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元古代构造旋回的热-构造事件

作者&投稿:诺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新元古代重大构造热事件及同位素年龄制约~

山东省中—新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群包括:基性岩墙群、幔源岩浆杂岩、同构造花岗岩。对标志性地质体78件锆石U-Pb和Sm-Nd同位素年龄统计表明(图4.2),变质基底经历了多次构造热事件。其中,主要的年龄范围为:1.84~1.72Ga、1.20~1.05Ga和0.9~0.6Ga。邵济安等研究认为,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经历了三次伸展事件,分别为1.8~1.7Ga、1.3~1.2Ga和0.8~0.7Ga(可延续到0.6Ga)[63]。与本文统计的山东中新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年龄范围一致。中元古代初期年龄值是鲁西早期基性岩墙群、苏鲁造山带幔源岩浆杂岩和胶北麻粒岩的年龄值,中元古代末期年龄值为鲁西晚期基性岩墙群的年龄值,新元古代年龄值为苏鲁造山带大规模花岗岩活动的年龄。

图4.2 中—新元古代同位素年龄统计直方图

Fig.4.2 Histogram of Meso-and Neoproterozoic geochronological isotopic data
年龄统计资料表明,山东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侵位时代集中于900~600Ma,并在825~725Ma达到峰期,与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和裂解时间吻合,表明这一时期为山东陆壳重要的活动期。
综合分析,山东省中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重要构造热事件包括(图4.3):①中元古代(1.74~1.28Ga)沿苏北-鲁东南地区发生大规模拉张,形成苏鲁裂谷,标志性地质事件是海阳所幔源超基性—基性杂岩侵位,胶北地块于中元古代初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②鲁西地块分别于中元古代初(1.84~1.72Ga)和中元古代末(1.2~1.05Ga)发生拉张作用,形成早、晚两期基性岩墙群,中元古代早期在济宁一带形成拉张裂谷;③新元古代(0.9~0.6Ga)苏鲁造山带发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威海-日照岩浆活动带,早期(0.9~0.72Ga)形成同造山花岗岩,晚期(0.78~0.6Ga)出现造山后A型花岗岩;④在苏鲁造山带岩浆活动的同时(0.81~0.55Ga),沿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产生具前陆盆地特点的沂沭复理石盆地;⑤新元古代末,造山后伸展形成蓬莱盆地和石桥盆地。

万天丰等(2007)曾依据古地磁资料,提出过在古生代以前,华北、扬子、阿拉善、塔里木、柴达木、羌塘和冈底斯陆块,无论在古纬度或古经度上都是各互不相连的。对东段的秦岭造山带,张本仁等(1996,2000)依据华北和扬子陆块岩石圈长期具有不同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认为以商丹断裂带为分界的华北和扬子两陆块的增生历史和地幔演化是各异的。它们早先应分别为独立发展的不同陆块或不同大陆块组成部分。而西段的昆仑造山带,按李荣社等(2008)和姜寒冰等(2012)研究,以昆中断裂带为界,无论在基底变质岩系,盖层沉积或是构造-岩浆作用事件方面,南北均有明显差别。就此,他们推论,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侧陆块地质构造演化历程的不同。而其间处于商丹和昆中断裂带间的西秦岭地区,裴先治等(2009)研究发现,被新阳-元龙大型韧性走滑断裂带分割的南北两侧,在地质组成,构造变形都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提出,西秦岭与祁连造山带间并不是简单的连通对应关系,而是巨大的斜接交接构造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指示现今的两个构造单元,原本不是一个构造单元,而是分属于两个构造单。这就是说,横亘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昆造山系,原本不是某一联合大陆整体构成部分,而是多个陆块拼贴的复合造山系。
