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的月工资是多少两 急 急!

作者&投稿:原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古代官职排名啊?急急 皇帝下面是什么?下面的下面又是什么……………………~

  秦朝官制; 秦始皇赵政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编辑本段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强大的君权以及对旧公族的特权的不断削弱,也是秦国最
  后取代在文化上优越的其他各国而统一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来的汉朝官制也延续了秦朝官制这一特点。 秦王赵政[1][2]称始皇帝后,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政府,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丞相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邦(汉代讳为“相国”)。秦王赵政[3][4]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李斯为左丞相,冯去疾任右丞相。秦二世诛李斯、冯去疾,以赵高为中丞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御史大夫
  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通典·职官典二》:「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与战国时列国普遍设置的负责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国的御史专掌纠察百官,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官制度的发端。 御史大夫属官有两丞,一为御史丞,为大夫之副;一为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纠弹百官,权力尤重。
  九卿
  九卿仰丞相政令,分掌国事。九卿之属有负责皇室事务的如奉常,有负责国家政务的如廷尉。 奉常 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通典·职官七》:「奉常,周为春官宗伯,掌邦礼,秦改奉常。」),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九卿皆同)。属官有负责宫廷音乐的太乐;负责太庙祭祀事务的太祝;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太宰(与周朝的太宰不同);负责管理巫医的太医;负责观察天时星象、兼皇家史官的太史;负责应皇帝诏命进行卜筮太卜。 郎中令 郎中令,掌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宫廷宿卫之事(《秦会要》:及主诸郎之在殿中侍卫,故曰郎中令)。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 大夫 大夫,为专门的谏议官,无定员,有谏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各类官称(《齐职仪》:秦置谏议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 郎 郎,为待选之官,有评议国事的议郎、有陪侍皇帝车驾的中郎、侍郎等,无定员,除授常达千人之多。案《汉书·百官公卿表》,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郎中秩比三百石。中郎分统于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郎中分统于车郎中将、户郎中将、骑郎中将。郎一般取自公卿等官僚子弟,一方面作为皇帝的扈从,一方面学习政务,是秦汉之际出仕的重要途径。 谒者 谒者,掌殿廷朝会礼仪、接受臣民章奏。置七十人,秩六百石。秦朝的谒者也常常作为朝廷的专使出外处理临时公事。 仆射 仆射,原为战车上的射手。秦朝则侍中、尚书、谒者、博士等官署皆置,为本署副长官,长官为令。《太平御览》卷二百零一:「秦汉之世,委政公卿,尚书之职,掌封奏,令赞文书,仆射主开闭,令不在,则仆射奏下其事。」 卫尉 卫尉,掌皇宫诸门屯兵。属官一巴士司马令,凡吏民上书、四方贡献、朝廷征召等,按法律要使用公家的车马,巴士司马令即掌其事;属官二卫士令,统领诸宫门卫兵。 太仆 太仆,本周朝官职,秦朝沿置,掌皇家车马。赵高出任郎中令之前任此职。 廷尉 廷尉,最高司法官。属官有廷尉丞。廷尉署有狱,称廷尉狱,大臣有罪则下廷尉狱。 典客 典客,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属官有行人,备临时差遣远方。 宗正 宗正,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皇族宗室有罪,则绝其属籍。属官有宗正丞。 治粟内史 治粟内史,掌诸谷物、金玉之贮,相当于国库司库。属官有太仓令、太仓丞,掌国库中粮食的贮存;有平准令、平准丞,掌京师及诸郡物价。(《通典·职官八》) 少府 少府,掌皇帝私产,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属官有: •御府令、御府丞,掌皇帝服饰织造与保管; •尚冠令、尚冠丞,掌皇帝各种礼服所需的皇冠; •尚衣令、尚衣丞,掌服侍皇帝更衣; •尚食令、尚食丞,掌服侍皇帝饮食; •尚沐令、尚沐丞,掌皇帝洗浴; •尚席令、尚席丞,掌皇帝就寝用具; •尚书令、尚书丞、尚书仆射,掌宫中文书发启、呈送皇帝; •太官令、太官丞,掌烹调皇帝饮食;主御膳食; •宦者令,掌宫中诸宦官; •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丞,掌内宫导引、接待、典仪等,以宦官充; •太医令、太医丞,掌皇帝与后宫医药; •都水长、都水丞,掌诸郡县水利事务,在各重要水系都派驻官署; •乐府令、乐府丞,掌宫廷音乐的排练、演奏、整理,以及音乐艺人的管理; •永巷令,掌后宫宦官、宫女的生活,以及宫人犯罪的惩处。 少府的这些属官中,尚书、中书谒者两个官署对后世各个朝代的政制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馀诸「尚」后转为女官。
