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是怎么回事?要简介最好不要复制很多。

作者&投稿:说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周游列国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学者,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
孔子的先世本是宋国贵族,在宋国的内乱中,孔氏受到迫害,孔子的曾祖孔防叔逃至鲁国。至孔子之父叔梁纥做了鲁国陬邑大夫,孔子就生于此。据说他小时候很爱学礼节,爱读书,时常模仿大人们祭天祭祖的礼仪。孔子17岁时母亲去世,他把母亲同父亲合葬在一起。从此,他更加发奋读书。没过几年,他的才学便远近闻名。
他在外荡游14年,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受到各国国君的冷遇,屡次碰壁,历尽坎坷,始终没有人重视他的主张,没人重用他。他最后还是回到了鲁国,时年68岁。从此,他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复礼”,但他绝不主张简单地恢复周礼,而主张采择各代制度之长。一次,弟子颜渊问他如何治国,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殷代的车子、周人的礼帽、虞舜的音乐。由于他对西周文化的推崇,使他在政治上表现出保守倾向。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有不少避世的隐者劝谕他遁世归隐,孔子慨叹道:“人是不可与鸟兽为群的,如果不与人群为伍那怎么能行呢?假若天下太平,我就不会这样参与改变社会了。”
孔子的一生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整理古代文献和教育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孔子一生学无常师,先后向多人求学,所以学问渊博,并首开私人聚徒讲学之风。他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广收学生,据说他门下弟子3000人,贤人72名,最著名的学生有颜渊、曾晳、子路等。他在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地方可供后世借鉴,如注意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还有“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类的论述,至今仍有一定意义。
他还整理了《易》《礼》《乐》《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撰写的《春秋》进行删订,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间发生的大事。《尚书》是我国一部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中有不少民间歌谣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论语》一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谈话的记录,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播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2000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圣人”。

孔子五十六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使“齐人闻而惧”,认为“孔子为政必霸”。从此可见孔子的治国才能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非常实用的。

  “堕三都”招致了三桓的极力怨忿因而也招致了他们对孔子的极力排斥。再说,孔子的政绩引起了齐国的忌妒和担忧,于是,齐景公一面离间鲁国的内部关系,一面又送了八十名美女,“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季孙氏和鲁定公欣然接受了,并且三日不理朝政,对孔子的态度也怠慢了,孔子知道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率领众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十四年的生涯。   

  孔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对他待遇不错,也照鲁国的标准给了他六万粟的俸禄。但因有人进谗言,致令卫君生疑,孔子怕获罪,只六个月就离开卫国。在去陈地的路上,因为误会被围于匡五日,孔子以文化的传人自勉,终究度过难关。过了蒲地,仅月余又返回卫国,寄居蘧伯玉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又引起了子路的不高兴。过了月余,因出车之时,卫灵公与夫人同车,而令孔子之车在宦官之后,孔子慨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且深深引以为耻,于是,离开卫国。

  孔子一行又从曹到宋,遇司马桓魋加害未成。再到郑国,与弟子失散,人讥之为“似丧家之狗”。到了陈国,“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代陈”,孔子又离陈国,路过蒲地再次受阻。蒲人要挟孔子说:“如果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了你。”于是,孔子与蒲人盟誓,但是,孔子认为在要挟之下的盟誓是不受神灵保护的,所以,他还是去了卫国。这说明孔子是善于变通的。

  到了卫国,卫灵公很高兴,到郊外迎接,并问是否可以伐蒲,孔子说可以,但是,卫灵公虽称好却终究未伐蒲,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然而,卫灵公始终不用孔子,孔子只好离开了卫国。

  佛肸叛乱,也召孔子,孔子又一次想去,由是由于子路阻止。但是,孔子说:“我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又想要去见赵简子,但是因为“君子讳伤其类”而未前去。再次返回卫国,卫灵公向他问军阵之事,孔子说自己只学了“俎豆之事”、未学“军旅之事”拒绝回答。这并不能证明孔子确实不懂军事。只是因为当时孔子不想说。因为卫灵公不重视孔子,孔子就到陈国去了。

  卫灵公死后,出公继位,孔子已六十岁。鲁国季桓子病重,嘱咐季康子,等他死后要使孔子回来作相,但是,季康子听了公之鱼的话,没有召回孔子,而用了孔子的弟子冉求。第二年,孔子到了蔡国(当时已经成为楚地)。下一年又到了叶。楚国的卿相沈诸梁正在出镇叶城,人称叶公。叶公虽佩服孔子,但是不完全了解孔子的为人。

  在从叶城返回蔡国时,孔子遇到了几位隐者。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以及后来的楚狂接舆,都劝孔子做个避世的隐士,但是,孔子并未动摇积极救世之心,表示他就是想要改变当时的混乱世道。

