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虚实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用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通评虚实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一、重点论述虚实的原因与病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是疾病虚实的基本病机,并以脏腑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二、推论各种虚实,如五脏的虚实、四时的虚实、血气的虚实、重实、重虚、经虚络满、经满络虚、脉症虚实、病情虚实等等。
三、叙:述了四时针刺的所宜部位,并介绍痈肿、霍乱、惊风等疾患的针刺治疗方法,以及消瘅、偏枯、痿厥、黄疸、暴厥、癫狂等疾患的病因及所表现的症状。
【原文】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帝曰:何谓重虚?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框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帝曰:其形尽满何如?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
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帝曰:肠擗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日生,悬涩者日死,以脏期之。
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
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暴痈筋緛,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刺癎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疾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译文】黄帝问道:什么叫虚实?岐伯回答说:所谓虚实,是指邪气和正气相比较而言的。如邪气方盛,是为实证;若精气不足,就为虚证了。黄帝道:虚实变化的情况怎样?岐伯说:以肺脏为例:肺主气,气虚的,是属于肺脏先虚;气逆的,上实下虚,两足必寒。肺虚若不在相克的时令,其人可生;若遇克贼之时,其人就要死亡。其他各脏的虚实情况亦可类推。
黄帝道:什么叫重实?岐伯说:所谓重实,如大热病人,邪气甚热,而脉象又盛满,内外俱实,便叫重实。
黄帝道:经络俱实是怎样情况?用什么方法治疗?岐伯说:所谓经络俱实,是指寸口脉急而尺肤弛缓,经和络都应该治疗。所以说:凡是滑利的就有生机为顺,涩滞的缺少生机为逆。因为一般所谓虚实,人与物类相似,如万物有生气则滑利,万物欲死则枯涩。若一个人的五脏骨肉滑利,是精气充足,生气旺盛,便可以长寿。
黄帝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的情况怎样?岐伯说:所谓络气不足,经气有余,是指寸口脉滑而尺肤却寒。秋冬之时见这样现象的为逆,在春夏之时就为顺了,治疗必须结合时令。黄帝道:经虚络满的情况怎样?岐伯说:所谓经虚络满,是指尺肤热而盛满,而寸口脉象迟而涩滞。这种现象,在春夏则死,在秋冬则生。黄帝道:这两种病情应怎样治疗呢?岐伯说: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黄帝道:什么叫重虚?岐伯说:脉虚,气虚,尺虚,称为重虚。黄帝道:怎样辨别呢?岐伯说:所谓气虚,是由于精气虚夺,而语言低微,不能接续;所谓尺虚,是尺肤脆弱,而行动怯弱无力;所谓脉虚,是阴血虚少,不似有阴的脉象。所有上面这些现象的病人,可以总的说一句,脉象滑利的,虽病可生,要是脉象涩滞,就要死亡了。
黄帝道:有一种病证,寒气骤然上逆,脉象盛满而实,它的预后怎样呢?岐伯说:脉实而有滑利之象的生;脉实而涩滞,这是逆象,主死。黄帝道:有一种病证,脉象实满,手足寒冷,头部热的预后又怎样呢?岐伯说:这种病人,在春秋之时可生,若在冬夏便要死了。又一种脉象浮而涩,脉涩而身有发热的,亦死。黄帝道:身形肿满的将会怎样呢?岐伯说:所谓身形肿满的脉象急而大坚,而尺肤却涩滞,与脉不相适应。象这样的病情,从则生,逆则死。黄帝道:什么叫从则生,逆则死?岐伯说:所谓从,就是手足温暖;所谓逆,就是手足寒冷。
黄帝道:乳子而患热病,脉象悬小,它的预后怎样?岐伯说:手足温暖的可生,若手足厥冷,就要死亡。黄帝道:乳子而感受风热,出现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症状,它的脉象怎样?岐伯说;感受风热而喘息有声,张口抬肩的,脉象应该实大。如实大中具有缓和之气的,尚有胃气,可生;要是实大而弦急,是胃气已绝,就要死亡。
黄帝道:赤痢的变化怎样?岐伯说:痢兼发热的,则死;身寒不发热的,则生。黄帝道:痢疾而下白沫的变化怎样?岐伯说:脉沉则生,脉浮则死。黄帝道:痢疾而下脓血的怎样?岐伯说:脉悬绝者死;滑大者生。黄帝道:痢疾病,身不发热,脉搏也不悬绝,预后如何?岐伯说:脉搏滑大者生;脉搏悬涩者死。五脏病各以相克的时日而预测死期。
黄帝道:癫疾的预后怎样?岐伯说:脉来搏而大滑,其病慢慢的会自己痊愈;要是脉象小而坚急,是不治的死证。黄帝道:癫疾脉象虚实变化怎样?岐伯说:脉虚的可治,脉实的主死。
黄帝道:消渴病脉象的虚实怎样?岐伯说:脉见实大,病虽长久,可以治愈;假如脉象悬小而坚,病拖长了,那就不可治疗。
黄帝道:形度,骨度,脉度,筋度,怎样才测量得出来呢?黄帝道:春季治病多取各经的络穴;夏季治病多取各经的俞穴;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冬季主闲藏,人体的阳气也闭藏在内,治病应多用药品,少用针刺砭石。但所谓少用针石,不包括痈疽等病在内,若痈疽等病,是一刻也不可徘徊迟疑的。
痈毒初起,不知它发在何处,摸又摸不出,时有疼痛,此时可针刺手太阳经穴三次,和颈部左右各二次。生腋痈的病人,高热,应该针足少阳经穴五次;针过以后,热仍然不退,可针手厥阴心包经穴三次,针手太阴经的络穴和大骨之会各三次。急性的痈肿,筋肉挛缩,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痛得厉害,汗出不止,这是由于膀胱经气不足,应该刺其经的俞穴。
腹部突然胀满,按之不减,应取手太阳经的络穴,即胃的募穴和脊椎两傍三寸的少阴肾俞穴各刺五次,用员利针。霍乱,应针肾俞旁志室穴五次,和足阳明胃俞及胃仑穴各三次。治疗惊风,要针五条经上的穴位,取手太阴的经穴各五次,太阳的经穴各五次,手少阴通里穴傍的手太阳经支正穴一次,足阳明经之解溪穴一次,足踝上五寸的少阴经筑宾穴三次。
凡诊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粗急发喘逆等病,如肥胖权贵人患这种病,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凡是郁结不舒,气粗上下不通,都是暴怒或忧郁所引起的。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阳气上迫所致。有的病不从内发,而由于外中风邪,因风邪留恋不去,伏而为热,消烁肌肉,着于肌肉筋骨之间。有的两脚偏跛,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成的疾病。
黄帝道:黄疸、骤然的剧痛、癫疾、厥狂等证,是由于经脉之气,久逆于上而不下行所产生的。五脏不和,是六腑闭塞不通所造成的。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

