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

作者&投稿:敖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人类起源~

起源过程
编辑


人类起源(6张)
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 [1] 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从猿到人的过渡
人类起源于新生代,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猿类从猴类分出,是在第三纪的渐新世。

古猿化石的发现



名称

发现时间

首次发现地点

生存年代

备注



原上猿

1911年

埃及法雍

3500万-3000万年前

已知的最早的古猿



埃及古猿

1966-1967年

埃及法雍

2800万-2600万年前



森林古猿

1856年

法国

2300万-1000万年前

后来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



腊玛古猿

1932年

印度北部西瓦里克山地

1400万-700万年前

被认为可能是最早的从猿到人过渡的生物



南方古猿

1924年

南非汤恩

二三百万年前

已经可以确定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


在漫长的时间里,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着经过思考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飞跃,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2]

最早的人属
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制形态仍在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发展过程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另一种是把能够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与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区别开来,单独列为一个阶段,称为最早的人属,其后的阶段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两者相较,后者比较妥善。
最早的人属成员,一般是指直立人之前的人类,首先是“能人”。能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80万年前。能人化石最早是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的。
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发现了一个头骨的150多块碎片,定年为290万年前。由于这个头骨没有突出而相连的眉脊,所以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
从1974年开始,英国人类学家M.D.李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了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足印,年代测定为380万年至360万年前之间。足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位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莱托利尔地层的化石可能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材料。 [3]

直立人
直立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30万或20万年前。
直立人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子明显增大,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脑量的增大是直立人体质进步的最大特点,一些人类学家认为直立人已有人类的有声语言。直立人身高平均为160厘米,比南方古猿增加很多,其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说明原始人类发展到这一阶段,其直立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直立人的化石最早是1890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特立尼尔附近发现的。1892年又在同一地方发现一根与现代人相似的大腿骨。
1929年,中国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
直立人的化石分布在欧、亚、非三洲。我国发现的直立人已有十多次,除北京人外,还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等。 [3]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生活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
早期智人的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其脑容量达1300-1750毫升,但仍保留了一些较原始的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颏部不明显等。一般认为早期智人是由直立人演化而来的。
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因此过去曾把这一阶段的人类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3]

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指距今四五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化石人类。
晚期智人的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颏明显,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类已没有多大差别。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洲也有发现。
1868年在法国发现的克罗马农人是最早被发现的晚期智人,体质形态很像现代的欧洲人。
非洲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形态显示出非洲黑人的特征。
我国发现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等,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征。
这些具有不同体型特征的化石,说明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人类学者把现代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 [4]

假说
1.进化说
2.次元说
3.生命说
4.能量说
5.基因说
6.细胞说
7.神话说
8.外星说
9.海洋说
10.动物说
11.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12.海陆双祖复合说
13.外星人与古代森林猿的结合
14.人类是被制造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些说法,比如:1.呼唤而出 2.原本存在 3.植物演变 4.泥土制造

推测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对一个追溯到2.9亿年前的头骨进行的再次分析显示,它是现代有颌类脊椎动物的早期成员,这意味着颌口动物包括数万种健在的从鱼到鸟在内的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人等。棘鱼属存在于最早的鲨鱼和硬骨鱼类开始各自进化前的时期,这个血统最终延续到人类生命中。科学家已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发现棘鱼属化石。和其他棘鲨相比,它相对较大,足有1英尺(约合0.3米)长,它们有鳃,而不是牙齿,长着一双大眼睛,以浮游生物为食。
颌的出现在脊椎动物发展史上是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在生存斗争中,食物是决定动物能否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剖学和古生物学不但证明了颌是由鳃弓变来的,而且还能确切指出是由哪对鳃弓变来的。因为虽然鳃弓的形状相同,但支配每对鳃弓的神经是不同的,例如头甲鱼具有10对正常鳃弓,其中最前面的两对为三叉神经支配,第3对为颜面神经支配,第4对为舌咽神经支配,第5对以后各对鳃弓均由迷走神经支配。而在鱼类通常有5对正常鳃弓,其中前面的一对为舌咽神经支配,后面的其余4对由迷走神经支配。而支配颌和舌弓的神经恰巧分别是三叉神经和颜面神经。这个事实不是也证明了颌是鳃弓变位、变形改造成功的吗?事实上解剖学证明同鱼类一样,所有有颌脊椎动物的颌都是由三叉神经支配的。例如患有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有时牙齿并无毛病,但却会感觉牙齿部位疼痛,原因就是因为颌部的神经属于三叉神经。于此可见所有有颌脊椎动物的颌都是由三叉神经支配的鳃弓改造成功的,或者按照头甲鱼的情况,更确切地说,是由三叉神经所支配的两对鳃弓中的后一对鳃弓发展来的。颌的来源的一致性,也正说明有颌脊椎动物有着同一起源。

起源地
编辑

发源地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开始就在亚洲?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自1924年在非洲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发现了一系列的人类化石,这一系列的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亚洲出土的化石很难与之相提并论,因此,大部分古人类学家都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可能性较大。

非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


北京人复原像(4张)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微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东非地区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学说理论
编辑

