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论者马寅初的人生故事?

作者&投稿:曲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口论者马寅初的人生故事?~

中国人与犹太人被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比如华人在东南亚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犹太人在某些国家也是如此,但是仔细研究,中国人远远落后于犹太人,犹太人这样一个最多2000万人的小民族,在60亿的地球人中,却是最杰出的文明创造者,中国人站地球人口达到1/5,却没有能与犹太人匹敌的文明贡献,也许中国人在智力水平上并不落后于犹太人,但是智商比较情商对人生的影响还是小的,在当今这个改革的浮躁社会,中国人有空前的热情追求财富,却是迷失方向的羔羊,大多数在艰难挣扎的路上距离自己的追求越来越远,不看民族内部的贫富分化问题,从民族之林看本民族的贡献,也鲜有值得称道的事例,中国人与犹太人以外的民族相比,也许是优秀的,或者至少是可以比肩的,但是把自己与犹太人相比,则应该惭愧汗颜,我这样说并不想打击民族自信,只是希望把事实真相放在面前,只要中国人能清醒的认识到差距,找到落后的原因,学习犹太人的长处,中国人最终赶上犹太人并超越犹太人也并不是幻想,只需要一代或者两代中国人中的2%开始学习犹太人的生活理念,那么中国人的未来就会有在民族之林荣耀的一群杰出代表,如果有10%的中国人象犹太人那样思考,未来的中国人就将是地球人中最杰出的种族,为地球人贡献超越犹太人的文明成果。下面转的就是我在网络上看到并触目惊心的一篇中国人VS犹太人的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勉,学习犹太人,超越犹太人。

新人口论为1957年马寅初提出,以后陆续作了阐明和论证。
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
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扩展资料:
马寅初《新人口论》研究主题涉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指出人口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首要因素;国家建设规模受到改善人们生活和人口再生产的限制;
过快人口增长占用有限资金,资源需求过度,制约经济发展,从而确立了人口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寅初的这些重要理论,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发挥了宏观指导作用,也成为新世纪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

