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三国演义》

作者&投稿:蠹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看待《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作为蜀汉对立面的一个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说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征,作品正是通过对这一人物的针砭,体现了人民群众憎恶暴君的愿望。
但是,作品中曹操是一位“奸雄”,而不是奸臣。所以,他虽然时常被对手称为“汉贼”,却仍然是文有谋臣,武有勇将,仍然有不少人死心塌地地捍卫他。
与吴、蜀相比,曹魏反而有着不可思议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小说最后,被人们拥护的明君刘备却命丧白帝城,而被人们视为“汉贼”的曹操却差一点统一了全国。
这是三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这也体现了作品与作者思想上的矛盾性。

文学成就: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这部电视剧在思想内容方面没有一点创新和发展,对小说《三国演义》表达的思想没有进行任何筛选,统统照搬。其照搬了原著里“蜀汉正统论”的思想,承袭了原著中“尊刘贬曹”的政治倾向性,将原著中的“腐儒”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负责拍摄该剧的导演之一张绍林就曾表示:“当年老版《三国》为塑造人物制定了一个原则,尊重原著——尊重原著对于人物的定性以及情节设置,不对其中人物进行拔高、翻案……正因为此,观众才原谅了剧中战争场面的单调和简陋,老版才获得了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出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汉民族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民族矛盾尖锐,罗贯中处于乱世之中,思考到汉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将曹魏当成了金元这些异族政权来看待,在小说中倾注了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对曹魏人物一味地丑化、贬低,对待三国历史一点也不客观公正。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要想正确解读三国历史,要想公正评价三国历史中的人物,要想展现出现代人所应该有的进步思想和观念,就必须要对原著中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造,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可是,这部电视剧的编导们却在电视剧里不断体现着这样一种思想,“凡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表达的思想都是正确的,都是不能质疑的,我们对他表达的思想不能做任何更改。”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这部电视剧对《三国演义》的思想和内容没有进行任何甄别、分辨,统统吸收进来。

  金庸在与日本名作家池田大作对谈文学中,高度评价了他喜爱的中国古典小说《三
  国演义》。金庸还透露,他曾打算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以周瑜和陆逊
  为主角。但这个意图很快就放弃了。以下是摘录金庸谈话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在中国的“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三国演义》是令人十
  分喜爱的作品。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
  部小说比得上,近300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近代的文学
  批评家们从纯文学观点来看,认为《红楼梦》的价值更高,我也觉得是如此。毛泽东主
  席认为《红楼梦》有攻击封建意识的革命意义,从阶级立场来说,把《红楼梦》提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一生以性格粗豪出名、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将军,也说要研读《红
  楼梦》。但我相信,许将军读了之后,对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那样回肠荡气的情景一定会老大不耐烦,必定更加欣赏“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
  瑾赤壁鏖兵”那样的场面。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虽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
  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

  它的布局和气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极,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把主角诸葛亮从
  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例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
  步地扣得极紧。这一类手法,在外国小说名著中极少见到。外国小说中的主角,往往一
  下子就出了场,或者是闪闪缩缩,面目模糊。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
  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立场分明,爱憎清楚。

  凡是伟大的作品,总带给读者许多的想象,《三国演义》在现代也同样发挥着作用
  ,给予读者们各种各样思索的精神食粮。我小时候读《三国》,全面站在刘备的蜀汉一
  方,决不承认蜀汉居然会比东吴、晋朝先亡,为此和我大哥激烈辩论了几个小时。大哥
  没有办法,只好搬出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来,指着书上清清楚楚的几行字,证明蜀汉为
  邓艾、钟会所灭,我才悻悻然服输,生气大半天,流了不少眼泪。其实,邓艾、钟会灭
  蜀和姜维被杀等情节,《三国演义》中也写得很详细的,但自诸葛亮在五丈原归天,以
  后的故事我就没有心思看下去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赵云、周瑜、陆逊在《三国演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
  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高尚,精细而有
  智谋。

  我其次喜欢的是马超和吕布。当时我年纪小,只重视战斗力高强的战将,对于马超
  的急躁,吕布的愚蠢和负义,这些重大的缺点没有多加重视。这两人在戏台上扮相英俊
  漂亮,在我心中也加了分。

  形象一经固定就很难改变。《三国》故事的说书人,以及贯穿史事与民间传说而写
  成小说的罗贯中对蜀汉的偏袒实在是过了分。罗贯中因为是山西太原人(以前一般认为
  是我的同乡杭州人,但北大教授周兆新先生近来令人信服地考证他是太原人),所以特
  别偏袒他的同乡关公。痛贬曹操,那也罢了;连东吴人物也一并贬低,在我年纪大了之
  后,常常感到不服。孙坚、孙策、孙权那些人是我的浙江同乡富阳人(汉时为富春县,
  郁达夫的故乡),我甚至想过要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主角自然是周瑜
  和陆逊,次主角是孙策、孙权、顾雍(此人是大政治家)以及美人大乔、小乔。然而这
  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很快就放弃这个意图。