按构造岩石信息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秦祁昆造山系的形成明显是通过其间发育过的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或昆中洋)和北秦岭洋的扩张和消亡闭合而铸就的。或者说,原分属阿拉善、羌塘、华北和扬子不同陆块是通过原特提斯洋和北秦岭洋的消亡闭合和碰撞造山相互拼贴形成的,其间的原特提斯洋,北秦岭洋,甚至包括北祁连造山带的北祁连洋,它们几乎都是同时代的大陆岩石圈裂解扩张作用产物。
其中,可代表原特提斯洋发育标志的蛇绿岩组合,有阿其克库勒湖西缘,诺木洪和布青山得力斯坦沟早古生代蛇绿岩或蛇绿构造混杂岩。获得的蛇绿岩最老年龄值为布青山得力斯坦沟的辉长辉绿岩(491 Ma)(边千韬,1998,1999)。最新年龄数据为诺木洪蛇绿岩层序上部的玄武岩(419 Ma)(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这表明原特提斯洋的发育时限可从晚寒武世—志留纪(491~419 Ma)造山系东段的北秦岭洋,按多数研究者的资料和意见,以商丹缝合带为标志的北秦岭洋发育时限也大致在寒武纪—早中奥陶世(534~450 Ma)(张国伟等,1995,2001;裴先治等,2009;阎全人等,2009)。而处于北面的北祁连洋,按夏林圻等(1998 ,2001)获得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也在寒武—奥陶纪(522~445 Ma)。
对三洋的消亡和碰撞造山过程,西部的原特提斯洋由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的海山碱性玄武岩产出,鲸鱼湖地区志留系赛什腾群的滑塌堆积和浊流沉积的发育时限分析表明,初始消亡大致在晚奥陶世—志留纪,而碰撞造山可从泥盆纪延续到三叠纪,其标志是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的一套磨拉石沉积。不过,其间二叠纪还出现过伸展性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发育了以马尔争组、鲸鱼组和阿羌组为代表的一套大陆裂谷型双峰或火山沉积建造。而最后的构造定位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可由沿昆中断裂带或缝合带内的系列埃达克质火山岩和侵入岩产出为典型特征(詹发余等,2007)。北祁连洋的消亡和造山过程,大体与原特提斯洋同步,消亡闭合开始于晚奥陶世(445~428 Ma)(夏林圻等,2001)。碰撞造山在泥盆纪,以老君山砾岩磨拉石建造为标志,并有祁连清水沟蓝片岩的多硅白云母K-Ar法440~460 Ma年龄数据(吴汉泉等,1987)。而北秦岭洋的消亡,按阎全人等(2009)资料,也始于晚奥陶-志留纪(456~450 Ma),碰撞造成山在早泥盆世。
由上说明,秦祁昆造山系的两个重要时段——洋盆扩张和消亡造山事件,几乎可同孟祥化等(2004),Максимов(1977)和Steiner(1967)划分的寒武-奥陶纪以正极性为主,泥盆-二叠纪负极性为主的两种不同地磁极性阶段相对比。特别是同孟祥化等对中朝板块极性划分中的寒武-奥陶纪(523~470 Ma)以正极性为主期和中奥陶世—石炭纪(470~295 Ma)负极性为主期更接近。且出现在二叠纪时期的裂谷事件和伸展性地球动力学背景,也和孟祥化等划分的二叠纪和侏罗-白垩纪时期的某些偏正极状态有较好的可比性。由此看来,秦祁昆造山系的形成是地球两种不同极性阶段演化过程的产物。