  马寅初(1882—1982) ,汉族,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浙江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 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耕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编辑本段]年谱
  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同年与妻子张团妹结婚
  1906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马寅初在耶鲁大学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
  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务长。
  1917 年,留学归来的马寅初又回嵊县老家迎娶了与女儿马仰班同岁的王仲贞。小学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当时年仅13岁。马寅初与两位妻子恩爱和谐,共生育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美满家庭。
  1920年,继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首任商科主任杨杏佛之后,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先后出任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曾任中山大学、交通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重庆陆军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中华工商专科职业学校等校教授。
  1932年——1936年 任交通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79年9月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兼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编辑本段]特别经历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曾因抨击官僚资产阶级大发国难财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监禁。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而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寅初,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更想到大城市去读书。而父亲马棣生认为马寅初聪明伶俐,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账,继承“酒坊”家业,学做生意。为读书,马寅初经常挨父亲训斥、毒打,罚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育英书馆”,成绩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03年他被送往美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为“强国富民”,马寅初在美国决定攻读经济,1910年他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轰动了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1919年马寅初返回祖国,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
  抗成胜利后,马寅初继续反对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主义,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当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消息传来,马寅初愤怒万分,当即写了遗书,告别大家,孑然一身穿蓝布长衫赴南京中央大学讲演,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当讲到物价飞涨时,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统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他成了旧中国时代一个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解放前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他曾任北大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解放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康生、陈伯达一伙竟把《新人口论》诬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煽起全国规模的大围攻。马寅初理直气壮,出来应战,有人逼他检讨,他坚决拒绝,再一次发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1960年3月马寅初被迫辞职,离开北京大学,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编辑本段]历年出版的主要著作
  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 商务印书馆1939
  3通货新论 商务印书馆1947
  4新人口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马寅初人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 财政出版社1958
  7新人口论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8马寅初抨官僚资本 重庆出版社1983
  9马寅初选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0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1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2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3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理论与现实 商务印书馆2001
  14财政学与中国财: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1948
  15中国国外汇兑 商务印书馆1930
  16中华银行论 商务印书馆1929
  17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33
  18经济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1946
  19马寅初战时经济论文集 作家书屋1945
  20中国经济改造 商务印书馆1935
  21马寅初经济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32
  22中国关税问题 商务印书馆1935
  23马寅初经济论文集 作家书屋1947
  24中国当前之经济问题:马寅初讲演 胶济铁路同人学术研究会
  25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28
  [编辑本段]马寅初故居
  ——东总布胡同32号
  东总布胡同属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南小街和建国门北大街,长600多米,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顶银胡同、贡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北总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与西总布胡同统称“总铺胡同”,因胡同内设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时改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将胡同一分为二,西段称“西总布胡同”,东段称“东总布胡同”。
  东总布胡同32号,旧时的门牌是东总布胡同62号,在胡同中段南侧,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相对较高,西式街门面北,有五步台阶;院内主要建筑是一座二层西式楼房,楼房南面与围墙之间构成一个树木繁茂的庭院,典雅、宁静。
  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占地面积为1092.7平方米;共有房屋43间,其中楼房30间,建筑面积共计444.1平方米。此房购于1950年5月,经修葺马寅初全家入住。1951年6月,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后,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自东城区沙滩迁至海淀区燕园,为避免远道奔波,马寅初被安排在燕南园63号居住。
  陈芳在《燕东园和燕南园话旧》一文中写道:“坐落在燕南园东南部的63号院,是一座别致的中西结合、中国南北方建筑风格结合的‘凹’字形平房建筑。63号院正门面南,前面有一大片开阔地,气派较大。整体建筑坐落在虎皮石台阶上,周边环绕都是一米左右长的花岗岩条石,建筑四角是仿中国木结构做法的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柱子。正南门外有一个凹进去的门栏(中国南方风格,北方少见),两扇大门,两侧各有四扇中式窗户,相当对称;窗下墙(坎墙)是中国式的凹形,建筑层顶是西式钢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铺机器瓦(大瓦),但又有中国传统最尊贵屋顶庑殿的一点风格。建筑高度从台阶到檐口有4米左右,柱顶石是圆形,屋檐下突出石块是仿中国传统梁头,但上面没有彩画和雕刻,檩条用水泥制成。”“当年院内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
  马寅初在燕南园63号居住期间,发表了《新人口论》,并因此遭到错误的批判。1960年,马寅初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又搬回东总布胡同32号。此时的马寅初已是78岁高龄,且在政治上被剥夺了发言权,如今叫做“话语权”,满腹经纶而又刚直不阿的他,赋闲了。马寅初毕竟经过风雨,见过世面,能够泰然处之,他喜爱这样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对于智者而言,赋闲至多只能标志宦海失意,决不意味事业无成。马寅初在赋闲期间,完成了百万字之巨的《农书》初稿,可惜《农书》初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家人所焚。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驾鹤西行,魂归道山。应了一句中国的老话——仁者寿。
  现在,东总布胡同32号为马寅初的后人居住。另外,在竹竿巷与青春路交界处,也有马寅初故居,现在已成为博物馆。(第二课堂活动处)前面还有一尊马寅初的雕塑。
  马寅初(1882—1982),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有《马寅初演讲集》、《马寅初经济文集》、《中国经济改造》、《通货新论》、《新人口论》等著作存世。
  马寅初生于清光绪八年,在旧中国生活了近七十年,是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由于仗义执言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过国民党当局的拘捕、关押和软禁,也受到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的恐吓与殴打,然而,马寅初不改初衷。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经这样称赞:“你这个马寅初啊,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当时的舆论界认为:“今日马寅初先生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声望和地位,可与过去文学界的巨人鲁迅相比。在争取国家自由、民族解放的过程中,马寅初与鲁迅一样,遭受着恶势力的仇恨,但却雄视阔步于各种压迫之下,始终敢说,敢笑,敢怒,几十年来态度一贯。”
  马寅初为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并积极投身于共和国的筹划和建设之中。1949年3月25日,在欢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仪式上,马寅初竟不顾会场秩序,跑向周恩来乘坐的吉普车,大声对周恩来说:“遵照你的指示,我已平安来到北平。”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马寅初喜欢以“兄弟”自称,而且,不分场合,也不论对象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一概如此。
  有一个说法,有一次在中南海开会时,马寅初向毛泽东提出请求:“要‘兄弟’把北大办成第一流学府,主席您就得支持我的工作。”毛泽东笑着问:“马老,您要怎样的支持呢?”马寅初说:“不要别的,只希望主席能批准,‘兄弟’点名邀请谁到北大演讲,就请不要拒绝。”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马寅初的请求。
  有一个佐证,1951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学的民主广场举行校长马寅初就职典礼,场面庄重热烈,马寅初在致辞中仍然自称“兄弟”,他说:“‘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完成我们的任务。”
  有一个制度,在马寅初主政北京大学期间,每年除夕都在大膳厅举行全校新年团拜会。新年钟声一响,马寅初准时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或因兴致佳好,或因酒后微醺,总是红光满面,必以“兄弟”自称,向全校师生祝贺新年。
  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自然心系民生。他认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守的一条定律,指出应该提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而且认为人口问题“若不早为之图,难免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和不满。”
  孰料,马寅初的真知灼见却遭到了愈演愈烈的批判,直至被迫辞职。使人联想到唐代韩愈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面对批判和讨伐,马寅初公开表态:“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能拒绝检讨。”
  “拒绝检讨”,谈何容易。然而,马寅初做到了。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消息。此时的马寅初已经九十八岁了,历史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有机会向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道歉。
  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口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受到错误批判。事实证明,马寅初的观点是正确的,批判他的后果是造成此后全国多生了几亿人。

