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江月遣兴》的译文

作者&投稿:巫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紧急求救,西江月 遣兴的译文与注释~

6.【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 清·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说明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注释

1.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2.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3.潦倒——困顿。

4.世务——一般社会的一套人情世故。程高本作“庶”,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今从甲戌、庚辰诸本。

5.文章——这里特指那些“诗云子曰”儒家书籍和八股之类的时尚之学。

6.偏僻、乖张——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乖张,性情古怪。这里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

7.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

8.不肖——不像(肖)自己祖先的子孙,即所谓逆子。

9.寄言——告诉。

10.纨袴、膏粱——指代富贵人家子弟。纨袴,细绢裤。膏粱,见《好歌注》注。

11.莫效——不要效法。

鉴赏

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细究词意,宝玉后来不幸的遭遇,是与他始终不改其“偏僻”、“乖张”的行为有关的(当然,贾府之败还与王熙凤等人的劣迹有关)。他挨父亲板子那次,贾环告他逼淫母婢,这还不过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然已足使“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旦真正遭到“世人诽谤”,后来当然要严重得多。袭人曾因宝玉“心迷”黛玉,错向她诉说了“肺腑”之言,而“吓得魄消魂散”,禁不住掉泪暗想:“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如何处置,方可免此丑祸!”(第三十二回)看来,在曹雪芹笔下,这个所谓“不才之事”和由此招来的“丑祸”确是没有能够避免,因此宝玉才会落到我们在《好了歌注》中已说过的那种“贫穷难耐凄凉”的境地。

宝玉惹出祸来,“累及爹娘”,这才叫做“孽根祸胎”,(第三回脂批:“四字是血泪水盈面,不得已,无可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才可以在这首词中用“古今不肖无双”这样重的话。倘若他如续书所写,能接受老学究讲经义的开导和钗、袭(居然还有黛玉!)的劝谏,终于去读《四书》、学时艺、考科举,改“邪”归“正”,这还能说他是“愚顽”、“偏僻”、“乖张”吗?他在“却尘缘”之前,自己既能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了个“贵子”继承祖业,“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怎么还能说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呢?该说他“于国于家有望”才是!从封建观点看,如此终于没有“辜负”“天恩祖德”、“师友规训”的回头浪子,岂不正可作为“纨绔与膏粱”效法的榜样吗?可见,续书所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不但使我们在理解曹雪芹这两首词时产生矛盾,而且也歪曲了《红楼梦》原来的主题思想。




7.【西江月 北宋·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8.【西江月 北宋·黄庭坚 (二首)】
1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黄庭坚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山谷贬谪黔州之后。词中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题材,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全词感慨世事人生,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又使人触摸到作者内心的隐痛,读来意味无穷。

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破空而来。以议论破题,一扫传统词的绸缪婉转调。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阅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慨,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它们分别化用了韩愈的两句诗——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又《赠郑兵曹》云:“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韩愈的两句诗经过他的组织,竟成为一联工整的对偶,足见点化之妙。

“远山横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远山横黛”指眉毛。《西京杂记》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又,汉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见伶玄《赵飞燕外传》。“秋波”则指眼波。此句“蘸”字下得奇巧,它描绘出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引起人们对女子眉眼盈盈的联想。“远山”与“秋波”文人的笔下已被用得烂熟,而着一“蘸”字则光彩顿生,境界全出。尽管有宾客、歌女劝酒,但作者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故上片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

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为对花伤春。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前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等闲”,意谓“无端”,显然这写的是暮春花残之时。后句写春愁撩人,无处排遣,“遮拦”即“排遣”之意。所谓“春愁”不光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愁闷不平的总和。所以接下来说:“杯行到手莫留残。”还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这一句也是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的诗句,而“留残”则又本于庚信六言诗《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末句“不道月斜人散”,“不道”意为“不思”、“不想”,多用为反辞,犹云“何不思”、“何不想”,此句是说何不思月斜人散后,无复会饮之乐乎。

这首词字面上明白如话,实际上处处巧用成语典故,语言颇多转折,故而深刻地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愁闷抑郁。

2
西江月 黄庭坚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西江月》词八句,两句一组,分为四组意思。上下片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及惠洪。写自己处前虚后实,写惠洪处前实后虚。每片两意过接处,纯以神行,不著痕迹。山谷为江西诗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诗法为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录其语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所谓”不凿空强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写,才写。此首虽是和韵词,而有实事,有真情,绝非泛泛应酬之什。写法上虽短篇亦有层次,有曲折。上片由衡阳舟中的自己,转到长沙旅次的惠洪,用以连结的枢纽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论诗,与此时的便道寄词。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导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还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堕水”语本于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又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诗:“山头落日侧金盆。”仄同侧,金盆山谷词中形容圆月,加以“堕水”二字,切合湘江夜宿舟中所见。次句“雁回醉墨书空”说出了春到衡阳这点意思。衡山有回雁峰,其峰势如雁之回转。

