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与人生

作者&投稿:毅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文与人生》 对比 800字 作文 至少应用三个例子~

说字如其人,而诗文的品味也反映人的品味。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是作者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而情感则是人生中不可分割的灵魂所在。
上面的话是给你一点启发吧,具体内容还得你自己去想了,毕竟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不一样,至于悬赏就看你了,给或者不给,如君所愿。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个诗人和他的诗

一个诗人和他的诗

--纪念诗人徐志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今年是诗人徐志摩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及逝世七十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为诗而生的天才诗人,2001年11月18日,由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诗人徐志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徐志摩的家乡--浙江省海宁市--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志摩的离去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那样:"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走的时候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一行行清丽的诗篇和一个浪漫传奇的人生故事。会上,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志摩的人格结构、志摩诗歌的语言建设、志摩诗歌的意象、志摩与故乡、志摩在其他领域其他地区的贡献和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现将大会发言及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关于志摩的人格结构

有学者认为:诗人徐志摩是一个不甘寂寞,且永远在追寻新的兴奋热点和新奇活法的人。在他的骨子里,在他人生的词典里,无聊、平庸与缺乏鲜活生命活力的凡夫俗子式的生活是永远地被剔除的,他就是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这样的人生态度反映在他的爱情观中,自然是风景绚烂,奇彩无比,且耐人寻味。但透晰这鲜活蹦跃的生命之火,偶尔也能看到甚至嗅到几缕无奈与阵痛。在对爱的潇洒追求中,在对美的完善中,在对自由的敬仰中,都隐含着毁灭。这是一种无奈的、痛苦的选择。要么平庸,要么轰轰烈烈地去死亡。

有的学者深化了这种观点,认为:志摩短促的人生,如一颗亮艳的流星,划破死寂的夜空,给无望的人们以希望。但在后期,小曼人生态度的颓废,琐碎家务的纠缠,为生计辛劳奔波,一切的过程都使这颗亮艳流星的自身--志摩的人生境遇严重扭曲、降格;先前的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愫和如同"一汪跳着溅着的生命水"的轻灵活性也似乎枯萎;杂芜的思绪、浮躁的人生态度终究渐而销蚀了志摩对美、爱和自由的追求,激扬的勇气、潇洒的人生终究"消沉阴暗"了下来。

有的学者认为:诗人在1926年的精神危机究其原因是他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愈演愈烈,希望表现并摆脱内心苦闷的强大冲动促使他开始了自剖。但这次自剖以后,徐志摩并没有重新确立新理想以及适应现实社会,而是苦苦守着他原来那座岌岌可危的理想之塔。精神上的痛苦化作后期的诗集《猛虎集》和《云游》,其内容趋向空泛平庸,颓废色彩更浓重,形式却过分追求技巧,标志着他的创作出现了危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次失败的自剖。

有的学者则用诗化的语言阐发了徐志摩的人格结构:性格的"好动",甚至"想飞",是志摩生命本体中最重要的基因;"动"是志摩生命本体中的脉络;"情"则是志摩生命本体中的血液。爱,是志摩生命的养分;美,是志摩生命的支柱;自由,是志摩生命的灵魂,是他作为人的最高秉性所在。

有的学者则认为:徐志摩是一个感情性的诗人,泛爱、关怀是他的本心。当他独自一人面对贫穷而黑暗的世界的时候,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孤独的、寂寞的,他无力挣扎或反抗,他就只有写下同情和批评。徐志摩不同于周作人,周作人的人道主义强调的是个人本位主义,因为他是文学上的思想家;徐志摩也不同于闻一多,闻一多思索的是民族与国家,因为他是文学上的爱国者;徐志摩关注贫民,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因为他是年轻而富有才情的诗人,因为他是唯美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徐志摩。

有的学者认为:志摩并没有悄悄地去了,他和他的诗依然震动人的灵魂。徐志摩虽然受到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他并不完全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在中国新诗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徐志摩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有的学者则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志摩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但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是优美的,但并不崇高。志摩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成不了一个革命的文学家,也不是道德上的完人,而是忠实于自我的人。他在忠实于自我的同时,也具备了绅士风度。

关于志摩诗歌的语言建设

有学者就"徐志摩诗歌的美学追求"发表观点认为:抒写性灵,是诗人徐志摩一生坚持不懈的美学追求。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徐志摩是一位长于抒写心灵,而短于描绘世态的诗人。徐志摩在经历初期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不甚注重形式与技巧之后,较快地把努力的重心转向诗的艺术性方面。他不象有些诗人那样,只在某一侧面进行尝试,而是从整体上着眼,顾及到诗歌艺术的诸多因素,尽可能地将各个方面都做好,以便从整体上实现诗艺的完美。同时作为新月派旗手的徐志摩十分重视诗歌的旋律美。从节奏感方面来看,志摩除了注意音组(也叫音步或顿)的整齐外,还注意韵律的铿锵和平仄的和谐。在韵脚安排上,志摩诗用了西诗常用的偶韵体。追求意象的动态化和意境美。通过情感的驱使,化物体的静态为动态,使其具备一种流动的美感。志摩笔下的意境,是与他的"理想主义"憧憬,与他的诗化生活和主张以及浪漫主义的诗思紧密相连的。诗的凝聚和诗的创造,不似哲学把经验提炼为一句警语,而是将感觉和经验转化为意象的创造意境的营建。