  在史实上,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完全是周瑜的杰作,诸葛亮并无贡献。

  我有时自己空想一番“小乔初嫁了”之时周公瑾如何“雄姿英发”,如何“曲有误
  、周郎顾”,如何“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东吴大将程普说:“与周瑜
  做朋友,就像是喝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觉的就在他的个性魅力中醉倒了”)。再描写一
  些江南人物与江南风光,也就怡然自得了。

  陆逊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对他钦佩之极
  。在自己脑子里玩玩“东吴主体三国演义”的文字游戏,自逞想象,已足够过瘾,真的
  笔之于文,未免辛苦,亦无必要。

  《三国演义》写人物不直接叙述其内心,单凭言语动作,人物精神自出,这是戏剧
  的手法。戏剧和电影只表现角色的言语及动作,但内心生活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这是
  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度技巧。有些近代中国小说努力去学西洋小说,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
  思想,不但读来沉闷,人物的性格反而并不明确,这是不学习中国古典小说技法之故。

  《三国演义》在民众心中深深扎根《三国》故事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人民从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应当像刘备、关羽那样重视对朋友的义气,要爱
  护人民,决不可像曹操那样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奸诈毒辣的事。刘备与关羽
  的道德模范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
  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稣、不拜如来佛。小说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
  象,这是全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

  中国各地到处都有关帝庙,洛阳附近的关帝庙规模很大,当年我见到之后印象很深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个人勇力不过和张飞、赵云、马超差不
  多,曹操部下的勇将张辽、徐晃、许褚等等大概和关羽都可打成平手。吕布当然强过他
  。说到用兵打仗,关羽肯定不及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羊祜、陆
  抗、赵云。关羽受后人尊崇,全靠《三国演义》夸张了他的重义。中国民间最重视的道
  德,第一是孝,第二就是义。一部小说把一名武将捧成了神,不但由于小说的魅力,也
  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性格。

  《三国演义》事实上真正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满清女真民族向明朝
  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阅读《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
  籍。他们的将领带领军队,行军打仗,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
  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金庸
  的小说《碧血剑》中引用过这段史实。)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
  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满清军队
  不可能这么容易地打进北京。

  《三国演义》文言成分较多,我在小学生时代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虽然有许多文句
  不懂,但故事和人物的吸引力太大,终于跳过不懂的部分,一路读完。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清代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丙辰札记》).因此,许多人甚至把它当做真实的历史来对待。然而,它毕竟不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重新塑造的历史,是作者所创造的一个可与三国历史对应但已经不能等同的小说艺术世界,加入了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具体说来.《三国演义》是将“忠义”为核心的道德标准和渗透民间理想的政治标准紧密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无论是作者所塑造的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典型.都体现出强烈的倾向性。在众多的人物塑造中.作者很少对某一个形象作绝对的褒贬评判.如褒之为“义冠古今”的道德完人关羽也有刚愎自用的人性弱点。贬之为“汉贼”的一代奸雄曹操.在作者心目中仍不失雄才大略的领袖风范。但在所有人物的描写上.董卓是个例外。
  曹操:有勇有谋,但疑心太重.
  刘禅:优柔寡断,贪图享乐,胸无大志,没用
  张飞:有勇,但无谋
  关羽:重情义,有勇,武功不错,但太骄傲
  姜维:继承孔明,神机妙算,也有文滔武略
  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实数旷古奇才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删去了荒诞的故事,增加了史实,扩充了篇幅),成为一部长篇巨著。此后,新刊本大量出现,但它们都只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删、整理的工作,没有大的改变。最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过的120回《三国演义》。书约成于康熙初年,比嘉靖本更加紧凑完整。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即根据这个本子重印,删去了评点。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鞭挞和嘲讽;对于曹操,虽不赞成由他来统一天下,但在写他同北方军阀进行斗争时,却如实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来寄希望于蜀汉,把刘备、孔明作为仁君、贤相的典型来塑造,希望他们君臣际会,作出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尊曹或尊刘,是历史家长期的争论,这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平话》一贯“尊刘”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刘”的史学传统,表现了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所谓义气,内容十分复杂,既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但是由于义气不是从阶级观点出发,而往往是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所以常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它曾为后世农民革命的战略策略提供了借鉴;几百年来它为民族戏曲提供了大量题材;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种反映复杂历史生活的体裁。

