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泛滥的倭患为何到清朝就不见了 清朝是怎么消灭倭寇的

作者&投稿:况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泛滥的倭患为何到清朝就不见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比起从元朝中后期起,中日双方“你抢我抓”三个多世纪的“倭患”,特别是比起明朝嘉靖年间持续四十年,战火波及整个东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乱”,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倭患”这事儿却是很消停。虽说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几位港台“不老男神”“不老女神”主演的“戏说”题材清宫剧里,也充斥着大清皇帝手撕日本倭寇的热血剧情,但放在真实历史里,这事儿真没机会——海那边的日本,“老实”了二百多年。
当然,这“老实”也不是无缘无故,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情的变化。
清代年间的日本,既不是元明年间那个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也不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那只梦想“迁都宁波”的猖狂野兽。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后,出于稳定自家权位的考虑,对外厉行“锁国”政策:除了长崎之外,日本对外的港口全数关闭,日本船只不许出海贸易,更不许擅自与海外往来,偷渡更是死刑大罪。只有中国荷兰等少数国家的船只,可以在长崎进行贸易,却要遭到严密的监视。
出个国都要死刑?如此严密监控的锁国体制,也恰恰铲掉了倭寇作乱的土壤。元明年间倭寇们肆意驾船“觅食”,想打劫就打劫的“好日子”,从根儿上就没了。
但拼命锁国的日本,与对岸大清王朝之间,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却也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当时“中日和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双方无比重要的“洋铜贸易”。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国家进入了长久和平,但一件大事,却关乎着国家稳定:铜钱。要发行铜钱,就需要大量的铜,清王朝的产铜地,却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产量有限不说,运输更十分困难,运不出铜是常事。可这事儿每年稍耽误一会儿,极有可能就是要命的“钱荒”。还好,日本有!
与地大物博却缺铜的大清不同,日本岛虽说穷得叮当响,日用品要啥没啥,可就是金银铜等贵金属产量丰富,可以说“穷得只剩下钱”。而且虽说锁了国,但对中国的各种货物,日本社会需求量也极大。那怎么办?拿铜换吧。
所以,自1683年,随着清王朝平定台湾南明政权,中日双方也就心照不宣,开始了长达一半个世纪的“洋铜贸易”。每年大批中国船只从宁波广州等港口出海,满载着生丝等货物直奔日本,换取大量优质铜。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康乾盛世”时代,大清朝对海外贸易高度紧张,乾隆年间更只留了一个通商口岸。但对“换日本铜”的买卖,清王朝却是政策宽松,只要是去日本换铜,中国商船甚至可以不管相关禁令,带去大批重要宝货。
对这项关乎国家财政稳定的买卖,清王朝的态度,比起其他外贸政策来,实在太开明。
这开明的态度,也造就了一段后世几乎遗忘,当时却红红火火的中日贸易盛况。康乾年间,清朝每年开赴日本的商船,常在百艘以上,每年登陆日本岛的中国商民,一度多达近万人。从1683年至1840年,中国商船累计从日本赚走了三点八亿斤铜。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笔持久双赢的生意。
既然是双赢,中日双方当然也就尽力维持,和平,也就不难。
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却是,号称“漠视海洋”“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康乾盛世”年代里,却曾拥有一支威震东亚海洋的海上力量。
康熙年间时,出于与东南“南明小朝廷”作战的需要,“弓马骑射”起家的清王朝,也一度高度重视海军建设。1683年中日开始“洋铜贸易”起,当时的清王朝,海军正如日中天,主力战舰“鸟船”长五十米以上,装备大型火炮三十门以上,即使比起亚洲海面上赫赫有名的荷兰战舰,继承明代造船技术的大清鸟船,当时也足能“单挑”。而这样的凶悍的炮船,在当时的清军水师里,有六十艘之多。
如此凶悍的战舰,不但在战场上实打实打出威风,而且在康熙年间时,还曾作为“封舟”,每隔几年就去册封琉球,等于是在日本海面上亮个相,威慑力十分强。这样强大的海上力量,周边哪家“邻居”,又敢轻易造次?
可最让人叹息的,也正是这事儿。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稳定,这曾经强大的“鸟船”,也大多被清王朝废弃,几乎是拆的拆扔的扔。到了乾隆年间时,清军最“巨无霸”的战舰,竟只有十一丈长。随着一批手工业图书在大清被禁毁,清军水师的造船造炮技术,也是大踏步倒退。
也恰恰是在乾隆晚年时,别看大清没有闹“倭患”,越南海盗却后来居上了。当时装备有“大师船”的越南海盗团伙,其战舰往往比清军战舰大三四倍,号称“船大而高,炮多而壮”。凭着这强大实力,从乾隆晚年到嘉庆年间,每到春夏季节,来自越南的海盗船就会组团杀来,在广东至浙江的海面上大肆烧杀抢掠,气的乾隆嘉庆两父子,多次抛下严旨,恨不得将这伙贼匪赶尽杀绝。
但到了战场上呢?由于人家船大炮多,清军的沿海水师,每次都是能躲就躲。以至于稍有点钱的沿海商民,都得自发配备船炮,靠自家力量和海盗死磕。每次海盗来了,清军的“正规军”水师,基本都是“登桅望”,能看热闹就看热闹。如果不是嘉庆五年,越南海盗船在海面上遭遇飓风打击,外加越南国内形势变化,其国王主动铲除海盗势力,这曾叫清军躲猫猫的海盗,不知还会折腾大清多久。
可是,自家海军不给力,就算没有倭寇,就算靠运气熬走了越南海盗,待到鸦片战争打响,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那依然还是叫天天不灵。被轰开国门的清王朝,随后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深坑,更在十九世纪末的甲午战争里,被昔日的“贸易伙伴”日本踩在脚下。
所以说,对方国情的变化,共同的贸易经济利益,固然是和平的必要条件,但自强,才是根本。没有“倭寇”的大清朝,终为漠视海权,付出了太多沉重的代价。