相传雁南下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飞向北。又雁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称雁字。首两句成工整对偶,以律诗锻炼之笔,写水天空阔之景,点出眼前时地,而逐客迁流,扁舟迫窄,种种感慨,已暗藏其中。

三四句转入酬答惠洪之意:“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因其词而及其人,因其人而称其诗,说诗兼代说人。作者称道他人之诗之美,常巧设比喻,此处赞惠洪之诗秀绝,如园里青葱,得雨更为鲜绿。惠洪是诗僧,有《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大半为诗,其中颇多清隽之篇,作者此处所称,亦非虚誉。

至于园葱之喻,王梵志诗亦云“喻若园中韭,犹如得雨浇”,想同本于俗谚。“想见衲衣寒拥”是说惠洪苦吟时的情状。意似调侃,实见亲切。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感慨生平,也是应答惠洪来词“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句意。上句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事。作者曾供职秘书省,又为史官,京师十年,友朋文酒之乐,亦甚称意,而后一贬黔州,再谪宜州,后者且为黜降官最重的除名编管处分,所去又是南荒之地,前后比照,宜有“梦魂人世”之感。“杨花”句说自己转徙流离,有似柳絮随风飘荡,不由自主。但是作者处逆境已久,能够看得开。他对这次与惠洪的分别,各奔前程,说是“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燕、鸿皆候鸟,因时迁徙。燕,春社来,秋社去(春社为春分前后,秋社为秋分前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彼此皆如社燕、秋鸿,各去所要去的地方,一例奔忙,莫以彼而笑此。心头诚然沉重,却以轻倩之语出之。“处处春山翠重”句,祝惠洪此行能履佳境,也有自为开解之意。南方草木,当也是美好的,只要心地宽阔,亦何妨处处皆春。

这首词极尽曲折吞吐之能事,巧用典故,表露旷达胸襟。全词有语尽而情未尽之妙。




9.【西江月 北宋·贺铸】


携手着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孤舟枕上。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爱情词中的佳作。全词用笔句句紧逼,用意层层深入,沉郁顿挫,情厚意婉,将主人公与恋人的别后相思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上片首二句以极其工整的对句,温馨旖旎地写出了男女欢会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态:一对情侣,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小园深径里携手赏花,夜静人寂、凉风习习的幽雅斜廊上扶肩待月,卿卿我我,情意绵绵。这两句极其生动而概括。

接下来两句一反起首二句追忆欢会时的热烈缠绵,陡然转入今日回想时的悲凉,形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从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产生了动魂荡魄的艺术效果。“怅怅”,迷惘不知所措貌。上句以一“已”字,突出了惜别之际,稍作延伫,已经若有所失、怅然迷茫的悲哀;下句又以“不堪”二字相呼应加倍写出今日回想时的痛心疾首,凄婉欲绝。这两句与李商隐《锦琴》诗中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谓意境相类,但各尽其妙。

下片四句层层深入地具体说明往事不堪回首的原因。第一句“欲”字,是说自己主观上的愿望。和心上人分别之后,羁宦天涯,见面固然已属痴想;然而谁料就连互通音问,互慰愁肠这一点愿望也由于人如天远,书无由达而落空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主观的愿望被客观的现实无情地击碎,这种情况下去回想旧日的欢会,这是一“不堪”。

第二句“难”字,是客观环境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一个人对着孤灯,凄清寂寞,百无聊赖,漫漫长夜中咀嚼着分离的痛苦,当然会产生长夜如年那样难以销磨的无限感慨。这是二“不堪”。第三句“小窗风雨”是耳边所闻。听着风雨敲打窗扉之声,词人不禁肝肠俱碎。“碎”字极炼而似不炼,情景两兼,可称得上是著一字而境界全出。这是三不堪。第四句收束全词,以“更”透进一层,指出以上之种种,全发生,“孤舟枕上”,把羁旅愁思、宦途枨触与恋情打成一片。这是四“不堪”。