有的学者通过徐志摩改动周灵均《海边的梦》一诗前后的不同对比,认为:志摩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梁实秋早期对诗的音韵问题的看法,同时也证明志摩对闻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的不认同。具体表现在:1.行的长短;2.节的匀称;3.意境的重构与意象的凝练;4.韵脚;5.双声叠韵的应用;6.音尺与音节。并同时认为,虽然志摩没有形成自己的创作理论,但他把白话文提升到流畅活泼、同时又富有诗性的诗的语言,他的创作实践对中国新诗有极大的贡献。

有的学者认为:志摩诗歌在形式上的探索,是"食洋而化之"。对于格律的运用,志摩是"含自由于规矩,寓规矩于自由"。志摩的诗为化解白话与诗意、规矩与自由、民族性与借鉴西方之间的紧张,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有的学者则从徐志摩汉译哈代《I LOOK INTO MY GLASS》及有关比较中探寻徐志摩与哈代以及泰戈尔、歌德等人的关系。

关于志摩诗歌的意象

有的学者通过对水与相思、水与别离、水与自由等不同意象的考察印证了志摩诗歌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对西方优秀文化借鉴的产物和结晶。

有的学者进一步阐述道:受西方诗人尤其是对徐志摩影响最大的英国诗人们对流水的表达方式的影响,徐志摩的某些诗作摆脱了古典诗歌借流水表达含蓄、内敛的情感的特点,在感情表达强度和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创新。与古诗相比,徐志摩诗的形式,包括对流水意象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自由性,富于变化,志摩诗歌关于流水意象的叠句和变体叠句运用明显,而且在表述上倾向于简单通俗的口语化。

有的学者从徐志摩的诗歌策略与文化关联出发,进行了阐释:1."完美精神"的实现。徐志摩对于白话新诗的最重要贡献就是诗歌意象的成功产生。A.单纯、至真是徐志摩化合意象的心理基础。B.徐志摩将英国绅士文化的持中均衡、自然和谐的精神作为化合意象的原则。在实现对"完美的精神"的追求过程中,徐志摩不仅对诗歌意象进行成功的化合,此外他创作中的"蕴积"作风也是不容忽视的。2.对"完美形体"的追求。徐志摩在动荡转型期的大中国背景下度过了物质富裕而且相对轻松的少年成长期。他在一种近似世外桃源的家庭氛围中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在少年时期学习兴趣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使他发生兴趣,而国学底子自然是很好。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借鉴,找到了最能表现"完美精神"的"完美形体。。

关于志摩与故乡

有的学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徐志摩与家乡海宁的关系做了深刻阐述:一种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化所处的自然环境,而为适应这种环境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则又是决定这种文化的个性特色的。由于整个时代大背景和特殊的地域文化,故乡对诗人,意味着一个旧的家庭、逝去的童年、复杂的乡村和记忆里的新月,意味着只能是一个"尘埃里的天堂",而不可能象康桥一样成为诗人永久的"精神依恋之乡"。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依恋之乡,海宁则是徐志摩情感上无法回避的故乡。徐志摩在肉体和精神的分离使他高蹈的创作有了一丝悲剧的成分。康桥的灵性契合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成为抚慰诗人心灵的精神故乡,这是硖石所无法僭越的。但康桥之所以能够成为徐志摩心灵的慰藉却因为它与故乡有着许多的相似。康桥在英国的东南部,濒临着康河,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暖夏凉,秋冬多雾,多雨日。徐志摩童年人格的形成,基本上有以下因素:一是作为大文化范畴的家庭、亲友、地域等环境因素;另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过程。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二环境,而徐志摩思想情感明显地以出国留学为分水岭,虽然表现出极大的不一致性,但在某些细节上可以看出某些童年经验的沉淀。祖母和母亲对幼年徐志摩的呵护娇宠,使他自幼养成了纵情放任的秉性。私塾中思想传统行为怪异的老师查桐轸也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徐志摩的表兄沈叔薇是徐志摩的童年知己。此外,徐志摩家中的一位名叫家麟的佣人也给徐志摩的印象极深。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在徐志摩的记忆中流光溢彩。怀念依旧是徐志摩对家乡感情的主流。这些怀念体现在对家庭、亲友和风土的思念中。而他那种有意识的隔阂成为徐志摩生命的悲剧因素,成为解读日后的婚变、父子冲突的某些感情钥匙。

