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水德

作者&投稿:人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通行版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帛书版原文】

第四十三章 水德(78)

天下莫柔弱於水①,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②!

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③。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④。

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⑤;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⑥。

正言若反⑦。

①通行本作“天下柔弱莫过於水”。  有形有质的物质中,水最柔弱。

②先: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通行本作“胜”。

句义: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击坚强却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比用水更容易的办法了!

③甲本残,乙本作“水之朕刚也,弱之朕强也”。乙本“胜”均作“朕”。通行本作“故柔胜刚,弱胜强”。

④弗: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校直、校正)。《说文》:“弗,矫也。”又为“不”的同源字,义同。通行本作“不”。

句义:水胜刚,弱胜强。这个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但却没有人真正实行。

⑤邦:《说文》:“国也”。诸侯邦国之称。通行本作“国”。下句同。  诟:帛书作“訽”,另含修意。与“诟”音义同近,通用,义耻辱也。通行本作“垢”。  谓:帛书作“胃”,相通。下同。  社:《说文解字》:社,地主也。旧《辞海》:社稷:社,土神,稷,榖神,为天子诸侯所祭。稷:《说文》:“稷,齌也。五谷之长。”稷谷,指高粱。引申为庄稼和粮食总称。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古代奉祀为谷神。社稷,指国家。

句义:水不仅柔弱处下,而且可以“处众之所恶”,不惜污染自身而清除众物之垢。大海所以能大,不仅处於最下,而且也包容了万物之涤垢。所以,有能承受一国之污辱的量度才可作一国之主。

⑥祥:从示,羊声。本义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说文》:“祥,福也。一云善”。

句义:具备能够承受一国之凶兆的胸怀,才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的王者。

⑦正确的言论,如同是相反的一样。忠言逆耳。

【个人理解】

水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道的物质,道是无形无相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水就是道在人间的一种物质形态代表,水没有具体形状,而且喜欢居下,所以水的这种德行非常伟大,这也是道家常说的柔弱胜刚强的原理。就好像水在所有有形有质的万物之中最为柔弱,但水的这种和谐包容亲润居下的方式是不可能与之争的,因为不争所以也就无从战胜一说了。

        最后两句就是承担越多的人,得到才会越多,要能吃得苦中苦,方才能为人上人,君王能承担一个国家的屈辱和不祥,所以才能做“社稷王”“君王”,所以做人也一样,首先要学会的其实是承受苦难和不祥,犹如水的德行。

        水从物质形态上来看是柔弱之物,可是水的这种物质特性却是世间最符合道性的,所以在人道之中也要遵从水的这种柔弱不争,甘于居下的特性,有了这种特性,那么自然也就有了承受任何后果的内心定力,现在的我们更多的是用有为的后天智识去看世界,当你追逐某个目标而与人相争的时候,你关注的其实是有形的物质或者利益,此时的你一定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超越他人去获得,就好像我们现在所有的竞赛一样,更多的导向的是那个成功的结果。而拥有水德的人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先天智慧,顺应趋势去做,关注的是做的过程当中发展规律,但却不过分关注结果,所以当符合规律办事的时候往往结果也就得到了。

        举个例子,当所有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时候,如果你表现出来的是谦虚居下,而不是强硬的据理力争彰显,那么给别人的映像其实是稳重,善良,宽厚,反而更加容易得到这个职位,当然,与此同时你也做好了承受未能得到的这个结果,能够坦然面对,这种心态其实更加反而能成就自己最终获得的结果。

       


靖远县17878484606: 为什么道家十分崇尚“水德”? -
势温乙肝: 道家十分崇尚水德.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个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一段话把水的德性都说的非常的到位了,水不争.他不跟别人争,但是他却能够立于万物,生长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养.这就是利益众人,我们学习道家的文化,就要有这种水的德行,要不去怎么又要利于别人,又要处于众人的看不起的地方,也就是很低的位置.这样才能够跟道接近.

靖远县17878484606: 《道德经》中对水的描述语句是什么? -
势温乙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作家杨大侠指出,从水中可以琢磨学问之道.

靖远县17878484606: 上善若水解释
势温乙肝: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高的道德境界,其实也就象水一样,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以水比喻最高的道德境界,虽然只是一种比喻,却十分自然...

靖远县17878484606: 上善若水怎么解释????
势温乙肝: “上善若水”这句话出自《老子》这本书,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现在形容人无欲无求,清新高雅脱俗的那种境界吧~一般形容和尚啊,道士啊,老者啊,什么的比较多

靖远县17878484606: 天下莫柔弱于水赏析性文字 -
势温乙肝: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天下没有比水再柔弱的了】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但是攻克坚强之物的却没有能胜过它(水)的】 以其无以易之.【因为不管用什么都不能代替它(水)】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弱小战胜强大,...

靖远县17878484606: 老子道德经一书中道德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一章中讲水有七德怎么理解 -
势温乙肝:[答案] 上善若水之水之七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8章)水给万物带来利益,但是它不与万物去争利,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

靖远县17878484606: 老子《上善若水》中水的品德 -
势温乙肝: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靖远县17878484606: 用现代白话翻译《老子.八章》中关于水德"长善"的内涵. -
势温乙肝: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靖远县1787848460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势温乙肝: 简介:“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

靖远县17878484606: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
势温乙肝: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