10.【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作品】:西江月十七首
【内容】: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镂玉栽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清香一袖意无穷。洗尽尘缘千种。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十分秋意与玲珑。拼却今宵无梦。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凰诏归来。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剩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依高寒。横陈削就短长山。莫把一分增减。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悭。被公诗笔尽追还。更上层楼一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 丹阳湖〕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张孝祥:历阳乌江人。读书一过目不忘。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第一。历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集贤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潭州,徙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筑守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三十八。(节录《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张孝祥传)
这首词是张孝祥题在江苏溧阳县三塔湖三塔寺寒光亭柱上的。

鉴赏:
上片写重访三塔湖,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象,怡然自乐。“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问讯”,寻访,这里可引申为“欣赏”。“东风”二句写荡舟湖上的感受,“吹”字和“拂”字极有情致写出词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东风”似解人意,“杨柳”饱含深情,一切尽如人意。 下片由景及情,触景伤情,流露出对世事尘俗的厌恶,进一步抒写返归大自然的舒适和愉快。
湖光春色,确实美丽,只是作者少年的锐气,在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之后,已经消磨殆尽。“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两句,在经历了世俗的生活道路之后,对一切世事早已看惯,或者说对世事俗务、功名富贵都看得很淡薄了。张孝祥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才能的人,绝不同于南宋政权中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从他登上政治舞台起,就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反对“议和”。由于南宋政权腐败,朝廷昏庸,象张孝祥这样的忠勇爱国志士,很自然地受到排挤和倾轧,所以他两次受到投降派的弹劾,无端地被贬谪。他历经奔波,屡受挫折,深谙世态的炎凉,就难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悠然”的意思蕴藉含蓄,这是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几经颠簸的人发出的低沉的慨叹,他对世事已经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去追求舒畅闲适。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结尾二句,描写三塔湖寒光亭的景致。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天水相连辽阔深远,这是静的画面,飞翔的沙鸥又为这画面增添了活力,有动有静,更使“寒光亭下”的风景美不胜收,本词的意境也随之扩大,更具诗情画意。
张孝祥的某些词,以风格豪放著称,如他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水调歌头》(“雪洗虏尘静”),这首小令却以写景真切,景物描写与感情抒发结合巧妙见长,特别是此词信笔写来,不见着力雕饰的痕迹,初读只觉浅易平淡,细读又觉韵味无穷,可谓天然妙成.


西江月 李祁

【体载】:词
【内容】:--------------------
西江月
拾翠亭前水满,郎官湖上春回。仪龙新碾试琼杯。更觉春江有味。
拄杖行穿翠筱,吹花醉绕江梅。故园心事老相催。此意陶潜能会。

西江月
云观三山清露,长生万鬣青松。琼王敖珠珥下秋空。一笑满天鸾凤。
雾鬓新梳绀绿,霞衣旧佩柔红。更邀豪俊驭南风。此意平生飞动。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 遣兴 )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
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
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
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饲。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
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未统治集团不
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
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

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
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览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
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
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
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
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忧
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维
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
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
出这样丰富的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

‘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
‘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
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待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
“生硬”,认为用经史典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
笔调、习见的辞汇、易懂的语言,而忌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辞
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
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
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辞汇。但是到弃亲生活的南宋时代,
词己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
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奔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
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
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船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
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夏承焘)
<西江月> 若干首
  (一)西江月.无题 (黎默)
  下笔春愁秋病,无端砌典堆词。
  如今有了作诗机,一摁鼠标及第。

  急急加精固顶,匆匆青眼相推。
  莫明其妙是佳辞,嗨矣诗人利器。

  注嗨矣,“Hey!”的音译。

  (二)东江月·嘻嘻 (岁月河)

  网海天天觅乐,心中常有清歌。
  跟帖总爱泛凌波,回首无人似我。

  岁月匆匆易逝,友情长绕心河。
  影圆谁与受清和?寂寞东篱烟锁。

  (三)西江月.无题 (文狼)

  岁月匆匆来和,风华绝代诗吟。
  网词点滴隐嬉戏,一起游乐无定。

  相见欢如归去,友情回应多情。
  笙歌数里酒为馨,深院清听远景。

  (四)用岁月河原韵兼示文狼兄(黎默)

  赏罢东江明月,又听西岸放歌。
  且将岁月驾轻波,网上悠游忘我。

  休说去年旧事,莫言逝者如河。
  湘南春气正融和,销尽鬓旁黛锁。

(五) 西江月.南江月(岁月河)

赏罢双江明月,文狼黎默文扬。
  洞庭湖畔万花香,唯我不能飞上。

  缥缈潇湘月冷,怅望归路天长。
  山高举酒待何方,几度思君欲往。

  (六)北江月·次韵岁月河 (古藤)

  慷慨高歌一曲,白山黑水激扬。
  清泠月下梦仙乡,我欲乘风直上。

  谁有如椽大笔,翩翩搅动波长。
  珠帘翠幕便诗狂,纵或瑶池不往。

  (七)东江月·步韵和古藤 (柳丝雨)

  湖畔诗歌万曲,东西南月激扬。
  清风树下醉三乡,笔墨青云之上。

  道是神峰如黛,巍然托起瀑长。
  珠帘翠雨趁轻狂,心向瑶池飞往!

