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的标题“大团圆”是指什么?鲁迅为何取这个标题?

作者&投稿:彤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的标题“大团圆”是指什么?鲁迅为何取这个标题?~

“大团圆”是反语。关键是在 旧 中国的最后,还是既得利益群体继续瓜分蛋糕,各取所需,罪名交给阿Q。鲁迅曾这样说,“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亡国一次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这一层悲哀才是最彻骨的悲哀。貌似的大团圆,实质上仍只是吃人的盛宴。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1、“大团圆”是反语。关键是在旧中国的最后,还是既得利益群体继续瓜分蛋糕,各取所需,罪名交给阿Q。

2、鲁迅曾这样说,“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亡国一次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这一层悲哀才是最彻骨的悲哀。貌似的大团圆,实质上仍只是吃人的盛宴。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取该标题的原因。

3、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

(1)《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2)该书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



还在小学生时代,在订阅的语文报纸上看过一篇、似乎是鲁迅本人讨论为什么取名“大团圆”的杂文,高考后就在找这篇文章、可惜至今没找到,其文章思想我也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谁知道、帮下忙。

那么照我的水平、浅浅的分析吧。如果只讨论文章剧情,阿q死了,把总举人老爷等统治者虽然继续把持权利但也丢了些名誉或浮财、也不算团圆

周树人为何取这个标题,还得从他的时代开始说起。我们的教育谈到《阿Q正传》,第一个赏析的就是它的剧情背景与小说创作背景:辛亥革命前后(1911年前后)与1921-1922年。耳熟能详的观点就是描述辛亥革命并不彻底、地方封建势力依然庞大,这是前提;而这是原文:

阿q在畅想革命之后,应有尽有,搬空赵家家财的时候,曾想着太多搬不动,便想【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为什么叫辛亥革命不彻底?因为不只是统治阶级没变、人都没换,甚至受压迫的阿q也并不想着团结起来、打倒压迫者云云,反倒像赵老爷欺压自己一样、转头去欺压比自己更弱的小d(原文里还有很多情节,描写阿q欺负小d),甚至在幻想“革命”了也要继续欺压,那么这种“革命”算什么“革命”?

阿q是死了,但弱者的被欺压、相对弱者与更弱者身份的转变,以及依然没改变的封建阶级思想,这个就是“大团圆”



1、回答:

(1)“大团圆”是反语。反讽,在以一个人的悲剧映射无数相似的人的悲剧的同时,以“大团圆”讽刺社会以及人内心的扭曲与支离破碎。

(2)关键是在 旧
中国的最后,还是既得利益群体继续瓜分蛋糕,各取所需,罪名交给阿Q。鲁迅曾这样说,“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亡国一次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这一层悲哀才是最彻骨的悲哀。貌似的大团圆,实质上仍只是吃人的盛宴。

2、介绍: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该书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

3、评价:

《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讽刺是理智的文学的一支,是古典的写实作品。他的主旨是“憎”,他的精神的是负的。然而这憎并不变成厌世,负的也不尽是破坏。

4、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阿Q正传第四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
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 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 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

《阿Q正传》中阿Q最后怎么死的?
他是被官府杀的 先是被抬上一辆车,以为去游街,后来意识到失去砍头。到法场后惘惘的向左右看并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换来了人群中狼嚎般的一声“好”...再后来就被砍头了,还在地上画了一个圈

鲁迅的《阿Q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

阿q正传阿q为什么被枪毙
《阿Q正传》继承我国小说的 民族传统,用“传”的形式构成全篇。小说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 故事 情节,写出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为什么阿q被枪毙,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阿q枪毙的原因 阿Q孤身一人,可能姓赵,无从查证。和一个老头住在土谷祠中...

《阿长与山海经》写最后一段有何目的? 有急用……
新青年》编委会,同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抨击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又陆续写了《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1920年起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课.参加领导“语丝社”,主编《莽原》等刊物.继续发表作品,编成小说集《彷徨》和杂文集《华盖集及其续编》.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

鲁迅《阿Q正传》
阿Q正传中的正转,是从“闲话休题,言归正传”中引申出来的。阿Q,姓名籍贯不清楚,就用洋字,以首字母来称呼。他大多数时候住在未庄的土谷祠,无固定的职业,以给人做短工为生,他为人轻浮,眼高手低,思想迂腐,还恃强凌弱,他可怜、可悲,又可恶,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头上有几...

