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东北二十怪都是什么?

作者&投稿:苑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北十大怪包括什么?~

第一怪 窗户纸糊在外
第二怪 大姑娘叼烟袋
第三怪 养活孩子吊起来
第四怪 嘎拉哈姑娘爱
第五怪 火盆土炕烤爷太
第六怪 百褶皮鞋脚上踹
第七怪 吉祥喜庆粘豆包
第八怪 不吃鲜菜吃酸菜
第九怪 捉妖降魔神仙舞
第十怪 烟囱砌在山墙外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元朝《大元一统志》说:“开元路,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旧城,亦东北一都会也。”清朝康熙说“东北”是“中国地方”——《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谕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数推算、详加绘图视之。此皆系中国地方。
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许多人混淆东北地区与行政区划 ,而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比如清朝1636--1644年盛京总管;1947--1954年东北人民政府,东北人民政府管辖的7省区就是现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东北地区是文化地理区域,对应的是东北文化区的地理范畴 。

东北四大怪: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
1、大姑娘叼烟袋
一是性格使然,东北人豪爽,东北姑娘也不例外,抽烟更增添女子的豪气,你男子吸烟,我女子同样吸烟,你的烟袋杆短,我的烟袋杆比你还要长。二是东北姑娘崇尚阳刚,东北处于苦寒地区,环境的恶劣造成那里人民身体强壮,男女老少都能够上山打猎、下水捕鱼,种田养畜,东北姑娘也就形成了崇尚阳刚之美的心理。三是东北森林茂密,各种野兽和蟒蛇经常出没,还有各式各样的飞虫,用烟防兽及飞虫,用烟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为人们常用的自卫方法。到现在为止,人们仍保留上山带火和吸烟的防身习惯。东北人豪爽热情,以前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还要敬烟,现在东北婚礼上还保留有新郎新娘向客人敬烟点烟的习俗。到了清朝,旗人统治其他民族,生活优裕,姑娘们在未出阁时因有选妃的机遇,很受尊重,被称为“娇客”,她们平日不操持家务。女红之外,闺门寂寂,常吸烟解闷。便形成了“旗人姑娘真叫怪,嘴里叼个大烟袋”的形象。后来,满族姑娘出嫁的时候,一杆精致的旱烟袋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嫁妆了。东北的烟袋很有特设,铜制的烟袋锅和烟袋嘴,木制的烟袋杆,短的的半尺长,长的有2尺多长,出门时别在腰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满族的女子已经屏弃了这个习惯,现在叼着大烟袋的恐怕只剩很少的人了,而当初叼烟袋的大姑娘,现在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2、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东北地区的居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数是土垒草房,窗户大多数是木棂格子窗,那时买不起玻璃,只好用纸糊在外窗上,以挡风御寒。冬天家家户户要烧炉子、生火盆,取暖做饭,室内温度就高起来了,窗户上的霜花就会慢慢的融化成水,要是把窗户纸糊在里面,糊在里面的窗户纸经水一浸泡就全掉下来,也就失去了挡风防寒的作用。现在都是塑钢窗了,根本看不到纸了,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听了都不相信。
3、反穿皮袄毛朝外
过去东北地多人少,东北也叫北大荒。那时天气冷,冬天吐口吐沫立马成个小冰坨,房檐下的冰溜子有一尺多长。手、脸不敢露在外面,否则立马冻伤。恶劣的气候,贫穷的生活,人们只能就地取材,自家的羊,羊肉果腹,羊皮暖身。咱们的祖辈也不会精加工,暖和就行,所以就有了羊皮袄毛朝外的穿法。反穿皮袄不但保暖要好一些,而且下雨下雪都不用怕,如果皮革朝外易破易脏,最好的优点是多少年都不用洗,现在都是羽绒服了,看不到羊皮袄了。
4、养个孩子吊起来
养活孩子吊起来,用的是“悠车”。“悠车”是扁椭圆形木制的,大概有一米多长不到半米宽,高度也就是四十公分左右,沿两侧各打四个眼,穿上长长的四根绳子,上面挂在房梁上。小孩一般在半岁以前都在这上面度过的。“悠车”里面铺厚厚鸭毛褥子,很是舒服。除了妈妈喂奶的时候,其他时候就把孩子放在车里,特别是孩子要哭不想睡觉的时候,只要把孩子放进去,象秋千一样的荡几下,再野蛮的孩子都会老实的睡下不再哭闹。小孩一般在半岁以前都在这上面度过的。这就是“悠车”,车“悠车”里面铺厚厚鸭毛褥子,很是舒服。除了妈妈喂奶的时候,其他时候就把孩子放在车里,特别是孩子要哭不想睡觉的时候,只要把孩子放进去,象秋千一样的荡几下,再野蛮的孩子都会老实的睡下不再哭闹。东北的妇女在养育儿女的时候还要劳动,把孩子放在悠车里就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哄孩子,而且孩子放在悠车里夏天凉爽,孩子不上火,悠车吊在房梁上,悠一下,可以出去干一会活,回来还在悠,节省很多人力。再者,北大荒荒凉人少,野兽出没,也许是为安全起见吧,才发明了这种“悠车”的。现在养活孩子根本就用不到了,专人专职,还不放心呢。

