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多少?

作者&投稿:旁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多少~

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但清朝有一个招儿,叫养廉银。七品县令的的养廉银大概能有个400到2000两。是正式工资的7倍 到30倍的样子。

明清两代都采取官员低薪政策,但明清又有所不同,明朝的低薪政策贯穿始终,而清朝前期继承明朝采取低薪政策,但从雍正开始,则进行了一场变革,采取低薪加丰厚的养廉银政策。那么,在清朝,一个知县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
雍正以前,知县的年收入不好估算,这是因为当时的知县除了工资收入,还有一项已经半合法化的陋规收入——火耗。
所谓火耗,是指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向百姓多征钱银。至于多征多少,视当地官员的良心而定,有的征得多,有的几乎不征。而多征的钱银,有的归公,有的全部放进自己腰包,也有的只放部分,所以根本无法估算其收入。
但雍正以后,随着养廉银政策的实行,朝廷同时实行了一项制度,那就是火耗归公。火耗归公是指中央统一耗损比例来征收赋税,地方官不能再以火耗为名横加征税,也不能再将火耗收入囊中。

从这时开始,清代的官员便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合法收入。以
知县为例,其工资年薪为45两白银和45斛大米,而养廉银最高可达1200两。这笔收入折合成人民币,也可以说得上相当丰厚。
清代白银价格随着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动,我们以中位数200元计算,那么,清代知县一年的白银收入约(1200+45)x200=249000(元)。而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我们以2元/斤计算,那么,清代知县一年的大米收入约45x200x2=18000(元)。
因此,清代知县一年的合法总收入为(1200+45)x200+45x200x2=267000(元)。折合月薪约22250元。这个收入,可以说超过今天北上广大部分白领。
如此看来,清代知县的生活似乎很滋润。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我们不能只看到收入的一面,也要看到开支的一面。那么,清代知县一年的开支有多少呢?
清朝的官员,没有那么多报销优惠政策可享受,整个县衙,除了知县外,只有县丞、主簿、典吏、教育、训导可享受朝廷的俸禄,其余的员工均需知县自掏腰包招聘,县衙的日常支出,一部分来自征税,也有少部分需要知县掏腰包。那么,清朝知县的开支主要分为哪几部分呢?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给下属发工资

除了以上所说的可享受朝廷俸禄的下属,县衙的账房、刑名、钱谷、文案等幕僚(俗称师爷),长随、书吏、轿夫等仆役,乃至衙役都需要知县开工资。
其中师爷的工资是大头,因为师爷也是读书人,有的甚至还是不得志的举人、秀才。但师爷的年工资也有高有低,而且相差悬殊,顶级师爷年薪可高达上千两白银,低级师爷则只有数十两。
据清代名幕汪辉祖在《病榻梦痕录》里透露,他初做幕僚时,作为办理刑名的幕僚,年资为二百六十两白银;之后转为办理钱谷的幕僚,年资为二百二十两白银;十年之后,作为资深幕僚的他,年资更是达到八百两白银。
不过,年薪高达800两的师爷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往往是高级官员的师爷。一般知县的师爷,年薪会低许多,据汪辉祖的另一份资料《扬州盐商重金聘幕僚》记载,他早年给常州知府当师爷时,年薪才24两。给知府当师爷尚且只有24两,何况知县?不过,该知府可能是个大清官,所以他开的工资不具备代表性。

据《佐治药言》记载,“寒士课徒者,数月之修,少止数金,多亦不过十数金……游幕之士,月修或至数十金”,
作者这句话的用意,告诉世人做师爷比做老师更赚钱,做老师最多也不过月入十几两白银,可见,做师爷月收入通常不会低于十两白银,否则怎能说它比老师更赚钱?
因此,通常情况之下,一个知县每年支付给一个幕僚的工资,少说也要120两。而一个县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幕僚,所有幕僚的工资加上其他员工的工资,大概不会低于一千两白银。
第二部分是家庭日常花费