再一方面,就前寒武纪时段的构造体制与地磁极性关系分析,按邓晋福等(2004)提出的成年期陆壳和克拉通化的完成大体在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看法。进入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构成秦祁昆造山系基底陆块普遍是以大陆裂谷体制为重要标志。其间按时限又可分出长城-蓟县纪和青白口纪两个时段的裂谷体制。典型的如北祁连的长城系朱龙关群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两套“双峰式”火山沉积建造的裂谷系;中祁连或柴北缘以万洞沟群和兴隆山群火山沉积岩系为代表的裂谷系;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和青白口系索尔库里群火山沉积建造分别代表的阿尔金裂谷系;东昆仑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的裂谷系,秦岭造山带的熊耳群、耀岭河群、西乡群和碧口群分别代表中—新元古代裂谷系等。
对北祁连朱龙关群所代表长城纪裂谷系,按毛景文等(1997、2003)在敖油沟朱龙关群辉绿岩中获得的锆石SHRIMP的U-Pb法年龄(1777 ± 28)Ma~(1466 ± 26)Ma,时代为中元古代。而新元古代的裂谷事件,夏林圻等(2001)在祁连清水沟、面碱沟分别获得辉石细碧玢岩Rb-Sr等时线年龄634.38 Ma,Sm-Nd等时线年龄545.117 Ma,下柳沟辉石钠长粗面岩Rb-Sr等时线年龄678.95 Ma,白银厂火山岩(625.2 ± 2.9)Ma~(522.4 ± 44)Ma,时代可跨越早震旦世—早寒武世。中祁连万洞沟群的裂谷系,由鹰峰环状A型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1776 Ma,多多尔什伟晶岩的Rb-Sr法年龄1563 Ma说明与北祁连长城纪裂谷系基本同步(贾群子等,2007)。阿尔金中元古代裂谷系,由上1覆蓟县系达肯达坂群的不整合关系,其裂谷事件也发生在中元古代长城纪。而位于南缘并成为阿尔金和东昆仑重要分界的青白口系索尔库里群代表的新元古代裂谷系,除有青白口纪叠层石组合外,还有准同时代的大规模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事件相伴随。如有U-Pb年龄637~792 Ma的长沙沟大型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广西地调院,2002),U-Pb年龄为722 Ma的几阔里克基性—超基性岩体群(贵州地调院,2002),而东昆仑地区沿昆中断裂带出露的万保沟群火山沉积建造的裂谷事件,据碳酸盐岩中的Kussiclla等叠层石、玄武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348 ± 33)Ma(1:5 万不冻泉幅),Sm-Nd等时线年龄(1141 ± 230)Ma和(670 ± 15)Ma(1:5 万万保沟幅),Sm-Nd等时线年龄1004.41 Ma的哈拉郭勒辉长岩体(郑健康,1992);Sm-Nd等时线年龄1279 Ma的超镁铁质岩体,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1372 ± 85)Ma的清水泉变玄武岩(朱云海等,2002)。其主体年龄大多在1400~1200 Ma之间,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
除上述外,在东昆仑和阿尔金地区,除元古宙裂谷系外,还出现一期同原特提斯洋板块构造体制同期发育的裂谷事件。主体以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与索尔库里群大致同位产生的中—上奥陶统祁漫塔格群的一套双峰式火山沉积建造为代表,刘良等(1996 ,1998)获得基性火山岩全岩Rb-Sr年龄为469 Ma,Sm-Nd等时线年龄(481.3 ± 53)Ma,时代为奥陶纪。同属裂谷双峰式火成构造组合的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侵入体,有U-Pb年龄(500.7 ± 1.9)Ma,Rb-Sr年龄474.9 Ma的约马其克、花泉子、清水泉岩体(李向民等,2009)。有Rb-Sr、Ar-Ar和U-Pb年龄为(496.8 ± 1.3)Ma~(413.8 ± 8)Ma的清水泉、鱼目泉、苏吾什杰等多个基性—中酸性复式岩体(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2)。而该时段东昆仑地区的裂谷系,较明显的为鸭子泉、十字沟的两条北东向裂谷系。按谈迎等(2000)资料,这两条北东向裂谷带向北可能沿达柴达木盆地古老基底内。主体由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的一套双峰式火山沉积建造构成。获得的层状玄武岩SmNd年龄为(468 ± 54)Ma,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5.4 ± 10.9)Ma、(419.21 ± 1.9)Ma(青海地调院,2003)。时代为奥陶-志留纪,与原特提斯、北祁连洋和北秦岭洋发育时限基本相当。表明早古生代在昆仑和阿尔金地区同时存在一种大陆裂谷和洋—陆板块构造并存的双模式体制。时代大都在晚寒武世—志留纪(500~420 Ma)。