马寅初,男,中国人


人口论者马寅初的人生故事?
解放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康...

马寅初活到多少岁
马寅初终年100岁,在世时间是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他的一生历经清朝、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他的百岁人生与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紧密相连。马寅初的学术成就和个人经历都非常丰富,他不仅在经济学、教育学领域有深厚的造诣,还对...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寅初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马寅初一生的经历十分精彩,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备受争议的人口学家等,他提出了“综合平衡论”。以“中国人口学第一人”著称的他,却因《新人口论》备受争议60年。对我国经济、教育、人口理论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历经三代,风风雨雨,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

首位提出计划生育的人,他自己生了多少个孩子?
马寅初进行了三年的社会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不制定限制人口增长的国策,中国的人口将在接下来的50增长到26亿,造成更为的严峻的社会矛盾。于是马寅初向国家提出了新人口理论,这也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最初雏形。马寅初为中国的计划生育的国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有趣的是,马寅初自己的生活中,却有两个...

首位提出计划生育的中国人,自己却娶两老婆生下8孩子,最后怎样?
事实上,计划生育思想的提出,和政策的推行,并不是在同一时期,真正最先提出该思想的人,已经要追溯到数十年前,并且这位思想的拥有者,他自己却没能做到所谓的计划生育。这个思想家名字叫做马寅初,他出生于1882年,那个年代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糟糕到了极点,但他从小就有一个不服输的...

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却娶一妻一妾,有7个儿女,他是谁?
至此,马寅初有了七个儿女,一妻一妾,还有七个子女,使得马寅初在提出计划生育时饱受争议。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自己却有七个儿女,这何以服人。马寅初在别人的眼中,就是一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走到哪都要被人戳脊梁骨。了解马寅初的人却知道,马寅初并非想要这样的人生,两个妻子七个...

