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投稿:封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贝多芬,命运所给予他的是痛苦,没有欢乐,可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这个世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很简单,贝多芬得到的是痛苦,他知到痛苦,也不想让别人痛苦;他给予我们欢乐,但他也得到了欢乐,而且是真正的欢乐。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怕你的一生再痛苦、再坦坷,只要你给予世界欢乐,你就会得到真正的欢乐。所以: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多芬恒世远,贝九永流传!

  一个无须争论的事实,那就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有音乐的地方,任何一个媒体以任何一种调查方式的综合结果表明,钟情于贝九的爱好者远远多于贝多芬的另外八部交响作品(可惜作曲家本人是感受不到了)。究其原因自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所以在这里只对贝九做一个简要的着重介绍:

  贝九首演于1824年,距今已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着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思想成就人的伟大的实例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

贝多芬患的是什么耳聋
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

谁知道贝多芬第一首真正为革命而创作的音乐是什么
并没有历史资料来证明或者评说他有哪部作品是专为革命所做的。都是后人通过研究所得,我个人认为贝多芬18世纪受革命的影响较深,那一时期以后的作品大多都是激情高昂的音乐,或者内容都是积极的。但如果一定要说是为革命所做的话,我想应该是:第三交响曲 《英雄》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此...

贝多芬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

贝多芬的个人资料
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本回答...

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

作文巜贝多芬从书中走出来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也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1924年的一天,《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场公开演出,贝多芬亲 自担任指挥,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广大听众面前,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场面之热烈,几乎难以形容,演出结束时,由于耳聋,贝多芬听不见雷鸣的掌声,女歌 唱...

对贝多芬的评价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 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的不同点
贝多芬首先在交响曲中使用谐谑曲,在奏鸣-交响套曲中以它代替小步舞曲。贝多芬的谐谑曲在轻快的节拍中表现严肃端庄,甚至是悲壮的、如火如荼的情绪,他把谐谑曲写得风起云涌,气概非凡,第3、第5、第 7和第9交响曲的谐谑曲都具有这种笔致。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加入人声,在交响曲史上是一创举。...

贝多芬在他生命的尽头也未能完成什么?
贝多芬在他生命的尽头也未能完成《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

长岭县1349058747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
博菲小儿: 贝多芬,命运所给予他的是痛苦,没有欢乐,可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这个世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很简单,贝多芬得到的是痛苦,他知到痛苦,也不想让别人痛苦;他给予我们欢乐,但他也得到了欢乐,而且是真正的欢乐.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怕你的一生再痛苦、再坦坷,只要你给予世界欢乐,你就会得到真正的欢乐.所以: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长岭县13490587479: 第九交响曲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
博菲小儿: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

长岭县13490587479: 《第九交响曲》在音乐史中的历史地位 -
博菲小儿: 历史地位: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第125号),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采纳谢谢.

长岭县1349058747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感想 急用!!! -
博菲小儿: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它已成为人类崇高理想的标志,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人们都会通过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进行纪念,尤其是第四乐章“在你的光辉照耀下,亿万人们成兄弟”的欢乐颂歌,已被全世界认为是贝多芬一生领悟到的人生真谛,“从痛苦到欢乐”也是这部交响曲赋予人们的坚定信念.今天我们站在《第九交响曲》面前,正如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所说,“就像站在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的里程碑面前一样.”昨天,今天,明天再也不会有规模如此宏大,思想如此深邃,音响如此震撼的伟大音乐作品了!

长岭县13490587479: 浅谈贝多芬的钢琴艺术贡献 -
博菲小儿: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

长岭县13490587479: 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什么结合实际谈一谈 -
博菲小儿: 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使人们听了之后,无不赞叹的歌曲.但是,自从我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不只是贝多芬的歌曲令我们赞扬...

长岭县13490587479: 如何评价一部音乐作品的价值意义
博菲小儿: 还是因为我们喜欢它,它才是美的?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说也就是: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它包含了多少世纪来音乐美学家们关于音乐价值问题的争论的本质.直到21世...

长岭县13490587479: 赏析第9交响曲,速求! -
博菲小儿: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

长岭县13490587479: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哪一年完成的? -
博菲小儿: 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

长岭县13490587479: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什么作品 -
博菲小儿: 《欢乐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