希望能够帮到您!

窗户纸糊在外
草坯房子篱笆寨
用土打墙墙不倒
烟囱按在山墙外
大姑娘叼烟袋
骡马驮子驮大载
小伙跳墙狗不咬
大缸小墰渍白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说话满嘴苣麻菜

媳妇穿错公公鞋
慢帐挂在炕沿外
歘“嘎拉哈”决胜败
反穿皮袄毛朝外
索勒杆子戳门外
马拉爬梨比车快
两口子睡觉头朝外
狐狸皮帽子头上戴
冬包豆包讲鬼怪
先摆四个压桌菜

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关东人的这一“怪”,实际上讲的是他们如何因地制宜生活的情况。
据《柳条边纪略》载:“宁古塔屋皆南向,立破木为墙覆以苫草厚二尺许,草根当檐际若斩,陶大索牵其上,更压以木,蔽风雨出瓦 上,开户多东南,土炕高尺五寸,周南、西、北三面,空其东,就南、北炕头做灶......
可见.关东天寒地冻,室内全靠火炕取暖。由于屋内火炕〈往往是南北大炕〉都是靠窗子,这就和窗外有较大的温差,如果把窗户 纸糊在里边,就容易缓霜,使窗户纸经常脱落。
可见,关东人把窗户纸糊在外,是为了使室内火炕发出的热气 得以保持,并与寒冷的外面形成温差,使屋里保持暖和而窗纸又不至于损坏。
另外,这种糊窗子用的纸与一般的纸不同,人们称之为“麻纸”,也有叫“麻布纸"的。《扈从东巡附录》载:“乌喇无纸,八月即雪。先秋,捣敞衣中败,入水成毳,沥以芦帘为纸,坚如革,纫之以 蔽户牖。"这里讲的是把麻浸泡后做纸。民间还有一条谜语就是讲 的麻造纸的情况:
“身穿绿袍头戴花,
我跳黄河无人拉。
只要有人拉出我,
一身绿袍脱给他。”
用麻造纸前,先要用水泡,当然是“我跳黄河无人拉",泡好后拿出,“一身绿袍脱给他”,就是把麻皮扒下了,用麻皮泡筛、沉淀后,便晾干成了“麻纸 ”。
这种关东民间的麻纸,又粗又厚,上面再用胶油勒上细麻条, 刷好桐油,典型的“窗纸”就做成了。这种纸不怕雨水和潮气。雨水 打在这样的窗纸上,能顺利地淌下去;潮气在上面一打,化成水珠, 也无法浸入到里边,而是滴了下来如果把窗纸糊在里边,水就会 顺窗纸流下,积存在下部的窗框子上,久而久之,窗框便会被浸烂了。
在关东,风大雪硬。将窗纸糊在外,有窗板做窗纸的后支撑,狂风再大,也不易把窗纸吹裂吹坏。春天风起,狂风尘土也不易把窗 纸打碎。这是关东人生存的经验积累。冬夜,当北风扬起砂雪,“哗 哗”地击打在窗子上,像千军万马在奔腾追逐,像战鼓在“咚咚"地 擂响,可是屋内却温暖宁静,窗纸抵挡住了寒风冷雪的袭击,关东 父老暖暖和和地睡在火炕上......
窗户纸糊在外,除了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抵挡风雪外,这种糊窗 法还给人一种美感,反映了关东人勤劳和洁净的爱美性格。
在关东,一般人家的窗子都分上下两部分,靠下边的部分一般安上玻璃或“亮纸",上边的部分是“支窗"。糊在外的窗纸是糊在 “支窗”上。支窗在冬日里关得紧紧的,到春夏天气转暖了,晌午前后,人们把“支窗"支起或吊起来,以便通风换气。这样,窗户的下部 透明,上部一排整齐的“支窗",显得十分和谐美观。“支窗”窗纸每 年春秋各糊裱→次,刷油绷紧。大风一吹,窗纸像鼓一样咚咚作响;十分动听;而用光又能通过下边的玻璃照射到火炕上,可谓一举两得。

