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的 “竟”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鲍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的 “功竟在身后”是什么意思?~

功名成就都抛在身后

如果说《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是一个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清高之士,那么,《读山海经》中的陶渊明是个有愤慨不平之气,理想不能实现的斗士。欣赏陶渊明的诗,既要了解他 “淡远闲静”的田园牧歌式的吟唱,也要领略他慷慨豪放的悲歌。让我们走近陶渊明,感受诗人多样化的创作风格,领略诗歌生成的因素,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为诗歌学习和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竟:终了,完毕,完成。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夸父诞宏志》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①,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②?余迹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释】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③余迹:本意为遭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赏析】
  《山海经》一书记载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其中《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所载夸父追日的神话更饶奇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大荒北经》)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

  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但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现在我们就采取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方法,试探一下这首诗的意蕴。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

  “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

  “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既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

  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死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明代学者黄文焕评说此诗“寓意甚远甚大。天下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皆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胸中饶有幽愤”(《陶诗析义》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用神话题材作诗,既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肖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叹和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功成名就的意思。


陶渊明的资料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

关于陶渊明的经历
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陶渊明的人物评价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洱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 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 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

陶渊明古诗。。
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 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

遭受乱离前方知,本来庄稼发展、群鸟啭叫就是承平丨周末读诗
虽然说少年时期的渊明,本性便不喜人事,巴望过恬澹的糊口,但是对天下,他仍有所空想,常读的书也是正统的儒家六经。回园田以后,他便不再读那些圣贤经传,而是《山海经》《穆皇帝传》之类的奇书。平常闲览,每有所得,他便写一首诗,因而就有了组诗《读山海经十三首》。 此为第一首,可做序诗来读。孟夏即夏历四月,...

陶渊明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杂诗(其一)
陶渊明的咏怀诗内容是丰富的,其中有他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也有晚年归田以后写的《杂诗》、《饮酒》、《咏贫士》、《拟古》、《读山海经》、《挽歌诗》等抒情言志之作。这些题目虽不同,但内容并无严格的界限。例如萧统的《文选》里就把他的《饮酒》诗两首(“结庐在人境”、“秋菊有佳色”)改题为《杂诗...

求有关陶渊明的书籍目录和相关学术论文
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

陶渊明的1生平、2文学创作及代表诗作、3隐逸思想
《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评论陶渊明的作文诗集
其中《归田园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等,是陶诗的代表作。另有文、赋十余篇,也都成为传世之作。 田园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主要成就。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在文坛上产生一派专述老庄哲理的"玄言诗",以孙绰、许询为代表的文人创制了许多感悟自然与阐释玄理相揉合的作品。陶渊明一改...

陕西省13471481380: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的 “功竟在身后”是什么意思? -
蓬秦甜梦: 功名成就都抛在身后

陕西省13471481380: 称赞夸父追日的诗句 -
蓬秦甜梦: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陶渊明 《读山海经》

陕西省13471481380: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 )之一,讲的是夸父__________,______虞渊的故事.它既表现 -
蓬秦甜梦:[答案]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 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本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

陕西省13471481380: 与夸父形象有关的诗句 -
蓬秦甜梦: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夸父诞宏志》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陕西省13471481380: 求一些描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诗词 -
蓬秦甜梦: 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

陕西省13471481380: 陶渊明写花的诗 -
蓬秦甜梦: 《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

陕西省13471481380: 人们用夸父逐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诗文中的名句为证吗? -
蓬秦甜梦: 古代的夸父要追逐太阳,比喻看问题、做事情脱离实际.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注:诞,生.竞走,赛跑.虞渊,传说...

陕西省13471481380: 人们常用夸父追日比喻什么,能从那些古诗词中体现出来 -
蓬秦甜梦: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自不量力.古诗词: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

陕西省13471481380: 问一句诗的出处 - 何必骨肉亲” 这句是谁写的?什么诗?
蓬秦甜梦: 这是陶渊明写于晚年的《杂诗》八首中的第一首: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