三国演义是小说 难免不会有杜撰的地方 比如空城计 明显是假的 我可以围而不战 不必掉头就走啊 不必怕成这样啊 我建议看下三国志 裴松做学问很严谨的 真实性要高一些 里面的人物会有比较大的反差 只不过趣味性不及三国演义

你去看《三国志》好了
《三国演义》演义演义,夸张了。
看看就罢 不必深研究

三国演义本来就未必是历史,兄弟又何必当真呢,还是多听听百家的意见吧。


如何正确看待《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平话》一贯“尊刘”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刘”的史学传统,表现了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

《三国演义》读后感
每个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三国里的每一个人,正如看待这本事一样。 几百年来《三国演义》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深远影响的巨作之一,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成了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两军交战并不一定兵多就一定能取胜,只有正确运用兵法,合理调配自己的将士,也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体育比赛中也是一样,教练员正确指挥,用人得当,运动员坚决执行教练员的意图,也有可能出现以弱胜强的比赛…… 三国演义读后感8 寒假里,我饶有兴致的读完了一本厚厚的书,《三国演义》,让我...

《三国演义》:由“火”而兴,也由“火”而终,你怎么看?
夷陵之战,彻底稳定住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陆逊也因此一战成名。三国演义,也是“火的演绎”《三国演义》中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都是十分精彩的,而其中最为精妙的当属火攻。无论是将帅还是谋士,皆能无师自通,以放火为绝活,就连莽张飞也放了两次火。但要说《三国演义》中最爱用火攻并且用的最精彩的,...

《三国演义》意义在何?好在哪里?
对于研究者整体而言,如果缺乏正确的版本知识,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就会受到局限。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些人常常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来概括《三国演义》的主题,分析罗贯中的思想;其实,这只是一种顺口的、省事的说法,虽然方便,却并不准确。首先,此说的基础是毛本《三国》开头的第一句:“话说...

历史上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感想
主要内容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

三国演义 的读后感
每当人们看到或听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就会想到《三国演义》。它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黄巾军蜂起。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 经过多年的征战,渐渐统一了北方,后来又准备统一全国。赤壁之战又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大败。三国鼎立就从此形成了。不久,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

府谷县17062936279: 怎样评价三国演义? -
鲍秀风湿: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府谷县17062936279: 说说你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字数不用很多,不要复制的, -
鲍秀风湿:[答案] 总的来说可以分这么几大点认识 1,三国演义7分真3分假,比如空城计,借东风,3气周瑜很多都是假的,其实赤壁根本没诸葛亮刘备什么事 2,尊刘贬曹,毕竟是小说,要突出鲜明的对立关系,也有说法是因为罗贯中和刘备在地域上是同乡.所以这...

府谷县17062936279: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 -
鲍秀风湿: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府谷县17062936279: 我们该怎么样去看《三国演义》,怎样去理解这当中道理?
鲍秀风湿: 怎么说呢 三国演义本来就是一部褒刘贬曹的作品,单从其文字上我们很难理解他的真正价值,我觉得我们应当从人物方面来分析他的价值 比如 关羽那中视死如归的精神 张飞的重感情 等等 在可以从个种战争中吸取经验 这对生意上 做人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孔明是怎么样用计取汉中的 可以看到怎么施展连环计 在来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局 看整个三国 为什么最后3分归晋 为什么蜀汉灭亡的最快! 为什么最后吴出现内乱.总之这是部很好的作品 多看几变 其中 的道理自然明白一二

府谷县17062936279: 给我关于《三国演义》的评价,500字左右 -
鲍秀风湿: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

府谷县17062936279: 三国演义体会读书心得
鲍秀风湿: 《三国演义》是一部情节曲折的章回体小说,是结合真实历史和民间传说编撰而成的,小说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为统一天下而兴起的战争.这里由小编给大家...

府谷县17062936279: 如何读懂《三国演义》? -
鲍秀风湿: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了三国时期,天下纷争,各国之间斗智斗勇、可歌可泣人物以及故事.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了解故事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浅显阅读,这类阅读适合青少年;另一类是仔细研读,深究...

府谷县17062936279: 怎样评价<<三国演义>>,要长篇大论.
鲍秀风湿: 1本出色的小说,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蓝本,但是书中对诸葛亮誉多毁少,极力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诸葛亮.诸葛亮在书中成了智慧的化身,描述的过于夸张.而作为明主的刘备却显的有些窝囊.总的来说,书中掺入了许多作者的主观情绪,成功塑造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作为小说,可以说是成功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却并不很好,因为它并没有真实反映当时的历史,所以,<<三国演义>>只能是小说.

府谷县17062936279: 写写你对《三国演义》的评论
鲍秀风湿: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