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关于战国霸主

作者&投稿:伯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春秋战国的文言文中「称王」「称霸」不是一个意思吗~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只认可一个王,就是周天子。那时各诸侯国的“国王”的统称是封君,各国或是公国、或是侯国,再往下就只称某某君,无人敢称王。
唯一不服气的就是蛮夷国君楚君,华夏人不称他楚王,称楚君。他在楚国自己称王。
华夏民族国家与楚国的战争有一个大义“尊王攘夷”。

从郑庄公开始,华夏最强大的国家就称“霸主国”。霸主的霸在春秋时等于“伯”,老大的意思。依次有春秋五霸。其中称霸时间最长的是晋国。霸主国会盟出兵时都要面子上取得周天子的认可,事后将战争红利分润周天子一些。

霸主国有多种权利,对盟国小弟纳征(要求小弟国家承担出兵义务并缴纳战争税)以及核定进贡数额。
霸主国的义务就是当小弟国家在遭受入侵时提供保护,协调盟国之间的矛盾。如果做不到,盟国就会拒绝纳征纳贡。

如果只是想泛泛地了解一下春秋制度,推荐你轻松阅读作家 赤虎 的小说《春秋小领主》,说的是赵氏孤儿赵武成长为霸主国晋国执政元帅的故事。虽是小说,作者很用心查找资料,值得一看。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我们的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③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⑧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孔子闻⑩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1]


写春秋战国的文言文中「称王」「称霸」不是一个意思吗
唯一不服气的就是蛮夷国君楚君,华夏人不称他楚王,称楚君。他在楚国自己称王。华夏民族国家与楚国的战争有一个大义“尊王攘夷”。从郑庄公开始,华夏最强大的国家就称“霸主国”。霸主的霸在春秋时等于“伯”,老大的意思。依次有春秋五霸。其中称霸时间最长的是晋国。霸主国会盟出兵时都要面子上取得...

桓公为寿文言文
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三人把酒言欢,作诗酬唱,一醉方休。 扩展资料 1、鲁学士祝寿文言文原文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东郭牙说:“以管仲的智慧,他能谋划(称霸)天下吗?”齐桓公说:“他能。”“以管仲的决断,他敢做...

邓曼谏君文言文
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3. 文言文《信陵君从谏》翻译 7、信陵君从谏 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窃得虎符,杀了大将晋鄙,解了赵国首都邯郸之围...

一鸣惊人文言文停顿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2. 一鸣惊人古文 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 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

文言文高手请帮忙一下~~~
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

愚公之谷文言文及翻译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

桓冲为置换羊文言文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 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3.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文言文翻译 注释: 1、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 2、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党,亲族。 3、竖:仆人。 4、移时:多时。

文言文三家分晋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5. 看到一篇文言文没有出处上面有一位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哪个朝代的赵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出名的一位英主,因为此人对赵国的改革而使赵国强大。以致在...

匕文言文
1. 专诸 文言文翻译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无果,知道了专诸的能力。伍子胥去见吴王僚...(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文言文翻译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文言文翻译如下: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

姚安县19893939722: 文言文关于战国霸主 -
资待创伤: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③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

姚安县19893939722: 春秋时期的霸王不包括? -
资待创伤: 关于春秋五霸,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为春秋五霸.此说见之于《白虎道·号篇》.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此说见于王褒《四子讲德文》,曰:“五伯...

姚安县19893939722: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些人?
资待创伤: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把公元前770至前476年的这一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在这290多年间,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共有480多次.相传在春秋初期,诸侯列国有140多个,经过连年的兼并战争,到后来只剩下了势力比较强大的几个诸侯国.他们之间仍然互相攻伐,争夺霸权.为了得到其他诸侯拥戴而成为霸主,建立霸业,他们假借“尊周室,攘夷狄”的名义行使天子职权,主持诸侯会盟,仲裁小国间的纠纷,决定诸国大事.先后支配这个时代的有五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

姚安县19893939722: 战国霸主 - 搜狗百科
资待创伤: 试题答案:【答案】B 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相关知识,春秋时期主要有五霸,先后顺序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答案为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姚安县19893939722: 为什么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为什么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
资待创伤: 随着周天子的权力日渐衰落,诸侯国为争夺土地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先后有五个诸侯王取得霸主地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哪几个呢?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郑国在春秋初期是实力比较强大的一个国家,郑庄公也有兴霸业之心.无奈郑国始终是个小国,国土不大,国力有限,不能够真正地成为霸主;在当过一段时间的”小霸”之后,齐、楚、晋、秦等大国逐步强盛起来,郑国就很快地衰落了.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经过东征西衬,消灭和降服了中原地区的一些弱小国家,国力强盛,确立了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因此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姚安县19893939722: 写春秋战国的文言文中「称王」「称霸」不是一个意思吗
资待创伤: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只认可一个王,就是周天子.那时各诸侯国的“国王”的统称是封君,各国或是公国、或是侯国,再往下就只称某某君,无人敢称王.唯一不服气的就是蛮夷国君楚君,华夏人不称他楚王,称楚君.他在楚国自己称王.华夏民...

姚安县19893939722: 春秋五霸最后一为霸王是谁? -
资待创伤: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 《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

姚安县19893939722: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个,好像争议挺大? -
资待创伤: 对的,不同的版本说法不同,春秋五霸的争议很大.这五个的中,没有争议的有三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不管怎么排春秋五霸,他们都是其中之一.有争议的两个,一种说法是,秦穆公与宋襄公;一种说法是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当然你要是把前两种说法搭配,比如秦穆公配勾践,说法就更多了.

姚安县19893939722: 春秋五霸都是哪五霸? -
资待创伤: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