知县也要养家糊口,而且,古代的家族观念很强,知县往往要供养一大家子,而且还要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超过普通民众。清朝有一个不得志的官员,名叫李慈铭,他写过一本《越缦堂日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作为一个基层官僚的日常家庭费用,一年开支在1000两白银左右。
他家的日常家庭开支主要分为:米费(70两)、煤、炭(77两)、房租(72两)、糕饼面食(155两)、衣饰(500两,没想到李大人还是个剁手党)、抓药、人参(40两)、其他开支(80两),总计994两。

李慈铭官职不高,只做过御史之类的低级官员,平常也没有太多不良嗜好,基本上算个清官,至少不是大贪官,他的年家庭日常消费应该很具有代表性。
所以,一个普通的清代知县,一年的家庭消费约1000两白银。
第三部是应酬和孝敬上司。
清代官场的应酬风气很浓,迎来送往的规矩谁也不能免俗。此外,清代官场还存在许多陋规,也就是半合法的各上级送礼。这也是官场最重要的人情世故。如果谁拒绝这项陋规,便会被官场孤立,难有出头之日。
收受陋规在清末官场是普遍现象,无论清官贪官都不能免俗,
包括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在内。林则徐是清官,官做得大,开支也大,经常入不敷出,只能接受陋规。
这些陋规包括别敬(离别时送红包)、炭敬(冬天送取暖费)、冰敬(夏天送清凉费)、程仪(上级路过辖区,要送路费)、三节两寿(三节指春节、端午、中秋,两寿是指官员本人和夫人的生日,都必须送钱)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知县需要为这些陋规支付多少钱呢?
任何一项陋规,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上千两,甚至更多
(而知县自己却没有陋规收取,即使有,数量也相当少,因为巴结知县的都是不入流的芝麻官)。而且,支付陋规的金额,与上司的级别成正比关系,送给巡抚的陋规肯定比知府多。

90年代,上海财报刊登了一篇《清代县衙开支一瞥》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姓方的上海知县每年过节给他的上司知府、布政使、巡抚送礼,
一次就多达1100两白银。按方知县的“豪爽”,每年支付陋规的金额,少说也要5000两。
当然,上海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油水多,普通知县肯定没有这么豪爽,但千八百两总少不了。
综上所述,一个清代知县仅三大部分的开支,就高达1000+1000+800=2800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6万元。而一个清朝知县的合法收入,不过26.7万元,一年做官下来,还倒亏近30万元。
当然,以上开支都是根据普通知县的开支水平计算,那些清官的开支,往往会低许多,比如他们只请一两个幕僚,尽可能不支付或少支付陋规,每天吃咸菜,但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然而众所周知,清代大多数知县都过得非常滋润,至于其中缘由,就不必赘述。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俸银45两禄米22石5斗。

在清朝时期的县令也叫做知县,是正七品官职,按照清朝官员俸禄制度,正七品知县的俸禄是,俸银四十五两,禄米22石5斗。

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因为官职是正七品,所以也俗称为七品芝麻官。

扩展资料:

清朝最高等级的爵位是亲王,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俸银一万两。

排在亲王之后的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

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此外,京官还有和爵位品级相对应的俸米补贴,清乾隆时期。

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曾出使中国,他记录下一个北京普通四口之家当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两银子,支出是35两银子。

清朝前期,官员贪腐现象严重,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雍正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推出了养廉银制度。

养廉银的数额视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通常为年俸的10倍到100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

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到20000两,巡抚10000到15000两,布政使5000到9000两,按察使3000到8444两,道员1500到6000两,知府800到4000两,知州500到2000两。

知县400到2259两,同知400到1600两。京官没有养廉银,但却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地方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以冰敬、炭敬等名义向京官孝敬银子。

不过,能享受到冰敬、炭敬的都是手中掌握实权的中高层京官。下层京官因为没有这些灰色收入,所以生活是相当清苦的,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外放实缺,就可以大发横财了。

因此,清朝官员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加上养廉银、冰敬、炭敬等收入,实际进账的银子还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县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俸银45两,禄米22石5斗。

县令,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

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汉以后放宽尺宽,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

南朝县,户数一般很少,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大多为令。后遂一律称令。《隋书·百官志》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不提县长。北齐县分九等,县官一律称令。

隋、唐因之,只以县的等第,分定县官品秩,唐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宋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

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 中共执政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中共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中共县委副书记。

