽然先后为宋王朝所统一,但两地特别是南唐的词风,却深深影响北宋词坛,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五代词集 唐五代词的重要编集,除《花间集》外,还有《尊前集》,传说是五代或宋初旧本,共录作家30余人,词 200余首。南宋黄□(号花庵)编《花庵词选》,前10卷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选录唐五代及北宋人之作。南宋何士信编《草堂诗余》,也间录唐五代词。清康熙时沈辰垣等编的《历代诗余》,是辑录唐至明词大型总集。《全唐诗》中也汇辑了唐五代词。近人林大椿的《唐五代词》,录作家81人,词1148首,比较完备。但这些集子中均未收民间词。
参考书目
林大椿辑:《唐五代词》,文学古籍刊行社,北京,1956。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亦称钟隐居士,南唐中主李璟六子。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风度翩翩。少颖悟,喜学问,工书,善画,精通音律。在位十五年(961—975年),975年降宋,978年被害⑴。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简介。
李煜本来有五个哥哥,其中四人早死,而太子李弘冀在毒死叔父后不久也暴崩而亡,于是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961年,李煜继位,当了皇帝。时值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尚未决策立即平定江南。当时南唐还算昌盛,而李煜又是一个无远虑的国君,总认为江南可以久安,所以他在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过着“红锦地衣随步皱” ⑵、“待踏马蹄清夜月” ⑶、“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⑷的轻歌曼舞、花天酒地、恣情贪欢的奢侈生活。并把放荡、奢糜的宫廷生活写进词里,毫无掩饰,率真至极,艺术水平也达到极高境界。
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
这样一个优秀的文人,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如何能打点好朝政,扛得起整整一个南唐?

当他沉溺在呷酒恋欢、吟词赋曲之中,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南唐国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向着不可逆转的败势滑下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野心勃勃的宋太祖赵匡胤早已觊觎南唐这方沃土,于是操练水军准备伺机攻伐南唐,并誓灭之。李煜获悉,开始担忧了。
970年,南唐臣子樊若水卖主求荣,投降宋朝,并献上江南地图,因此,南唐国势日趋危急。但李煜又不思自强,仅于971年11月派遣他的弟弟郑王李从善到北宋朝贡,以修和好,但被宋太祖扣留下来。其弟被扣,李煜异常惊恐,同年又上表宋太祖,自请改南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一味奉宋称臣。同时,重纳币帛,希望免动干戈,求得苟安,做一个承平之君,以保证自己吟咏游宴、征歌逐舞的逸乐生活。
为了进一步取悦北宋,李煜在972年还下令贬损仪制,把已封王的诸弟降封为公,亲自穿紫袍接见宋朝使臣,执藩臣礼数。如,他下的圣旨不称圣旨,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李煜向宋王朝改称国号,贬损仪制,屡屡上表,重币进贡,奴颜婢膝地表示忠心,以换取其苟延残喘的皇位。他妥协的治国方针引起当朝忠臣极大不满:南都留守林仁肇犯颜直谏,惹得李煜于973年鸩杀这员虎将;同年,内史舍人潘佑“愤切上疏,极论时政”,指责李煜“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国家愔愔如日暮”,“败乱国家”,“比桀纣、孙皓都不如” ⑸。李煜龙颜大怒,逼其自杀。李煜痛杀这一文一武两员将才,无异于自断双臂,自毁长城,国家更岌岌可危了。在这国家存亡的攸关之际,李煜仍旧徘徊观望,甚至佞佛敬神,自我慰安,并借酒浇愁。
酒虽然可以暂时将忧愁浇走,但北宋的军队岂是几壶酒就可以浇走的吗?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a


王建立文言文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 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9. 王子晋文言文 王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生...

求著名诗人词人的名词名句 生平介绍
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

黑山县17731992231: 胡应麟对李煜的评价的原文 -
干转小儿: 胡应麟《诗薮•杂篇》: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黑山县17731992231: 有4句对李煜的评价,帮忙翻译一下什么意思1.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2.李重光... -
干转小儿:[答案] 1.花间词的特色是:婉丽绮靡,宋人奉《花间集》为词的鼻祖,作词多以“花间”为宗,论词也常以“花间”为准 花间词像古董的玉器,贵重,却不实用:宋词实用,却少端重质感.李煜后主兼备两者的优点,更有意境迷离的情致. 2.李煜本是一个...

黑山县17731992231: 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物评价?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物评价
干转小儿: 南唐后主李煜,曾有“手提金缕鞋”、“教君恣意怜”的缠绵爱情,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最是仓皇辞庙日”的垂泪呜咽、“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黑山县17731992231: 对李煜的评价 要自己写的 简单点
干转小儿: 文采有余,治国的韬略不足.风流有余,安邦战争之策不足. 只适合做一个写诗作画的文采公子,不适合做安邦定国的国军

黑山县17731992231: 分析李煜的真性情真本色? -
干转小儿: 1\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2\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3\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黑山县17731992231: 一句文言翻译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
干转小儿: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是说唐后主李煜出生在深宫里面,在女人中间长大.性格比较宽容敦恕,不轻易颁布严令峻法,有好生之德,力戒杀戮.由于南唐处于江南,后主深得民心.所以在他死后,很多江南人听到后,都纷纷在街头巷尾哭泣,作为祭奠. 威令:严酷的政令. 素著:轻易下达. 好:爱好.此处音号. 斋:斋祭.此处为祭奠之意.

黑山县17731992231: 如何评价李煜的为人?
干转小儿: 关于他的为人,《石林燕语》有这样一段记载: 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宴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得意者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月在手,...

黑山县17731992231: 胡应麟的诗薮 的表达技巧 -
干转小儿: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期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书中一方面继承了前后"七子"的"格调"说,并将"格调"说作为论诗的主要标准;一方面又提出了另一标准,即"风神"或"神韵",体现出从"格调"说向"神韵"说演变的轨迹.这构成了<诗薮>最突出的理论特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