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书经的故事

作者&投稿:缪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经典启蒙小故事《王羲之的故事》

- 持之以恒才是硬道理
-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了名,发个屁都是香的,随便说句话都流传千古,真假都不知道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 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不下乃翁,世称“小王”。 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成一体。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慱物院收藏。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明·文征明《兰亭雅集图》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 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 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 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更是谜中之谜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 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人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这是诗仙李白赞颂王羲之的诗作。通过王羲之书经换鹅的逸事,赞颂了其清真质朴的性格和潇洒超逸的风度。王羲之,字逸少,系东晋开国重臣王导之侄。父王旷,西晋时任淮南太守,也是建立东晋的功臣。王羲之11岁时随家族南迁,到13岁时渐露才名。入仕后任秘书郎,后不断升迁,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人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勤练不辍,草、隶、正、行,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言词精美,议论宏卓,逻辑严谨。其《兰亭集序》不仅书法精妙,其文辞亦为历代所传诵。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很多。其中“东床坦腹”、“书经换鹅”、“临池洗砚”、“信笔书扇”等广为流传。

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啊!王羲之非常喜欢白鹅,恰巧有个和尚养着一群白鹅。当时王羲之的书法已经非常有名气。和尚就邀请王羲之给他抄了一本经书,然后就把白鹅赠送给了王羲之!

书经?????
说得具体点~~~~~
是这个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15.html?wtp=tt


羲之书经的故事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

书中之书:艺术中的圣经故事内容简介
许多文学大家,如艾萨克·沃尔顿(《高明的垂钓者》作者)、班扬(《天路历程》作者),以及弥尔顿、托与斯·布朗等人,对《钦定本圣经》赞誉有加。本书《书中之书:艺术中的圣经故事》从《圣经·旧约》精选出50个经典故事,每个故事后都配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并对其作者、风格、构图和色彩等进行详尽解...

书中之书:艺术中的圣经故事图书信息
《书中之书:艺术中的圣经故事》是由陆家齐、魏伟、程鹿峰三位作者编纂的,它作为《人类文化艺术丛书》中的一员,深入探讨了圣经故事在艺术领域的独特表现。该书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802215702,于2009年4月1日首次与读者见面,是第一版次,总计242页的内容。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标...

中华国学传世浩典:四书五经故事本书目录
中华国学的瑰宝,四书五经的故事,详尽地记录在本书的上册中。从四书的《论语》开始,我们看到了孔子弟子们的侍坐场景,如季氏欲伐颛臾的讨论,以及颜渊的早逝和子路的勇武。《孟子》篇章中,孟子与梁惠王的会面,以及他如何阐述养气与圣人之道。孔子的智慧和品性也在其中得以展现,如他论诗和对仁者爱人...

王羲之的经典故事
从此,王羲之每天挥笔疾书,写完字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涮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们把这个水池称作“墨池”。 『陆』 王羲之与谢安有哪些经典的故事 王羲之与谢安的故事:清言致患 谢安曾与王羲之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回超乎世俗的志趣。王羲之说答:“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周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

书中之书:艺术中的圣经故事作者简介
陆家齐在学术领域活跃,曾是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学会的理事,以及天津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副秘书长。他的学术成果丰富,其中包括《世界名画故事·赏析》等著作,以及《外国艺术小百科》和《外国文学小百科》的主编工作。同样来自天津的魏伟,197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他的艺术之路同样卓有成效。他在...

梅林和野兽之书经典剧情内容
梅林的故事则发生在那个充满神秘与奇幻的时代。尤瑟.潘左干王与格罗里斯的战争反映了当时诸侯割据的现实,梅林以其智谋帮助尤瑟取得胜利,并成为公爵。尤瑟的儿子亚瑟王,虽然出生时父亲已预知其命运,但梅林通过精心安排让亚瑟在安全环境中成长。在尤瑟去世后,梅林与大主教策划了石中剑事件,通过这一事件...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马克思的刻苦读书经历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离不开刻苦读书的精神。在求学和研究的生涯中,马克思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态度极为严谨认真。他阅读时注重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构建起自己的哲学体系。他读书的方法,即勤奋和深度思考的结合,对后世...

少年正是读书时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2介绍名人读书经验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不多于50字)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城固县173301790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故事,完成后面的练习. 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 ① 于其父 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 -
杨燕潞党:[答案] 15. (1) 你(2) 美好的才华(3) 满(4) 告诉,说16. (1) 父亲看他年少,恐怕他不能领悟奥秘,对王羲之 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2) (卫夫人) 流着 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17. 示例:天资聪颖;喜...

城固县17330179016: 王羲之写字的典故简短 -
杨燕潞党: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相传他七岁时已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他偶然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父亲责问他说:“这是我...

城固县17330179016: 王羲之的故事 -
杨燕潞党: 王曦之是东普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法,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常常细心揣摩其字体结构﹑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时间长了,衣襟都画破了.<>中说:"普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深.王曦之这样出众的书艺,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城固县17330179016: 成语故事中的《入木三分》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个成语的故事是什么??
杨燕潞党: 羲之是晋朝的大书法家. 王羲之曾经在池塘边练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无论休息还是走路,他心里总是想着字的结构,...

城固县17330179016: 有王羲之的故事吗? -
杨燕潞党: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

城固县17330179016: 求2个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要长一点的谢谢
杨燕潞党: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故事 1 偶创飞白 (东汉) 东汉)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 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 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

城固县17330179016: 王羲之学书 -
杨燕潞党: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城固县17330179016: 有关书法的故事 -
杨燕潞党: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

城固县17330179016: 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 -
杨燕潞党: 王羲之苦练书法:《史记》记载:(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墨磨万挺,不做张芝做索靖.(中国历史上几位成功书法家的苦练典故.) 《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 群贤毕至少长集,文人墨客修契礼.虽无丝竹管弦乐,却有觞咏吟唱题,茂林修竹惠风畅,崇山峻岭清流急.潇洒淋漓呈一序,天下行书数第一.群贤毕至少长集,文人墨客修契礼.虽无丝竹管弦乐,却有觞咏吟唱题,茂林修竹惠风畅,崇山峻岭清流急.潇洒淋漓呈一序,天下行书数第一.

城固县17330179016: 入木三分这篇短文写了王羲之的两个故事分别是? -
杨燕潞党: 原文译注及习题答案供参考: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②,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③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④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