达尔文理论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蓝田公王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蓝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人类起源
  最早的人类
  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来自化石。人类学家运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古猿化石和人类化石,古猿复原图
  测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从而确定人类化石的距今年代,将人类的演化历史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遗传学家则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现代人类、各种猿类及其他高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差别大小和变异速度,从而计算出其各自的起源和分化年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猿转变为人类始祖的时间在700万年前。 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南方古猿阶段。已发现的南方古猿生存于44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根据对化石解剖特征的研究,区别于猿类,南方古猿最为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能人
  (2)能人阶段。前200万-前175万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190万年前。能人在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Homo habilis)。能人有明显比南方古猿扩大的脑,并能以石块为材料制造工具(石器),以后逐渐演化成直立人。 (3) 直立人阶段。直立人在分类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Homo erectus),简称直立人,俗称猿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当时还引起了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陆续发现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才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演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的生存年代约为170万年前到20余万年前。至今为止,直立人化石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均有发现。 (4) 智人阶段。智人(Homo sapiens)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早期智人生活在20万年前到10余万年前。晚期智人的生存年代约始于10万年前。其解剖结构已与现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称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智人
  根据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化石证据,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类。
  汤恩头骨
  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亚一个叫做汤恩的地方,那里的采石场工人采石时爆破出来一个小的头骨化石。这块汤恩头骨化石很快被送到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医学院,交给了解剖学教授达特(Raymond Dart)。达特是澳大利亚人,当时刚结束在英国伦敦的医学、解剖学和人类学学业回来。采石场工人送给达特的头骨化石,包括颅骨的大部分和完整的颅内模,颌骨上保存着全套的乳齿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恒臼齿,属于幼年个体(相当于现代3~6岁的小孩)。 达特发现,这个化石具有许多似猿的性状。比如,这个幼年个体的脑子大小像一个成年的大猩猩,大约为500毫升,估计成年时也不过600毫升左右。此外,其上下颌骨向前突出,类似猿。同时,达特注意到该化石也具有人类的性状。其牙齿很小,与人类的牙齿相近。尤其重要的是,其枕骨大孔位于颅底中央,与人类相同。枕骨大孔是头骨基部的开口,脊髓与大脑在此相连。人类由于采取两足直立行走的姿势,头平衡于脊柱的顶端, 枕骨大孔便位于颅底中央;而猿的头则向前倾,枕骨大孔在颅底相对靠后的位置。汤恩头骨枕骨大孔的特征表明,它所属的个体已能直立行走。 基于这些发现,达特于1925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这个化石所属的个体是似人和似猿性状的混合体,是已发现的与人的系统最相近的一种灭绝的猿。由于发现于非洲的最南部,因而汤恩头骨所属个体的种被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达特的文章发表后,受到英国解剖学界和人类学界许多权威的嘲笑。他们认为这个化石不过是一个早期猿类化石。在随后的10多年中,由于倍受瞩目的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这个头骨很少再被人提起。 1936年,在南非德兰士瓦的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又爆破出一批化石。其中,有一个完整的头骨与汤恩头骨极为相似。此后,又在南非的克罗姆德莱、马卡潘斯盖特、斯瓦特克兰斯三处地点陆续发现了类似的化石。到50年代,在上述五个地点,总共发现了70多件南方古猿化石。学术界将在南非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归为一个属两个种,即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和南方古猿粗壮种(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或称纤细型南方古猿(gracile australopithecine)和粗壮型南方古猿(robust australopithecine),并逐渐确立了南方古猿作为早期人类祖先的地位。 这里需要指出,虽然南方古猿在名称上仍叫做古猿,但实际上已经是人科(Hominidae)的成员了。国际古生物学命名规则规定,一个种属一旦定名,就不可以随便改动其名称了。因此,古猿之称沿用至今。
  东非的发现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非洲寻找人类化石的活动,逐渐转移到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东非的地质特点是,存在一条由南到北的大裂谷,其地表为一系列峡谷和湖泊。这个地区有几百万年以来大量火山喷发造成的火山沉积,这为同位素年代测定提供了良好材料。因而,埋藏在这些火山层中的化石的年代,可以被准确地测定出来。 1959年7月17日,经过30年的寻找,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路易斯.利基
  及其妻子玛丽·利基(Mary Leakey),终于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了一个粗壮型南方古猿近乎完整的头骨和一根小腿骨。头骨特别粗壮,牙床上带有硕大的臼齿。利基夫妇将这个头骨所属个体的种命名为鲍氏东非人(Zinjanthropus boisei),后又改为南方古猿鲍氏种(Australopithecus boisei)。他们认为,鲍氏种是粗壮种的东非变体。属名Zinjanthropus的意思是“东非的人”,而boisei这个种名则缘于鲍伊斯(Charles Boise)。他曾支持过利基一家在东非的工作。用钾-氩法测定化石的年代,确定“东非人”生活在175万年前。在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了石器和灭绝动物的被打碎的骨片(似乎是为取食营养高的骨髓而造成的)。“东非人”是否已能够制造石器,甚至狩猎动物呢?从头骨来判断,要完成这样复杂的技术操作和劳动,其脑子还是太小了。如果这些石器不是“东非人”制造的,那么又是谁制造的? 1960年,在发现“东非人”头骨地点的附近,路易斯·利基的儿子乔纳森·利基(Jonathan Leakey)发现了一个10~11岁小孩的部分头盖骨和下颌骨,不同年龄人的手骨,一根成年人的锁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1963年,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了一件头骨和附有大部分牙齿的下颌骨。对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比“东非人”更进步的人。其脑量比“东非人”几乎大出50%,头骨的形状更为进步,牙齿比“东非人”小,生活于178万年前。根据达特的建议,路易斯·利基等将其命名为“能人”(Homo habilis),作为人属的第一个早期成员。Homo habilis 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或“有技能的人”。 路易斯·利基相信,那些在“东非人”的发掘中找到的石器是“能人”制造的,破骨片也是“能人”打碎的。他认为,虽然南方古猿是人类早期祖先的一部分,但只有“能人”才继续向后一阶段的人类演化,并最终产生现代人。“东非人”和东非“能人”的发现,也是两种类型的人科成员同时生活于同一地区的最早的证据。此后,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又发现了一批“能人”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1972年路易斯·利基的另一个儿子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东岸发现的编号为KNM-ER1470的头骨。 从60年代开始,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和阿法地区的哈达尔,发现了大量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从约350万年前到150万年前的人科化石。其中,1973年在哈达尔发现的构成一个膝关节的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两段骨头,已显示出具有直立行走功能。这些化石的年代为350万年前。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松(Donald Johanson)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命名为“露西(Lucy)”。根据对她的骨盆、脊柱和膝盖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两足直立行走的,生存年代测定为340万年前。 1976年,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的莱托里地区,发现了一组凝结于火山灰中的人类足迹。这组370万年前留下的足迹相当完好,对其进行的年代测定也相当可靠。根据对足弓形态和步态的分析,可以认定是直立行走时留下的。上述发现是人类两足直立行走最早的证据。 根据对哈达尔和莱托里化石的对比研究,约翰松等认为,这两个地点的标本非常相似,即都能完全两足直立行走,且都有较小的脑子和大的犬齿,故属一类,应归入一个新种--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他们认为,阿法种的一些性状介于猿与人之间,但其似猿的性状在明显向人的方向转变。因而,阿法种既是南方古猿非洲种的祖先,又是“能人”的祖先。阿法种一方面经过南方古猿非洲种变成粗壮种和鲍氏种,最终灭绝,另一方面发展成“能人”,再到直立人和智人。 到90年代初,在非洲发现的南方古猿已达5个种,即非洲种、阿法种、粗壮种、鲍氏种和埃塞俄比亚种。这五种南方古猿分别归类为前面所述的南方古猿纤细型和粗壮型。非洲种和阿法种属于纤细型。其中,阿法种年代较早,以“露西”为代表;非洲种则年代稍晚,并且只在南非有发现。其余3个种属于粗壮型的南方古猿。埃塞俄比亚种是根据一块250万年前的下颌骨命名的。这块化石1967年发现于埃塞俄比亚南部。许多古人类学家不承认这个种,认为应将其归入鲍氏种。 90年代以后,东非的早期人类化石研究又获得了新的突破。199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怀特(Tim White)等宣布,他们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440万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并命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Australopithecus ramidus)。ramid在阿法语(当地的一种部落语言)中是“根”的意思。以此命名所发现的化石,表示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直接祖先。在此之后,理查德·利基的妻子梅亚维·利基(Meave Leakey),与美国古人类学家沃克(Alan Walker),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西岸,又发现了4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定名为南方古猿湖畔种(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由于学术界对始祖种的人科地位还有不同看法,因此通常都认为湖畔种是最早能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员。
  从南方古猿看人类演化
  自1924年达特首次发现南方古猿化石起,至今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已达7个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不断发现,以及对所发现的化石进行的多学科研究,使学术界对涉及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过程有了新的理解。首先,确立了南方古猿在整个人类演化系统上的地位。近年发现的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使得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与遗传学家通过DNA研究计算出的人猿分离时间更为接近;其次,南方古猿属内各个种,在化石特征、生存年代、与后期的人属在演化上的关系等方面的特点,使得人类学家认识到,人类的演化过程比原来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南方古猿的几个种同时生存,但只有一个种群向人属的方向演化,而其余的种群最终都灭绝了。这说明人类的演化是按照“树丛(bush)”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按照传统的直线状方式进化的。这一点对于丰富生物进化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方古猿的发现与研究,加深了人类对自身起源与演化过程的了解,推动了古人类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利基家族对东非古人类的发现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边的故事
  学术界一般将人科分为南方古猿属、能人属、直立人属和智人属。南方古猿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科成员。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南方古猿脑子扩大,并逐渐获得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的能力,从而向人属的方向转化的呢? 1500万年前的非洲,从西到东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居住着形形色色的灵长类动物,其中包括很多种类的猴子和古猿。可是在随后的几百万年里,那里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致使生物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时,非洲大陆东部下面的地壳沿着红海,经过今天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一线裂开。结果,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陆地像起泡那样地上升,形成了海拔270米以上的高地。这些高大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非洲的地貌,也改变了非洲的气候。它破坏了以前从西到东一贯的气流,使东部成为少雨的地区,丧失了森林生存的条件。连续的森林开始断裂成一片片的小树林,形成片林、疏林和灌木丛。大约在1200万年前,持续的地质构造力量使这里的环境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形成了一条从北到南长而弯曲的峡谷。大峡谷的存在造成了两种生物学效应:一是形成了妨碍峡谷东西两侧动物群交流的屏障;二是进一步促进了镶嵌型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的专家认为,这种东西向的屏障对于人和猿的分支进化是极为重要的--使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的群体分成两部分。大峡谷西部的群体生活在湿润的树丛环境,最终成为现代的非洲猿类。而大峡谷东部的群体,为了适应开阔环境中的生活,发展了一套全新的技能(两足直立行走、解放上肢、开始使用和制造工具),从而经过南方古猿向人属方向转化。法国古人类学家科庞(Yves Coppens)将这种演化的模式叫做“东边的故事”。
  非洲还是亚洲
  达尔文在1871年提出,人类的诞生地是非洲。他的理由是,与人类最相近的两种猿--大猩猩和黑猩猩都生存在非洲。当时,在非洲还没有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加之许多人认为,像人类这样高贵的达尔文
  万物之灵不可能起源于黑暗的非洲大陆。所以,达尔文的观点没有被普遍接受。但如前所述,自从1924年起陆续在非洲发现了多达7个种的南方古猿化石。经过多年的争论,南方古猿已被人类学界一致归于人的系统。其形态远比亚洲的猿人(直立人)原始,年代也比后者要早。由于比南方古猿更古老的化石(如腊玛古猿等),在人类演化系统上的地位还不确定,而且目前的趋势是否定的,所以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且,在非洲以外的地区,迄今还没有发现任何肯定是南方古猿的化石。所以,目前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该在非洲。 由此看来,人类起源地的问题似乎是解决了。但实际上问题远非那么简单,非洲起源说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根据现有的各方面的证据,包括化石的、分子生物学的以及古生态学的资料,一般估计人类最早应起源于约 700万年前。但目前在非洲发现的人类化石最早仅为440万年前。早于这个年代的人类化石只有零星发现,并且对它们的鉴定还不确定。此外,在非洲至今还没有找到介于南方古猿属和人属之间的过渡类型。所以,现在还不能肯定非洲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地方。这样,人类学界有一部分人在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早在19世纪后期,德国学者海克尔(Ernst Haeckel)就曾提出,亚洲的长臂猿、猩猩与人的相似程度,大于非洲猿类与人类的相似程度。因此,人类也可能起源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其理由大致有三:其一,青藏高原的隆起所造成的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与东非极为相似;其二,根据古哺乳动物的研究,在过去的1000万年里,东非和东亚有许多相同的动物门类,表明两地的古环境、古气候相当接近;其三,在中国已经发现多种古猿化石,更发掘出了丰富的直立人及其以后阶段的人类化石,以及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至于中国究竟是不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要解开这个谜,还有待更多的化石证据和深入的研究。