二怪:草坯房子篱笆寨
人的衣、食、住、行,是人的文化及思想形态的反映,关东民间的这一居住习俗也是这里的民众生活及环境的文化纪实。
房子是关东文化的标志。
关东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部分,地理学家习惯称这里为东北亚区域,即指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内蒙古五个省区,还有 原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均属这一 区域。在这一地区之
中,关东的吉林住房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房屋的设计、材料的运用上,民间百姓的概括就是“土坯房子篱 笆寨”。
土坯是什么呢?
关东百姓把草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叫“坯"。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用来垒屋。
吉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天又温热。一年之内有将近五个月的寒冷天气。用土坯盖房,既冬暖夏凉,又经济实惠。
土坯的种类分黑土坯、黄土坯、砂性土坯和木棒土坯四种。吉林民间把“脱大坯”算做“四大累”之一的一项繁重劳作。脱坯时,先 将坯土堆积在平地上,把土中的疙瘩和杂物挑出,把“羊角”(草的 民间俗称)层层放置于土中,浇上冷水,经过一天或半天时间的 “闷”,使革和水都泡软浸透,再用一种名叫“二尺钩子”的搅合,这 样,水、草、土完全粘合在一起了。再用木制的坯模子为轮廓,把泥 填进去抹平,然后将模子拿掉,一块土坯就做成了。
还有一种坯,民间叫岱子。
据《松漠纪闻》载:“冷山去宁江州百七十里,地苦寒,多草木, 至八月则倒置地中,封土数尺,复其枝干。”在这儿,草很多。为防寒,这些草将根扎入地下很深,盘结如丝,使土板结成整块儿。把这 样的草连根带土切方块取出,用它来砌墙盖房也非常好,而且还美 观呢!
远远望去,那用土坯砌成的屋房,墙缝整齐,给人一种坚实和温暖的感觉.由于土坯中有草,所以屋墙之中常有黄鼠狼和老鼠来 做窝。它们在墙中间或墙根处掏了许多洞,在阳光暖和的日子里, 它们常常伸出小脑袋东张西望,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篱笆寨又指的是什么呢?
篱笆在关东十分普遍,民间有“穷夹樟子富打墙”之说,其实夹樟子和打墙作用相同,只是材料不同而已。
平原地带盛产柳条、秫秸,篱笆墙往往用这一类枝条为材料。山里产木头,木樟子居多,有的人家干脆以圆木为樟子。《钦定满州源流考》载:“夫余有官室,仓库,牢狱,作城栅皆圆。"日本人小越平 隆的《满州旅行记》则说“其城周以圆形木做为城栅”。人们在用樟子圈起来的院子里打上一口水井,有的人家还要在院子里建一座 粮食楼子,放摆上酱缸什么的,还可以种些青菜。院子给农家带来 了生活的欢乐。
关东人家的屋子都比较窄小,院子却很大。因此院子就成为办 重大事情的“道场”,这里所说的大事,指的是红白喜事。
办红事,来客多了,喜桌子往往摆到院子里去,前村后屯的人 都来。各种仪式如拜天地一般也在院子里举行。
办白喜,更要在院子里搭席棚、设灵棚、请喇叭匠和鼓乐班,分坐在院子一边,棺木停在中间,供小辈和亲友们祭拜。
一般人家夹樟、修篱笆往往是为了安全和取暖。过去人烟稀 少,地方荒凉,常有狼狐出没咬人吃家禽。篱笆寨可以防止野兽进入,也便于家狗看家望门。
另外,有的篱笆寨子修得离窗子很近,这样就起到了遮挡风雪的作用。北方的风大雪猛,篱笆寨可以使大风雪减速,不直接扑打在窗子上.保住了屋子里的热气。