  编辑本段警卫、侍从与宫官
  中尉
  中尉,掌京师治安、兼管消防,是京城的卫戍长官。中尉署有丞、左右中侯、千牛等官佐。属官有武库令、武库丞,掌军器制造、贮存;有静室令,皇帝出巡时负责担任清道夫。
  将作少府
  将作少府,掌皇宫等公共建筑事务,本署有两丞,左右中侯。属官有石室令、东园主章令、主章长、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后校令、中校令。石室掌建筑石料、东园主章令掌木匠、主章长掌伐大木、五校掌营建。五校所属多为刑徒。
  典属国
  典属国,专掌召抚西南诸夷。
  主爵中尉
  主爵中尉,掌诸侯以下诸爵的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等事务。
  中常侍
  中常侍,侍从皇帝左右,备皇帝顾问,可以经常出入皇宫禁地,汉朝为宦官职务。
  给事中
  给事中,职掌同中常侍,位次之。
  詹事
  詹事,太子卿,掌太子家,统领太子宫臣,秩二千石,詹事丞副之。属官有: •太子家令,掌太子家刑罚、饮食、仓储、奴婢等事; •太子率更令,掌漏刻、礼乐等; •卫率,掌太子侍卫; •中庶子,侍从太子; •太子舍人,掌太子文书; •太子洗马,太子出,则洗马为前驱; •少庶子,掌太子诸庶务; •太子仆,掌太子家车马。 秦朝虽然详细设置了太子宫官,但确未正式册立过太子。
  皇后诸卿
  •将行,掌皇后礼仪。 •皇后卫尉,掌皇后卫队。 •皇后少府,掌皇后私人事务。 •皇后少仆,掌皇后车马。
  编辑本段武将官制
  太尉
  太尉为最高武职,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太尉在战国时期的晋、赵等国也有设置,职掌相类。秦朝的太尉职务与汉朝的太尉相当,但不列于三公,地位较低,与卿相若。
  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与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
  将军
  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率军镇守边郡。 另置上将军、将军,为临时职务,有大征伐时选武将出任,军还即撤任。
  编辑本段地方官制
  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施行郡县制度,秦国设县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咸阳是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位同九卿,得参与朝政。内史属官有: •都水长、都水丞,掌水利; •铁官长、铁官丞,掌冶金、制造农器; •廪牺令、廪牺丞,掌粮食仓库和牧养祭祀用牲畜。
  郡制
  郡作为一级行政地方,军民兼治。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 郡守 郡守,郡的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秦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 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郡尉 郡尉,掌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廷,与郡守相抗礼。郡尉属官有丞,内地诸郡设丞一人、大郡则设两人。边塞诸郡则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辖士史、尉史各二,掌边塞卫戍;关隘之处置关都尉,均隶属本郡郡尉。 郡丞 郡丞,郡的次官,辅佐郡守综理郡政,铜印黑绶、秩六百石。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时,郡丞代行郡守职务。属官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边塞诸郡另置长史,管理兵马军政,与郡丞同秩。
  县制
  县为秦朝最低一级行政地方,秦朝的正式官职也仅仅设在县一级。 县令、县长 秦朝按县的人口多寡,万人以上的县置县令、以下的县置县长。县令铜印黑绶、秩千石至六百石,县长铜印黄绶、秩六百石至五百石。县令与县长都是县的行政长官。 县丞 县丞为县的次官,职比郡丞,铜印黄绶、秩四百石。 县尉 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职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县丞。 功曹 功曹,掌县吏的考绩等第升降。 令史 令史,管理文书档案。 狱掾 狱掾,县狱的典狱长。 文无害 文无害,所谓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 厩驺 厩驺,掌一县车马之政。 仓吏 仓吏,县库的长官。 治狱吏 狱吏,县狱的狱卒。 乡亭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三老 三老,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 有秩,啬夫 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游徼 游徼,为徭役的一种,掌巡察地方、缉捕盗贼。 亭长 亭长,吏职,也是徭役的一种,汉高祖在秦朝曾任此职。掌同啬夫。亭长之属为亭父、求盗两卒,前者负责本亭保洁、后者负责追逐盗贼。