与上述相对照,处于元古宙—早古生代时段构造热事件,按已有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除缺少晋宁期前更老的年龄数据外,在祁连、阿尔金和东昆仑地区大体可区分出1000~800 Ma,600~500 Ma,400~350 Ma三期主要构造热事件,并与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构造旋回相对应。其中的晋宁和前晋宁期的构造热事件,按万渝生等(2003)研究,祁连造山带的基底主要形成于0.8~1.0 Ga(晋宁期)由变泥砂质岩和壳源花岗岩组成。花岗质岩石为典型陆-陆碰撞产物。可能与全球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形成有关。阿尔金和东昆仑此时段的构造热事件,也以碰撞造山型壳源高钾钙碱系列的S型花岗岩产出为重要特征。代表性岩体有库勒克萨依岩体(871 Ma),巴什瓦克含榴辉岩的花岗片麻岩体(856 Ma ± 12 Ma)(王永和等,2004),英格利萨含榴辉岩花岗片麻岩(923 Ma ± 13 Ma)(王超等,2006),东昆仑有滩北山岩体(831 Ma)(青海地调院,2003)(李荣社等,2008)。
所见600~500 Ma时段的构造热事件,除北祁连、阿尔金和柴北缘以含蓝片岩、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带产生为重要标志外,属同期造山型花岗岩有阿尔金南缘断裂南侧的尖山岩体(555 Ma)、东昆仑的群峰东岩体(550 Ma)、黄土泉岩体(555 Ma)(高永宝等,2011)。岩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岩石主要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系列S型花岗岩类。可标志加里东早期的一次重要挤压构造热事件。
而410~350 Ma时段的构造热事件,明显是以原特提斯、北秦岭和北祁连三洋的消亡闭合和碰撞造山会聚过程为重要标志,除泥盆纪普遍发育的一套磨拉石建造外,伴随的构造热事件,北祁连有U-Pb法年龄398 Ma的石油河S型花岗岩体,中祁连和柴北缘有U-Pb法年龄(358.72 ± 3.8)Ma的欧龙布鲁克岩体,Rb-Sr法年龄391~336 Ma的华家岭贾家沟岩体。东昆仑有U-Pb法年龄(388.6 ± 0.7)Ma的阿木巴勒阿土坎岩体,UPb法年龄407~408 Ma的喀雅克登塔格岩体,Ar-Ar法年龄406~407 Ma的库鲁达坂捷塔格的肯得乌拉岩体等。岩体主要为S型花岗岩类。地域上,主要展布在昆中断裂带的北侧,可标志原特提斯洋消亡和碰撞造山主期的一种壳源岩浆作用事件。
进入陆内增生演化阶段构造热事件,按构造体制和动力学条件,在祁连和昆仑地区还大体经历过挤压—伸展—俯冲就位的体制转变过程。其时限自泥盆纪(410~350 Ma)洋盆消亡碰撞造山后,在二叠纪还出现过全域性大陆裂谷事件,除火山沉积建造外,并有大量壳—幔混合型长英质类岩体的侵入。岩体:北祁连有U-Pb法年龄(230 ± 26)Ma的小柳沟岩体,Rb-Sr法年龄(256.11 ± 12.5)Ma的干沙河正长斑岩;柴北缘有K-Ar法年龄294.7 Ma的绿梁山正长斑岩,U-Pb法年龄(287 ± 44)Ma的多罗多什尔岩体(贾群子等,2007)。阿尔金和东昆仑地区有U-Pb法年龄(253 ± 4)Ma箭峡山,U-Pb法年龄(285 ± 0.8)Ma的秦布拉格,K-Ar法年龄263 Ma的喀雅克拉格,U-Pb法年龄(284.3 ± 1.8)Ma的祁漫塔格岩体群。K-Ar法年龄254~247 Ma的求勉雷克塔格,UPb法年龄289~280 Ma的布尔汗达岩体群,以及纳木龙岩体群等(李荣社等,2008 ,高永宝等,2011)和U-Pb法年龄247~231 Ma的冬给措纳湖岩体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1)。岩体主体为I类花岗岩部分为A型花岗岩类。这样,进入陆内增生演化阶段的祁连和昆仑造山带,在300~200 Ma的地史演化过程中,还出现过一次较明显的伸展性的动力学转换过程,直到晚三叠世(150~100 Ma)随着特提斯洋壳的完全消亡和深俯冲构造定位,最终被统入在特提斯构造域的动力学背景之下。