三怪:用土打墙墙不倒

清嘉靖年间,满清的乌拉部建都于乌喇河岸红尼罗城,并修筑了城墙。由于当地土质特殊,曾流传“土打墙墙不倒”之说,因此城墙全部是用土堆砌而成的。

四怪:烟囱放在山墙边
在关东,烟囱安在山墙边,这是这里的百姓生活的发明与创造。关东是多民族居住地区,无论是蒙族、满族、汉族和朝鲜族,他们的住房都是“烟囱安在山墙边”。首先,这是和关东的气候和人们居室设置分不开的。
关东很冷,室内全靠火炕来取暖。据《北盟会编>载:关东民众“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棚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桦树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南向……”这里的人们, 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因而便不能不考虑它的性能。而火从灶燃起至变为烟飞出,以柴或草的燃烧力,均为8一10米内(指平均温热度)。一般土屋中的火炕,大致6一10米,有的小一些,但做成“连二”火炕;满族的炕为“万字火炕”,其长度也在10米之内。可见,烟囱安在山墙边,是为了延长烟火的走向,让柴或草的热度均保留于炕内。
关东民间,在没有使用煤之前,山区以杂木为燃料,素有“满山小杂树、烧柴不用愁”之说;而乌拉的平原地带则烧“羊草”。这种草又粗又硬,干后很耐烧。无论是山里或平原地带,烟囱安在山墙边都是为了保持炕内温度的绝妙之法,又是节省燃料的精密打算。
据东北著名的民俗剪纸学家王纯信介绍,烟囱安在山墙边,烟囱桥子处常常是农家安放鸡窝的地方。就是在严寒的冬季,也可以在里做窝孵小鸡,而且可以使母鸡多下蛋。
另外,烟囱安在山墙边,还可以减小烟囱安在房顶对房顶的压力。同时,房上如果修了烟囱,烟囱底部往往最易漏水、渗水;春天雪化的水也往往易从烟囱底下流入房里,易烂房木。所以,烟囱安在山墙边就减去了这些麻烦。
朝鲜族的住房,也是烟囱安在山墙外边,他们往往用木板做成长条形方筒烟囱,口径每边约25厘米,位置在房屋的左侧或右侧,直立于地面,烟脖(烟道)卧于地下。关东地方的各民族先民均在烟囱上动脑筋,有的人家干脆取一段枯死大木,掏空其心做烟囱,这在关东山区至今仍然随处可见。这种烟囱制做简便,由于屋内火炕面积大,火洞长又多,烟火在炕内洞里循环时间长,当火烟走到烟囱口时,已无火焰存在,所以也很少发生火灾。
另外,关东民居将烟囱安在山墙外边还可以节省烟囱所占的室内面积。同时,烟囱整齐地坐在房山头,远远望去十分美观。这些独立式的烟囱,当地称“坐地烟囱”,它们使房屋显得整齐,像一座座小塔,点缀在关东民屯之中。

五怪:大姑娘叼烟袋

外人到了关东地区,看到大姑娘嘴上叼个大烟袋时,都会感到 很惊奇。在关东,大姑娘一般指没过门的女孩。大姑娘为什么会叼 上了大烟袋呢?
还是让我们看一看关东人的生活吧。
每到春夏时节,关东的黑土地上一片翠绿,那就是家家种的“关东烟”的烟苗。每到深秋,关东农家小院里一片金黄,那是家家 在晒烟叶。这时,风中飘荡着阵阵烟草的奇香。到了严冬,温暖的 关东人家的炕头上,
老人们笑咪咪地坐在一起,抽着关东烟儿。
身穿绿袍头戴花,
到老被人捆又扎;
勒的小脸黄又紫,
专和炭火结亲家。
在关东民间,这是大人小孩都熟悉的一条谜语(民间叫“猜闷”),而谜底就是“烟”。
烟有防蛇、防蚊虫的作用。早期的长白山区,为开发而来的各族先民及在大山里淘金、放排、挖参、狩猎的人们,劳作歇息时抽烟,吐出的烟雾能使毒蛇惧怕,不敢靠近人。同时,烟袋油子一一 一种积存在烟杆和烟锅里的“膏”,也能放出强烈的气味,使毒蛇闻而生畏。这就大大帮了山里人的忙,无形中要求入山的人必须会抽 烟。在“入草”前(进入老林子里作业),人们还要在腿布带子上抹点儿烟袋油子,以防蛇咬。
同时,烟灰还是一种民间常用的止血药。在老林子里作业,万一受了外伤,人们就顺手捏一点儿烟灰抹上,既杀菌又止血。
挖参的人,更离不开烟。每当发现了人参,把头就喊“打火堆”、“点蚊烟”。这时,小打(小伙计)要给把头点上一支烟,让把头叼着 边挖边抽。小打在一旁给把头扇扇子。风把烟一刮,烟味飘散在把头的周围,蚊子就不敢来叮咬,把头就会专心地去“抬参(挖人参)了。大山里的花脚蚊子很多又很厉害,用手哄赶都哄不过来,只有用烟来驱赶。
在东北,冬天的雪很大,天气很冷。行帮之人常常呆在大车店、把头屋、工棚大房子、地子、地窖子、花子房、跑腿子窝棚等地方“猫冬”。冬夜寒冷又漫长.人们干什么呢?抽烟。
抽烟是一种“营生”。大伙边抽边唠,消磨那漫漫的长夜、寂寞的光阴……这样,烟和关东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行帮外出,狩猎钻山,赶大车的在外,抽烟又可以解除一点寒冷,顺便烤烤手、暖暖嘴。
烟在关东,已遍布家家户户。
每年给朝廷的贡品中,包括上等的“黄烟”,这是促使关东黄烟大量种植的原因。关东早年的特产,主要是大豆、木材、烟叶和麻。据《吉林地志》载:在关东,烟是仅次于木材、大豆的重要物产,在俗称“南山沟”的桦甸和敦化、蛟河、敦化北、额穆等地,出产的烟最多。关东烟叶有独特的香味,很受内地老百姓的喜爱。明清时关东烟叶就运销内地,年运量有百万斤左右。