明代倭患严重到什么程度?
秀吉攻朝,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朝鲜迄无胜算。后因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方平。 综上所述,终明之世几百年,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由此可见,倭患于中国,非一般流贼、小乱、短患可比也。 故吾辈之人,不可尽信于日本国史所述之。 附—— 编辑词条...

海埚之战相关评价
明代倭患问题的根源可追溯至元末,那时通倭成为丞相被处决的罪名。明初的倭寇问题本质上是改朝换代后的社会遗留问题,每年平均侵扰次数不到1.7次,尚不足以构成大规模的祸乱。然而,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的望海埚之战中,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军大败数千倭寇,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嚣张气焰。然而,正统年...

感觉明后期倭寇消失了,是被威继光打跑的还是隆庆开关后自然消失的?
提起一代名将戚继光,人们都是赞许有加的,戚继光在历史上留下的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抗击倭寇了。戚继光抗倭拯救了许多黎明苍生,同时也成就了戚继光自己,戚继光抗倭的历史功绩是不容置疑的,不过明朝的倭患倒也不完全是因为戚继光才彻底消除的。应该说明朝后期的倭患是在戚继光等人的努力以及“隆庆开关&...

明朝中期的倭寇之乱是怎么来的,产生倭患的因素是什么
细川氏和大内氏两大家族为了争贡获利。宁波市舶司大太监赖恩受贿偏向本不在理的细川使团。致使大内使团气急败坏,大闹了一场。此次事件让明朝损失惨重。严行海禁在朝廷中被提起。这也就成为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倭患。此外,导致倭寇活动加剧的原因还有几点。其一,战争造成日本的大量人民失业,多...

倭寇为什么一般在夏季出发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而又在秋季返回...
从洪武时起,明朝致力于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此后海防较为平静。嘉靖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封建诸侯支持下,日本海盗与中国海盗王直、徐海等勾结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明朝东南倭患大起。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但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嘉...

明朝倭患频发,为啥清朝少了?是因为清朝强大吗?
大明王朝,一个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是硬骨头的朝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的人人都是硬骨头,当时的倭患频频发生,为什么?因为在元朝的时候,元朝的帝王就曾经派兵东渡东海去征讨日本,结果成吉思汗的铁骑虽然征服了欧洲,但是却征不过海浪,就这样,败给了大海,也让日本的倭寇更加猖狂起来。到...

怎样看待明朝时的倭患
对于“倭寇”概念的理清和拨乱反正,便又掺入了诸多复杂的民族情绪,变得更为敏感和艰巨起来。如果用一句话指出根源那就要引用谢杰便曾在《虔台倭纂》中指出的话:“寇与商是同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可以看出,倭患严重的最终根源是明朝严厉的海禁政策。

倭寇问题困扰元明两代,为什么在清朝却销声匿迹了呢?
从1331年开始日本南北朝时代直到1392年后逐步结束,这一段时间洽好对应中国元末明初时期。从1467年到1600年关原合战属于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自1516年新井城合战到1582年织田信长被部下所害为止是日本战国时代最激烈的时期。这段时间对应明武宗后期,明世宗时期和明神宗初期。而明代倭患最平繁的恰恰就...

