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善于用比喻论证对不对

作者&投稿:蒲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善于比喻巧遇比喻的句子:

1、“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意思是: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意思是: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




高二《劝学》教案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六、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

三篇<六国论>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是立场相同,都是为助六国抗强秦;三人文中都善于运用比喻论证,辩证巧妙,形象生动。不同点是观点、文风上的不同。1、观点不同。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

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哪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

高中语文《劝学》读后感
我们可以想象,教师是对学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才会用“劝”呢?不是毫无感情的强硬命令,也不是宠溺无度的哀求,而是苦口婆心的劝诫,条分缕析地讲道理,以正确的学习观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充满了人情味儿,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劝学篇》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论证,这也是...

荀子的劝学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第4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所以有这样的功效...

高二上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原文
明确:1.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情势,巧设陷阱,诱使对方入彀。 2.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形象化,产生了神奇的论辩效果。 3.语言上多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锋芒毕露,犀利明快。 4.具有特立独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精神。 三、你估计梁惠王会不会接受孟子的主张?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投影...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吕子论学的论证方法:1、学习不但能使人受益,知晓天性之理,还能充分发挥天所赋予他的各种生理机能的作用。2、这样使他有所作为而不到沉沦。做到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二、道理论证的特征:1、引用名人名言,或是古人、经典著作中的话来论证。2、比喻论证,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道理。3、...

卖鱼翁文言文课文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人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这个观点。只需要写一段就可 ...
只有努力后,你才知道,有些事情再坚持坚持就过来了,你自己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生活很现实,没人在意你一辈子,没人有义务对我们好,没人有权利懂我们的痛。能做到这些的只有自己,请擦干泪,忠于自己的内心吧,再用力地往前走,我相信不远处就是彩虹。这个世界上,伸手即得的都不安心,你必须...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什么意思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意思是: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出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白话...

乌审旗15189412480: 孟子善用比喻来说理,请举出3到4个 -
景婉金荞: 孟子比较实在,用的形象道理都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容易理解.但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慢慢地不知什么时候就把人绕进去了.孟子的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 明察秋毫语出《孟子·梁惠王》,原话是“明...

乌审旗15189412480: 结合《齐桓晋文公之事章》分析孟子的艺术特色. -
景婉金荞: 《孟子》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1、长于辩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文学散文的性质.他论辩的方法大多是产用类比论证的方法.2、善于运用比喻论证.3、气势浩然,感情激越,具有浩然之气.4、平易晓畅、精炼简约的语言风格.结合本篇《...

乌审旗15189412480: 课文介绍的两种民各有什么特点? -
景婉金荞: 课文介绍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1、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2、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乌审旗15189412480: 孟子善用比喻来说理 请举两个例子 体会其作用 -
景婉金荞: 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寡人之于国也》,文章里面有“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讲的是可持续发展;《鱼我所欲也》讲“舍...

乌审旗15189412480: 以课文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善于比喻这个特点 -
景婉金荞: “孟子”的艺术特征:(1)在孟子的“议论”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了高超的论辩艺术.善于抓住其他的心理把握这个机会,引诱他提交. B?迂回战术,先设下陷阱,让对方挖成,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他批评齐宣王没有良好的...

乌审旗15189412480: 孟子与庄子善于运用比喻,试比较两者的差异 -
景婉金荞: 孟子是现实主义作家 ,而庄子是现实主义作家.

乌审旗15189412480: 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景婉金荞: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而孟子宣扬的是王道仁政学说...

乌审旗15189412480: 齐桓晋文公之事 原文 -
景婉金荞: 《齐桓晋文公之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乌审旗15189412480: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景婉金荞: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乌审旗15189412480: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为什么用比喻形式提出中心论点,而不直接提出来? 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为什么用比喻形式提出中心... -
景婉金荞:[答案] 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 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