九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其实,此俗说怪也不怪,养活孩子吊起来,是指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让孩子好好地睡觉。悠车子·也叫邮车子、腰车子,还有的地区叫炕车子、晃车子的,其实就是“摇篮”。过去,关东人家一般都是砌南北炕,媳妇或婆 婆往往坐在炕沿上,手里一边纳着鞋底子,一边推着悠车,嘴里还 哼着风趣的《摇篮曲》:
“悠啊悠啊,
快点睡觉别哭啦。
狼来啦,虎来啦,
黑瞎子背着鼓来啦;
老虎妈子跳墙啦,
舌头伸出老长啦;
正在窗外望你哪。
咬羊啦,咬猪啦,
宝宝你可别哭啦。”
边悠边唱,真是一幅关东的农家乐图画。
这种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聪明的关东妇女发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东北的妇女劳动量很大,她们往往是手里干着活,嘴里哼着摇篮曲或唠着喀。为把自己解放出来,琢磨着创造一种工具,既能让孩子睡觉又能干活,悠车子应运而生了。这里还有一个有关悠 车子的故事呢。
据说,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有一个媳妇,丈夫常年在外,她带着孩子过日子。每天还要下地干活,没办法,就把孩子装在一只筐里背着下地。地边上有一棵树,到了地头.她把装孩子的筐挂在树上,然后才开始干活。
一天,她正在干活,听到有动静,循声望去只见树下有一只小鸟在打滚。她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小乌鸦从树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媳妇是个好心人,就扯块破布把小乌鸦的伤腿包扎好,又送到树上的乌鸦窝里。
转眼到了夏天。这一日,她照样到地里干活,把孩子睡觉的筐挂在树上就忙开了。突然,草丛里跳出一只大兔子。媳妇想,要能抓住它,给婆婆做一顿兔肉吃,那该多好啊!想到这儿,她扔下手里的工具就在后边撵开了。
兔子走走停停,她也追追站站,不知不觉追出二里多地。兔子没抓住,这才想起孩子,她急急忙忙往回跑。
离老远她就听孩子哇哇的哭声。她打眼一看,啊呀,可不好了! 只见一条花脖大蛇盘在树上,伸着长长的脖子,吐着红红的信子, 直往筐里扑。只见装孩子的筐沿上,站着一只大鸟,蛇一扑,那鸟就用尖嘴啄蛇,护着孩子。
媳妇急坏了,不容多想,抄起一把锄头就扑了上去,一下子把 蛇打跑了。她哭着背着孩子回了家,把这事对婆婆说了。可婆婆也老了,抱不动孩子了,媳妇决心不再带孩子到地里去了,于是就想出了个主意:把装孩子的筐挂在屋里的房梁上,让婆婆坐在家里悠着.这样既安全还省力,孩子也舒服。
一来二去,人们见这个法子好,就都这么学,于是关东地区就有了“悠筐”。后来,妇女们又发现,孩子放在筐里只能坐不能躺,于是就做个长形的筐,使孩子能在里边睡了。
有了悠车子,妇女们真是方便多了。有的妇女悠一下悠车子, 还要跑到外屋去烧火贴大饼子,或是到院子里给猪鸡添食。悠车子 悠一下,到车子自己停下来,大约需要十几个来回。麻利的女人还 可以乘机去挑一趟水呢.当然,传说是传说,但悠车子的产生和关东的游牧民族有关。
实际上,悠车子的产生,最早出自关东的少数民族。我国北方 少数民族是勤劳勇敢的狩猎民族。据《东蒙风俗志》载:这些狩猎的民族,如蒙族、满族、赫哲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妇女, 外出狩猎时,把兽皮吊在树杈上做成篮让孩子睡觉。目前尚能见到 的资料是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其卷一云:“帖木真九岁,拙赤合撒儿七岁,合赤温额勒赤五岁,帖木格斡惕赤斤三岁,帖木伦 女方在摇车中也。"这里所说的‘摇车"已是比“摇篮”进步了的育儿 工具。这是因为蒙古等游牧民族走出森林,来到草原,他们便把吊 起来的摇篮改为左右摇晃的“晃车”(即摇车),挂在勒勒车上,开始 了草原上游牧育儿的时代。