  (八)西江月·次韵《南江月》(黎默)

  谁挽南楼桂魄,西江懵懂楫扬。
  风流小令亦流香,伴影扶摇直上。

  网送三湘文墨,春薰云梦波长。
  人间天上是何方?纵便瑶池不往。

  (九)北江月·河水乱灌 (岁月河)

  湖畔坐听一曲,清歌今古无双。
  灯前读你文激扬,多少诗情俯仰。

  纤指翩飞无寄,夜寒鬓影敲凉。
  波长难洗楚魂伤,惟有屏前复访。

  (看你们还用什么来和,嘻嘻……)

  (十)西江月·我说岁月河(黎默)

  随你四方揽月,任凭踏遍九江,
  换来换去又何妨。天上一轮清朗。

  白垩已经过去,当今正好春光。
  无边沧海又田桑,莫作楚魂悲怆。

  (十一)岁月河:今晚没月了,嘻嘻....

  邀我泛舟湖上,从容相伴九江。
  春寒月冷又何妨,醉泛词波诗浪。

  只是不尽人意,人前羞涩书囊。
  清流何处辨微茫,笑我凭空遥想。

  (十二)那搬个月亮来挂着(柳丝雨)

  圆月东西南北,相随左右前头。
  云开数丈笔锋游,醉倒天边锦绣。

  诗海浪花几朵,句多句少和酬。
  童叟不觉梦中留,把酒且观师友。

  (十三)<西江月>.右江月(古藤)

  江月何时染血?江花何日带愁?
  刑天起舞一时稠,穷苦齐声怒吼。

  江月何其明烨,江花何事明眸?
  黑拳高举霸王锄,天下工农坐就。

  (十四)西江月.右江月(野叟)

  左衽非关名位,缘求天下公平。
  工农唤起万千兵,斧钺镰刀争胜。

  今已神洲初定,运筹帷幄中兴。
  小康路上要扶行,图个繁荣昌盛。

  (十五)西江月.前后江月(柳丝雨)

  江头江尾源长,寻根探底几番。
  才知前后两盈波,江月勾通你我。

  唇齿相依情谊,行云流水漫歌。
  友邻千载共平和,胜似风光在握。

(十六)西江月.雪江月 (牧鹤山人)

月映清江江雪,雪融弯月江天。
风花雪月满栏干,雪月风花乱侃。

月魄雪魂江转,雪莹月静江寒。
雪笺月下绘婵娟,岁月雪痕淡淡。

(十七)西江月. 寒江月(牧鹤山人)

独钓溪弯一角,半船残雪初融。
月轮又上小桥东,冷冷清霜谁共。

乍暖乍寒烦恼,如诗如画朦胧。
凇花雪挂孕葱葱,顿解大江冰冻。

(十八) 戏和《西江月》.问江月(岁月河)

独坐寒窗一角,且听风雨从容。
相思犹恨不相逢,寂寞枕边谁共?
饮酒自斟醉少,离愁写尽长空,
卷帘将暮问东风,岁月何多幽梦?

(十九)西江月;春江月(牧鹤山人)

百里桃花戏水,一时柳絮飞天。
诗朋赌酒醉江边,渔火飘飘梦幻。

不觉清风涂画,但知碧水如蓝。
古今多少月光篇,谁敢全唐压卷!?

(二十)西江月;秋江月(牧鹤山人)

每到中秋一夜,便邀老友三盅。
漫云陌路不相逢,网上晨昏也共。

万里流霞同醉,满怀愁绪抛空。
泛舟击橹唱西风,回首故园绮梦。

(二十一)西江月•夏江月

谁祭楚王项羽,皆怀诗祖屈原。
龙舟如箭健儿欢,两岸旌旗招唤。

闻鼓锦鳞惊散,伴云倦鸟留连。
踏青赏景醉忘还,新月一弯初诞。

(二十二)西江月;冬江月(牧鹤山人)

狗拉爬犁绝景, 雾凇雪柳奇观。
请君年底到呼兰,明月冰灯相伴。

大野风帆移动,园中情侣缠绵。
游人偏爱五更寒,玉阁琼楼拍案。

(二十三)西江月;西江月、东江月(牧鹤山人)

万里东西江月,一襟宽广胸怀,
天然造化巧安排,遍洒清辉脉脉。

漫道如封如闭,已然半解半开,
融冰化雪扫阴霾,百卉繁荣可待。

(二十四)西江月;临江月(牧鹤山人)

鲜鲤家蔬村酒,扁舟野渡甜瓜。
悄然篝火几声蛙,柳月清光摇洒。

溜网蚊虫叮咬,讴歌雀鸟惊哗。
东方渐渐露微霞,难得一回消夏!

