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人生王德峰读后感

作者&投稿:壬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问与人生-王德峰 读后感~

  当我们来到大学,生命中就有了一段宝贵的时光叫大学生涯。比起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怎么来看待这四年的大学生涯?这本来不是一个问
题,我们都会很珍惜这段时光,但在今天,它却成了问题。因为今天,人们似乎把四年的大学生活看成是谋取好职业的途径和手段,大学俨然变成了一个职业培训
所。这样一种大学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到处蔓延,以至于遗失了大学教育的初衷。
  倘若我们来到大学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什么是高等教育?如
果高等教育仅仅提供应对未来工作的技能培训,仅仅是人们成为专业人才之前的预演和训练,那么大学就不需要了,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职业培训所。在我看
来,"Universi ty(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科学共同体,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这里有一批人,守护着民族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一句话,这里是追求真理的
地方。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人生的青年阶段,能够有四年的时间来到这样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应当是非常幸运的。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有一段暂时
与现实社会的利益体系相脱离的平静时光。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时代格外宝贵。我们应当拿这一段跟现实社会"脱节"的平静时光来做什么?来求学、问学、求真,来
追求真理。倘若人在知识领域中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为了追求实际的利益,那么天下也就不会有学问和真理了。真理与公理无关,真理从来不是达到利益的手段和工

人生就是门大学问,人生被各种学问填满了,我们在人生中不断探索学习,不断成长。

当我们来到大学,生命中就有了一段宝贵的时光叫大学生涯。比起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怎么来看待这四年的大学生涯?这本来不是一个问
题,我们都会很珍惜这段时光,但在今天,它却成了问题。因为今天,人们似乎把四年的大学生活看成是谋取好职业的途径和手段,大学俨然变成了一个职业培训
所。这样一种大学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到处蔓延,以至于遗失了大学教育的初衷。
  倘若我们来到大学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什么是高等教育?如
果高等教育仅仅提供应对未来工作的技能培训,仅仅是人们成为专业人才之前的预演和训练,那么大学就不需要了,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职业培训所。在我看
来,"Universi
ty(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科学共同体,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这里有一批人,守护着民族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一句话,这里是追求真理的
地方。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人生的青年阶段,能够有四年的时间来到这样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应当是非常幸运的。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有一段暂时
与现实社会的利益体系相脱离的平静时光。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时代格外宝贵。我们应当拿这一段跟现实社会"脱节"的平静时光来做什么?来求学、问学、求真,来
追求真理。倘若人在知识领域中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为了追求实际的利益,那么天下也就不会有学问和真理了。真理与公理无关,真理从来不是达到利益的手段和工
具,真理是人心灵本质上的需要。
  
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
  “我们往往不得不在大学毕业之后暂时服从某种职业;服从这种职业是没
错的,因为这是谋生的需要,谋生总是第一位的事情。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自由固然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却往往会因为钱而被卖掉。问题在于,当我们终于可
以不需要为谋生而出卖自己的自由的时候,是否还能有理想,还能因为那理想再把自由赎回来。”
  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中国社会吧。年轻人会看到许多成功者,他们也许会在富豪榜上留下名字。而我认为,按照当今社会的成功标准,许多成功者其实不一定有生命的幸福感。因此,我们讨论学问与人生的问题,其实关系到每一个年轻人的人生理想。
 