人类的历史始于人类的出现。人类如何起源,历来传说、争论很多。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目前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猿类的出现 猿类的出现可追溯到地质学上的渐新世。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古猿是1911年发现于埃及法雍的原上猿,其生存年代为3500~3000万年前。比原上猿稍晚的有1966~1967年在法雍发现的埃及古猿,生存年代约为2800~2600万年前。更晚的则有森林古猿,1856年首次发现于法国的圣戈当,后来欧、亚、非洲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同类型的化石,其生存年代约在2300~1000万年之前。这些古猿很可能是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从猿到人的过渡 森林古猿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几个分支。拉玛古猿生存年代约为1400~700 万年以前,最早的化石是1932年美国学者G.E.刘易斯在北印度的西瓦利克山地发现的一块右上颌碎片,它具有若干人类的特征。60年代之后,在肯尼亚的特南堡、匈牙利的鲁道巴尼亚、希腊的皮尔戈斯、土耳其的钱德尔、巴基斯坦的博德瓦尔高原及我国云南禄丰,都发现了同类化石,其共同特征为: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特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的祖先。但近年有些学者发表不同意见,认为拉玛古猿不属人科,而是猩猩的祖先。也有学者持折中观点,认为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拉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约为370~100万年以前。有的学者把1967年在肯尼亚罗特加姆发现的一块下颌标本也归入南方古猿,从而将南方古猿存在年代的上限推到 550万年以前。南方古猿化石最早于1924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汤恩发现,为一幼年头骨。其后陆续在非洲、亚洲发现十多处。其中较突出的代表是1959年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东非人头骨化石。南方古猿的体质特征和人接近,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无齿隙;拇指可和其他四指对握,能使用天然工具;头骨枕大孔的位置接近颅底中央,骨盆比猿类宽,能直立行走;脑顶叶扩大,可能有原始的语言能力。根据目前研究,南方古猿至少有三个种,即南方古猿非洲种(或称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和比粗壮种更为粗壮的南方古猿鲍氏种。1973年美国学者D.C.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一膝关节化石。次年发现一具人科动物化石,年代距今约300万年前,全身骨骼保存达40%左右,是一个20岁左右之女性,约翰逊称之为“露西女士”,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
关于南方古猿的演化,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①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约在200~300多万年前分化为两支: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另一支演化为纤细种、粗壮种和鲍氏种,并于 100多万年前灭绝。②南方古猿最早出现的是阿法种,后来演化为纤细种。约在 250万年前,其一支在南非演化为粗壮种;另一支在东非演化为鲍氏种;约在 200万年前,其余的纤细种演化为人属。③阿法种不是南方古猿,实际上已是人属,他们与南方古猿并存。
从猿到人的过渡,如果从拉玛古猿算起,大约经过了1000多万年;如果从南方古猿算起,则有200~300万年。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过渡时期的生物终于学会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是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点,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人类体质形态发展的分期 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质形态仍在继续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们把这一发展过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三个阶段。由于化石材料的不断丰富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目前国外学者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法。一是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个阶段;智人又分为早期智人和现代智人。这一划分法的缺点是把不会制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制造工具的能人及1470号人归入同一范畴。另一种是分为最早的人类(或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智人 4个阶段。中国学者也提出4个阶段的划分法,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阶段相当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最早的人类(人属)”阶段。虽然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发现不多,但将其单独列为一个阶段以别于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较妥当的办法。
最早的人类 从1974年开始,英国学者M.D.利基在坦桑尼亚莱托利的莱托利尔地层发现了人类化石,除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孩的部分骨骼外,还发现一些成人的上下颌碎片及牙齿定年在380~360万年前之间1978年在莱托利尔地层中发现留在火山凝灰岩中的人类脚印,属一大一小两个个体。脚印有凸起的足弓,圆形的足跟,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于足前方,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因此有些学者把它归入人属。但在同一地层中没有发现石器。约翰逊等人认为莱托利尔地层发现的化石是南方古猿阿法种,并非真正的人类。
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库彼弗拉发现了编号为KNM-ER1470号人的头骨,定年为290万年前。脑量约为775毫升。头骨无直立人那样明显突出的眉嵴,因此它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还有争议。在KNM-ER1470号人的层位稍高处,于1968年发现有旧石器,当时测定为261万年前,1975和1976年有人重新测定其年代分别为182万年和244万年前,后一年代与最初测定的年代较接近。
从1960年起,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陆续发现一些人类化石。1964年定名为“能人”。其脑量约为 680毫升,手骨及足骨与现代人相似。在发现能人的层位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工具,主要是砍砸器。此外还发现石块堆成的圆圈,推测是能人所建的简单住所。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180万年。
发现于爪哇的莫佐克托人,原先被称为莫佐克托猿人,近年有人研究,认为可能属于能人,定年为约190万年前。
直立人 在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猿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或150万年前至二、三十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其脑容量为775~1400毫升。最早发现的直立人是1891年荷兰军医E.杜布瓦在爪哇中部特里尼尔附近找到的一个头盖骨及一枚牙齿,次年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一个大腿骨及一枚臼齿。头骨很厚,眉嵴突出,颅骨低平,具有猿的特征,但腿骨似人,适于直立行走,所以当时定名为“直立猿人”。
直立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在中国有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在非洲有肯尼亚的KNM-ER3733号人、 KNM-ER992号人、KNM-ER3228号人、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的 OH9号人、OH28号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毛里坦人等;在欧洲有德国的海德堡人。此外在匈牙利的维特沙洛斯、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累西勒提及德国的比尔钦斯勒本近年也发现了猿人化石。 早期智人 又称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于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晚期。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副人类骨架化石。定名为人属尼安德特种,后其学名改为智人尼安德特亚种。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都有发现。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约为25万年前。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处于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陕西省境内发现的大荔人,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早期智人体质形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若干原始特征,如眉嵴比现代人发达,前额低斜,颌部较突出,颏部不明显等。脑容量约为1300~1750毫升,比直立人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进一步发展了。
目前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早期智人可分两种类型,一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一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黎巴嫩、以色列等地。进步的尼安德特人脑量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略小,但体质形态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认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而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灭绝的旁支,亦有的学者认为并未灭绝,而是后来欧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其头骨前额升高,眉嵴几乎消失,颌部退缩,下颏明显,体质形态与现代人类已无多大差别。发现的化石分布于亚、非、欧、美、澳各大洲,说明此时除南极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由于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发现了 4.8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至少在距今5万年前。但许多学者对该人类化石的年代表示怀疑。澳大利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蒙戈湖,年代为32750年前,所以人类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在 4万年前。
晚期智人出现时现代人种亦形成。目前多把人种分为三大种,即: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也有另立澳大利亚人种而分为四大人种的。大种之下又分若干小种。人种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是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参考书目
Robert B.Eckhardt,The Study of Human Evolution,Mc 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1979.
FrankE. Poirier, In Search of Ourselves,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Anthropology,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Minneapolis,1981.
MilfordH. Wolpoff, Paleoanthropology, Alfred A.Knope,Inc.,New York,1980.
G.E.Kennedy,Paleoanthropology,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1980.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很多假说,又倾注全力加以证明。特别是“宗教”与“科学”这两大对立阵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更是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执一端,据“理”力争,都欲让世人相信各自的观点。
  宗教与科学,一个主张“神造”说,一个主张“进化”论。它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强有力”的证据,不由人不信。
  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人都是由上帝制造的。
  宗教在科学的眼里是精神鸦片,是消磨人意志,腐蚀人心灵的至毒之物。然而宗教又是人类无法、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它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人类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认为宗教是逃避矛盾的避难所,但我们知道宗教恰恰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于解答人类现世与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出路。
  科学在人的起源问题上,则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
  科学的历史虽然远远短于宗教,但发展速度之快却是宗教无法比拟的,这主要在于科学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能很快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而宗教使人精神得到愉悦是缓慢的,因此,宗教成了人类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人类为了确立自已的统治地位,就需要“人至上”的生命观证明自已的社会实践。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达尔文的学说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200年来,进化论主宰着生物研究的主导方向,奉为生物研究中的“圣经“,不敢妄越雷池一步。人们在破除迷信的同时,往往会树立另一种迷信。今天人们发现,进化论有可能导致人类进入某些误区。解剖医学首先向进化论发起了冲击,进化论在神经传递。意识链及经络学中陷入困境,因此人们认识到:进化论并不是万能钥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视野不断扩大,旧有的一些理论已不能解释不断发现的很多现象,因而需要新的学说来加以解释。
  因此,我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现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神话、传说、宗教古籍重新作了考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事物,因而提出人本来就是太空人的观点。
  任何观点的提出,都是对疑问、现象的重新认识,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固有材料的重新审查,绝不是简单的翻版,目的不外一个:破译人类面临的困惑。
  1.人类起源总说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
  然而,很多绝非动物所为的人类史之前的遗物遗迹,用进化论观点根本无法解释,新的人类起源假说就应运而生。
  太空人基因与雌猿结合的杂交说。
  某些娇小恐龙是人类祖先的恐龙起源说。
  人是太空人的合成品的合成说。
  来自海洋生物的海洋生成说。
  这些假说面无惧色地向进化论提出了挑战,使深入人心的进化论产生了动摇。这种动摇,主要来自于进化论自身的缺陷,人们看清了进化论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人类起源问题,历来纷争不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争论的实质所在,即一次性生成还是逐渐演化而来。
  在神话与宗教中,人都是被神一次性造出来的。而在现代科学中,人是自然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界的宠儿。纵观现在人类起源假说,其实质仍是“一次性”与“进化论”的争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众多的假说中,附议“一次性”的,还仅仅只有合成说,但也不是全部,其余假说,不管杂交说、恐龙起源说、海洋起源说等,分析起来,都属“进化论”范畴,仍没能脱离“逐渐演化”的巢臼,与“进化论”的区别仅在于“种子”的不同罢了。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一个伟大者的名字。他出生于英国南安普特郡,从小热爱大自然。1831年,他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他对热带与亚热带的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潜心从事科学实验和著述,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书中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主要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他还将进化论用于动物及人类,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恩格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崇备至,尤为欣赏“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并对其作了几点重要的补充。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还说“火的使用,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在恩格斯的推动下,“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就成了定论,使人们以为我们的祖先千真万确的是猿猴。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
  并且认为: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恩格斯对这个进化过程作了解释。恩格斯指出,下地来生活的古猿,它们用后肢走路,用前肢来取食物,用树枝或石块来防御敌害。在运用这些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样,人的祖先就有了劳动。由于劳动,手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特别是大脑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建立了社会。于是,劳动就使森林古猿变成了人。
  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甚至哲学家,他们根据化石的发现,为人类描绘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200-300万年前。这时猿人已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现代人类,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复杂,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猎的石器是打猎的,剥制兽皮的是专剥制兽皮的,并能使用火与长期保存火种。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坦桑尼亚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在大约30万年前结束。