北方的汉族先民,看到兄弟民族这个育儿方式很好,也就采用 了,还有定居下来的其他少数民族家庭。
做悠车子,要由家里的“能人”动手,能人指手巧的男人或妇 女。材料是用薄木片,先用锅的汽水熏软或用开水煮软,“弯"成一 个案子面大小的长方形,接头处用皮绳或铆钉对死,拼扎牢靠,再上好底,悠车子就成形了。
这时,外面还要涂上色彩。有的是红地画黄花,有的是黄地画 红花,还有的是黄地画杂花。不管画什么花,在上下边缘要画上“云卷”表示孩子长大了能升官,能“飞黄腾达"。还有的画的是民间 故事中的人物,如“四郎探母"、“王小捕鱼"什么的。也有画上松竹 凤鹤的,图个吉庆。绳的上方往往挂个玩物,如彩色的鸡毛鹅毛、纸 糊的小葫芦、小风轮等,这些是孩子临睡前逗孩子玩的民间玩具。
悠车子因它高高地悬挂在屋里的大梁之上,狗猫鼠之类不易 上去抓挠孩子。悠车子一晃动,苍蝇、蚊虫就会飞开,婴儿睡着了, 也少受或不受它们的叮咬。另外,当悠车子一动,还能生出一股小 凉风,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热汗,使孩子睡得舒坦.由于悠车的四 周大约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动时虽然有风,但不会直接吹到孩子脸 上身上,孩子不会感冒。
另外.由于悠车子前后一动〈吊在梁上,就是人不推动,它也会 自然地微微摆动),使睡在里面的孩子不至于总躺在一个位置上, 这就不会使孩子“睡偏了头”。关东地区的女人常说:“睡悠车的孩子,长大了漂亮,好看!容易找人家。"
做悠车子,选什么木料很讲究。最好选用结籽多的树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隐喻着多生儿育女。也有专门选用柳木的。这因为“柳"和“留',音相近,取其“留”意,是希望把这个孩子很平安地“留”在世上,不至于被灾祸夺走。
还有的专门用雷击木来做悠车子。据说,遭雷击过的东西,恶魔已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用它来做悠车子,便可保孩子平安健康。
悠车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说道。一般的人家不愿意自己做悠车子,往往是向一些日子过的“红火”的人家去借。据说这样,孩子也能像这家人一样,长大了能光宗 耀祖。
借悠车子时,一定要选对方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没病没灾的;特别是谁家小孩子睡了此悠车子中了状元,当了秀才举人的。这样人家的悠车子,便十分的金贵。
谁家子女多,长得都挺俊俏、好看,这样人家的悠车子也常常被别家借去。这样人家的悠车子,往往也成了这家主人的骄傲。和谁家关系“靠”(特别的好〉,那家一生了孩子,这家主人就会主动找上门去,说:“把我家的‘那个’拿去吧!”
“真心哪?”
“咱俩谁跟谁!”
“啊呀,叫我咋谢你呢!好吧,等我们‘宝儿’懂事了,过年去给你们祖上磕头......”
于是,借到悠车子的人家十分感谢,并且记一辈子对方的好处。甚至这个孩子长大了,当老人的也会常常叮咛孩子:“别忘了×××的恩情。你小时,人家借给咱们‘车子’!”
上述情况是人们乞求平安、吉祥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人类对疾病和死亡的惧怕而产生的一种对平安幸福的追求心态。“悠车子” 体现的是关东民间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是北方民族朴实善良、憨厚大度的品格和心绪的再现。