工作半个月所得工资=2000/21.75*15(假设实际出勤天数)=1379.3元,再加上个人岗位津贴、绩效、加班费、话费补助、交通补助之类的金额。
附注:
日基本工资= 生产工人平均月工资/年平均每月制度计薪日。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清代官吏俸禄以岁俸为名,发给银两,自一品到九品至未人流,共分10个等级,一品最高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从九品及未人流只有31两。京官每百两银有禄米50石。
养廉银为清代所独创,即官吏在额定的官俸外,规定按职务等级每年另给银两,以提高官吏的俸禄待遇,使其养成廉洁的操守,故称“养廉银”,是清代赋税制度官俸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山于官吏俸禄较低,不足给用,如正七品的知县岁俸为45两,每月只有3两多,按当时一般官吏生活标准,只可维持五六灭。于是地方官在征收赋税时有将实际火耗l——2%肆意加大,甚至有增加到.50%的,形成陋规。而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如散碎银两改铸大锭中的损耗称“火牦”,粮米翻晒时有“雀耗”,入仓后有“鼠耗”,统称“耗羡”,均与钱粮正额一体征收,实为一种附加税。清沿明制,耗羡仍旧征收,愈来愈重,每两正额有加二三钱、四五钱乃至七八钱的,虽屡次禁止,但未能凑效。耗羡大量加征,妨碍了正额钱粮完纳,而且耗羡多入官吏私囊,或馈送上司以维持其奢侈生活,造成吏治腐败,又多挪用侵吞正项钱粮,造成国库亏空。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诺岷、布政使高成龄奏准将耗羡提解归公,除弥补亏空外,分给各官养廉和支应公费。雍正帝把这笔预算外的收入合法化,侣导火耗归公,然后再拿出一部分作为养廉银。这样,原来的非法加派成为法定附加税,其征收有统一比例数额,官吏不敢私行加派,各省耗羡普遍有所减少,官吏也不能滥用耗羡,吏治有所改善,从而在没有增加劳动人民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库增盈。养廉银初限于地方官员,后中央官员及武职官员也发给,但数量要少得多。
至于各级官吏的养廉银多少,大体因时因地因财力因官缺而异。据《大清会典事例.户部》记载,直隶总督的养廉银每年为15000两,下属知县的养廉银在600——1200两。而山东知县的养廉银却高达1000——2000两。由此可见,合法的养廉银是从非法的私征杂派演变而来,它是地方官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它是正俸之外的补贴,却成为全部俸禄的主要成分、其数量往往超过正俸的十几倍至几十倍。这样县官年实际合法收入都在1000两左右,高出正俸20多倍(以1.3两银可买l石粮计算,年实际收入相当今公制10164公斤)。高薪养廉制的推行,受到了地方官的欢迎,短时间内执行较好,也收到了某种“廉”的效果。但是,乾隆以后逐渐松驰,法定加耗之外的私征、贪污仍不可遏止。道光以后国力衰颓,不得不折发养廉银以充兵饷。从此腐败的势头更加严重,直至清王朝覆灭

你说的是什么朝代啊?不一样的朝代不一样的:
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商周时期因官职同爵位相一致,并且世代相袭,俸禄实际上是封地内的经济收入(不包括上缴给政府的部分) 。即俸禄表现为土地形式,封地的大小是各级官吏的俸禄标准。春秋末期至唐初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春秋末年,世卿世禄制度逐渐瓦解,各诸侯国王为争霸图强,纷纷选拔任用贤能之士,以雇佣方法据其职务高低,给予不等的实物 ,如以粟做为俸禄,从而达到招贤强国的目的。战国时期,实物俸禄在各国得以普遍推广,计量单位由斗改石。汉代,俸禄制度开始正规化。朝廷按官吏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俸禄。东汉初年,又规定凡官吏俸禄,钱币与实物各半。至南朝梁时,官吏级别实行九品制,俸禄亦依此而推。北齐官吏级别亦行九品制,但俸禄不以粟计,而以帛计。隋代俸禄又以粟计,一年分春、秋两次发给官吏。其级别也更正规,如一品为九百石,自一品至正四品之间各级相差一百石。唐继隋制,然亦有小异:京外官吏俸禄比京官次等;于主要俸禄之外 ,据官吏品级给予俸食,用于雇佣警卫及庶仆人员,即统称之“俸料钱”。唐中期至清末,俸禄以货币为主。俸料钱在官吏的全部俸禄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一半之多。同时,因货币在税收结构中成分增加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之俸禄制度已由实物完全向货币化发展、转化。开元二十四年( 736 )唐玄宗正式改革俸禄制度,统一了俸禄的等级与形式。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仍然将实物乃至土地作为俸禄,但实行的基本是以货币为主要形式的俸禄制度。