关于明代的倭患,与海禁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有的学者认为,明代的倭患是由明朝禁海政策引起的。其实明代倭患是元代倭寇侵扰的继续和发展,不过从洪武至永乐朝,倭患变尚未造成大患。宣德之后,随着社会危机的蕴酿,倭患方日趋剧烈,到嘉靖年间达到高峰。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为衰落中的明朝注入几毫升强心剂,大规模的倭寇才逐渐平息下去。倭患的这种消长趋势,反映了...

明朝后鲜闻倭患,难道是大清太强大?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的确倭寇的现象十分的猖獗,但是后来由于戚继光带领着他的戚家军,把倭寇打得屁滚尿流,所以导致倭寇就不再那么的猖狂了。而且清朝的时候对于海边的军队部署了很多,而且海军力量也提高了不少。当时的倭寇曾经有过72个人,从江浙一带一直攻打到了我们南京这里,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山阴县17262935814: 明朝的倭患是不是元朝留下来的 -
羊庙消银: 不是,倭寇其实就是明朝禁海后无可谋生的沿海居民,形成海寇.海寇都是明朝人,分析如下:第一,倭寇的头目是明朝人,而日本人都是给明朝人打工的!(《筹海图编》中,更是列出了十四股倭寇的头目,这些头目全都是明朝人)第二,倭寇中,十分之三是日本人,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明史·日本传》里就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山阴县17262935814: 明清时期海禁政策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及意图上的不同点 -
羊庙消银: 明朝前期的海禁主要是朱元璋的“小农思想”作怪,妄想把农民全部束缚在土地上,以建立“老死不相来往”的社会;但到朱棣时就基本解开海禁了,直到明中后期时,由于倭患严重,朝廷重新禁海,等到倭患解决之后,海禁又重开,此后基本处于时开时禁的状态.而满清由于是蛮夷政权,在夺取天下后,为防止沿海居民与海外反清势力联合,于是强迁沿海居民到内地,开展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只保留了广州市舶司,中国万里海疆于是荒废~

山阴县17262935814: 明朝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
羊庙消银: 明朝真正实行海禁的只是在前期和中期,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实施海禁政策;嘉靖年间倭患严重,统治者认为“倭患起于市舶“,于是实行了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可以看出海禁的直接原因是防范倭寇.根本原因是受到了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吧,朱元璋本来就出身赤贫,脑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小农观念明朝后期倭寇平定后,有一个“隆庆开关”,重新恢复了对外贸易

山阴县17262935814: 从明末倭患到清末大陆政策,日本人为什么念念不忘要灭 -
羊庙消银: 日本不是要灭中国,而是想霸占中国的土地,进而强占中国的丰富资源.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比较匮缺.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消耗资源,它们不想花钱购买,通过战争来强占,可以一劳永逸地占有.

山阴县17262935814: 倭寇产生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 -
羊庙消银: 倭寇对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在元末即已出现.不过在明代中期严重泛滥,确实和明朝的海禁政策有极大关系.虽然中国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也闹过倭寇,但是其规模和广度都远远不能和嘉靖倭乱相比,之所以嘉靖年间的倭乱闹得如此厉害...

山阴县17262935814: 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
羊庙消银: 最重要的就是任用了戚继光吧,还有就是明朝统治者也是真心想根除倭患,没有派人捣乱

山阴县17262935814: 明清时期为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抗争的事例有哪些?结果如何? -
羊庙消银: ①明代派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停息了倭患;②清初,郑成功打败荷兰光复了台湾;③康熙率军打败了沙俄,迫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山阴县17262935814: 明朝后期,什么地方倭患最严重 -
羊庙消银: 明朝中期福建浙江最严重,后期都没有大规模的倭寇了.万历年间曾经坑日援助朝鲜,分为两个阶段.李如松和麻贵分别担任最高长官

山阴县17262935814: 朱元璋为何把日本列为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
羊庙消银: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

山阴县17262935814: 明朝时期倭寇之患何时最激烈?
羊庙消银: 倭是当时对日本的通称.明朝初年,日本正处于分裂混战的南北朝时期,一些封建主为了取得财富,便组织许多商人、武士和浪人,结成武装集团,到中国沿海 一带进行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