 我很想了解今天的年轻人是怎么看待人生理想的。大家可能会犯一个错误,不知不觉就混淆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职业理想,一个是人生理想,错把职业理想当成人
生理想。在古典时代,这两个概念经常可以重合:一个人实现了职业理想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比如,一辈子做医生的人,医生就是他的职业,在这个
职业中,他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个人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能够跟人生理想重合,是一种幸运,将来还会由此衍生出敬业精神。但在今天,这种重合出现
的概率很小。之所以不能树立起敬业精神,就是因为我们从事的职业跟人生理想无关。当我们在比较目前的职业和将来更好的职业的时候,“更好”的标准是什么?
是外在的成功、某种社会地位的提高或者薪水的提高吗?有的人不断跳槽或者被“炒鱿鱼”,终无止日,每走一步,他都认为自己在前进,就这么度过了一生。我无
法想像在这样的一个生命历程中,生命的意义会有多大的光辉。我曾经遇见一位上海重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当我问他对自己将来的期望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成为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当我问及这是否是他的人生理想时,他回答正是。我默然。
  爱因斯坦的智慧让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来
到世界上,不是希望能够得到什么,而是希望能够做到什么。我在少年时期就听说了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并一直以此激励自己。从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这一点出
发,才可能树立起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和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没有关系,与我们能够做到什么才有关系。以爱因斯坦本人为例,像他这样一个人物,按照今天的标准可
能并不属于英雄或者成功的典范,他不是世界首富,给予他英雄地位的也不是他所拥有的资本的数量。在大学毕业以后,爱因斯坦去了专利局,做一个普通的工作人
员,这是他的职业。这个职业当然不是他的人生理想,继续思考物理学所面对的危机,实现一场物理学的革命来克服物理学的危机,这才是他的人生理想。他坚持了
这个理想,所以他能够在专利局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继续他的科学探索。我相信,不管今天的时代跟以往的时代有多么不同,人生的基本真理是亘古不变的。大家既然
来到了大学,获得了追求真理、推动学问事业进步的机会,那么至少应当在大学四年的生涯中,追逐我刚才讲的那个意义上的人生理想,也就是真正发现自己能够做
到什么。我们往往不得不在大学毕业之后暂时服从某种职业;服从这种职业是没错的,因为这是谋生的需要,谋生总是第一位的事情。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自
由固然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却往往会因为钱而被卖掉。问题在于,当我们终于可以不需要为谋生而出卖自由的时候,是否还能有理想,还能因为那理想再把自由赎回
来。倘若根本没有人生理想,那么就永远不再可能把那个卖掉的自由赎回来了。
  
学术之精神是高等教育的灵魂
  大家一定知道著名
的“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未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钱老问的并不是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市场经济舞台上的英雄。今天的高等教育究竟缺失了什
么?我认为是缺失了灵魂。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我认为是学术之精神。倘若学术不能和社会保持足够距离,反而沦落为社会一部分利益阶层、利益体系的博弈工
具的话,学术就不可能发展,甚至会发生变质。蔡元培先生做北大校长时,曾经提出“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许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象牙塔里才会有的说法。其
实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学术不用为人类的进步而奋斗,但是学术能够为人类进步作贡献,或者为中华民族作贡献,前提就是与社会的利益体系保持足够的距离。学
术之独立,也就是蔡元培先生讲的“为学术而学术”的含义。
  我们在大学四年当中就要养成这种学术之精神。不管每个人攻读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多么
紧密或者不够紧密,这并不重要。在大学里学习,并不仅仅为了培训谋职的能力,而是一种探索。哪怕大家对自己的专业很反感,从来没想到会喜欢上它,甚至是没
办法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我们还是要用四年的时间去研究它。因为研究这门科学,跟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该领域里最基本也是很困难的问题时,可以获得这一辈子以
后未必能获得的学术经历——体验学术冒险,解决现在所有人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许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比结果本身多得多的东西。
 
 我一直强调,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可以谈恋爱,可能被偷自行车,会抱怨食堂伙食不好,还会渐渐感到囊中羞涩,买不起淮海路高档
商店里的任何一件豪华商品……这一切都没问题,关键是这四年的主题是什么?我想起当初我考入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前校长谢希德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她一共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祝贺你们考入复旦;第二句话是从现在开始,每一个理科的学生,都要以实验室为家,每一个文科的学
生,都要以图书馆为家,珍惜这难得的三年的光阴;第三句话就是谢谢大家。如此简短的开学典礼演讲,我却铭记了一生。复旦的传统、复旦的精神是由一百多年的
历史,以及那么多把一生的光阴投入到复旦的学术研究中的老师积累起来的,大家汇聚在一起,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里就是“知识分子的圣所”。大家来到这里,
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有光环的文凭。如果能够这样看待问题,我们就要对当下时代的种种功利主义采取抵制和拒绝的态度。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终于获得了一种机
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以心静观宇宙,静观真际,可以对真际有理智的和同情的了解。真际就是真理的境界,要用心去静观,可以作为通往圣贤境界之门路。
  
学术精神与人生的关系
  学问不仅是智力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它同时是人生境界和生命信念的基础。在我看来,学问与人生之间的关系分七个不同方面。
 