俸禄制度要求官吏在享受俸禄的同时履行一定的职责 。若官吏违反朝廷有关法令,或有渎职行为,其俸禄便要相应扣除。早在汉代就已对官吏实行罚俸制度。唐代规定,凡文武官员在朝堂上不守礼仪,罚一月俸;举凡推荐人才不当 ,处理公文稽迟,科举考试泄题,无故超假等失职行为,皆处罚俸。至清代,罚俸制度更加严密,如官员在官署酗酒、赌博、推诿等,均要受罚俸处分。


宋朝官员为何很少出现贪污,他们的工资有多少?
这个可能大家感觉不太熟悉,我们换算一下当时400文钱就可以买一石米。138贯的铜钱就相当于现在的12万块钱,如果三个工作加起来的话,包拯一个月的工资轻轻松松突破30万。可以这么说,在宋朝当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完全是很高的,根本没有必要去贪污受贿,因为这样做不仅风险很高,而且名声也不好,自己的工资...

在清代作为正一品官员,薪水都是如何计算和发放的?
也就是说,清代正一品文武官职的正俸,也就是基本年工资能够拿到180两+630两=810两。恩俸 “恩俸”,相对于地方官员的“养廉银”而生。为提高地方官员的工资收入,以达到“高薪养廉”目的,雍正皇帝推行了“养廉银”制度。但相比较于地方官员,灰色收入、...

清朝九品芝麻官知县,朝廷每个月给他的工资是多少?
也就是说,在基本工资之外,为了减少官员的贪腐几率,清代政府还会给予数倍乃至十几倍的“养廉银”作为官员的合法收入。除了每年45两的基本工资外,清代知县还能领取每年600两的特殊工资。公费 公费,也称月费,原本只是用以弥补在京官员日常办公损耗、车马损耗等的工资补贴,发展至晚清时期,...

古代太监每月领多少工资
至于工资的具体标准,历代不太一样 近代清朝太监中无官职之太监月食分为三个级层:一级太监月食银三两,米三斗,公费制钱六百.二级太监月食银二两五钱,米二斗半,公费制钱六百.三级太监月食银二两,米一斗半,公费制钱六百.如果是有品级的太监 四品宫殿监督领侍月食(每月俸禄)银八钱,米八斗,公费制钱...

为什么宋朝贪官那么少?和官员工资有什么关系?
这仅仅是包拯一个官职的钱。如果把三个都加起来的话,包拯一个月可以轻松收入30万元。这收入对古代来说是相当的高了,即使是现代,也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包拯同时代的王安石最高官职做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他一个月工资可以拿到300贯,相当于现在的26万。北宋实行官员高奉制,这样...

古代太监按等级发工资,工资最高能有多少钱?
四品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8两银子,五品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7两银子,六品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6两银子,七品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5两银子,而八品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4两银子,八品副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3两银子。这些太监是有官职的太监,而一些没有官职的太监则按等级发放每个月的工资,一等太监每个月可以领到3...

古时候太监每个月的工资有多少?
明面收入其实就是他们的俸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银两,另外一部分就是其他物品比如说粮食、字画之类的东西。银两这一块是固定收入,对于太监来说,不同等级所领取到的俸禄其实也是不同的,高等级的太监领取到的银两肯定会高一些。根据记载,清朝时期最低级的太监,每个月的俸禄也有三两银子,对于...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多少?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俸银45两禄米22石5斗。在清朝时期的县令也叫做知县,是正七品官职,按照清朝官员俸禄制度,正七品知县的俸禄是,俸银四十五两,禄米22石5斗。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

唐朝官员工资制度
唐朝官员工资分为禄米、俸钱、职田、禄力诸项。而唐代前期与中晚期的俸禄制度又有差异。隋朝官员禄米是春秋两季支付,唐朝改为一年一给。而且武德年间只有京官给禄,外官无禄(贞观二年改为外官有上考者给禄),而是发给职田,以田租收入代替禄米。其原因是唐初草创,情势所迫。贞观年间户口稍殷,廪仓...

