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本文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什么?

作者&投稿:偶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近代()() ()。是()的理论先驱。本文是一篇()文,表达了()的愿望和(~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近代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学者。本文是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
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
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2018年10月20日,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扩展资料: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
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梁启超两次被“掌掴”的故事:
章太炎曾在杭州的诂经精舍里师从经学大师俞樾专治朴学(俞樾即后来著名学者俞平伯的祖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把年轻的章太炎从故纸堆中惊醒。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梁启超和康有为同入京会试,恰逢甲午战争失败,订立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同年三月二十八日(4月22日),康、梁鼓动广东、湖南举人百余人上书都察院,请代奏皇帝拒绝批准条约。四月初,康、梁进而约同18省举人1300多人,开会决定联合上书,四月初八日(5月2日),清廷批准了《马关条约》,事遂中止。
这次闻名全国的“公车上书”(公车是应考举人的代称),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光绪二十二年三月,梁启超南下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筹办《时务报》(旬刊)。梁启超任主笔,他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说群》等一系列宣传维新变法和民权思想的论文,一时风靡海内,广受欢迎。次年激进的章太炎就从杭州寄去了十六元钱要求加入康有为在上海创办的强学会,在上海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维新界的人,如谭嗣同,唐才常。
并有幸结识了康门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后来跟他闹得不可开交的梁启超。擅长笔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中担任编辑。但是不久因章太炎发表了多篇反满清的文章,梁启超秉承师意拒不发表,章对此不悦,后因对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发冲突。
因康有为自视甚高,将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长素,也就是长于孔子,他门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赐、胜参等,自称水平超过颜回、曾参,章太炎看不过去,一日饮酒数杯对众人称,“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此言一出梁启超率数人至章处问罪。
梁启超学生先动手欲打章太炎的朋友,并非梁启超被章太炎掌掴。一次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
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竟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所谓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活动之处,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
孙当然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 康党众人皆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年中国说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新史学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继此,他又撰写了一系列论著,构建其资产阶级的新史学理论体系,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集中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观及其突出贡献,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接连发表震动一时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猛烈抨击封建史学,倡导“史学革命”,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史学功用、历史哲学、治史态度和方法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史学主张。
目录学
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书。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

图书馆学
梁启超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积极倡导图书馆事业,民国十一年(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书馆”,出任馆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欲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相当于中国图书古今总志,“作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其藏书颇丰,“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廷灿等人编有《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
文学
梁启超积极参与、鼓动的“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也不仅仅是文学史上关于文学体裁和作品风格的争论,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可见其在文学领域所进行的“革命”,是与他的政治改良相辅相成的。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中国说》是维新派的代表性人物梁启超高屋建瓴的力作。


少年中国说节选本文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什么?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节选如下:一、《少年中国说》原文节选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

第二《少年中国说》节选本文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节选的论点是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中国说节选注释译文
我少年中国:我们年轻的中国。与天不老:与天一样不会衰老。壮哉我中国少年:壮丽啊,我们中国的少年。与国无疆:与国家一样没有边界。2、译文 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而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的智慧,决定着国家的智慧;少年的富强,决定着国家的富强;少年的独立,决定着国家的独立;少年的自由...

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翻译
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翻译如下: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智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

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
少年中国说(节选)翻译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其他人,就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少年明智国家就明智,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比欧洲胜,国家就比欧洲胜,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红日刚刚从东方升起,它发出...

初中语文课本里节选的少年中国说是怎样的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请采纳,谢谢 ...

少年中国说(节选)翻译?
翻译:梁任公说: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国的,是中国衰老腐朽人的罪孽。创建未来的少年中国的,是中国少年一代的责任。那些衰老腐朽的人有什么可说的,他们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日子不远了,而我们少年才是新来并将与世界结缘。如租赁房屋的人一样,他们明天就将迁到别的地方去住,而我们今天才搬进这间屋子居住...

求《少年中国说节选》大意
求《少年中国说节选》大意 求下文大意!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 求下文大意!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

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翻译
《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翻译如下:老年人如夕阳,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白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

掇刀区15144873483: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近代()() ().是()的理论先驱.本文是一篇()文,表达了()的愿望和(的精神. -
伍备颈得:[答案]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近代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学者.本文是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掇刀区15144873483: 少年中国说谁写的 -
伍备颈得: 梁启超 补充: 《少年中国说》 为近代梁启超作.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一九〇〇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 少年中国 ”,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酣畅淋漓 ,多用比喻、对比,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掇刀区15144873483: 少年,中国说是谁发明的? -
伍备颈得: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掇刀区15144873483: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谁? -
伍备颈得: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

掇刀区15144873483: 少年中国说是谁写的
伍备颈得: 梁启超写的

掇刀区15144873483: 中国少年说 梁启超 写作背景 -
伍备颈得:[答案] 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

掇刀区15144873483: 中国少年说 节选的解释以及赏析 -
伍备颈得:[答案] 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 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

掇刀区15144873483: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其是什么意思 -
伍备颈得: 语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大致意思是,初生的太阳,前途一片光明.这句话中的其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掇刀区15144873483: 少年中国说作者生活时代重大历史事件? -
伍备颈得: 《少年中国说》是清末梁启超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的1900创作的.在梁启超的生活时代,重大历史事件有:中日甲午战争及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八国联军侵华及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百日维新),1911至1912年辛亥革命.

掇刀区15144873483: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
伍备颈得: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 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