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源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这篇课文语言浅显生动而流转自如,十分宜于诵读。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历史进步性。

  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3、了解并掌握“数”“发”“直”“兵”“胜”及其若干固定句式的对应今译。

  4、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并延展阅读阅读《仁者无敌》《出尔反尔》两个选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论辩过程及艺术。

  2、难点:

  《孟子》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仁政”的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无须说,重要的是导入

  教读本文而用旧课导入,既简便可行,又有温故知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当先让学生复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然后提问:

  1、教师口述:“取胜之道有三:曰天时,曰地利,曰人和──人和为取胜之本。”问:这个意思孟子是怎样表述的?(开头两句)好在哪里?

  (自由作答。)

  提示:读孟子文章要注意语言的气势。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的“君子”指什么人?

  能行仁政的诸侯国君。

  补充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中的“君子”各指什么人?

  有修养的人──丈夫。

  提示:学文言要注意词的多义性,要据语境判断词的意义。

  3、试用孟子话说明君子“战必胜”的原因。

  “得道多助”,“多助”是得“人和”的表现。

  提示:“道”,就是新课文里说的“王道”,能行王道,是谓“得道”。

  过渡问:根据预习印象,说说新课文里哪几句是描写孟子理想中的“王道乐土”的。

  “五十者”“七十者”“数口之家”“颁白者”四句。

  哪句话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相同?

  “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学生试读课文两遍:先指定五位同学接读;后齐读

  三、教师范读全文并略作解说,重在掌握文章理路

  1、画示意图(标明秦、魏、齐的相邻位置;指出河内、河东所在),并简介谈话背景: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大国,至梁惠王在位后期,西畏秦逼,从安邑迁都于梁;东败于齐,“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所以特邀孟子来梁,问强国之道。事在惠王35年(前335)。本章记梁惠王问“民不加多”之故,正是此意。

  2、分层示范诵读并作解说:

  第一层:

  ⑴ 凶──象地穿交陷其中之形,引申为歉收。

  ⑵ 移──本义是禾长相扶倚之状,后代为迁移之义而本义废。由此至彼之谓。

  ⑶ 大意是,惠王问“民不加多”之故。

  第二层:

  ⑴ 鼓──会意字,左中为鼓,上象鼓饰,下象鼓架;右象手持槌击鼓动作。后引申为所击之物。古时以击鼓代进攻令。

  ⑵ 大意是,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含蓄作答。

  第三层:

  ⑴ 数罟──古法,鱼不满尺,市不得鬻,人不得食。

  ⑵ 是使民──是,有“如此则”之义,这样(就)使人民……

  ⑶ 大意是,论王道之始,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第四层:

  ⑴ “无失其时”与“无夺其时”──“失”字轻,寓“提醒”义;“夺”字重,寓国君无以劳役苦民之义。

  ⑵ 大意是,论王道之成,先制民之产(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而后行教化。

  第五层:

  ⑴ 发──本义是将箭射出去,引申为由内向外的动作,故在本句中有开仓放粮之义。

  ⑵ 检──今语“检点”,亦有约束义。

  ⑶ 斯──虚词有通用之法,这里通“则”。

  ⑷ 大意是,保民才能使民归顺。

  3、解说全文理路(见本文开头),要求学生记住每层的结句,用它们作为记诵全文的支撑点。

  4、学生齐读全文一遍后,检查背诵上述五句话,即各层的结句。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篇2

  四、学生分层练习背诵全文

  (下面只写出指导诵读的要点,过程及练习方式从略。)

  第一层:

  1、在示意图上标出河东、河内的位置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梁惠王的救灾办法。

  向灾区调运粮食,从灾区迁出部分人口。

  2、“河东凶亦然”一句是省文,试用文言作完整的表述。

  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

  3、“无如……者”意思是“没有像……的人”,能否换一种表达方式?

  其君皆不及寡人之用心。

  4、试品味首句,说说惠王有无抱怨意。

  从“焉耳矣”的叠用可见有抱怨劳而无功之意:劳者,移民、移粟也;无功者,邻国之民不至。

  5、再品味末句,说说“何也”能否改成“何哉”或“何故”。

  何哉”,问中兼叹,多用于设问;“何故”,一般询问语气;只有用“何也”才能表达梁惠王困惑而急于求解的心情。

  第二层:

  1、孟子此问的答案是事前即可料定的,试作仿问便知:某次考试,甲生得50分,乙生得30分,以50分得30分,则何如? 请用文言作答。

  不可,直不30分耳,是亦不及格也。

  2、此问照应上文哪一句?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妙在哪里?

  惠王据事理作答,却不料坠入孟子彀中,把自己跟邻国之君放在同一水平上。

  3、试代孟子作答:“王之好战残民,与邻国之君无异,故民不至;移民移粟,小惠耳,虽能行之,何益?”跟原文比较后,说说比喻作答的.好处。

  从容,含蓄,让对方反躬自省。

  第三层:

  1、开头用排比句法连述三事,都有关人民生活,试用两个字概括这样的生活水平。

  温饱。

  2、为什么说这是“王道之始”?

  王道以得民心为本,温饱可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则得民心矣。

  3、本层连用五个“也”字,拟删去前四个,改用“……,则……”这种句式,如“不违农时,则谷不可胜食”,好不好?

  不好,用“也”才能表达出孟子坚信不疑的语气和赞美之情,使行文如连珠,颇有声势。

  第四层:

  解释:“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系指井田制而言。井田者,田区划分如“井”字形之谓也。古法: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1、问:王道体制下有哪两件大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⑴ 农业生产,先说家庭副业,后说粮食生产;

  ⑵ 教化,先说设校,后说教学内容。

  2、孟子在描写“王道乐土”时全用“矣”字作结,表现了怎样的意味?