而发生秦岭造山带成壳阶段后的重要地质事件,与祁连和昆仑造山带稍有不同。除其间华北地块南缘熊耳群火岩沉积建造所代表的中元古代长城纪的裂谷事件外,其南部扬子地块北缘的裂谷构造体制却多集中在中新元古代。如安康牛山地区年龄为679~833 Ma的耀岭群火山沉积建造,时代为青白口-南华纪(夏林圻等,2009)。汉南地区的西乡群年龄多在900 Ma左右(凌文黎等,2002)。但按A.J.Naledret(2004)和夏林圻等(2009)视西乡群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的观点,其内还应包括侵入的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和中酸性侵入岩类。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典型的如产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毕机沟岩体(1061 Ma),以及望江山(1121 Ma)和城山、碑坝岩体等。中酸性侵入岩类有同位素年龄860~800 Ma的汉南、五堵门、中坝和祖师店岩体等(严阵等,1985)。这样,汉南的裂谷体制的始末可从蓟县纪到青白口纪。而碧口地区的裂谷事件,按累积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明显可分两期裂谷作用:一期为Rb-Sr,Sm-Nd法校正年龄为1475 Ma的第二亚群碱性玄武岩和火山沉积作用(徐学义等,2001)。二期为含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化石并有 Rb-Sr 法年龄(744 ± 85)Ma的石英角斑岩,铅锌矿石U-Pb法年龄为785 Ma、813 Ma、835 Ma的三、四亚群火山岩,时代为青白口纪。由εNd(t)资料,二叠群火山岩的εNd(t)值为0.501~0.09 ,三、四亚群为+2.04~+5.03 ,两者明显是不同期不同源的。前者(二亚群)似一种轻度亏损的地幔源,后者(三、四亚群)则为一种富集型(EM)地幔或经岩石圈混染过的地幔源,整体上呈现为一种双阶段裂谷体制的火山作用模型。
自北秦岭洋于志留纪—泥盆纪消亡和碰撞连山后,直到三叠纪或中生代(380~65 Ma),秦岭造山带的基底岩石圈似乎仍处在一种后造山的伸展性动力学背景,除发育了泥盆系—三叠系的迁移性前陆盆地沉积外,大量和广泛的印支-燕山期I-A型花岗岩的侵入事件应是这种后造山伸展性动力学背景的典型标志。
图11.1是综合秦祁昆造山系重要地质事件的大致时间尺度与孟祥化等(2004)、Steiner(1967)和Максимов(1977)划分的地磁正负极性阶段柱状对比示意图。所见7亿年来,发生在秦祁昆造山系的几次大陆裂谷、洋盆活动以及包括陆内增生演化阶段的重要构造岩浆作用,基本可和孟祥化,Steiner、Mаксижов划分的正极性阶段的时间尺度相对应,也和Uhyte(1977)、Vogt(1973)得出的正极性与洋脊活动、大陆裂谷、岩浆活动有明显相关性的结论也较一致。而出现在1000~800 Ma、600~500 Ma、400~330 Ma三个时段以中酸性岩侵入作用为特征的构造热事件,其地磁极性状态也大体可对应于它们的负极性阶段。尤其是1000~800 Ma时段是秦祁昆造山基底陆块成壳过程的一项重要构造-岩浆热事件。

图11.1 秦祁昆造山带主要构造事件与孟祥化等(2004)、Steiner(1967)、MaКcимов(1977)地磁正负极性划分对比图

对秦岭造山带基底陆块西乡群(1100~800 Ma)裂谷事件的时限的混时性,据严阵等(1980)资料,构成西乡群侵入序列的岩石,大体可分出三个序次:一期为辉长辉绿岩、浅色辉长岩、闪长岩和部分蛇纹岩组合,以含钒钛磁铁矿和铜镍矿的镁铁层状侵入杂岩体为代表,时代为中元古代末(1100~1000 Ma);二期为斜长花岗岩类,时代868~800 Ma,岩体有汉南、五堵门和祖师店等;三期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向上可过渡为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流纹斑岩,再上还可过渡到火山角砾岩和火山凝灰岩等。成分均为高钾钙碱性的S型花岗岩类,属壳源型部分熔融产物。由此看来,西乡群可能是个从裂谷体制到挤压造山全过程的巨旋回产物。有关这方面,徐道一等(1983)也同样提出过,在一个大的构造旋回中,岩浆作用存在着周期性变化。在旋回早期多发育玄武岩等基性岩流溢出和超基性岩的“侵入”,中期一般是主体花岗岩侵入。其间可分三个亚期,开始是闪长质岩浆侵入,然后是花岗闪长质岩浆侵入活动,最后是花岗质岩石、白岗质岩石和长英质类岩石侵入,晚期常有中—酸性为的岩浆喷出活动。因此,西乡群可能是个地磁正、反极性转换全过程的产物。