暂时只找到这些

东北二十怪是指以下二十种地方风俗和特色:1. 满头大汉 - 指在东北地区流行的长发发型。2. 冰桶浴 - 指冬季在户外河流中沐浴。3. 摸脚石 - 指在街边或广场上售卖的按摩石。4. 炸达 - 一种东北地区的传统小吃。5. 核桃裹肉 - 一种东北地区的传统菜肴。6. 二人转 - 东北地区广为传播的民间艺术。7. 大连海鲜 - 大连地区以海鲜而出名。 8. 二龙山 - 吉林省的名山,现在已成为旅游胜地。9. 锡峰山 - 吉林省的小山,是冬季滑雪的好地方。10. 张学良 - 东北地区有名的军阀。11. 市场鸽 - 东北地区引以为豪的一种品种鸽子。12. 青岛啤酒 - 在东北地区广受欢迎的啤酒品牌之一。13. 大连港 - 中国第一大港,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门户。14. 冰雪大世界 - 哈尔滨冬季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15. 呼吸炮 - 东北地区流行的一种烟火。16. 红肠 - 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17. 翠云山 - 吉林省的名山,是滑雪胜地。18. 座驾大奔 - 东北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高档汽车。19. 棋盘山 - 吉林省以冰雪景观而出名的旅游胜地。20. 铁西 - 辽宁省的地区,以钢铁产业而闻名。

东北二十怪是指东北地区流传的二十种有趣、奇特的文化现象,包括:1. 龙虾节2. 爬山比赛3. 嗷嗷待哺4. 吃兰州拉面5. 牛肉干6. 老百姓打牌7. 占卜8. 吃烤肉9. 听二人转10. 跳辣妹子舞11. 扎染衣服12. 打雪仗13. 听评书14. 红白脸15. 做河蟹16. 看大裆裤17. 看皮影戏18. 说大白话19. 北方民歌20. 花灯会这些文化现象都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反映了东北人民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谁知道东北二十怪都是什么?
10. 张学良 - 东北地区有名的军阀。11. 市场鸽 - 东北地区引以为豪的一种品种鸽子。12. 青岛啤酒 - 在东北地区广受欢迎的啤酒品牌之一。13. 大连港 - 中国第一大港,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门户。14. 冰雪大世界 - 哈尔滨冬季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15. 呼吸炮 - 东北地区流行的一种烟火。16. 红肠 - 东北地区...

东北十八怪是指哪些?
第二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草苫土房篱笆寨是对昔日东北人家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用从山上或者草甸子割来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烂的草,后来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用黄土与轧碎的草和泥做成坯,晒干之后垒墙盖房,然后在坯垒的房墙外面再抹上混杂着碎草的泥;从附近的山林中砍来细木头截成一人左右高,将房子...

你知道东北八大怪有多怪吗?
第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 在寒冷的冬天,对于东北人来说,皮帽子是必备之物。有钱人家,能够戴狐狸皮帽、貉子皮帽。它们的保暖效果最好。寻常百姓买不起这两种帽子,就退而求其次,戴狗皮帽子。东北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狗,狗皮帽子能够就地取材,而且结实耐用,防潮性能极佳,不亚于狐狸皮帽、貉子皮帽...

东北十大怪
6 第六怪 百褶皮鞋脚上踹 7 第七怪 吉祥喜庆粘豆包 8 第八怪 不吃鲜菜吃酸菜 9 第九怪 捉妖降魔神仙舞 10 第十怪 烟囱砌在山墙外

东北三大怪是什么?
第一怪是东北大姑娘叼烟袋,在之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里的有几个原因,东北女子比男子更豪气,男子的烟袋杆短,女子的烟袋杆必须要长;东北原始森林很多,各种动物野兽经常出没,可以用烟来防身。第二怪,是养活孩子吊起来,东北的满族和蒙古族很多,都属于游牧民族,这些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慢慢的...

远去的东北民俗风情主要内容
而所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恐怕就是其独特的风景以及民俗风情吧!那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天然风情与文化。都是炎黄子孙,我想可能东北人更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东北人的特点就是实在.豪爽.好面子。曾经有一句民谣是形容东北的民风与民俗的:关东民俗二十怪 关东山神奇又古怪;窗户...

我国民俗中有不少“怪”,如东北十大怪,关中十大怪,云南十八怪等...
第九怪 捉妖降魔神仙舞 第十怪 烟囱砌在山墙外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元朝《大元一统志》...

东北三大怪是哪三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以前冬天寒冷人们需要把窗户用纸糊上,这很正常,怪的是这些纸都被糊在了窗户外面!因为东北冬天的时间比较长,糊在里面很容易被蒸汽弄湿,也容易被风吹破,所以人们想出了这样的办法。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以前东北的满族和蒙古族居多,这两个少数民族都属于游牧民族,他们...