夺就是缺少的意思。中医里讲不好 的东西就说邪气。整句就是邪气过于旺盛的活易产生实证。需要泄。精气不足的话易产生虚证,需要补。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下载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人?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帝曰:经气不足,经气有余,如何?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帝曰:何谓重虚?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恇然。脉虚者,不像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帝曰:其形尽满何如?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

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岐伯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呜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呜肩息者,脉实大地。缓则生,急则死。

帝曰:肠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

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己,脉小坚急,死不治。

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

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

帝曰:春极治经络,夏极治经俞,秋极治六腑。冬则闭塞者,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待顷时回。

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己,刺手大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

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大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暴痈筋繻,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也募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圆利针。

霍乱,刺俞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

刺?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跖跛,寒风湿之病也。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狂、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呜,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脏气法时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五脏虚实的症候及具体治法。四、论述五色、五味及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之所宜。【原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七:离合真邪论
黄帝道: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应以攻邪为主。应该及时刺出盛血,以恢复正气,因为病邪刚刚侵入,流动未有定处,推之则前进,引之则留止,迎其气而泻之,以出其毒血,血出之后,病就立即会好。 黄帝道:讲得好!假如到了病邪和真气并合以后,脉气不现波动,那麽怎样诊察呢? 岐伯说:仔细审察三部九候的盛衰虚实而...

黄帝内经(3)~宝命全形论
人体内藏有天地的奥秘,十二关节对应天的节律,虚实之分对应四季之变。顺应天地阴阳变化,方能不失时序;了解十二节之理,智者无从欺瞒;洞察八风之动,五行更替有序;知晓虚实之数,如秋毫在目,细微之处皆可洞察。黄帝深感病痛之痛,心中惶惑,担忧病痛无法替代,百姓亦会因其疾患而受苦。岐伯则强调...

黄帝内经中用什么称呼来代替实邪
黄帝内经当中用邪气称呼来代替实邪。《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难经·五十难》:“从前来者为实邪。”吕广注:“今心王未必,是脾来逆夺其王,故言从前来也。脾者...