  赞叹;将理想图景说得如在眼前。

  3、本层煞尾如用“王道之成也”替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效果如何?

  失去主观色彩,缺乏咄咄逼人之势,说服力减弱。

  第五层:

  1、本层文字不多,但波澜起伏不穷,说说你的体会。

  一揭,语气严厉;二批,措辞尖刻;三劝勉,语调温和。

  2、本层是怎样照应开头的?

  “罪岁”照应“河内凶”“河东凶”;“斯天下之民至焉”照应“寡人之民不加多”。

  3、结句是否有省略?

  不“罪岁”,则当行王道,因上文已详论行王道的步骤和基本方法,此处不再提;完整的表述应是“王无罪岁而行王道,斯天下之民至焉”

  五、检查背诵──连贯背诵全文

  六、内容点拨

  (见“基本设想”第二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同学互查);

  2、预习新课。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学重点: 学习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难点: 掌握“五十步笑百步”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散文看似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思路分明,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整体感知,学习孟子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从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我们能够看出这是孟子和梁惠王之间一次对话,对话就有一个话题,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他们之间谈话的“话题”?

  明确:

  民之加多

  2、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明确: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第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第5、6、7段)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民不加多”的疑惑。(1)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民不加多”的原因。(2—4)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使民加多”的措施。(5—7)

  三、合作探究,感悟孟子的论辩技巧及其思想

  1、梁惠王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明确:采用“移民移粟”的措施。

  2、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临国之政比较,为什么孟子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明确: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3、“五十步笑百步”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之君无所作为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4、接下来,孟子把“仁政“的实施分为“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个阶段。关于“王道之始”,我们借助于两个问题来思考。

  (1)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学生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当采取了这些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呢?

  明确:

  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意思是说活着的人能得到供养,死去的人能得到安葬(有足够的木材打造棺材)。这样,百姓生而无忧,死而无憾,就是王道的开始。

  5、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要求学生找出排比句回答)

  明确: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就是王道之成。

  孟子为梁惠王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美好的社会前景。

  四、小结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要想使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要使民懂礼仪,受教育,君王也须革除虐政,这样才能得民心,得天下。

  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上一页下一页




寡人之于国也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的结构特点是总分。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整个过程可分成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可还是和邻国之政无大差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是为什么呢?2.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大全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 文章 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大全一 《寡人之于国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文章。这...

高一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
4. 【语文书必修三上《寡人之于国也》全部的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之:这样(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于:介词,对于.(4)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

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课下注释
1.河内[凶] :收成不好,荒年 2.不 [加] 少 :更 3.[填] :动词 4.[鼓]: 击鼓 5.[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过 6.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7.谷不可[胜]食也: 旧读shēng,尽 8.[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

求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文的重点背诵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劝学《荀子》青,...

语文必修三课本 寡人之于国也 标点出错?
上面2楼说的对,这是正确的用法。但是二楼没有说含义,我补充一下吧。段前有引号,段后无引号,意为此人说的话还没有完,或者说,此人说的话多于一段。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说的话长篇大论,有好多段,那么,除最后一段外,其他段都是前面有引号,后面没有引号。我们学的引号通常只在一段...

高中语文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4.(5)比;对于;在。5.(1)名词动用,打鼓;(2)名词动用,穿衣服;(3)形容词动用,认真从事;(4)名词动用,怪罪;(5)名词动用,称王,统一天下。6.(1)判断句;(2)提宾句;(3)状语后置句;(4)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 必修三
高中语文 必修三 上面的二三单元 所有篇章..(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 并序,李商隐诗两首,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原文.. 要求 没有错别字.. 不要带拼音 带解释的.. 标点符号 要和书上的一致\/\/ . 谢谢各位了.. 展开 2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有哪些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有哪些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一下吧。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1、《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3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学习古代议论 散文 : 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 文章 。本单元所选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就属于诸子散文一派,前者属于对话体的论辩文,语言犀利,步步紧逼,气势逼人,后者为长篇论文的节选,句式整齐,善用多...

长海县19370951374: 《寡人之于国也》 标准教案 -
歧饲复方: 教育学习网 >> 教师专区 >> 语文案例 >> 高中一年级语文 >> 文章正文 http://www.eduxue.com/Article/ywjiaoan/g1/200507/Article_18027.html

长海县19370951374: 高一语文背诵古诗 -
歧饲复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逍遥游《庄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过秦论贾谊 ☆屈原列传司马迁 ☆报任安书...

长海县19370951374: 高中语文必修课 重点 -
歧饲复方: 其实像白话文这样的课文,可以不列为重点文章.如果一定要,那大致可以列出: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白话文应该没有.必修二: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4,《诗经》两首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诗三首 ...

长海县19370951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歧饲复方: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再别康桥 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 必修二 氓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 秋兴八首 其一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马嵬 寡人之於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后三段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五段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2-3段 陈情表

长海县19370951374: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有哪些课文 -
歧饲复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和两篇略读课文《过秦论》、《师说》

长海县19370951374: 急求: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
歧饲复方:[答案]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

长海县19370951374: 在小组合作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作为领导角色,保证小组讨论方向和...
歧饲复方: 一般要有四个部分:一、教学目标 二、难点重点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1、导入2、教学内容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

长海县19370951374: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 当采取了合理发展生产 -
歧饲复方: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宣传了他的政治主张,提倡实行王道.王道的核心是仁义,以仁义为政就是仁政.孟子所说的仁政,是要用仁义之心来爱民. 在本文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一)养民: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