扩展资料

清朝官员正俸:

1、正从一品:俸银180两 禄米90石

2、正从二品:俸银155两 禄米77石5斗

3、正从三品:俸银130两 禄米65石

4、正从四品:俸银105两 禄米52石5斗

5、正从五品:俸银80两 禄米40石 

6、正从六品:俸银60两 禄米30石

7、正从七品:俸银45两 禄米22石5斗

9、正从八品:俸银40两 禄米20石

9、正九品:俸银33两1钱1分4厘 禄米16石5斗5升7合

10、从九品、未入流:俸银31两5钱2分 禄米15石7斗5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县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



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但清朝有一个招儿,叫养廉银。七品县令的的养廉银大概能有个400到2000两。是正式工资的7倍 到30倍的样子。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平均每年有3万两白银!至于县令就少的多了,就像现在的省长和县长的区别,只是也应该有1万两左右的白银的!!

大概是一年45两银子


明朝官员的工资有多少?
以最低的从九品官员来说,一个月的俸禄为五石,一年为六十石,按照明朝典籍中的记载,一石为七钱,那么六十石就相当于四百二十钱,而一两等于十六前,那么四百二十钱就相当于二十六两多那么一点点,在明朝中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在600-800元之间,那么一个县令一年的工资就在一万七千元左右,换算成月薪...

宋朝是中国公务员薪资最高的年代,一个县令折合人民币多少钱一年_百度知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厚养士人的朝代。宰相工资一年,折合现在是300万人民币。还没贪污呢,贪了就不乐估计了。在宋朝当文官是最幸福的。

北宋时期的官员工资高吗?
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米的价格按现在的每斤约1.75元人民币计算(一般1.5元~2元,取中间值)宋朝 七品县令(小县)是每月12两的话,一两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的话,他的月薪就是11088~22178元人民币\/一两是672—1344元的话,月薪就是8064~16128元人民币,相当的优厚啊~...

汉代官员的工资是怎么发的?是直接发粮食吗?
官吏俸禄开始正规化,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每斛120斤),按月发给粟米。共有16等,万石官月俸350斛,百石官只有16斛。县令为千石至六百石官,每月90—70斛;县长为四百石至三百石官,每月50—40斛,采取钱谷各半的支付办法,直至东汉。不是封地的收成,是工资。

古代七品知县年薪有多少
小官被夹在两头才是最难办的,并且随时另有赋闲的大概性,这类煎熬普通人大概还真胜任不了。古代随着朝代的不同,官府对于知县的俸禄发放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就以清朝七品县令为例,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他们一年拿多少薪水。当然了在清代的工资并不叫薪水,那会叫俸禄。清朝给官员发放的俸禄包括俸银和...

宋朝有钱到什么程度?看看这些数据让你匪夷所思
官员除有基本工资之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等几乎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津贴,可谓面面俱到。现在以基本工资为例(转换成人民币),看一下当时的官员到底有多有钱!当朝一品文武首席官员(也就是宰相)月收入可以达到100多万,位居二品的官员月薪25万,富裕县的县令月薪也可达到10多万,可见但是...

历史上哪个朝代当官工资最高,王安石年薪百万,是张居正的7倍?
宋朝的经济在当时的朝代位居第一,海外贸易、手工业、农业的发展让宋朝的经济十分富庶,所以宋朝当官的也非常享福,国家给他们发放的工资也很高,古代的工资也就称之为俸禄,除了这些俸禄之外,还会赐给他们粮食、布匹,这些加起来能够换很多的粮食和钱财的,所以说宋朝的官员工资都很高。宋朝一个小小的县...

古代官员如何领工资?古代官员的工资是多少?
工资待遇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根据当时的相关文件,县令的俸禄是按月发放的,所以往往和汉朝差不多,到时候在指定的地方领取。然而,在古代,人们不是付给他们钱,而是给他们一些食物。据说陶渊明是当时的诗人。他写了一个故事,说他没想到五斗米。其实他说他看不起这些东西。其实晋朝来的时候,工资就是...