汉朝官员的工资发啥啊?
汉承秦制,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一说21级),采取的是给谷制。禄秩与实物发放数的对应关系是(下注部分官职俸禄前后有变动,不一一注明,仅作参考):1)万石:三公等,月谷350斛(注:1斛=1石),一年4200石;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3)真二千石:诸侯...

宁河县18581727904: 古代官员的俸禄一般是多少?急寻求解!!!!! -
琦静新帅: 大清朝官员俸禄 清代发俸银与禄米两种,按不同身份和职司可分为八大系列.每年春秋两季发给,春季以正月二十为限,秋季以七月二十为限. 1、宗室封爵: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

宁河县18581727904: 清朝一品官员岁俸现在大约多少 -
琦静新帅: 清朝一品官岁俸180两银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6000元左右(以1两银合人民币200元计),即是月工资3000元,不带福利分红(冰敬炭敬岁敬、养廉银),不带罚没款返还(火耗).

宁河县18581727904: 古代3品以上官员的年薪是多少? -
琦静新帅: 一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国级:6.3万人民币二品俸银155两+禄米155斛,副国级:5.4万人民币三品俸银130两+禄米130斛,省部级:4.6万人民币四品俸银105两+禄米105斛,厅级:3.7万人民币五品俸银80两+禄米80斛,副厅级:2.8万人民币六品俸银60两+禄米60斛,副厅级减:2.1万人民币七品俸银45两+禄米45斛,县处级:1.6万人民币八品40两+禄米40斛,科级:1.4万人民币正九品33两1.14钱+禄米33斛1.14斗,副科级:11590人民币,月薪965.8元从九品兼未人流31两5钱+米31斛半,普通科员:11025人民币,月薪918元

宁河县18581727904: 清朝官员俸禄是多少 -
琦静新帅: 一品 岁俸180两 服饰:红宝石帽顶,绣仙鹤 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 524两 图样:红宝石顶,绣麒麟 官职如:将军,提督 二品 岁俸155两 服饰:珊瑚顶,绣锦鸡 正2品67两,加支444两,从2品53两,加支324两 图样:珊瑚顶,绣狮子 官职如:...

宁河县18581727904: 清朝官员的正俸是什么? -
琦静新帅: 正俸,财政名.清制,凡中外大小文职官员,均按品级支给俸银,京官另支俸米,外官不支(另给养廉银).自正、从一品至从九品、未入流,共十等.正、从一品官,岁支俸银一百八十两,京员另支俸米九十石;递减至从九品及未入流官,岁...

宁河县18581727904: 清代三品官月工资 -
琦静新帅: 清代三品官:年俸150两,禄米155石,养廉银9000--5000两.

宁河县18581727904: 古代官员...
琦静新帅: 古代根据官职的不同发放俸禄.以三公为例,三公中最大的丞相一般拿五千石,而御史大夫和太尉则要少一些.这是秦朝,但是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官员的俸禄就十分的低.不过也不会太过离谱.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官员的俸禄一直是以粮食为主.

宁河县18581727904: 古代给仆人发薪水时,一般发多少两银子? -
琦静新帅: 各个朝代不同,家族地位、官职、大小也不一样. 以《红楼梦》贾家为例,一般仆人每个月大概2钱左右,相当于200元人民币左右吧,但是仆人们不单单靠这个,都有灰色收入.比如采购啊、收租等等,还有主人的额外赏赐.主人也就2两银子.

宁河县18581727904: 古代太监每个月工资多少? -
琦静新帅: 至于工资的具体标准,历代不太一样 近代清朝太监中无官职之太监月食分为三个级层: 一级太监月食银三两,米三斗,公费制钱六百. 二级太监月食银二两五钱,米二斗半,公费制钱六百. 三级太监月食银二两,米一斗半,公费制钱六百. 如果是...

宁河县18581727904: 古代官员工资如何发 有钱有粮还有地 -
琦静新帅: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