  古人阶段,又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也较猿人复杂。制作的石器较为规矩,但还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习俗,有了原始的“衣服”,体质也开始分化,有了明显的差异。我国发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古人大约生活于20万年至5万年前。
  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状多样,石器分工已较明确,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大约在1万年前,甚至有了磨制石器。新人还会制作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开始了美的追求。法国鲁克马努人,中国柳江人、山顶洞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以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教育,人们对此从来不曾有过怀疑,坚信达尔文与恩格斯传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并且不遗余力地给予证明,哪怕牵强附会、转弯抹角地都要绕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上去,从不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说来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当视野扩大,坚冰打破后,我们也与世人一样,对进化论发出了质疑。
  人真是由猿进化来的吗?
  人脑的变化,是进化论重要依据。认为人的聪明程度跟脑容量的多少有关,新人的脑容量比古人多,古人比猿人多,因而人类就逐渐聪明起来。
  我们不说考古学家往往根据一两颗牙齿、半片头盖骨化石作为依据,进行推论,难免有人为因素掺杂其间,未可全信。苏格兰一些3.7亿年前的化石,以前的研究者都视为鱼类化石,而后经考证,这些骨骼具有四足动物的特征。单说根据现代医学论证,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脑容量的多少,脑容量较少,甚至无脑的聪明人不断见诸报端,而脑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痴也不乏例子。
  根据考古学材料可知。新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那么新人就该同现代人一样聪明,换句话说,5万多年来,人类似乎并没有进化。如果进化,那么现代人的脑容量应该是最重的。也就是说,按进化论观点,人的脑容量永远也不会有相同的时候。我们按进化的观点推论开去,势必会有这样的结论:人类的脑容量相同,则说明这段时间人类没有进化:若进化,则脑容量不应该相同。所以,新人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同,恰好证明进化论站不住脚。
  现代医学证明:人脑的使用,只发挥了百分之几的潜能。这就使我们奇怪了,按进化论观点,现代人的智慧是以前的人无法比的,而脑潜能只使用了百分之几,那么新人肯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不得不问:新人何以将脑潜能进化到这种程度而不使用?这些没有使用的潜能是如何进化来的?因为按进化论来说,人类的各种器官的进化都是劳动的结果,由于劳动的刺激,器官就逐步进化。可是如此众多而搁置不用的脑潜能又是通过什么刺激进化而成的呢?
  另外,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难以说清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主要有白、黄、黑、棕色四大人种。经科学证明,这不是变异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亦异,而是从来如此。因变异毕竟是少数,更不可能如此集中、统一。可是进化论则认为只有一支猿猴进化成了人类,至于到底是进化成了何色人种,进化论根本难以说清,即使说得清,那另外三支人种又是什么进化而来?如果承认人类都是古猿进化而来,则至少有4支古猿进化成人类,也就是古猿进化成人类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因此所有的猿类都该进化成人类,可是现在地球上的猿类同4万年前没有多大差别,尚无进化成人类的迹象。
  再有,人类的进化似乎是具有突发性与跃进性的,这也有悖于进化论学说。进化论通过化石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当然是无可非议并且是唯一的途径。但化石作为材料毕竟太少,照进化论说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可是讫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人类化石却寥寥无几。用数也数得清的几块石头,来证明数百万年的历史,是否是显得证据有些不足?况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化石并没有连续性,人的进化过程中多次出现化石空白,缺少过渡阶段的化石证据,隔几十万年或数万年,人类似乎猛然一下聪明许多,按进化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众说纷纭的新假说
  人类起源,既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因此,近些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考古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说。
  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在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生物应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万年前,有一种身高约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有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性。洛索博士还把他推想中的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称为“类人恐龙”。
  洛索博士关于“恐龙人”这一新奇有趣的推测和论断,得到了西方一些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史学家的支持。直接引发这一新假说的实证,是巴黎大学植物学系教授拉坦博士在扎伊尔的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个奇特的人种部落。这个部落的人的脊椎骨都突出体外,有的达几十厘米,与恐龙化石脊椎十分相似。
  马蒂斯根据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头盖骨化石,研究后认为这个头盖骨代表的人种,其智力要远远高出我们今天的人类,因而认为这是一个外星人的遗骨,进而提出人类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说。他认为,大约在5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当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地球上精力旺盛和智力较高的雌猿进行杂交,这种杂交后代就是人类的祖先。
  有人根据人类体表特征与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实,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生物的假说。
  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说,他们根据太阳系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事实,假设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会出现四季变化,称为“大四季”。人类在大四季交换中,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生存的方式。随着夏秋交替,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慢慢由陆生变为水生;又由水生变为陆生。因此人类体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一书中,作者更大胆提出:人是基因重组的产物,人是其他高级生命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人是“上帝”的实验品。他认为,太空人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后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又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这么多假说,看似纷纷扬扬,结果几乎都未脱离进化论巢臼。不论杂交说、恐龙人、海洋生成说、大四季说及合成说似乎都遵循着进化的轨迹,生物列车在进化轨道上缓缓行驶到了现在,只是各自的始发站不同,但目的地是一样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杂交说与合成说,它们不是进化,而是蜕化。
  按杂交理论来说,杂交后代具有杂交优势,应该有集母体优点于一身的后代出现,就是说应该有如猿的灵朽,同外星人一样的智慧的物种出现,而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物种,人类更不具备上述优点。如有杂交优势的后代存在的话,称霸地球的绝不是人类了。或者是外星人作了手脚,它们把杂交优势在必行的后代接出了地球甚至消灭,留下了智慧不及外星人、灵巧不如猿猴的劣等后代——人类,让他们在地球上生生息息,自生自灭。外星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不是违背了它们的初衷吗?
  合成说赞同人是“神造”,但又不自觉地承认现代人是进化而来。合成说的作者认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能够做到“跑出一个比人还聪明,比猴子还敏捷,比象还力大,比狼还凶残,既能在陆地上行走如飞,也能在水中自由来去,更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怪物。”那么太空人一定掌握了这项遗传工程技术,不然也不能够“合成”人了。按作者观点,人是由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遗传基因合成的,那么我们人类就应该有猿猴的灵巧,狼的凶残,海洋生物的游泳技能。但我们人类都具有吗?不具有。而这些本领又到哪儿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隐没了。这就如同人类训养野兽为家畜一样,磨掉它们的野性。“合成人”也将他们的优点磨损于无形。
  由此观之,所有的新假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化”的痕迹,本质上说来仍是持进化论观点,只是播撒人类的“种子”有所区别罢了。
  现代人类就好比很多同心圆的圆心,人类起源假说就如同这些圆上的某些点,逐渐向圆心汇集。
  总之,这些假说都带着浓厚的“进化”色彩,它们似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人是由XX进化而来的。不自觉地赞同了自己欲要批驳否定的观点,从而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因此,有关人类起源、现代人的形成仍是一个谜案,很多人都想率先猜到谜底,但是现在人们仍在不断地询问: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生来就是如此形象吗?
  2.人是太空人的同胞
  大约5万年有,一群太空人来到地球。这些人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他们茫然四顾,渐渐走散。地球成了战俘营。
  太空从来就不是和平宁静的,不时有争斗搏杀发生,弱肉强食历来就是宇宙的法则。
  这群战俘来自不同的星球,他们正是地球人的祖先。这群人茫然无措,如同白痴。
  他们被战胜者用一种形同“场”的意念物质把智慧控制起来,而且这种意念物质能够遗传,战胜者的意图是让战俘永远愚昧,如同动物;并以这些战俘为诱饵,以此诱杀前来营救战俘的太空人。
  战胜者用意念物质把战俘的智慧控制起来后,他们就放心地飘然离去,让地球人与类人猿杂处,任其自生自灭了。他们相信,地球人没有了智慧,就没有制造飞碟的知识,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地球的。
  地球人意识的初步复苏
  神话是什么?神话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原始人把所发生的事件,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编成神话传给后代,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因此神话的内容包含了许多远古发生的事实真相,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而原始人还很纯朴,他们没有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以哗众取宠的意图,他们把所见、所感、所望较真实地纪录在脑子里,留传开去。所以,我们认为,神话中对事实的描述是较真实的,历史上极有可能发生过所叙事实,只是“神”在原始人的所感所望部分。当然,由于原始人的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不可能把出现的新事物、也就是超出他们知识水平的事物描述得恰如其分,因而只好采用比喻的说法,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谜案。如他们没有见过钢铁,而当时如果又出现了钢铁巨怪,那么原始人就不知是什么了,如蚩尤、应龙等,很有可能就是智能机器人。
  所以,神话传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她应该比几块化石还能说明问题(这里所说的神话,是未经后人加工的原始神话)。
  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造人”之说,那神是如何造成人的呢?
  地球人初到地球,完全处在朦朦胧胧、昏昏噩噩之中,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和希望,对外界事物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接受了深沉催眠一样。
  《淮南子·精神训》对人类这种精神状态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芒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混沌。混沌传说,几乎遍及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话之中。
  中国神话采用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爱憎寓于其中,《庄子》中记载了这一神话。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招待他们很殷勤周到,倏和忽心里很过意不去,就想报答混沌。倏和忽见混沌没有七窍,心想:这不但很难看,心里一定也不好受,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倏和忽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终于帮混沌凿成了七窍,使他变得好看多了。倏和忽心里很高兴,以为帮了混沌的大忙,于是就叫混沌睁眼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刚把凿成的眼睛睁开,就死去了。
  而《神异经》里更把混沌写成不但模样丑陋不堪,脾气也坏到极点。它像狗又像熊,它有眼不能看,有耳不会听,有脚不会走,有肚无五脏,肠子倒是有,可是是一根直的。它欺善怕恶,卑贱低下,没事的时候,总爱咬着自己的尾巴,仰面朝天,嘿嘿傻笑。
  可见,人们对代表蒙昧黑暗的混沌从无好感,不是希望它死去,就是把它说成丑陋无比,一无是处,令人生厌。这也正体现了人类向往光明,憎恶蒙昧的本性,希望蒙昧时代过去,永不再来。
  中国瑶族的民间传说中认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没有任何东西,最初出现的是风,在风的旋涡中产生了万物的始祖。纳西族则说,最早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东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万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都没有形成,到处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古印度人认为,宇宙本是空洞无物的混沌状态,后来有物出现,它逐渐成长,最后长成了一个大鸡蛋,一分为二,一半是金,一半是银,金的成为天空,银的成了大地;古希腊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产生出黑暗和夜晚,又从夜晚里产生出天和日。
  甚至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中也有这样的传说:在世界混沌未开的时候,大地上一片寂静,完全被黑暗笼罩。但并不是没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在睡觉。
  根据地理考古可知,地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而人类的历史仅仅300万年(按进化论观点。若按其他假说,人类历史还短得多),但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有“混沌”的传说?原始人凭什么了解比自己早这么长时间的事情呢?若说是想象,怎么会如此众口一辞?况且很多民族的混沌传说与造人之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混沌传说绝不是指的地球初成之时的情景,因为原始人不可能知道如此遥远的事情。我们说了,神话来自于原始人的所见所感。
  混沌传说正是来自原始人的所感。没有深刻、广泛的感受,绝没有经久不衰、普遍的传说。
  地球人被战胜者控制了意识,处在一种昏迷、沉睡及浑噩之中,而地球人的太空同胞是不会坐视的,他们潜往地球,竭尽所能,终于使地球人的意识得以复苏,但仅仅是复苏而已,太空人无法解除地球人那近乎魔咒的意念物质,地球人的智慧无从发挥。
  地球人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有意识的光明世界,只觉从前似乎是一场噩梦,对梦中那灰朦朦、暗乎乎的痛苦经历记忆犹新,搞不清那到底是真还是假,最后见眼前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就把无意识状态作为事实留传下来,成了今天的混沌传说。
  所以,我们说,混沌是原始人的主观感觉,而不是客观事实。
  人乃“神”造
  原始人对光明的来临是清晰的,感受强烈且很愉悦,朦朦胧胧中觉得有一股清新之气拂过全身,一线光明直射心底,感觉到了自己的心在跳动,血液在奔流,睁眼一看,阳光灿烂,雀鸟欢鸣。他们对以前(未成俘虏时)的一切全不记得,没有一丝印象,他们解释不了自己为何如此完美地立于天地之间,因而就以为有无所不能的“人”在帮助自己,他们对降光明于自己、塑造了自己的“人”充满了敬畏,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作“神”。因而世界各民族就有了神造人之说。
  中国神话里造人之神名叫女娲,《风俗通义》中记载着这件事。故事说: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而至于有了鸟兽虫鱼,可就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吧。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字叫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才好。
  她偶然见了自己水中的影子,灵机一动,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长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出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说也奇怪,女娲刚把这黄泥小东西放在地上,它竟伸胳膊弹腿地活了,围着女娲又唱又跳,表示他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自己创造的美丽小生物,就眉开眼笑地给他取名为“人”
  高兴之下,女娲又捏了很多小泥人,觉得用手捏太慢,而且自己也很疲倦,就从山崖上折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河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往地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立刻出现了欢喜踊跃的小人儿,与手捏的一模一样。这些小人成群地走向平原、谷地、山林,从此以后,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既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似乎应该停止了。但女祸却想:假如这些小人都死了该怎么办?总不能死亡一批再创造一批吧?于是,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与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生儿育女,自己去创造后代,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用尘土造人。上帝在他鼻孔中吹气,使他成为活人,取名亚当。他住在长满鲜花的花园里,驯顺的动物带着幼兽来和亚当玩耍,给他解闷。但是亚当还是感到不快活,因为所有其他生物都有伴侣,只有他是孤单一个。所以,上帝就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夏娃来。亚当和夏娃四处漫游,开拓他们的家,这个家就叫“乐园”。