有的学者同样认为:茅盾以阶级意识对徐志摩所作的判断,即使在现在读来,也还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这种论断不仅从政治上概括了徐志摩,也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上概括了徐志摩,但他忽视了徐志摩固有的文化背景,即他对家乡田园的依恋。检视徐志摩创作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由于"文学的地域文化丰富性,便是表现在它的不平衡上面。"徐志摩身上的地域文化特点由于掩盖在他个人的性格以及从英国带来的绅士风度之中,同时由于江南文化的温文尔雅,使得没有鲜明剧烈地表现出来。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仅仅是"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地域文学色调的浓厚或稀薄的关系","我们应当承认文化对文学的渗透性要比政治广泛得多,悠久牢固得多。"我们今天地方文学研究的展开,应该重视这种东西,寻找地域文化和作家作品的重新解读。

关于志摩在其他领域其他地区的影响和贡献

有的学者对徐志摩的戏剧贡献做了阐述:徐志摩的戏剧工作,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这一点与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作品鲜少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除创作外,徐志摩在台前幕后,为中国新戏剧的发展,着实是作过不少事情的。以《卞昆冈》这一剧本创作的前前后后,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徐志摩在对待新旧戏剧的态度,戏剧理论以及戏剧实践中所写、所思与所做过的事,可以对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许多新的启事。

来自台湾的著名诗人向明介绍了徐志摩在台湾的影响:徐志摩和他的诗歌在台湾褒贬不一,直接对他发动批评或予以赞美的都不乏其人。台湾本土诗人林亨泰就认为徐志摩的诗歌太"散文化"。中生代诗评家萧萧则高度评价了徐志摩,他并且说,要认识徐志摩,一定要会背诵《偶然》和《再别康桥》这两首诗。而台湾中生代诗人罗青在1978年编选的《从徐志摩到余光中》诗选中,五十年代以前的前辈诗人只列了俞平伯、徐玉诺、戴望舒、绿原、徐志摩、饶孟侃和沈尹默,其余均为台湾诗人,其推崇之情不言而喻。

来自日本的学者渡边新一则介绍了徐志摩研究在日本的情况:徐志摩的作品中,最早被译为日语并被日本读者阅读的,是刊载于1923年11月4日的87号《北京周报》的《泰戈尔与支那青年》。战前日本翻译的徐志摩作品,还有《谁知道》(1924年11月9日作,收于《志摩的诗》),刊登在日本的《中国文学月报》杂志的第45号上。神谷衡平于1929年出版的《现代中华国语文读本》,收入了徐志摩的散文《话》(收于《落叶》)。与此同时,日本侵略中国建立了伪满洲国后,在大连创办了《满洲评论》杂志。1931年12月5日的《时事通信》这一报道栏目中,登载了《诗人徐志摩的坠落死》这一消息。内容如下:

诗人徐志摩的坠落死

11月19日,一架由南京飞往北京的中国航空公司客机,在济南南部失事,2名机组人员和1名乘客被(当场)烧死。这位乘客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支那文坛各种流派盛衰起伏的情况下,只有徐志摩一人坚守艺术派的阵地,以其无与伦比的华丽诗文,诉说知识分子的忧愁。诗人留下了《志摩的诗》、《巴黎鳞爪》、《自剖》、《志摩小说集》、〈玛丽玛丽〉等著作,而悄然逝去。徐氏曾留学欧美,与威尔士,萧伯纳大呢感有过交往。民国13年,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执教。此外,他还和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一起发行了〈新月〉杂志。去年,徐氏再度应聘北京大学。这次,他便是为了(到北京大学赴任?)而赶往北京的。徐氏生于浙江海宁,32岁。他的夫人陆小曼女士擅长书画,而且是外交界的著名人士。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1200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愧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允许一个落魄士子放肆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而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了,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余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尔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了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三二,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警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28个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28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肆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1200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文化属性与人生命运的因果关系
一个家庭里的孩子们往往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父母如果都很勤劳,那孩子们大概率也会很勤劳,这是身教言传的结果。企业地域民族也是如此,什么样的文化,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有什么样的命。一.存在即是合理,一件事物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二.改变是大趋势,势不可挡,要做好准备。三...

从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中得到什么收获?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交流会心得体会 2015年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南山举办的第21期“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交流会。通过几天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收获颇多。所见所闻所感归纳有三:感动、感叹、感恩。首先,我想说的是:四十多年来参加的会议不可计数,经过的培训也不胜...

语文学习和人生作文800字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摸,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

学问与人生王德峰读后感
因此,我们讨论学问与人生的问题,其实关系到每一个年轻人的人生理想。 我很想了解今天的年轻人是怎么看待人生理想的。大家可能会犯一个错误,不知不觉就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职业理想,一个是人生理想,错把职业理想当成人生理想。在古典时代,这两个概念经常可以重合:一个人实现了职业理想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他的...

