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说七不出八不埋到底有多大的坏处

作者&投稿:哈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所谓的7不出8不埋,是什么意思~

所谓“七不出八不【埋】葬”,是一个风俗习惯。凡遇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不出殡或埋葬。
这是迂城的白事风俗。
病人在即将病世的时候,守在旁边的亲人掌握时机让其闭上眼、合上嘴,防止七窍出血,断气以后赶快用温水擦拭身体,趁热穿上寿衣,意在让其干干净净的走。逝者为尊,就是“当大事”。
给逝者穿好寿衣后即可抬到堂屋的草铺上,头枕土坯、用盖脸布盖住脸(上庄和峰店一带是不盖脸的)。如果逝者上有高堂在,是不能用高登支草铺的,只能用矮凳(前后水峪把逝者抬到桌子上)。抬到草铺上,摆上供桌、供品,点上长明灯、香,摆上老盆、烧上冥纸,停丧期间,每次吃饭之前先给逝者象征性的盛点饭。
一切就绪以后,暂时不能吊孝(哭),先找来家长请风水先生看日期:茶口讲究看日期忌哭,七不埋、八不葬,初五、十四、二十三是月忌日,农历这些日子是不能下葬的,还要看是否犯七、犯重丧,如果去世这天犯重丧,就需要在棺材旁边放一个巴掌大的小棺材。选好日子之后方可进行相关丧事活动。
迂城村隶属于河北武安市北安乐乡,位于沙河市、永年县、武安市交界处,交通便利,辖区内有武新路x206通过,处于万善河与马项河之间,村东较为低洼,南北西较高。

扩展资料:
关于大槐树移民
明朝年间,该村部分家族祖先是从外地迁徙而来。
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共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18个省的490多个县市的882个姓氏。
洪洞县是晋南人口最多的县担负移民的主要任务。明朝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当地官府人员在洪洞县广济寺的一棵大槐树下为人们办理移民手续,被迫移居的人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他们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能够找到自己的老家就对孩子们说,我们都是从大槐树的老鹳窝出去的。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屡小趾验甲形,如果谁的小脚指甲两瓣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可不是无稽之谈它已经被学者证明了,从山西陕西经中原到东南,明朝时期的移民方向和瓣状甲人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重合。
餐卡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迂城

这句俗语是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的,都是比较迷信的说法,但是农村人依旧这么做,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老百姓认为如果不照做就是不孝的表现,无论怎么讲,目的都是为了缅怀亲人,希望亲人能够在地下也能够吉利。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七”和“八”讲的是时间,因为以前算时间都是按农历算的,所以说逢初七、十七、二十七日的时候,不能把父亲的遗体下葬,而逢初八、十八、二十八日的时候,不能把母亲的遗体下葬。
这句俗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7项事情没有做完不要出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项美德没有学到不要回家;
而另一层意思是指向多留外出的游子在家待一天,另外就是图个吉利,"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和"七不出,八不如"具有同样的效果,一个为死去亲人的思念,一个是对出远门者的挽留。