  在蔡三年,吴伐陈,楚国来救陈,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派人聘请孔子。陈、蔡怕孔子到楚国会危及他们,于是围困孔子,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操守,所以仍然弦歌教徒。直到子贡到了楚国,楚昭王派兵迎请孔子,才解了围。

  楚昭王要封给孔子七百里地方,但是,楚国令尹子西担心孔子会像周文王那样,借此而称王于天下,而对楚国不利。所以,楚昭王没有这么做。从这里可见,人们认为孔子有称王之心,因而一直对他有所防范。孔子的不得志,不能说与此无关。况且孔子曾经说过:“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起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又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因此,难怪楚令尹子西会有此怀疑。恐怕孔子真有借为政而实践王道仁政之意。

  六十三岁时,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此时,卫国有许多孔子的弟子做官,卫国国君也有任用孔子之意,孔子主张为政必须先从“正名”开始,决不能放弃原则。但是,要“正名”,卫国国君的王位就难保住,可想而知,卫国国君是不会同意的。

  鲁哀公七年,鲁国与吴国举行缯城会议,鲁国被迫送吴国“百牢”重礼,幸亏临时借用子贡去交涉,鲁国才未受辱;第二年,吴国又攻鲁国,孔子弟子有若立功。季康子因而认为孔子的弟子确实是有用之材,于是,派人到卫国请回冉有,后来,冉有为季康子带兵与齐国作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从何处学来的军旅战术,冉有说是学自孔子。从此可见,孔子是深通军事的。从而使季康子决定召回孔子而用之。

  当时,卫国的孔文子向孔子询问作战方略,孔子拒绝了。正好季康子用厚礼迎请孔子,于是,孔子回到了鲁国。当时孔子已经六十八岁。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
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的资料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就是没有去朝见周天子的原因?
当时周天子的实力已经衰落到连三线小诸侯都比不上了,更不要说与晋、楚、齐、秦、鲁、卫、宋、郑等等一二线诸侯相比了。周天子没有实力恢复周礼,自然不是孔子效力的选择对象。最后,孔子曾去洛邑向老子求学,比较了解洛邑周王室的内部情况。后来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周王室再次爆发内乱,连收藏的...

孔孟周游列国的经过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

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不来山西?
回答量:1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春秋时代,是一个仁人志士们奔走各地实现梦想的时代。这其中最著名的怕要数孔子了。他老人就五十五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仍然一事无成,带领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14年,只为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但是,我们山西的晋国,在整个春秋时...

孔子的历史资料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孔子的简介
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六十八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五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

关于孔子的事迹简写
孔子的事迹:孔子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在春秋末期的鲁国出生,祖籍是宋国栗邑,他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带着他的很多弟子周游列国了十三年,在晚年的时候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说孔子曾经在修订《礼》的时候请教过老子...

孔子的资料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孔子的故事中记载了孔子及弟子周游列国14年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的事孔...
共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有72人,且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要周游列国原因是什么?
鱼疤马利: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鲁定公当上国君后,天天只顾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却躲起来不见孔子.这件事让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还是另投明主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开始向国君们宣讲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又有谁会接受孔子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呢?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将他拒之门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晚年时,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和教育学生上面.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鱼疤马利: 我们都知道“圣人”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按今名大致路线...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为什么要走着周游列国怎么回答? -
鱼疤马利: 因为孔子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一般都是靠口.而且一边走一边欣欣赏风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孔子那时候也不富裕.没有钱堵车来周游列国所以孔子只好走着周游列国.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
鱼疤马利:[答案] 因为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所以不可能听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 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孔子却...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经过
鱼疤马利: 孔子: 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
鱼疤马利: 因为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所以不可能听他的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为什么要走着周游列国? -
鱼疤马利: 1.脑筋急转弯答案: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飞机,不能环游世界只能周 (舟) 游列国.2.孔子出生时,周室已衰.周天子徒拥虚名,既不能制诸侯,列国诸侯亦常受制于有实力之贵族.列国彼此相争,各国贵族亦常作乱.于是礼制崩解,传统习俗...

延庆县13294487466: 何以不仕?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何以不仕?
鱼疤马利: 孔子大半辈子牺牺惶惶,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没有被诸侯任用、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孔子为什么不被当时的诸侯任用呢?孔子曾说:“道不同...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何在?结果如何?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拜托各位大神 -
鱼疤马利:[答案] 因为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所以不可能听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

延庆县13294487466: 孔子周游列国始于那一年?那时他多少岁 -
鱼疤马利: 公元前497年,孔子与弟子一行数十人,自鲁抵达卫都帝丘(今濮阳),开始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生涯.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197年正好是55年左右.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