  南美印第安人传说,维拉科查是古代的创始之神。 他在一片混沌、暗无天日之际创造了世界。他又让太阳、月亮从的的喀喀湖升起,于是地球有了光明。也就是在同时,他在蒂亚瓦纳科用泥塑造了人和动物,并且赋予他们生命。他教给人语言、习俗以及艺术。后来,他又把一些人带到各个地方训戒那些良知将灭的人,惩治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最后,他在沿海某处向人们说了声“再见”,就驾波逐浪,消失在大洋之上。但是,他说了他还要回来的。
  神造人?/td>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很多假说,又倾注全力加以证明。特别是“宗教”与“科学”这两大对立阵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更是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执一端,据“理”力争,都欲让世人相信各自的观点。
宗教与科学,一个主张“神造”说,一个主张“进化”论。它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强有力”的证据,不由人不信。
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人都是由上帝制造的。
宗教在科学的眼里是精神鸦片,是消磨人意志,腐蚀人心灵的至毒之物。然而宗教又是人类无法、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它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人类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认为宗教是逃避矛盾的避难所,但我们知道宗教恰恰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于解答人类现世与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出路。
科学在人的起源问题上,则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
科学的历史虽然远远短于宗教,但发展速度之快却是宗教无法比拟的,这主要在于科学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能很快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而宗教使人精神得到愉悦是缓慢的,因此,宗教成了人类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人类为了确立自已的统治地位,就需要“人至上”的生命观证明自已的社会实践。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达尔文的学说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200年来,进化论主宰着生物研究的主导方向,奉为生物研究中的“圣经“,不敢妄越雷池一步。人们在破除迷信的同时,往往会树立另一种迷信。今天人们发现,进化论有可能导致人类进入某些误区。解剖医学首先向进化论发起了冲击,进化论在神经传递。意识链及经络学中陷入困境,因此人们认识到:进化论并不是万能钥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视野不断扩大,旧有的一些理论已不能解释不断发现的很多现象,因而需要新的学说来加以解释。
因此,我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现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神话、传说、宗教古籍重新作了考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事物,因而提出人本来就是太空人的观点。
任何观点的提出,都是对疑问、现象的重新认识,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固有材料的重新审查,绝不是简单的翻版,目的不外一个:破译人类面临的困惑。
1.人类起源总说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
然而,很多绝非动物所为的人类史之前的遗物遗迹,用进化论观点根本无法解释,新的人类起源假说就应运而生。
太空人基因与雌猿结合的杂交说。
某些娇小恐龙是人类祖先的恐龙起源说。
人是太空人的合成品的合成说。
来自海洋生物的海洋生成说。
这些假说面无惧色地向进化论提出了挑战,使深入人心的进化论产生了动摇。这种动摇,主要来自于进化论自身的缺陷,人们看清了进化论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人类起源问题,历来纷争不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争论的实质所在,即一次性生成还是逐渐演化而来。
在神话与宗教中,人都是被神一次性造出来的。而在现代科学中,人是自然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界的宠儿。纵观现在人类起源假说,其实质仍是“一次性”与“进化论”的争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众多的假说中,附议“一次性”的,还仅仅只有合成说,但也不是全部,其余假说,不管杂交说、恐龙起源说、海洋起源说等,分析起来,都属“进化论”范畴,仍没能脱离“逐渐演化”的巢臼,与“进化论”的区别仅在于“种子”的不同罢了。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一个伟大者的名字。他出生于英国南安普特郡,从小热爱大自然。1831年,他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他对热带与亚热带的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潜心从事科学实验和著述,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书中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主要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他还将进化论用于动物及人类,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恩格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崇备至,尤为欣赏“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并对其作了几点重要的补充。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还说“火的使用,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在恩格斯的推动下,“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就成了定论,使人们以为我们的祖先千真万确的是猿猴。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
并且认为: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恩格斯对这个进化过程作了解释。恩格斯指出,下地来生活的古猿,它们用后肢走路,用前肢来取食物,用树枝或石块来防御敌害。在运用这些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样,人的祖先就有了劳动。由于劳动,手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特别是大脑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建立了社会。于是,劳动就使森林古猿变成了人。
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甚至哲学家,他们根据化石的发现,为人类描绘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200-300万年前。这时猿人已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现代人类,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复杂,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猎的石器是打猎的,剥制兽皮的是专剥制兽皮的,并能使用火与长期保存火种。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坦桑尼亚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在大约30万年前结束。
古人阶段,又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也较猿人复杂。制作的石器较为规矩,但还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习俗,有了原始的“衣服”,体质也开始分化,有了明显的差异。我国发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古人大约生活于20万年至5万年前。
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状多样,石器分工已较明确,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大约在1万年前,甚至有了磨制石器。新人还会制作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开始了美的追求。法国鲁克马努人,中国柳江人、山顶洞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以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教育,人们对此从来不曾有过怀疑,坚信达尔文与恩格斯传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并且不遗余力地给予证明,哪怕牵强附会、转弯抹角地都要绕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上去,从不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说来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当视野扩大,坚冰打破后,我们也与世人一样,对进化论发出了质疑。
人真是由猿进化来的吗?
人脑的变化,是进化论重要依据。认为人的聪明程度跟脑容量的多少有关,新人的脑容量比古人多,古人比猿人多,因而人类就逐渐聪明起来。
我们不说考古学家往往根据一两颗牙齿、半片头盖骨化石作为依据,进行推论,难免有人为因素掺杂其间,未可全信。苏格兰一些3.7亿年前的化石,以前的研究者都视为鱼类化石,而后经考证,这些骨骼具有四足动物的特征。单说根据现代医学论证,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脑容量的多少,脑容量较少,甚至无脑的聪明人不断见诸报端,而脑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痴也不乏例子。
根据考古学材料可知。新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那么新人就该同现代人一样聪明,换句话说,5万多年来,人类似乎并没有进化。如果进化,那么现代人的脑容量应该是最重的。也就是说,按进化论观点,人的脑容量永远也不会有相同的时候。我们按进化的观点推论开去,势必会有这样的结论:人类的脑容量相同,则说明这段时间人类没有进化:若进化,则脑容量不应该相同。所以,新人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同,恰好证明进化论站不住脚。
现代医学证明:人脑的使用,只发挥了百分之几的潜能。这就使我们奇怪了,按进化论观点,现代人的智慧是以前的人无法比的,而脑潜能只使用了百分之几,那么新人肯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不得不问:新人何以将脑潜能进化到这种程度而不使用?这些没有使用的潜能是如何进化来的?因为按进化论来说,人类的各种器官的进化都是劳动的结果,由于劳动的刺激,器官就逐步进化。可是如此众多而搁置不用的脑潜能又是通过什么刺激进化而成的呢?
另外,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难以说清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主要有白、黄、黑、棕色四大人种。经科学证明,这不是变异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亦异,而是从来如此。因变异毕竟是少数,更不可能如此集中、统一。可是进化论则认为只有一支猿猴进化成了人类,至于到底是进化成了何色人种,进化论根本难以说清,即使说得清,那另外三支人种又是什么进化而来?如果承认人类都是古猿进化而来,则至少有4支古猿进化成人类,也就是古猿进化成人类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因此所有的猿类都该进化成人类,可是现在地球上的猿类同4万年前没有多大差别,尚无进化成人类的迹象。
再有,人类的进化似乎是具有突发性与跃进性的,这也有悖于进化论学说。进化论通过化石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当然是无可非议并且是唯一的途径。但化石作为材料毕竟太少,照进化论说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可是讫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人类化石却寥寥无几。用数也数得清的几块石头,来证明数百万年的历史,是否是显得证据有些不足?况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化石并没有连续性,人的进化过程中多次出现化石空白,缺少过渡阶段的化石证据,隔几十万年或数万年,人类似乎猛然一下聪明许多,按进化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众说纷纭的新假说
人类起源,既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因此,近些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考古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说。
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在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生物应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万年前,有一种身高约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有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性。洛索博士还把他推想中的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称为“类人恐龙”。
洛索博士关于“恐龙人”这一新奇有趣的推测和论断,得到了西方一些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史学家的支持。直接引发这一新假说的实证,是巴黎大学植物学系教授拉坦博士在扎伊尔的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个奇特的人种部落。这个部落的人的脊椎骨都突出体外,有的达几十厘米,与恐龙化石脊椎十分相似。
马蒂斯根据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头盖骨化石,研究后认为这个头盖骨代表的人种,其智力要远远高出我们今天的人类,因而认为这是一个外星人的遗骨,进而提出人类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说。他认为,大约在5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当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地球上精力旺盛和智力较高的雌猿进行杂交,这种杂交后代就是人类的祖先。
有人根据人类体表特征与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实,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生物的假说。
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说,他们根据太阳系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事实,假设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会出现四季变化,称为“大四季”。人类在大四季交换中,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生存的方式。随着夏秋交替,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慢慢由陆生变为水生;又由水生变为陆生。因此人类体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一书中,作者更大胆提出:人是基因重组的产物,人是其他高级生命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人是“上帝”的实验品。他认为,太空人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后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又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这么多假说,看似纷纷扬扬,结果几乎都未脱离进化论巢臼。不论杂交说、恐龙人、海洋生成说、大四季说及合成说似乎都遵循着进化的轨迹,生物列车在进化轨道上缓缓行驶到了现在,只是各自的始发站不同,但目的地是一样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杂交说与合成说,它们不是进化,而是蜕化。
按杂交理论来说,杂交后代具有杂交优势,应该有集母体优点于一身的后代出现,就是说应该有如猿的灵朽,同外星人一样的智慧的物种出现,而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物种,人类更不具备上述优点。如有杂交优势的后代存在的话,称霸地球的绝不是人类了。或者是外星人作了手脚,它们把杂交优势在必行的后代接出了地球甚至消灭,留下了智慧不及外星人、灵巧不如猿猴的劣等后代——人类,让他们在地球上生生息息,自生自灭。外星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不是违背了它们的初衷吗?
合成说赞同人是“神造”,但又不自觉地承认现代人是进化而来。合成说的作者认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能够做到“跑出一个比人还聪明,比猴子还敏捷,比象还力大,比狼还凶残,既能在陆地上行走如飞,也能在水中自由来去,更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怪物。”那么太空人一定掌握了这项遗传工程技术,不然也不能够“合成”人了。按作者观点,人是由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遗传基因合成的,那么我们人类就应该有猿猴的灵巧,狼的凶残,海洋生物的游泳技能。但我们人类都具有吗?不具有。而这些本领又到哪儿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隐没了。这就如同人类训养野兽为家畜一样,磨掉它们的野性。“合成人”也将他们的优点磨损于无形。
由此观之,所有的新假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化”的痕迹,本质上说来仍是持进化论观点,只是播撒人类的“种子”有所区别罢了。
现代人类就好比很多同心圆的圆心,人类起源假说就如同这些圆上的某些点,逐渐向圆心汇集。
总之,这些假说都带着浓厚的“进化”色彩,它们似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人是由XX进化而来的。不自觉地赞同了自己欲要批驳否定的观点,从而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因此,有关人类起源、现代人的形成仍是一个谜案,很多人都想率先猜到谜底,但是现在人们仍在不断地询问: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生来就是如此形象吗?
2.人是太空人的同胞
大约5万年有,一群太空人来到地球。这些人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他们茫然四顾,渐渐走散。地球成了战俘营。
太空从来就不是和平宁静的,不时有争斗搏杀发生,弱肉强食历来就是宇宙的法则。
这群战俘来自不同的星球,他们正是地球人的祖先。这群人茫然无措,如同白痴。
他们被战胜者用一种形同“场”的意念物质把智慧控制起来,而且这种意念物质能够遗传,战胜者的意图是让战俘永远愚昧,如同动物;并以这些战俘为诱饵,以此诱杀前来营救战俘的太空人。
战胜者用意念物质把战俘的智慧控制起来后,他们就放心地飘然离去,让地球人与类人猿杂处,任其自生自灭了。他们相信,地球人没有了智慧,就没有制造飞碟的知识,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地球的。
地球人意识的初步复苏