扩展资料还有一说是因为谐音的关系,父本为男,逢七葬父如葬七(妻),母本为生身之母亲,葬亡逢八(王八)。在这些日子下葬听起来不太好听,古代人因为迷信,对汉字谐音比较敏感,所以会有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这一说。
另一说是七和八是古时候皇亲国戚们下葬的日子,是不允许平民百姓七八下葬的,不能与皇族一样,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七不出八不葬了,按理说七八应该是好日子的。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来源于土家族: 禁忌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文化又因地域、民族的差异各自不同,深处内陆的土家族生产生活中的禁忌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对一些不理解的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内涵。这种神秘的内涵便成了土家人生产生活中的禁忌。 农业在土家地区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便形成了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禁忌。如在清明、立夏、四月八严禁使用耕牛,要让牛休息,否则牛会生病,影响农业生产。同时,耕地种植时也有很多禁忌讲究。如“阳公鸡”不耕种。逢“戊”时不下地劳作,因为“戊”与“误”同音,即逢“戊”劳作有妨碍农作物生长之嫌。喂养牲畜时,土家人也有很多禁忌讲究。饲养猪牛等家畜时土家人要看生理长相。如果猪生有倒旋和五爪是忌养的。五个奶的雌性水牛也属于忌养范畴。因为“五奶沙,不死人就败家”之谚语使人们都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 在土家族地区,人们对风水很是看重,在建房选屋场时就有很多讲究。土家人在选房址时忌屋前有一条槽,屋后没有“背山”。因为在土家地区有这样一句谚语:屋前一条槽,不打官司就坐牢。 日常生活中,土家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禁忌。按月则有:正月不见鹰打鸟,二月不见狗连裆,三月不见蛇交媾,四月不见人成双,五月不捡下河鱼,六月不捡汗衣衫。同时还有七蜂八怪九瘟之说,即八月九月怕蜜蜂来家。在土家地区,人们把七月称为亡人(已故的人)天。由此便有七月不坐大门槛和小孩不剃头的禁忌。坐大门槛说是会挡了“亡人”灵魂回家的路,小孩剃头了说是会生疮。对女性则有:孕妇(土家称四眼人)不能看一些新生事物,因为“四眼人”的眼睛最厉害,看了之后便会遭受或这或那的麻烦。月母子未满月是不能去别人家的,说是“空肚子”人来家运不好。妇女是不能跨男人的扁担的,跨了说是男人会倒霉。出门外行则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九九出门一大堆之说。即逢七的日子不出门,逢八日子不归家,逢九的日子出门最好。一、四、七、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鸡日,三、六、九、腊月的牛日在土家地区被视为“红煞日”。在这几个日子里是忌出门远行的。因为有“出门遇红煞,定会不归家”之说。其他方面则有:小孩不用手指月亮,说是指了,月亮会在你睡熟的时候下来割耳朵。 土家族生产生活中的禁忌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它必将逐渐走向消亡。但为了全面透彻地了解土家文化,我们应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


农村七不出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七不出,八不归”,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归家。比如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在农村被认为不是出门的吉日,初八、十八、二十八不适合回家。有这样的说法主要还是跟这两个字的形状有关,古代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七看起来和“匕首”的匕很像,人们认为逢七出门会比较危险。而...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里“七”和“八”代表哪些禁忌?
古代的生活,昼短夜长,闲来无事时常常会聊一些故事。其中就有一句俗语流传下来,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因为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所以他能敷衍出的意思也很多。有人说,是每个月中十七的日子,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都不可出门;而如果在别的日子出门,则不能在初八、十八或者二十八日回家。

俗语中为什么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一说?
希望自己在“天时”的助力下,出门远行的路途能够排除险阻,能顺风顺水,趋利避害,一路平安,并且要办的事能够马到成功。也就是因为有这种心理作用,古代民众就把希望寄托通过选择吉日动身启程上。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宜从家里出行,而每月逢八的日子则不宜从外面回家。“八不回家”...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指农历还是阳历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指农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起源于湘西文化,近些年,这句俗语被逐渐迷信化,但它背后的真实意义却蕴藏着千百年来的大智慧。所谓“七不出门”并非指逢七的日子不能出门,而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七件东西,也被叫做,开门七件事...

七不出,八不归,什么意思?
七不出,八不归,这句老话并非指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实际上,它的含义深远,涉及古代的居家和出行习俗。七不出,原意是指在每月七日不宜出门,这一天应专注于家庭事务,确保家庭和睦与安宁。八不归,则是指在每月八日不宜归家,以此来避免可能给家庭带来的不祥之事。这种说法源于古代的风水思想和...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什么意思?
七出,语出《仪礼。丧服》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八归有王八乌龟音和意。在现代的农村和古代,新结婚的夫妻在结婚后第一个春节,回娘家或走亲戚时,就有七不出八不归的规矩。如果你没有按规矩来的话,假如有人问你(女),那天出的?你怎么说,说自己(初)七...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什么意思?
第二种说法是:“七不出”是说古代的男人要出远门,(古代一般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人外出一定要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样东西准备好再出远门,准备不好就不要出远门。“八不归”是说在外的男人如果不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项就别回来了,...

