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钱氏据两浙

作者&投稿:定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1.(1)在 (2)暗中,秘密地 (3)制造方法(技艺) (4)仅,只有

2.(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2)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

3.(1)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2)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答到大意即可)

4.示例:喻皓,浙东人,北宋初建筑家,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建造木塔。晚年所著《木经》,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2. 文言文阅读(18分)(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试题答案:小题1:(1)才 (2)铺排 (3)赠给 (4)结构 小题1:D 小题1:(1)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精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2)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之(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小题1:(1)未布瓦,上轻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小题1: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3. 文言文阅读(14分)梵天寺木塔沈 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心。“是”,一词多义,这儿。“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强”,古今异义词,古义:同“僵”,僵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A.前一个“履”是名词,鞋;后一个是动词,踩踏。B.前一个“于”是动词,在,到;后一个是介词,在。C.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是代词,代指“木塔”。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时,要注意把“但”(只)、“讫”(完毕,终了)、“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时,要注意把“实钉”(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履”(踩踏,走)、“相持”(互相支撑)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是“笑”,“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一个“笑”字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4.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题1:①担忧;②动词,用钉子钉;③伏同服,佩服。

小题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本题3分。翻译要准确,尤其是关键词语)

小题3: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3分)

小题4: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忧;“钉”,动词,用钉子钉;“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履”(踩)、“六幕”(上下及四周)、“持”(支撑)这些字词要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中的侧面描写也很明显,例如匠师怎么都找不到塔动的原因,喻皓很容易就找到了,等。

点评: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种描写方法各有其作用。比如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小题4:试题分析: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5. 阅读甲乙文(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

8.(1)暗中,秘密地(2)制造方法(技艺)(3)仅,只有9.至今 / 木工 / 皆以预都料为法10.B11.(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2)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12.(1)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2)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

6. 古文叫做什么名字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 钱氏拒两浙时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对吗?。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 ...
1、(1)才   (2)铺排   (3)赠给   (4)同“服”,佩服 2、(4)故时有物外之趣3、(1)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精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2)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

《梦溪笔谈》中的《梵天寺木塔》这篇课文怎样解释?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是什么意思?
一、原文: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科技文言文
1. 晚清有哪些描写科技的古诗和文言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

信息化文言文
1. 与信息化有关的古诗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

梵天寺木塔怎么翻译
文言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钱镠的孙子,指钱俶)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

梵天寺木塔文言文句子停顿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

铁氏据两浙时文言文翻译
2. 文言文阅读(14分)梵天寺木塔沈 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1、①才、刚刚②叫、派③只、只要④踩、踏2、A3、D4、(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5、第一层写:建塔过程中塔身不稳定的问题,工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  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第...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下列各题。(11分)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
小题1:.C 小题1:①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②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译错一处扣1分,错两处不得分)小题1: 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1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

贞丰县18472747683: 梵天寺木塔怎么翻译 -
英陈劲邦: 给我吧,我打了一小时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贞丰县18472747683: 梦溪笔谈:文言文《梵天寺木塔》译文 -
英陈劲邦: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

贞丰县18472747683: 文言文阅读(14分)梵天寺木塔沈 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
英陈劲邦: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

贞丰县18472747683: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下列各题.(11分)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
英陈劲邦:[答案] 小题1:.C 小题1:①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②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译错一处扣1分,错两处不得分)小题1: 文中“笑...

贞丰县18472747683: 钱氏据两浙时 -
英陈劲邦:[答案] 占据,占有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

贞丰县18472747683: 【以虫制虫】【梵天寺木塔】的译文 -
英陈劲邦:[答案]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贞丰县18472747683: 《梦溪笔谈》翻译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
英陈劲邦:[答案]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

贞丰县18472747683: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下列各题.(11分)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 -
英陈劲邦: 小题1:.C 小题1:①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②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译错一处扣1分,错两处不得分) 小题1: 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1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 小题1: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1分)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1分) 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1分)(其它分析只要恰当也可) 略

贞丰县18472747683: 急求七年级上的文言文答案《梦溪笔谈》二则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 -
英陈劲邦:[答案] 1.(1)钱氏据两浙时,发现所建木塔不稳.(2)匠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求问塔动原因.(3)匠按皓的方法修好木塔,人们皆称赞塔的建造方法精湛.2、选(C)“踩”的意思.3、正面描写(逐层布板讫,便实订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

贞丰县18472747683: 梦溪笔谈二则的翻译 -
英陈劲邦:[答案] 《以虫治虫》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 《梵天寺木塔》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俶(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