读《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有感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是一篇演讲,看的时候有困惑也有启发,所以我随便写点心得,记录下自己的一点点收获。演讲中讲到曾国藩,他说看一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否兴旺发达,看三件事:早晨几点起床、是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否读圣贤书。下面随便说说个人的看法。第一,关于早起。早起在人们的普遍认识...

我从语文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精彩 作文大全
语文,不是单纯的语,不是空洞的文。那语言,是漂浮在空中凉凉的云,是大地上葱葱的树;那文字,是一种放飞的渴望,是一个辉煌的传说!语文是颜料,绘出无瑕的瑞雪;语文是瑞雪,酝酿丰收的喜悦;语文是喜悦,点缀乏味的人生;语文是人生,装满未知的精彩!语文,能使你感受社会文化;语文能使你熏陶情意、人格的和谐共振;语文...

关于人生的心得与感悟范文【新编五篇】
【 #心得体会# 导语】在人生的旅行中,走过的路都将成为背后的风景,当我们要想欣赏左边的群山,就要放弃右边的平原;要想欣赏右边的大海,就得放弃左边的小溪。总之,珍惜我们短短的如流星一样的人生吧!以下是由 考 网为您带来的《关于人生的心得与感悟范文【新编五篇】》,供您品鉴。 1.关于人生的心得与感悟范文...

哲学对人生和文化的意义
借用诗人的诗句来描绘,形上姿态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姿态,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层”姿态。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站于基本立场上、用根本观点和方法看问题的姿态,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的姿态。人生形上姿态的重要...

王德峰——人文典籍与人生,演讲精华笔录
我们也在语言中形成了最基本的生命情感和人生态度。六、汉语中“缘分”二字,既包含偶然性含义,又有必然性含义。英语中找不到相应的单词。说出缘分二字,哪怕你从未读过佛经,你已经在佛教思想里了。七、读了“儒道佛”的经典,我们就从不自觉转到自觉,进入到“儒道佛”的思想里。读了中国伟大的...

归隐与出仕——我看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
山水诗画之美使中国文人实现了另一种人生价值 隐逸生活超脱于物役物累及职业困境之外,自我意识容易得到觉醒,人生目标也随之从君君臣臣的二人关系转向了对自我的关注。当隐逸文人的精力转移到对自然与自我的观照之时,他们便发掘和体悟到了自然山水之美、人的精神气度之美以及诗画艺术之美。文人与自然的...

萍乡市13380103402: 诗歌与人生 - 搜狗百科
初友强力: 一首好诗不仅有真实的情感,还应有优美的意境和思想深度和内涵,洛夫说过:“真正的诗人都是先从个人出发,再扩展到国家、社会,但如果仅从个人出发,抒发个人情感,他可能就只是一个普通诗人,一个写出了好诗的优秀诗人.要成为大...

萍乡市13380103402: 以“诗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诗歌30行左右. -
初友强力:[答案] 幼时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拍浪逐沙的孩子,大海未曾赋予我文学的天分,缪斯未曾用她的手抚摸过我.长大后,我离开故乡的海.在城里的一家书店里,我第一次接触了那么多的书.有一次,我从琳琅满目的书柜里抽出一本诗集,上...

萍乡市13380103402: 怎样结合诗词感悟人生 -
初友强力: 先说明你引用的诗词的意思和思想,再结合该诗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或者什么对偶,叠词之类的议论一下这样写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什么升华,再结合你自己的感情或者联想抒发你的体悟.具体还要看你自己选什么样的诗词,想表达什么情感.总之弹性一点,感情真挚就可以了.

萍乡市13380103402: 古诗词感慨人生 -
初友强力: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

萍乡市13380103402: 有关人生的诗句 -
初友强力: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萍乡市13380103402: 诗与人生 作文咋写 -
初友强力: 幼时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拍浪逐沙的孩子,大海未曾赋予我文学的天分,缪斯未曾用她的手抚摸过我.长大 后,我离开故乡的海.在城里的一家书店里,我第一次接触了那么多的书.有一次,我从琳琅满目的书柜里抽出一本诗集,上面印有泰戈...

萍乡市13380103402: 求一篇800字作文(诗与人生) -
初友强力: 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其自己的韵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它的开始就是 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接着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粗拙地企图适应成熟的社会,具有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后来达到一个活动的很剧烈...

萍乡市13380103402: 结合陶渊明的诗 谈论人生生活态度..简答题.. -
初友强力:[答案]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态度.作者不与世争,只在东篱下采菊花,很自然的去看看南山上的风景.这是一种豁达,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人生的生活态度务必要如作者那样恬静、自然,但求心的平静...

萍乡市13380103402: 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名句 启示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初友强力: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