神话是什么?神话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原始人把所发生的事件,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编成神话传给后代,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因此神话的内容包含了许多远古发生的事实真相,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而原始人还很纯朴,他们没有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以哗众取宠的意图,他们把所见、所感、所望较真实地纪录在脑子里,留传开去。所以,我们认为,神话中对事实的描述是较真实的,历史上极有可能发生过所叙事实,只是“神”在原始人的所感所望部分。当然,由于原始人的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不可能把出现的新事物、也就是超出他们知识水平的事物描述得恰如其分,因而只好采用比喻的说法,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谜案。如他们没有见过钢铁,而当时如果又出现了钢铁巨怪,那么原始人就不知是什么了,如蚩尤、应龙等,很有可能就是智能机器人。
所以,神话传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她应该比几块化石还能说明问题(这里所说的神话,是未经后人加工的原始神话)。
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造人”之说,那神是如何造成人的呢?
地球人初到地球,完全处在朦朦胧胧、昏昏噩噩之中,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和希望,对外界事物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接受了深沉催眠一样。
《淮南子·精神训》对人类这种精神状态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芒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混沌。混沌传说,几乎遍及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话之中。
中国神话采用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爱憎寓于其中,《庄子》中记载了这一神话。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招待他们很殷勤周到,倏和忽心里很过意不去,就想报答混沌。倏和忽见混沌没有七窍,心想:这不但很难看,心里一定也不好受,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倏和忽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终于帮混沌凿成了七窍,使他变得好看多了。倏和忽心里很高兴,以为帮了混沌的大忙,于是就叫混沌睁眼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刚把凿成的眼睛睁开,就死去了。
而《神异经》里更把混沌写成不但模样丑陋不堪,脾气也坏到极点。它像狗又像熊,它有眼不能看,有耳不会听,有脚不会走,有肚无五脏,肠子倒是有,可是是一根直的。它欺善怕恶,卑贱低下,没事的时候,总爱咬着自己的尾巴,仰面朝天,嘿嘿傻笑。
可见,人们对代表蒙昧黑暗的混沌从无好感,不是希望它死去,就是把它说成丑陋无比,一无是处,令人生厌。这也正体现了人类向往光明,憎恶蒙昧的本性,希望蒙昧时代过去,永不再来。
中国瑶族的民间传说中认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没有任何东西,最初出现的是风,在风的旋涡中产生了万物的始祖。纳西族则说,最早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东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万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都没有形成,到处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古印度人认为,宇宙本是空洞无物的混沌状态,后来有物出现,它逐渐成长,最后长成了一个大鸡蛋,一分为二,一半是金,一半是银,金的成为天空,银的成了大地;古希腊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产生出黑暗和夜晚,又从夜晚里产生出天和日。
甚至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中也有这样的传说:在世界混沌未开的时候,大地上一片寂静,完全被黑暗笼罩。但并不是没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在睡觉。
根据地理考古可知,地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而人类的历史仅仅300万年(按进化论观点。若按其他假说,人类历史还短得多),但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有“混沌”的传说?原始人凭什么了解比自己早这么长时间的事情呢?若说是想象,怎么会如此众口一辞?况且很多民族的混沌传说与造人之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混沌传说绝不是指的地球初成之时的情景,因为原始人不可能知道如此遥远的事情。我们说了,神话来自于原始人的所见所感。
混沌传说正是来自原始人的所感。没有深刻、广泛的感受,绝没有经久不衰、普遍的传说。
地球人被战胜者控制了意识,处在一种昏迷、沉睡及浑噩之中,而地球人的太空同胞是不会坐视的,他们潜往地球,竭尽所能,终于使地球人的意识得以复苏,但仅仅是复苏而已,太空人无法解除地球人那近乎魔咒的意念物质,地球人的智慧无从发挥。
地球人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有意识的光明世界,只觉从前似乎是一场噩梦,对梦中那灰朦朦、暗乎乎的痛苦经历记忆犹新,搞不清那到底是真还是假,最后见眼前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就把无意识状态作为事实留传下来,成了今天的混沌传说。
所以,我们说,混沌是原始人的主观感觉,而不是客观事实。
人乃“神”造
原始人对光明的来临是清晰的,感受强烈且很愉悦,朦朦胧胧中觉得有一股清新之气拂过全身,一线光明直射心底,感觉到了自己的心在跳动,血液在奔流,睁眼一看,阳光灿烂,雀鸟欢鸣。他们对以前(未成俘虏时)的一切全不记得,没有一丝印象,他们解释不了自己为何如此完美地立于天地之间,因而就以为有无所不能的“人”在帮助自己,他们对降光明于自己、塑造了自己的“人”充满了敬畏,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作“神”。因而世界各民族就有了神造人之说。
中国神话里造人之神名叫女娲,《风俗通义》中记载着这件事。故事说: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而至于有了鸟兽虫鱼,可就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吧。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字叫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才好。
她偶然见了自己水中的影子,灵机一动,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长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出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说也奇怪,女娲刚把这黄泥小东西放在地上,它竟伸胳膊弹腿地活了,围着女娲又唱又跳,表示他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自己创造的美丽小生物,就眉开眼笑地给他取名为“人”
高兴之下,女娲又捏了很多小泥人,觉得用手捏太慢,而且自己也很疲倦,就从山崖上折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河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往地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立刻出现了欢喜踊跃的小人儿,与手捏的一模一样。这些小人成群地走向平原、谷地、山林,从此以后,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既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似乎应该停止了。但女祸却想:假如这些小人都死了该怎么办?总不能死亡一批再创造一批吧?于是,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与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生儿育女,自己去创造后代,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用尘土造人。上帝在他鼻孔中吹气,使他成为活人,取名亚当。他住在长满鲜花的花园里,驯顺的动物带着幼兽来和亚当玩耍,给他解闷。但是亚当还是感到不快活,因为所有其他生物都有伴侣,只有他是孤单一个。所以,上帝就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夏娃来。亚当和夏娃四处漫游,开拓他们的家,这个家就叫“乐园”。
南美印第安人传说,维拉科查是古代的创始之神。 他在一片混沌、暗无天日之际创造了世界。他又让太阳、月亮从的的喀喀湖升起,于是地球有了光明。也就是在同时,他在蒂亚瓦纳科用泥塑造了人和动物,并且赋予他们生命。他教给人语言、习俗以及艺术。后来,他又把一些人带到各个地方训戒那些良知将灭的人,惩治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最后,他在沿海某处向人们说了声“再见”,就驾波逐浪,消失在大洋之上。但是,他说了他还要回来的。
神造人的传说,其他民族的传说中还很多,它们与混沌传说联系得很紧密。如古巴比伦人认为,混沌就是大水,从水中诞生了拉赫姆、拉哈姆两位大神,他们配合,生出了天神和地神。危地马拉的基切神话也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一片茫茫,朦胧不清……(神)说:‘这样下去不行,特别是现在世上还没有人类存在的时候。’于是,众神们造了人。”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神造人都是先有形体,才给形体注入了精神。如《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在给形体“哈了一口气”后,人才有生命——即精神和意识。中国另一则有关神造人的传说也这样说:“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日,桑林生背手,此女娲之所以七十化也。”意思是黄帝、上骈、桑林之位神人造好了人的形体,由女娲给形体注入“七十化”即意识,使人类有了全新的感知感觉。澳大利亚关于神造人之说则是这样的:大神拜爻梅造了人,造好人之后,又把自己的一部分精神注入到人体中去,人才有了灵魂。
从这些神造人的传说中可知,人类的智慧虽被封闭起来,但他们在意识的燥动中还是略有所觉,或者说在潜能意识中吧,朦朦胧胧中觉得自己的形体早已存在,在意识复苏之际,既惊且喜,深深感激赐于灵魂给自己的神,感激之下,就把早已存在的形体也说成是神造的了,因为地球人最初为自己完美地立于天地之间的事实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既然神哈一口气就使自己有了灵魂,那么制造一个形体绝不是成问题的事,因此世界各族人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己从哪里来的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很多假说,又倾注全力加以证明。特别是“宗教”与“科学”这两大对立阵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更是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各执一端,据“理”力争,都欲让世人相信各自的观点。
宗教与科学,一个主张“神造”说,一个主张“进化”论。它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强有力”的证据,不由人不信。
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人都是由上帝制造的。
宗教在科学的眼里是精神鸦片,是消磨人意志,腐蚀人心灵的至毒之物。然而宗教又是人类无法、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它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人类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认为宗教是逃避矛盾的避难所,但我们知道宗教恰恰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于解答人类现世与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出路。
科学在人的起源问题上,则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
科学的历史虽然远远短于宗教,但发展速度之快却是宗教无法比拟的,这主要在于科学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能很快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而宗教使人精神得到愉悦是缓慢的,因此,宗教成了人类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人类为了确立自已的统治地位,就需要“人至上”的生命观证明自已的社会实践。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达尔文的学说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200年来,进化论主宰着生物研究的主导方向,奉为生物研究中的“圣经“,不敢妄越雷池一步。人们在破除迷信的同时,往往会树立另一种迷信。今天人们发现,进化论有可能导致人类进入某些误区。解剖医学首先向进化论发起了冲击,进化论在神经传递。意识链及经络学中陷入困境,因此人们认识到:进化论并不是万能钥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视野不断扩大,旧有的一些理论已不能解释不断发现的很多现象,因而需要新的学说来加以解释。
因此,我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现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神话、传说、宗教古籍重新作了考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事物,因而提出人本来就是太空人的观点。
任何观点的提出,都是对疑问、现象的重新认识,就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固有材料的重新审查,绝不是简单的翻版,目的不外一个:破译人类面临的困惑。
1.人类起源总说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
然而,很多绝非动物所为的人类史之前的遗物遗迹,用进化论观点根本无法解释,新的人类起源假说就应运而生。
太空人基因与雌猿结合的杂交说。
某些娇小恐龙是人类祖先的恐龙起源说。
人是太空人的合成品的合成说。
来自海洋生物的海洋生成说。
这些假说面无惧色地向进化论提出了挑战,使深入人心的进化论产生了动摇。这种动摇,主要来自于进化论自身的缺陷,人们看清了进化论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人类起源问题,历来纷争不止,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争论的实质所在,即一次性生成还是逐渐演化而来。
在神话与宗教中,人都是被神一次性造出来的。而在现代科学中,人是自然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界的宠儿。纵观现在人类起源假说,其实质仍是“一次性”与“进化论”的争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众多的假说中,附议“一次性”的,还仅仅只有合成说,但也不是全部,其余假说,不管杂交说、恐龙起源说、海洋起源说等,分析起来,都属“进化论”范畴,仍没能脱离“逐渐演化”的巢臼,与“进化论”的区别仅在于“种子”的不同罢了。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一个伟大者的名字。他出生于英国南安普特郡,从小热爱大自然。1831年,他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他对热带与亚热带的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潜心从事科学实验和著述,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书中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主要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他还将进化论用于动物及人类,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恩格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崇备至,尤为欣赏“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并对其作了几点重要的补充。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还说“火的使用,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在恩格斯的推动下,“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就成了定论,使人们以为我们的祖先千真万确的是猿猴。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
并且认为: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恩格斯对这个进化过程作了解释。恩格斯指出,下地来生活的古猿,它们用后肢走路,用前肢来取食物,用树枝或石块来防御敌害。在运用这些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样,人的祖先就有了劳动。由于劳动,手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特别是大脑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建立了社会。于是,劳动就使森林古猿变成了人。
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甚至哲学家,他们根据化石的发现,为人类描绘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200-300万年前。这时猿人已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现代人类,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复杂,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猎的石器是打猎的,剥制兽皮的是专剥制兽皮的,并能使用火与长期保存火种。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坦桑尼亚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在大约30万年前结束。
古人阶段,又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也较猿人复杂。制作的石器较为规矩,但还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习俗,有了原始的“衣服”,体质也开始分化,有了明显的差异。我国发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古人大约生活于20万年至5万年前。
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状多样,石器分工已较明确,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大约在1万年前,甚至有了磨制石器。新人还会制作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开始了美的追求。法国鲁克马努人,中国柳江人、山顶洞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以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教育,人们对此从来不曾有过怀疑,坚信达尔文与恩格斯传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并且不遗余力地给予证明,哪怕牵强附会、转弯抹角地都要绕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上去,从不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说来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当视野扩大,坚冰打破后,我们也与世人一样,对进化论发出了质疑。
人真是由猿进化来的吗?
人脑的变化,是进化论重要依据。认为人的聪明程度跟脑容量的多少有关,新人的脑容量比古人多,古人比猿人多,因而人类就逐渐聪明起来。
我们不说考古学家往往根据一两颗牙齿、半片头盖骨化石作为依据,进行推论,难免有人为因素掺杂其间,未可全信。苏格兰一些3.7亿年前的化石,以前的研究者都视为鱼类化石,而后经考证,这些骨骼具有四足动物的特征。单说根据现代医学论证,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脑容量的多少,脑容量较少,甚至无脑的聪明人不断见诸报端,而脑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痴也不乏例子。