(二十五)西江月;长江月(牧鹤山人)

万里江流星野,一团月漫山川。
曾经赤壁满硝烟,也载雄兵百万。

三峡平湖唱晚,六朝胜地听澜。
楚河汉界妙机玄,苦海回头是岸。

(二十六)西江月;问江月(牧鹤山人)

千里云山独览,万年江月一弹。
孰能风雨共缠绵,江渚渔樵难断。

几度人寰桑变,何时笔墨雷喧。
怎寻桂酒慰飞船,宇宙深深谁探。

(二十七)西江月.网中月(岁月河)

牧鹤山人戏水,一时江月接天。
诗朋摇橹棹歌连,如醉如痴梦幻。

月夜流思濡墨,疑神展纸著篇。
心依网海颂河山,喜得春风送暖。

西江月
遣 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
“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941420.html?fr=qrl3

辛弃疾《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酒醉中只顾着贪恋欢笑,要发愁哪来的功夫?
近来开始发现古人书中的道理,信了它竟一点都行不通。

昨晚醉倒在松树下,问松树我醉成什么样。
只疑心松树动了,要来扶我,就用手推松树说:“走开!”

酒醉中只顾着贪恋欢笑,要发愁哪来的功夫?
近来开始发现古人书中的道理,信了它竟一点都行不通。

昨晚醉倒在松树下,问松树我醉成什么样。
只疑心松树动了,要来扶我,就用手推松树说:“走开!”


宋词: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译文赏析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译文】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赏析】这首词题目是“...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出自哪首诗
译文 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我近来才感觉到那些古人的书,如果都信了它们,就完全没有用处。昨晚我在松树边醉倒,笑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呀?”我怀疑松树走过来要将我搀扶,赶快用手推它说:“走开走开!”。作品简介:《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选自《...

西江月 遣兴原文及赏析
译文: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注释: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濛,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

以手推松曰去的翻译是什么
解释: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诗词名称:《西江月·遣兴》。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

西江月·遣兴的注释译文
1、“近来”二句: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以手”句:套用《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 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我近来才感觉到那些古人的书,如果都信了它们,就完全没有用处。昨晚我在松树边醉倒,笑问...

求《西江月遣兴》的译文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西江月( 遣兴 ) 辛弃疾 醉里...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辛弃疾的《西江月》全诗是什么意思?
原文如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注释如下: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鸣蝉:蝉叫声。⑤...

西江月古诗
3、《西江月·遣兴》作者:辛弃疾 宋朝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西江月( 遣兴 ) 辛弃疾 翻译 -
赏供妥泰: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古诗《遣兴》翻译、 -
赏供妥泰: 《遣兴》的怀念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乎全篇.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中间两联写骥子现在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紧急求救,西江月 遣兴的译文与注释 -
赏供妥泰: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鉴赏】: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西江月 遣兴》的鉴赏 -
赏供妥泰: 西江月·遣 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诗: 喝醉了酒暂且图个痛快, 哪有工夫整日价愁眉苦脸! 我近来才觉得...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杜甫《遣兴》的翻译
赏供妥泰: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④,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⑤. 译文: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戴叔伦《遣兴》这首诗的意思 -
赏供妥泰: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 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 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苍茫的海上, 悠闲的云朵悠悠地怀念着故土. 诗人名满天下却幽思遥遥故乡, 孤寂的心灵不得不使柴门久闭. 应该是首远游人思念故土的诗.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西江月秋兴的译文 -
赏供妥泰: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原文 西江月·秋兴,是一首诗词名称,作者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西江月·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留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杜甫《遣兴》的翻译 -
赏供妥泰: http://wenwen.sogou.com/z/q765447409.htm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西江月》的全文? -
赏供妥泰: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第三回)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果洛藏族自治州18748202354: 解释《遣兴》
赏供妥泰:遣兴这首诗写诗人的念子之情,遣兴(xìng),寄兴. 杜甫骥子〔骥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人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