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词语注释

作者&投稿:冉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古代论学中,"有"这个字有时被解释为"又",用于整数后表示不定的余数。"志"则是指人的立志或抱负,"立"则强调自立,遵循礼制的行为。"惑"指的是受迷惑的状态,而"不惑"则是指具备清晰的认知,不受迷惑困扰。


"知"意为理解与明白,"从"则指顺从或跟随。"天命"指的是自然的规律或法则,"耳顺"则形容人到了老年,听到他人的言论能轻易理解,无需深思。"逾矩"即超越规矩,"逾"表示超过,"矩"代表规则和法度。"罔"和"殆"分别指迷惑和危险,后者暗示过度劳神而无果。


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孔圉,他的名字后面附有"文"这个谥号,表示他的学问深厚。"敏"则形容孔文子思维敏捷,"好"则表示喜好。"耻"在这里是引申为感到羞耻。


"是以"表示因果关系,"譬如"用来做比喻。"为"有时用于堆积或准备,如"篑"这个字,原指土筐,这里可能暗示积累。"平地"则指填平洼地,"虽"用于让步假设,"覆"有倾覆之意,"进"在这里指持续前行。


"或"在这里是迷惑的意思,与"暴"(通"曝",晒)和"寒"(使……寒冷)形成对比,可能暗示对不同情况的应对。"弈"指下棋,"以为"则是认为或视为。"鸿鹄"是天鹅,"援"有拉的意思,"缴"指箭上的绳。


"弗"是否定词,"若"与"与"在这里可能表示比较或疑问,"非然也"则是否定前文的陈述,表示不是这样。"信"和"以"可以结合表示凭借或依靠,"至"有极点的意思,"见亦罕"强调相见次数之少。


至仁和至不仁分别指极仁道的人和极不仁道的人,"无或"表示不值得奇怪,"俱"是共同的意思,"策"在这里是量词,"伐"则指讨伐,"杵"是舂米用的工具。


扩展资料

孔子、孟子关于为学言论的摘录。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初中贬官文学文言文梳理
孔孟论学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黄生借书说 问说 卖柑者言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记承天寺也有 陈涉世家 答司马建议书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登泰山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岳 饮湖上初晴后雨 黄鹤楼 山居秋暝 送友人 登高 卖炭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破山寺后禅院 江城子密州出猎 如梦令 一剪梅 ...

文言文翻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
2. 【孔孟论学习选段阅读答案】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亦说( )乎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思援弓缴( )流杵( ) 一日暴( )之 辟( )若 九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 ...

急!!!谁有初中文言文实词表!!!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

200分!!!帮忙找文言文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青玉案(元夕) 小石潭记 孔孟论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黄生借书说 问说 卖柑者言 书愤 过零丁洋 观书有感(其二) 观猎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生查子·元夕 四块玉·别情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 水仙子·咏江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记承天寺夜游 陈涉世家 答司马谏议书...

上海中考文言文整理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记* 梅花绝句(陆游)*蜀相* 步出夏门行(其二)九年级(上)*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天净沙·秋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

中考文言文篇目点击
小石潭记(柳宗元)18.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后两则《孟子》)19.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0.黄生借书说(袁枚)21.问说(刘开)22.卖柑者言(刘基)23.岳阳楼记(范仲淹)24.醉翁亭记(欧阳修)25.记承天夜游(苏轼)26.陈涉世家(司马迁)27.出师表(诸葛亮)28.桃花源记(陶渊明)29.捕蛇者说(柳宗元)30....

好多文言文翻译啊!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

孟学基础涉及哪些现代意义?有哪些糟粕需要放弃
从以上直接标举孟子之名的著述有所增多的现象不难看出,在回归原典的旗帜下,清代孟学比较注重对《孟子》本文的研究,这与前代孟学完全被淹没在《四书集注》中的情况多少有些不同。与此相联系,清代孟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倾向是着重《孟子》汉注的研究。元明时代的孟子研究几乎为朱熹思想所垄断,无论讲训诂还是讲义理,...

升学考试说明文言文20篇
*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 黄生借书说 * 醉翁亭记 * 天净沙·秋思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观书有感 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四段) 2008年中考文言文课内规定的实词数量(120个)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惠及极计加假间简见...

文言文两则 学弈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3.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译文.词语注释 -
霜委悦康:[答案]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的书下注释 -
霜委悦康: 九 孔孟论学 ○1节选自《论语》、《孟子》.○2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3不惑:不受迷惑.○4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5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6逾矩:超过规矩、法度.○7罔(wǎng):迷...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原文及翻译(孔孟论学)
霜委悦康: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 -
霜委悦康: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 全面翻译 -
霜委悦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中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
霜委悦康: 而立之年 〖解释〗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语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中的成语与启示
霜委悦康: 孔孟论学中的成语: 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的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 功亏一篑——亏:欠缺;篑:土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一暴十寒——暴,同“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的四个成语 -
霜委悦康: 四书五经 [ sì shū wǔ jīng ] 基本释义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出 处 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 翻译 -
霜委悦康: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掌握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孔子...

市北区13550184600: 孔孟论学,翻译 -
霜委悦康: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对事理都能明白),不受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任何念头)又不超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