 第一,学术的精神让我们能够真实地形成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只要投入过一段时间去探索生命真理,去求学问真,就一定会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知识越多,就
会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所以从学术体验中形成起来的学术精神,让我们一生都能够保持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它不是礼貌,不是客气,而是真实的。我永远不
会自以为是,好像真理在握;我也许已经知道了很多东西,对学术的某一个领域做出过一点贡献,但我自知不知道的更多。这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在不做
学问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这样去思考问题,这是学者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在大学四年里养成。
  第二,学术精神让我们拥有了开放的头脑和善于倾
听不同意见的习惯。大家来到大学,跟老师同学一起研究这个学科领域里的重要问题,一定会有很多讨论。在这种讨论的场合,我们不仅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要聆
听别人的见解,尤其是自己的观点遭到反对的时候,能否继续用心倾听?能否打开心扉接受不同的意见?不要认为自己获得的东西就是唯一正确的,很多时候可能只
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而已。所以,经过四年的学术探索和学术体验,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开放的头脑。
  第三,学
术精神让我们拥有了自我批判的勇气。一个人要自我批判是很难的,尤其是在成熟了,经历许多人和事之后,会慢慢地失去自我批评的能力。从这一点而言,我非常
佩服梁启超先生,他总是“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总是在自我批判中前进。他本来追随康有为先生时,是推崇君主立宪制的,后来他接受了“共和”的观念。
“以今日之我批昨日之我”,是需要勇气的,这就是自我批判的勇气。在学术研究中,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会让我们受用的。哪怕将来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而是走
上社会实践岗位,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也千万别忘了,还是要保持这种自我批评的勇气。这是四年大学生活带来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四,学术探索的
体验让我们总是能够把一个要处理的具体问题,放到学问的意义系统当中去,重新认识和评价它。有时候老百姓也会碰到我们研究的问题,但他们不会学术地去思
考,往往只是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发问: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摆脱困境?当然大家都有这个目标,但是理解问题的性质、来龙去脉,就需要把它放到学问的意义体系
中去思考。所以,在大学毕业前完成一篇学位论文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就要求我们把学术问题放在一个意义的背景中去重新考量。有一个学问体系作为基础,把
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问题维度来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第五,我们永远不是就事论事地讨论一个问题,这是学术体验也是学术精神对我们将来人
生的一个重大意义:系统地谈论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放在一个意义中去严谨地思考,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哪怕日后做的事情和大学里学的
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在面对要处理的现实事情时,我们仍旧保持这种思考习惯,这就是我们将来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
商人和知识分子并没有什么根本区别。明朝的李梦阳有一句话说得好,“诗与商,异术而同心”,就是说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异术”,但“同心”;企业家也
是把做企业当做是完成一篇很大的论文,用学问来提炼和提升它的。
  第六,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


西哲入门
可以先看一些写得好的西方哲学通史,如 罗素的<西方的智慧> 麦基的<哲学的故事> 这是比较通俗的.较为系统深入的可看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更为系统深入的则是一些哲学断代史,派别史等,不过到时候你也许就自己知道如何前进了.实质性的学习最后还要落到读...

学问与人生-王德峰 读后感
当我们来到大学,生命中就有了一段宝贵的时光叫大学生涯。比起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怎么来看待这四年的大学生涯?这本来不是一个问 题,我们都会很珍惜这段时光,但在今天,它却成了问题。因为今天,人们似乎把四年的大学生活看成是谋取好职业的途径和手段,大学俨然变成了一个...

阳东县19232527325: 读胡适的《学问与人生》有感 -
查洪甘克: 在胡适的《学问与人生》中, 收录了胡适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涵择了有启蒙意义、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 与方法以及对人生与世局的观察与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而对我感悟最大的就是文章中提到的易卜生主义:“把你自己锻造成那一块材料.”

阳东县19232527325: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可见学问是离不开智慧的.其实,生活中,学问也是离不开思索的,离开思索,世界上就没有“相对论”了.生活中... -
查洪甘克:[答案] 答案: 解析: 1.生活中需要思索. 2.举例论证 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 爱迪生发明电灯 3.①青春是短暂的.②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 4.(能...

阳东县19232527325: 青春与成长的议论文600字5篇
查洪甘克: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它凭着健壮的体魄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凭着旺盛的精... 青春与成长的议论文600字3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

阳东县19232527325: 学与问的读后感 -
查洪甘克: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

阳东县19232527325: 读<<学与问>>有感
查洪甘克: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

阳东县19232527325: 写一篇关《学与问》的读后感300字 -
查洪甘克: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学与问》,《学与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主要包括:要素、论点、论证、论据,读《学与问》有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

阳东县19232527325: 阅读学与问后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写? -
查洪甘克: 写作思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学与问这篇文章讲述的道理进行解析,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正文: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

阳东县19232527325: 与学习有关的格言 -
查洪甘克: 00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

阳东县19232527325: 诵读经典 读后感 -
查洪甘克: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

阳东县19232527325: 处处留心皆学问 读后感 急急急急急!!! -
查洪甘克: 第一篇 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知识. -题记 在奔腾的人生之河中,我们永远是学生,我们的老师是自然,是社会,是他人,是我们身边的一切.作为学生,我们不能让”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遮蔽了自己探求知识的眼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