根据考古学材料可知。新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那么新人就该同现代人一样聪明,换句话说,5万多年来,人类似乎并没有进化。如果进化,那么现代人的脑容量应该是最重的。也就是说,按进化论观点,人的脑容量永远也不会有相同的时候。我们按进化的观点推论开去,势必会有这样的结论:人类的脑容量相同,则说明这段时间人类没有进化:若进化,则脑容量不应该相同。所以,新人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同,恰好证明进化论站不住脚。
现代医学证明:人脑的使用,只发挥了百分之几的潜能。这就使我们奇怪了,按进化论观点,现代人的智慧是以前的人无法比的,而脑潜能只使用了百分之几,那么新人肯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不得不问:新人何以将脑潜能进化到这种程度而不使用?这些没有使用的潜能是如何进化来的?因为按进化论来说,人类的各种器官的进化都是劳动的结果,由于劳动的刺激,器官就逐步进化。可是如此众多而搁置不用的脑潜能又是通过什么刺激进化而成的呢?
另外,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难以说清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主要有白、黄、黑、棕色四大人种。经科学证明,这不是变异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亦异,而是从来如此。因变异毕竟是少数,更不可能如此集中、统一。可是进化论则认为只有一支猿猴进化成了人类,至于到底是进化成了何色人种,进化论根本难以说清,即使说得清,那另外三支人种又是什么进化而来?如果承认人类都是古猿进化而来,则至少有4支古猿进化成人类,也就是古猿进化成人类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因此所有的猿类都该进化成人类,可是现在地球上的猿类同4万年前没有多大差别,尚无进化成人类的迹象。
再有,人类的进化似乎是具有突发性与跃进性的,这也有悖于进化论学说。进化论通过化石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当然是无可非议并且是唯一的途径。但化石作为材料毕竟太少,照进化论说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可是讫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人类化石却寥寥无几。用数也数得清的几块石头,来证明数百万年的历史,是否是显得证据有些不足?况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化石并没有连续性,人的进化过程中多次出现化石空白,缺少过渡阶段的化石证据,隔几十万年或数万年,人类似乎猛然一下聪明许多,按进化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众说纷纭的新假说
人类起源,既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因此,近些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考古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说。
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在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生物应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万年前,有一种身高约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有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性。洛索博士还把他推想中的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称为“类人恐龙”。
洛索博士关于“恐龙人”这一新奇有趣的推测和论断,得到了西方一些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史学家的支持。直接引发这一新假说的实证,是巴黎大学植物学系教授拉坦博士在扎伊尔的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个奇特的人种部落。这个部落的人的脊椎骨都突出体外,有的达几十厘米,与恐龙化石脊椎十分相似。
马蒂斯根据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头盖骨化石,研究后认为这个头盖骨代表的人种,其智力要远远高出我们今天的人类,因而认为这是一个外星人的遗骨,进而提出人类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说。他认为,大约在5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当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地球上精力旺盛和智力较高的雌猿进行杂交,这种杂交后代就是人类的祖先。
有人根据人类体表特征与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实,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生物的假说。
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说,他们根据太阳系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事实,假设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会出现四季变化,称为“大四季”。人类在大四季交换中,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生存的方式。随着夏秋交替,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慢慢由陆生变为水生;又由水生变为陆生。因此人类体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一书中,作者更大胆提出:人是基因重组的产物,人是其他高级生命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人是“上帝”的实验品。他认为,太空人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后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又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这么多假说,看似纷纷扬扬,结果几乎都未脱离进化论巢臼。不论杂交说、恐龙人、海洋生成说、大四季说及合成说似乎都遵循着进化的轨迹,生物列车在进化轨道上缓缓行驶到了现在,只是各自的始发站不同,但目的地是一样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杂交说与合成说,它们不是进化,而是蜕化。
按杂交理论来说,杂交后代具有杂交优势,应该有集母体优点于一身的后代出现,就是说应该有如猿的灵朽,同外星人一样的智慧的物种出现,而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物种,人类更不具备上述优点。如有杂交优势的后代存在的话,称霸地球的绝不是人类了。或者是外星人作了手脚,它们把杂交优势在必行的后代接出了地球甚至消灭,留下了智慧不及外星人、灵巧不如猿猴的劣等后代——人类,让他们在地球上生生息息,自生自灭。外星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不是违背了它们的初衷吗?
合成说赞同人是“神造”,但又不自觉地承认现代人是进化而来。合成说的作者认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能够做到“跑出一个比人还聪明,比猴子还敏捷,比象还力大,比狼还凶残,既能在陆地上行走如飞,也能在水中自由来去,更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怪物。”那么太空人一定掌握了这项遗传工程技术,不然也不能够“合成”人了。按作者观点,人是由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遗传基因合成的,那么我们人类就应该有猿猴的灵巧,狼的凶残,海洋生物的游泳技能。但我们人类都具有吗?不具有。而这些本领又到哪儿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隐没了。这就如同人类训养野兽为家畜一样,磨掉它们的野性。“合成人”也将他们的优点磨损于无形。
由此观之,所有的新假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化”的痕迹,本质上说来仍是持进化论观点,只是播撒人类的“种子”有所区别罢了。
现代人类就好比很多同心圆的圆心,人类起源假说就如同这些圆上的某些点,逐渐向圆心汇集。
总之,这些假说都带着浓厚的“进化”色彩,它们似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人是由XX进化而来的。不自觉地赞同了自己欲要批驳否定的观点,从而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因此,有关人类起源、现代人的形成仍是一个谜案,很多人都想率先猜到谜底,但是现在人们仍在不断地询问: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生来就是如此形象吗?
2.人是太空人的同胞
大约5万年有,一群太空人来到地球。这些人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他们茫然四顾,渐渐走散。地球成了战俘营。
太空从来就不是和平宁静的,不时有争斗搏杀发生,弱肉强食历来就是宇宙的法则。
这群战俘来自不同的星球,他们正是地球人的祖先。这群人茫然无措,如同白痴。
他们被战胜者用一种形同“场”的意念物质把智慧控制起来,而且这种意念物质能够遗传,战胜者的意图是让战俘永远愚昧,如同动物;并以这些战俘为诱饵,以此诱杀前来营救战俘的太空人。
战胜者用意念物质把战俘的智慧控制起来后,他们就放心地飘然离去,让地球人与类人猿杂处,任其自生自灭了。他们相信,地球人没有了智慧,就没有制造飞碟的知识,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地球的。
地球人意识的初步复苏
神话是什么?神话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原始人把所发生的事件,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编成神话传给后代,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因此神话的内容包含了许多远古发生的事实真相,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而原始人还很纯朴,他们没有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以哗众取宠的意图,他们把所见、所感、所望较真实地纪录在脑子里,留传开去。所以,我们认为,神话中对事实的描述是较真实的,历史上极有可能发生过所叙事实,只是“神”在原始人的所感所望部分。当然,由于原始人的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不可能把出现的新事物、也就是超出他们知识水平的事物描述得恰如其分,因而只好采用比喻的说法,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谜案。如他们没有见过钢铁,而当时如果又出现了钢铁巨怪,那么原始人就不知是什么了,如蚩尤、应龙等,很有可能就是智能机器人。
所以,神话传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她应该比几块化石还能说明问题(这里所说的神话,是未经后人加工的原始神话)。
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造人”之说,那神是如何造成人的呢?
地球人初到地球,完全处在朦朦胧胧、昏昏噩噩之中,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和希望,对外界事物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接受了深沉催眠一样。
《淮南子·精神训》对人类这种精神状态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芒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混沌。混沌传说,几乎遍及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话之中。
中国神话采用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爱憎寓于其中,《庄子》中记载了这一神话。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招待他们很殷勤周到,倏和忽心里很过意不去,就想报答混沌。倏和忽见混沌没有七窍,心想:这不但很难看,心里一定也不好受,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倏和忽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终于帮混沌凿成了七窍,使他变得好看多了。倏和忽心里很高兴,以为帮了混沌的大忙,于是就叫混沌睁眼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刚把凿成的眼睛睁开,就死去了。
而《神异经》里更把混沌写成不但模样丑陋不堪,脾气也坏到极点。它像狗又像熊,它有眼不能看,有耳不会听,有脚不会走,有肚无五脏,肠子倒是有,可是是一根直的。它欺善怕恶,卑贱低下,没事的时候,总爱咬着自己的尾巴,仰面朝天,嘿嘿傻笑。
可见,人们对代表蒙昧黑暗的混沌从无好感,不是希望它死去,就是把它说成丑陋无比,一无是处,令人生厌。这也正体现了人类向往光明,憎恶蒙昧的本性,希望蒙昧时代过去,永不再来。
中国瑶族的民间传说中认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没有任何东西,最初出现的是风,在风的旋涡中产生了万物的始祖。纳西族则说,最早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东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万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都没有形成,到处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古印度人认为,宇宙本是空洞无物的混沌状态,后来有物出现,它逐渐成长,最后长成了一个大鸡蛋,一分为二,一半是金,一半是银,金的成为天空,银的成了大地;古希腊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产生出黑暗和夜晚,又从夜晚里产生出天和日。
甚至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中也有这样的传说:在世界混沌未开的时候,大地上一片寂静,完全被黑暗笼罩。但并不是没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在睡觉。
根据地理考古可知,地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而人类的历史仅仅300万年(按进化论观点。若按其他假说,人类历史还短得多),但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有“混沌”的传说?原始人凭什么了解比自己早这么长时间的事情呢?若说是想象,怎么会如此众口一辞?况且很多民族的混沌传说与造人之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混沌传说绝不是指的地球初成之时的情景,因为原始人不可能知道如此遥远的事情。我们说了,神话来自于原始人的所见所感。
混沌传说正是来自原始人的所感。没有深刻、广泛的感受,绝没有经久不衰、普遍的传说。
地球人被战胜者控制了意识,处在一种昏迷、沉睡及浑噩之中,而地球人的太空同胞是不会坐视的,他们潜往地球,竭尽所能,终于使地球人的意识得以复苏,但仅仅是复苏而已,太空人无法解除地球人那近乎魔咒的意念物质,地球人的智慧无从发挥。
地球人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有意识的光明世界,只觉从前似乎是一场噩梦,对梦中那灰朦朦、暗乎乎的痛苦经历记忆犹新,搞不清那到底是真还是假,最后见眼前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就把无意识状态作为事实留传下来,成了今天的混沌传说。
所以,我们说,混沌是原始人的主观感觉,而不是客观事实。
人乃“神”造
原始人对光明的来临是清晰的,感受强烈且很愉悦,朦朦胧胧中觉得有一股清新之气拂过全身,一线光明直射心底,感觉到了自己的心在跳动,血液在奔流,睁眼一看,阳光灿烂,雀鸟欢鸣。他们对以前(未成俘虏时)的一切全不记得,没有一丝印象,他们解释不了自己为何如此完美地立于天地之间,因而就以为有无所不能的“人”在帮助自己,他们对降光明于自己、塑造了自己的“人”充满了敬畏,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作“神”。因而世界各民族就有了神造人之说。
中国神话里造人之神名叫女娲,《风俗通义》中记载着这件事。故事说: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而至于有了鸟兽虫鱼,可就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么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吧。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字叫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才好。
她偶然见了自己水中的影子,灵机一动,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长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出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说也奇怪,女娲刚把这黄泥小东西放在地上,它竟伸胳膊弹腿地活了,围着女娲又唱又跳,表示他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自己创造的美丽小生物,就眉开眼笑地给他取名为“人”
高兴之下,女娲又捏了很多小泥人,觉得用手捏太慢,而且自己也很疲倦,就从山崖上折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河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往地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立刻出现了欢喜踊跃的小人儿,与手捏的一模一样。这些小人成群地走向平原、谷地、山林,从此以后,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既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似乎应该停止了。但女祸却想:假如这些小人都死了该怎么办?总不能死亡一批再创造一批吧?于是,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与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生儿育女,自己去创造后代,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用尘土造人。上帝在他鼻孔中吹气,使他成为活人,取名亚当。他住在长满鲜花的花园里,驯顺的动物带着幼兽来和亚当玩耍,给他解闷。但是亚当还是感到不快活,因为所有其他生物都有伴侣,只有他是孤单一个。所以,上帝就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夏娃来。亚当和夏娃四处漫游,开拓他们的家,这个家就叫“乐园”。
南美印第安人传说,维拉科查是古代的创始之神。 他在一片混沌、暗无天日之际创造了世界。他又让太阳、月亮从的的喀喀湖升起,于是地球有了光明。也就是在同时,他在蒂亚瓦纳科用泥塑造了人和动物,并且赋予他们生命。他教给人语言、习俗以及艺术。后来,他又把一些人带到各个地方训戒那些良知将灭的人,惩治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最后,他在沿海某处向人们说了声“再见”,就驾波逐浪,消失在大洋之上。但是,他说了他还要回来的。
神造人的传说,其他民族的传说中还很多,它们与混沌传说联系得很紧密。如古巴比伦人认为,混沌就是大水,从水中诞生了拉赫姆、拉哈姆两位大神,他们配合,生出了天神和地神。危地马拉的基切神话也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一片茫茫,朦胧不清……(神)说:‘这样下去不行,特别是现在世上还没有人类存在的时候。’于是,众神们造了人。”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神造人都是先有形体,才给形体注入了精神。如《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在给形体“哈了一口气”后,人才有生命——即精神和意识。中国另一则有关神造人的传说也这样说:“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日,桑林生背手,此女娲之所以七十化也。”意思是黄帝、上骈、桑林之位神人造好了人的形体,由女娲给形体注入“七十化”即意识,使人类有了全新的感知感觉。澳大利亚关于神造人之说则是这样的:大神拜爻梅造了人,造好人之后,又把自己的一部分精神注入到人体中去,人才有了灵魂。
从这些神造人的传说中可知,人类的智慧虽被封闭起来,但他们在意识的燥动中还是略有所觉,或者说在潜能意识中吧,朦朦胧胧中觉得自己的形体早已存在,在意识复苏之际,既惊且喜,深深感激赐于灵魂给自己的神,感激之下,就把早已存在的形体也说成是神造的了,因为地球人最初为自己完美地立于天地之间的事实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既然神哈一口气就使自己有了灵魂,那么制造一个形体绝不是成问题的事,因此世界各族人