你是如何看待鲁迅作品中“看”和“被看”背后的实质的?速度啊、
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叙述者是隐而不现的,是一个内隐的叙述者。这一故事外的、内隐的叙述者,冷静剖析了人物灵魂、客观揭示了人物的荒诞处境,从而使叙述的形式与叙述内容达到了一致。但是,在小说的最后一段,阿Q被绑赴刑场杀头,并在游街示众时成为被众人观看的对象时,叙述者发生了变化。 《阿Q正传》最后一段的...

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阿Q是怎样的一个人?
阿Q是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饱受剥削和压迫的贫苦农民,他认为革命是叛乱,痛恨革命,但当他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他要求参加革命,最后阿Q被杀了。他没有籍贯,没有固定的工作,贫穷,无家可归,甚至没有姓。但像阿Q这样百无聊赖的人,根本不可能给自己的祖宗...

鲁迅的《阿Q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

读书|《阿Q正传》
《阿Q正传》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一个住在未庄土谷祠里雇工阿Q的故事,在现代文学刚刚兴起的那个时代,关于鲁迅为主角冠以”阿Q“ 这个名字,还是很奇特的,在小说的序中,鲁迅说之所以叫阿Q,是因为根本无人知道阿Q的具体姓名,只有一次阿Q说过自己姓赵,可却冲撞了庄里的权势赵老太爷,赵老太爷不许卑贱的阿Q与自己同姓,...

虎丘区18584422410: 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的标题“大团圆”是指什么?鲁迅为何取这个标题? -
别宜宏威: 1、回答:(1)“大团圆”是反语.反讽,在以一个人的悲剧映射无数相似的人的悲剧的同时,以“大团圆”讽刺社会以及人内心的扭曲与支离破碎.(2)关键是在 旧 中国的最后,还是既得利益群体继续瓜分蛋糕,各取所需,罪名交给阿Q.鲁...

虎丘区18584422410: 阿q正传的九章小标题咋写 -
别宜宏威: 解答: 《阿Q正传》共分九章,每章标题如下: 【第一章】 序 【第二章】优胜记略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生计问题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革命 【第八章】不准革命 【第九章】大团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虎丘区18584422410: 为什么说《阿Q正传》第九章《大团圆》的最后写阿Q临刑前看到众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绘存在明显的硬伤? -
别宜宏威: 表示当时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像啊Q这样的人存在.

虎丘区18584422410: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疑问 -
别宜宏威: 阿Q是个著名的人物,他的著名是因为作者.鲁迅的作品本来就很悬,总是留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阿Q,本来是个不知道死是何物,或者说他干脆是个傻子(在世人眼里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傻子,作者给了他无限的聪明,可惜他还是个傻子.其实阿Q喊的: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作者给的就是这样好汉的意思,从前面可以看出来.所谓的大团圆,可能是说阿Q本来不属于那个地方,而今的他也远离了这个地方,给了其他人一个团圆的结局,也给了文章一个团圆的结局.鲁迅就是这样,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写,写一些让人费解的文章,阿Q是,很多也是. 我们无法给阿Q一个具体的解答,只能通过时代的背景来分析作者给自己作品中人物的思想.不过阿Q的精神的确定了,个人愚见.

虎丘区18584422410: 阿q正传全文阅读
别宜宏威: 《阿Q正传》全文的目录 第一章 序 第二章 优胜记略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 生计问题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 革命 第八章 不准革命 第九章 大团圆

虎丘区18584422410: 阿q的结局是什么? -
别宜宏威: 《阿Q正传》中阿Q的最后结局是糊里糊涂被送上刑场,送掉性命. 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他始终未能真正觉醒,当他尚未来得及弄清革命的真正含义时,就成了“惩一儆百”的牺牲品. 他终因赵太爷父子的诬告,而被钻进革命党的...

虎丘区18584422410: 和尚摸得,为何我摸不得 出处 -
别宜宏威: 和尚摸得,为何我摸不得 出处是: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调戏小尼姑说的话,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小说创作于...

虎丘区18584422410: 《阿Q正传》内容概括800字要800字的作文啦! -
别宜宏威:[答案] 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