东北八大怪顺口溜
五怪,冬天包豆讲鬼怪。六怪,翻穿皮袄毛朝外。七怪,草皮房子篱笆寨。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新民谣”顺口溜 现今的这些“顺口溜”主要是反映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民谣”定义相吻合。所不同之处突出在“新”字上。由于这类民谣主要是二十世纪...

东北三大怪是什么?有什么原因吗?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小孩吊起来”,这些其实都是生活的智慧,并不是简单生活的习惯,关于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你知道吗?估计大家都看过闯关东题材的电视剧,南方人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进行开荒,那时这里被称作“北大荒”,其实在不到一百年以前,东北地区不仅水资源...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十大怪是什么? -
麻奚司迈: 东北十怪 1、烟囱安在山墙根 2、窗户纸糊窗外 3、四块瓦片头上盖 4、反穿皮袄毛朝外 5、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 6、大缸小缸腌酸菜 7、草坯房子篱笆寨 8、下晚睡觉头朝外 9、养活孩子头吊起来 10、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八大怪是什么? -
麻奚司迈: 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冬季北方人御寒的一项措施,若糊在内容易被窗框所存雨水浸破. 二怪,姑娘叼着大烟袋;原因,一是增添女子的豪气;二是东北姑娘崇尚阳刚;三是东北森林茂密,用烟防兽,用烟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为人们常用的自卫...

虎林市19651163368: 谁知道东北八大怪具体内容 -
麻奚司迈: 东北八大怪 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冬季北方人御寒的一项措施,若糊在内容易被窗框所存雨水浸破. 二怪,大姑娘叼烟袋.农村生活单调,大姑娘也争相抽旱烟解闷. 三怪,不吃鲜菜吃酸菜.冬天白菜不易储存,东北人发明腌渍法. 四怪,养活孩子吊起来.东北摇篮与南方的“悠车”相似,只不过东北的摇篮吊在房梁上. 五怪,吉祥喜庆粘豆包.腊月里家家户户包粘豆包,蒸熟后可蘸白糖吃,耐嚼抗饿. 六怪,嘎拉哈姑娘爱.常见的有猪、羊嘎拉哈(猪、羊的膝关节). 七怪,降妖捉怪神仙舞.这一怪源于满族的萨满教,该教宣称能驱魔降妖、为人治病. 八怪,棉乌拉脚上踹.棉乌拉是冬季北方外出必穿的一种鞋.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地区流传的“十大怪”是什么?
麻奚司迈: 1、烟囱安在山墙根 (现在的农村,效区还有) 2、窗户纸糊窗外 (比较少了,只有偏远一些农村还有 3、四块瓦片头上盖 4、反穿皮袄毛朝外(没见过了,不过,往黑龙江漠河那边还有) 5、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 (没了,现在都吸过滤香烟,不过没有当着人面吸的,有也是一些"小太妹"型的) 6、大缸小缸腌酸菜 (这个,还有,当然有,不过只是一个缸了) 7、草坯房子篱笆寨 (没见过,除了养鱼在鱼塘边上盖一个) 8、下晚睡觉头朝外 (这个,不好说,嘿嘿) 9、养活孩子头吊起来 (这个,农村一些习俗还在,是吊在专门的小孩篮里) 10、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人转,天天有,在公园^^^^)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3大怪是什么??? -
麻奚司迈: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因为东北地区冷,所以冬天时候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为东北的冬天长达4、5个月,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汽弄湿,也容易被窗户缝的风吹坏.所以早些年在没有现在...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的八大怪是什么 -
麻奚司迈: 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三怪,大缸小缸渍酸菜 四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五怪,吉祥喜庆粘豆包 六怪,翻穿皮袄毛朝外 七怪,草皮房子篱笆寨 八怪,狗皮帽子头上戴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有几怪?分别是哪些? -
麻奚司迈: 关东山,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四大怪是什么?
麻奚司迈: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第三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第四怪:反穿皮袄毛朝外

虎林市19651163368: 请问“东北四大怪是什么”? -
麻奚司迈: 东北四大怪:面包象锅盖、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大烟袋、黄瓜当肉卖

虎林市19651163368: 东北十大怪(剪纸版)指什么? -
麻奚司迈: 其实,除第十怪反映了东北人虎气实在,自得其乐的性格以外,前九怪都与东北的地理环境分不开. 小伙跳墙狗不咬 东北地区地处我国高纬地区,紧靠西伯利亚冷空气源地,三面环山的半封闭地形又不利于冷空气的外泄而长留在东北,因而...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