马寅初的最后33年本书目录
第十章是对他的公正评价,揭示了他晚年生活的公正与尊重。最后一章,历史的复位,是对马寅初一生贡献的深度回顾。附录中,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生平年表,感受他的完整人生。这本书详细记录了马寅初最后三十年的点滴,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位杰出人物的丰富内心世界和深远影响。

走近马寅初目录
从梅岭顽龙到劲松长春,他的坚韧与慈爱如同桃李满园,影响着后人。他的故事,无论是深入基层的调研,还是在特殊时期的生活片段,都展现了他的伟大人格。马老的教诲,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马寅初先生的人生,是未名风骨的写照,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载史册。他是经济战线的老帅,也是我们永远怀念的...

风骨劲节:马寅初廉政故事集图书目录
马寅初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廉政教材,他的风骨与劲节在每个篇章中得以展现。从少年时期开始,马寅初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菜油灯下研读,与美国同学竞技游泳,他的学术才华在一篇篇杰出的论文中熠熠生辉。归国后,他选择弃仕从教,用实际行动践行"小店王"的济贫精神,提倡禁烟,展现公仆本色。作为...

马寅初的最后33年基本信息
出版日期定在2005年7月1日,采用16开本设计。全书共有287页,内容详实丰富,定价为人民币28元,为读者呈现了马寅初人生最后33年的珍贵历史细节和深刻洞察。这部作品深入挖掘了马寅初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思想和贡献,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完整的人物画像。通过严谨的历史研究和生动的叙述,读者可以更直观地...

金华市15080481810: 人口论者马寅初的人生故事? -
钱种爽宁: 马寅初,男,中国人

金华市15080481810: 马寅初生平和他的新人口论的主要内容 -
钱种爽宁: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

金华市15080481810: 马寅初生前小故事 -
钱种爽宁: 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父亲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为聪明伶俐,有心让他继承父业,想先让他学会酒店管帐、再承家业.因此,父亲只让马寅初读私塾,无意让他继续求学.马寅初不喜欢私塾的四书五经,向往城里的新...

金华市15080481810: 马寅初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赞扬 -
钱种爽宁: 马寅初以及无数的面对敌人刺刀与枪口的挺直了腰板的英雄烈士.这些历史的伟人以自己的直立的脊梁支撑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大厦是他们站直的风姿潜移默化的. 他的精神:他不因强权而屈服、不因威逼而妥协的斗争精神.当众指责孔祥熙大幅度降低法币对美元比价的做法公开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丑恶行径公开抨击蒋介石庇护亲戚家族危害国家民族在公开场合嘲讽蒋介石不懂经济不惧“众怒”,提出“新人口论粉身碎骨不必怕”正是马寅初不惧强权、敢言人之不能言、敢作敢当、敢于牺牲的坚定的斗争精神的写照.只留清白在人间”则是马寅初不为利诱,只为人民、民族和国家利益而斗争、嫉恶如仇的精神追求.

金华市15080481810: 介绍一下马寅初,小弟这里多谢了. -
钱种爽宁: 马寅初 (1882—1982)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1901 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 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

金华市15080481810: 《新人口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钱种爽宁: 《新人口论》的作者是马寅初,他是中国人. 马寅初简介 马寅初 (1882—1982)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1905年考入...

金华市15080481810: 关于马寅初的学习经历的读后感 -
钱种爽宁: 读“不读书,宁愿死”有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心情,读完了“不读书,宁愿死”这篇文章.文中写了马寅初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爸爸不让他读书而要马寅初做管帐先生.但是,马寅初有自己的理想,他想读书,他在爸爸的鞭子下,依然喊...

金华市15080481810: 马寅初人口论 - 我国人口论思想是谁首先提出的?
钱种爽宁: 所以叫“新”人口论,是为了区别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但马寅初的人口论是我国最早的人口论 . 1957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早在1957...

金华市15080481810: 知足常乐半寸心的答案 -
钱种爽宁: 9. 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10.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11. 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是本文的写作亮点,请找出一处具体分析.(4分)12.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白石“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金华市15080481810: 《新人口论》是谁发表的?
钱种爽宁: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中国著名学者马寅初在公元1957年6月 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读了《新人口论》.他指 出: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速度的矛盾,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 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