人类起源于距今四五百万年之前,据说很可能起源于非洲,亚洲或欧洲.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是非洲


求有关人类的起源的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

我知道有人提出鸟类起源于什么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其著作《鸟类的起源》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尽管鸟类与恐龙相似,但恐龙由于其特殊化的特征,鸟类可能并未直接起源于恐龙,而是与恐龙共享一个共同的祖先——槽齿类。槽齿类,这一比恐龙更为原始的化石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主要脊椎动物的类群。...

鸟类起源的假说都有哪几种?其中哪种是最有说服力的?
目前我知道的是是三种,而且这三种是真正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有三种,他是槽齿类起源说,然后是鳄类起源还有和恐龙起源说。大概在2011年10月20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的脊椎动物协会年会上,古生物学家宣布了一种新的恐龙物种,它是当代的,与祖先鸟类密切相关,恐龙在侏罗纪晚期长大,有 1.5亿...

鸟类起源于什么假说
6. 与之相对比的是1991年在北美发现的原鸟(Protoaris),原鸟生活于晚三叠世,比中华龙鸟和始祖鸟都要早几千万年。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那么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支持了槽齿类起源说。然而,许多人认为原鸟是一种特殊的槽齿类而不是鸟类。7. 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最古老、最确...

鸟类的起源是什么
关于鸟类的起源主要有槽齿类起源说,恐龙起源说和鳄类的姊妹群说三种,其中槽齿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在最近争论的比较激烈。近年新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在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化石再一次挑起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但是要想得到确切尚需要更多化石的发现。有关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史前鸟类不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鸟的起源是什么?
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则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鸟类与恐龙共同起源于槽齿类,从而支持了槽齿类起源说,但很多人认为原鸟是一种特殊的槽齿类而不是鸟类。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最古老的确切的鸟类,其化石非常稀少,至今只发现了七块。始祖鸟的第一块化石公布于1861年,只有一根羽毛;第二...

几种鸟类起源的假说
但真正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有三种:槽齿类起源说,鳄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介绍,第一种假说是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RobertBroom)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鸟类起源于一类原始的槽齿类爬行动物,该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由于其年代较恐龙还早...

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和演化有哪些争议,请举例说明。
灵长类即类人猿亚目(Anthropoidea)包括新大陆的阔鼻 下目Platyrhini(新大陆猴), 旧大陆的狭鼻下目(Catarrhini,旧 大陆猴、猿和人)和亚非一些未定下目的早期种类。高等灵长类 的起源和演化有不少争议,并经过了很大的变动。 中华曙猿复原图 中国发现的始新世(Eocene)中期的曙猿(Eosimias) 是已 知年代最早,...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
问题一:人类的来源是怎么来的人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主要有下面两个说法 进化论 根据进化论,人类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这一理论得到一些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的支持。和其它由演化理论发展出来的理论一样,这一...

人类的起源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起源 - 搜狗百科
鄘狄樟脑:[答案]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起源有哪几种说法? -
鄘狄樟脑:[答案] 第一种是自然进化论,也就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第二种是上帝造人论,也就是西方神话里的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第三种是域外文明论,也是最不站不住脚的一种说法,意为地球人是外星人的后代.我...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怎么起源的??? -
鄘狄樟脑: “人类的起源”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的起源,二是现代人的起源.关于现代人的起源,有两种理论:一种是“单一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过去被认为是亚洲西部,近年来则变为非洲南部;另一种是“多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都是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具体看下面链接吧.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的起源到底是如何呢? -
鄘狄樟脑:[答案] 最普便得说法是猿,还有鱼,鼠之类的 总之是动物.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的起源? -
鄘狄樟脑: 一、生命的起源:46亿年前,刚刚形成的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时,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原始大气层.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的起源是什么? -
鄘狄樟脑: 在分类学上,现代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哺乳纲、灵长目.在灵长目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包括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最相似.但是,人类也具有类人猿所没有的特征:如直立行走;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有发达的大脑,可以...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的来源是哪里? -
鄘狄樟脑: 根据生物进化论,地球诞生时是没有生命的,后来随着地球环境的改善才出现了氨基酸,后来又出现了单细胞生物(如古细菌),然后经过漫长的进化,藻类植物、贝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生物相继出现,而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就是哺乳类的一种,森林古猿因为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等而进化成人类.当然因为生命是从海洋诞生的,因此我们也说人类来源于海洋.不过我们常说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因为森林古猿是与人类最相似的生物.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起源是什么? -
鄘狄樟脑: 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阳东县19754562645: 人类的最早起源 -
鄘狄樟脑: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