7不出门8不归家可信吗
7.1 "七不出"并非指不可在初七出门,而是提醒人们在出门前,必须确保家中七件事物准备妥当,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反映了古代家庭主事者在离家前需确保家庭生活必需品的充足,才能安心外出。7.2 "八不归"也不是指初八不可回家,而是指出门后,若未尽到八项为人处世的职责,即孝、悌...

7不出门8不归家是迷信吗
7."7不出门"并非迷信,而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和提醒。它意味着在出门前,如果还有七件事情没有准备好,就不应该急着出门。这七件事情通常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传达的是对家庭责任感和对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视。8."8不归家"同样不是迷信,而是指出门后,...

“七不出门八不归”的来源和真正含义。
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大家都以为说的是: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七不出,讲的是持家。操持家务,让你的家庭有生机,家人健康、幸福。八不归,则是做人准则,同时也是家道的根本。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

淇滨区18436644913: “七不出八不葬”真有其事吗? -
松田小建: 问:世间习俗有所谓“七不出八不葬”,凡遇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不出殡或埋葬.请问佛教徒应如何说服他们,使其突破此限制? 答:这是民间的风俗习惯,不太容易突破,为什么?这已经是根深蒂固.但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已经有很多人...

淇滨区18436644913: 俗语中为什么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一说? -
松田小建: 人们常说,“三六九,往外走”,“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意思是图个吉利.三三见九,六六大顺,九就归一,这是民间吉利话,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恐怕与“七上八下”这个成语有关,心情不好,事情乱糟糟,人没有好心情出门,寓意会遭遇不测.

淇滨区18436644913: 古代丧事的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 -
松田小建: 这是一个谜信说法,指人去世后,逢七,不论是初七,十七,二十七,均不能出殡,八也是一样,不能下葬,遇上这种日子,只好多在家放一下,躲过七与八之后在进行. 七,八指的是农历, 古汉语中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个日子不易做不吉之事,八者最旱是分字,甲古文中是一外园的中间有道缝,意一个物从中间断开,是分意,后来被大写数字借有用成数字的八,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个刀字成今天的分字, 后来墨笔写的八字像两把刀,认为八有兵刀之像,所以汉人忌讳八,认为这是大的不吉之数.

淇滨区18436644913: 民间风俗【七不出八不葬】有什么根据?或典故吗? -
松田小建: 凡遇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不出殡或埋葬. 相信的人有,不相信的人也很多,这是民俗. 尤其着重在风水,一般看风水、算命看相他们对这个很重视. 怎么说呢,民俗啊,根深蒂固的

淇滨区18436644913: 在过春节其间,为什么有初七不出、初八不归之说?
松田小建: 有人说,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这种说法不对.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淇滨区18436644913: 七不出门门八不归
松田小建: 年关临近,出行的人又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出来了.有人说,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

淇滨区18436644913: 为什么古人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
松田小建: 七不出,八不归.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解释是这样: 七不出:过去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一家的主心骨,要出远门前,有七件事必须办好,没办好不要出门,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民间有的地方人们引申发展为正月初七不出门,正月初八女人不回娘家.

淇滨区18436644913: 人死,初7不出初8不埋什么意思 -
松田小建: 那叫七不出八不埋葬

淇滨区18436644913: 七不出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松田小建: “七不出”指的是出门之前,要为家里办好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八不归”指的是回家之前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办好八件事:孝、悌、忠、信、礼、义、...

淇滨区18436644913: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有科学依据吗 -
松田小建: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人们出门到外地经商或办事,通常需要一年半载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那时在外面做事的风险也非常大,长辈为了对出门人减少风险和家人的生活安全,对将出门的后生在出门之前进行教训,也就是如何做人.制订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规则. “七不出门”是指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七样没有充分的储备不能出门. “八不归家”是指在外面对人对事的时候“忠孝仁义礼利智信”这八项没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乡见父老乡亲. 当前,大多数人把它理解成日历缝七和逢八的日子不出门和不归家,这是一种误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