黄帝内经当中的怪病治法叫什么方法的?
岐伯在此经文中列举了许多治疗原则,而他的主要精神,在于辨别其病之属阴属阳,属气属血,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以及疾病之轻重,正气之虚实,从而决定其治疗原则,如补泻、宣通、汗散等等,辨证论治,取用无穷。《黄帝内经》原文: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面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

《黄帝内经》中关于喘证的病因有哪些?
在中医历史上,喘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书中提到“喘息”、“喘呼”等不同名称,指出了喘证的病因,包括外感(如暑、风热、水气)与内伤(如虚邪贼风,泛指六淫邪气)两种。病机既有虚实之分,主要病位在肺,但也可能由心、肾等脏腑疾病引发。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开创了喘证辨证...

皇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6
帝日: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8) ,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9 ),虚则...《 内经》没有八纲之名,但有八纲辨证之实 ,而且辨证得非常仔细。因为是本着天人合一的整体的八纲...寒热寓于阴阳表里虚实之中。治热病用寒药,恐怕寒性太过伤脾阳,格拒不受药而吐出,于寒药中少佐温性...

黄帝内经当中用什么称呼来代替实邪
”因为虚邪常常从虚乡(冲后)方位而来,所以可以从方位上予以重点防范。3、扶正气以避虚邪 由于虚邪是乘人体正气虚衰之时伤人致病。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所以,扶助正气,使正气充盛,则卫外之力强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避御虚邪的目的。

黄帝内经当中用什么称呼来代替实邪?
黄帝内经当中指邪气盛。“五邪”之一。某脏发病,邪气从“子盗母气”传来的。实邪,病因病理学名词。①盛满的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②五邪之一。指从子脏传来且伤及母脏的邪气。《难经·五十难》:“从前来者为实邪。”吕广注:“今心王未必,是脾来逆夺其王,故言...

读《黄帝内经》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5——一些疾病的治疗
“ 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 有的病,不从内起,外中风寒,因为风邪留滞,久之化热,肌肉消瘦,是极其明显的。有的人行走偏跛,那是因为着寒或是风湿而形成的。“ 黄帝曰: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

洪洞县15616856963: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怎么理解? -
赤何巴米: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下载黄帝问曰: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1396330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

洪洞县15616856963: 中医里的虚实寒热是什么意思?如何分辨病症的虚实寒热呢? -
赤何巴米: ①八纲辨证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②指人体阴阳的消长.《素问·宝命全形论》:“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吴昆:“虚实,人之阴阳消长也.”...

洪洞县15616856963: 如何理解虚和实? -
赤何巴米: 中医的虚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过”和“不及”,指人体平衡被打破. 虚: ①病机.出《素问•离合真邪论》等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者.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

洪洞县15616856963: 少阴 太阴 太阳 -
赤何巴米: 我记得内经中有 太阴 太阳 少阴 少阳 词语.他们是中医理论中基本概念.事物有两极,阴也有两极 一是太阴二是少阴 阳有两极 一是太阳 二是少阳 .他中国传统阴阳理论的应用,也用在哲学,兵法等各个领域.我只知道这么多了 .

洪洞县15616856963: 《内经》是如何用阴阳的观点看待世界的 -
赤何巴米: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世界一切事物产生、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并且其中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黄帝内经》谓:“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洪洞县15616856963: 中医中:“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何解? -
赤何巴米: 出自《内经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六腑,它的功能是将饮食水谷转化成精气,所以它有时候显得充实,而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从口下行,胃充实了,但是肠还是空虚的,食物经过转化,精气滋养贮藏在五脏,糟粕向下,肠充实了,胃此时变得空虚.所以说六腑是有时充实,而不能永远盛满.五脏是永远精气饱满,而不是饮食水谷充实. 粗俗话说,刚吃完饭,胃是满的,肠子是空的.等过几个小时,胃就空了,肠子是满的.

洪洞县15616856963: 黄帝内经 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是什么意思 -
赤何巴米: 本句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篇首,讨论虚实之时,在述及气虚的段中附带交代的相关内容.本句的句眼是“其”字,意思是: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相当于英语中的that.本句的直译白话为:不是...

洪洞县15616856963: 上实下虚,中医是怎么理论的?
赤何巴米: 见病治病治不了病的,那是西医的思维.肾有收摄、收藏的功能,肾虚了,收不住,自然往上走.肾虚了吃什么药?自己查书去.

洪洞县15616856963: 虚胜实,不足胜有余”是不是出自《黄帝内经》 -
赤何巴米: 不是. 《九阴真经》下篇开篇语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不过这句话最早的来源是《老子》,也就是《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洪洞县15616856963: 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
赤何巴米: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