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表达了什么情感

作者&投稿:邢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定风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轼《定风波》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快来学习下

“每日一诗”—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词作鉴赏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每日一诗”—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原文是这样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这段词含义非常深刻,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2、 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3、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样的: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求关于苏轼直面挫折的文章一篇
——从《定风波》看苏轼在黄州后期的心境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定风波》苏轼 翻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序) 宋●苏 轼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关于苏轼《定风波》的问题
才华横溢的苏轼,赋诗作文,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千古不朽的诗文,表达自己这种精神上的探索和收获。1082年的某一天,因生活贫困的东坡先生,去看友人向官府替他要来的几十亩荒地打算自己耕种,在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皆狼狈...

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出处?
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译文...

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的作品赏析
据《宋史·文苑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之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中、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苏轼乃词中豪放派之鼻祖,庭坚追攀苏轼,其词受苏词影响亦深,具有豪放风格,此词即可见其一斑。黄庭坚的仕途亦如苏轼一样坎坷...

苏轼《定风波》内容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定风波 苏轼
”(胡云翼《宋词选》)。我到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是:我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轻盈才能飞的很敏捷。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下片是写,天转晴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

苏轼诗词文概述
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再看《定风波》中他的俏皮和豪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苏轼关于豁达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三次贬官,每次所写的诗分别是
1、苏轼被贬湖北黄州 《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译文: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定风波 苏轼 抒发什么感情 -
淡将瑞奇:[答案]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 可见“莫听”两字,到出了苏轼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
淡将瑞奇:[答案] 它完美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挫折的态度,寄托了他的放任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再遇到不幸,这就是他全部的语言. 是他坎坷人生的写照,有他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深沉的悲哀做铺垫,和以前的浓词艳赋有着质的区别.也正是他拓宽了宋词的...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苏轼的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各句的赏析是什么? -
淡将瑞奇:[答案] 即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苏轼《定风波》反映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感悟和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 -
淡将瑞奇:[答案]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苏轼 定风波的情感 -
淡将瑞奇: 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简短的 -
淡将瑞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苏轼《定风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淡将瑞奇: 一、这句诗字面是写眼前的雨,实则是表示纷繁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无须再提.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定风波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淡将瑞奇: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定风波表现了诗人的怎样感情 -
淡将瑞奇: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②?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③,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感怀之作.“穿林打叶”指雨急风骤;“何妨”,是我行我素;吟啸,徐行,指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是平民生涯;骑“马”是官宦气派.“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风雨中行走,乃平生常风,任其自然,有何可怕?表露“我心坦然”的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将全词意境和情绪作一总收束.通过冒风雨前行的活动经历,悟出人生哲理,表明处世态度.

旅顺口区19122241217: 《定风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淡将瑞奇:[答案] 诗人在深挚、迫切和执着之后,忽然能够“回转”、放开,表现出一种泰然自若,超然物外的豁达境界,是一种执着的洒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