为何高薪养廉在宋朝却行不通?
按照高薪养廉的思路,宋朝官员拿这么多工资,应该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才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对官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北宋的高薪养廉最终成浮云。“本意”如此善良,而实施的效果自然是使官吏们的腰包不断鼓起来。为何出现如此情况,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人的贪欲,这些贪官的权力在没有被遏制的...

连君主秘书都穷的要辞职!宋朝官员的工资究竟什么水平?
可是在宋朝初期,那个时候国家治理正严格,不要说朝廷不理会这种灰色收入,让朝廷知道了,恐怕项上人头不保。好在宋朝时期的经济后来发展的十分的迅速,到了中后期的时候,朝廷的官员的俸禄显著地提高。综合而言,宋朝时期整体平均的工资,在历史上不低,但是分化到具体的某一时期,就不同了。在初期的时候...

安达市18648387402: 清朝的县令一年的工资是多少 -
寇任奥克: 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但清朝有一个招儿,叫养廉银.七品县令的的养廉银大概能有个400到2000两.是正式工资的7倍 到30倍的样子.

安达市18648387402: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多少?
寇任奥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平均每年有3万两白银!至于县令就少的多了,就像现在的省长和县长的区别,只是也应该有1万两左右的白银的!!

安达市18648387402: 在清朝时期,一个知县一年的收入究竟有多少呢? -
寇任奥克: 从雍正朝代开始,清朝知县收入大致如下:工资年薪为45两白银和45斛大米,加上养廉银,年最高可达1200两.清代白银价格大约等于现在的200元左右,因此,清知县一年的白银收入约(1200+45)x200=249000(元).加上清代一斛米大概是现在200斤,以2元/斤计算,那么,清代知县一年的总收入为(1200+45)x200+45x200x2=267000(元).年薪最高能达到26.7万啊!

安达市18648387402: 那清朝县令的薪水到底怎么样嘛 -
寇任奥克: 哪个皇帝会“动不动”就罚俸一年?这种事大部分官员一辈子都碰不到一次好不,能被皇帝直接罚俸的可都不是什么小虾米.普通官员考核中除非是不称职,否则是不会扣工资的,要扣一般也不会整年的扣.另外且不说灰色收入,古代官员的正当收入发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俸只是一部分而已...

安达市18648387402: 清朝知县的俸禄几两银子 -
寇任奥克: 红楼梦中,凤姐有说过,袭人月银是2两,晴雯等大丫头月钱是一吊钱,其中一吊钱就是1000枚铜钱.明末清初,1两银子能换1000枚铜钱,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净给人赔白银了,所以1两银子能换1500——1600枚铜钱,甚至1700多枚.普通人家一年到头是见不到银子的,都用铜钱.

安达市18648387402: 过去的十五贯是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
寇任奥克: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十五贯就是10到15两银子,一两50克,就是500到750克白银.现在国际白银约7元/克,所以15贯约等于3500到5250元. 扩展资料: 在教学中必须...

安达市18648387402: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
寇任奥克: 从俸禄上来比较,清朝七品县令一年俸禄为四十五两银.相比现在正处级的县长每年工资五万左右. 这样算下来,清代一两银子合现在千元这样吧~

安达市18648387402: 清朝官员的工资收入情况? -
寇任奥克: 清代官员的工资基本上引用了明代的惯例,各级相差很大,一品大员的年薪能达到一千多两,当时的白银到底有多少购买力按照现在的银价格计算是不合理的,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换算,按照明清时代一两白银能购买600余斤的稻...

安达市18648387402: 明清时期的社会各阶层每月收入大概有多少银子? -
寇任奥克: 清代一品官,年俸为180两,七品知县为45两.普通农民和老百姓基本是见不银子的,只用铜钱.商人和地方刚不好估计.差别太大了.旗人每个月都有2-3两不等的丁银,收入都超过了九品的官员.不过,清代官员多数都不靠工资吃饭.但也真有清廉如水的,这样的官员,经常是欠一屁股帐.当时一斤米面在9-10文左右,猪肉30文上下.

安达市18648387402: 在古代一两金子兑换多少银子? -
寇任奥克: 各个朝代不一样,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人民币,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清朝的大概等于人民币200元,具体的换算方法很复杂~ 以下引用: 如何推算古代的物价和银两价格 江苏 韩部善 《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