所见600~500 Ma的挤压造山事件,明显是个在大陆裂谷体制结束,开始向洋-陆极块构造体制转换间的一次构造热事件。并以含榴辉岩或蓝片岩高压变质带产出为典型标志。而400~350 Ma的构造热事件,不用说是北祁连、原特提斯和北秦岭三洋的消亡闭合和碰撞造山的重要时期。
同样,前晋宁期(>1000 Ma)重要地质事件,最明显是长城纪全域性的大陆裂谷作用,这完全可和孟祥化等(2004)划分的1800~1200 Ma时段的中朝板块沉积旋回正极性期相对应。说明秦祁昆造山系的基底陆块自太古宙—古元古代成壳和克位通化完成后,从中元古代开始,已统一进入到一种大陆裂解增生演化模型。另一方面也表明,地磁场正向极性期是大陆岩石圈裂谷体制发生的重要地球动力学条件。当然,在1400~1000 Ma时段,秦岭造山带的基底陆块的极性状态似乎与西部祁连和昆仑造山带稍有不同。按Irvnig和Pullaiah(1967)对地磁性状态的描述,在整个蓟县纪中晚期,祁连造山带的基底陆块近乎处在一种偏极性状态不明显时段。但在东昆仑和秦岭造山带的基底陆块则分别在蓟县纪中期(1372~1140 Ma)和晚期(± 1000 Ma),发生过较强烈的裂解事件,前者以柴南缘的万保沟群火山沉积建造为代表,后者以汉南西乡群火山沉积岩系或大陆溢流玄武岩为特征。
综上所述,在秦祁昆造山系地史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地质事件,基本都与地磁场正、负极性转换过程中的极性状态有密切的相关性。
其次,就岩浆作用和热事件方面,1800 Ma年以来,岩浆作用几乎都是伴随构造体的转化和演化过程而出现类型和丰度有序更迭的(图11.2)。如基性—超基性岩(含火山岩)的岩浆作用峰期基本可对应于孟祥化等(2004)划分的中朝板块沉积旋回的几次正极性期,主要出现于长城纪、中—新元古代、二叠-三叠纪的裂谷体制和寒武纪—奥陶纪板块构造体制的伸展性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条件下。而构造热事件,虽然图示同位素年龄不多,但仍大体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大都有出现于每一构造-岩浆旋回末期的趋势。如前晋宁旋回的850~900 Ma,晋宁旋回的500~600 Ma,加里东旋回末期-华力西旋回早期的410~350 Ma时段等。这也同孟祥化等、Stainer和Mаксимов等划分的地磁负极性时段也比较接近。特别晋宁末期的构造热事件,不仅峰值较高,而且还和基性和中酸性岩浆作用呈一种峰-谷的对应关系。充分表明晋宁构造旋回在秦祁昆造山系的构造体制转换中是个重要的时间界线。
图11.2中所见中酸性岩浆作用的对限,似乎普遍有滞后于基性—超基性岩类岩浆侵入作用的现象,这在更大程度上揭示裂谷体制中的“双峰式”火成构造组合和地磁极性向耦合关系。这一特征,在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也有明显地显示。据汤懋苍等(2004)研究,在最近40 Ma年来,青藏高原的降升主要靠20 Ma、10 Ma、3.6 Ma和0.78 Ma至今的4次地磁性极长正向期完成的。而发生在青藏高原新近纪的火山作用,据赵振明等(2008)资料,也大体集中在20~15 Ma,15~5 Ma,5~0 Ma的三个时段,其间的高峰期大约在17 Ma、12 Ma、3 Ma。这表明地磁场性变化是个制约岩浆作用强烈程度的重要原因。或者说,地史上不同阶段的岩浆作用事件是地磁场正向极性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图11.2 秦祁昆造山带主要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同位素年龄峰值统计略图

注:1.峰值是以同一年龄组每个样品按2mm累积所构成;数据分析方法为,U-Pb,Sm-Nd,RbSr,Ar-Ar,K-Ar等;构造热事件年龄数据部分是以锆石U-Pb法的下交点年龄为依据。2.主要数据源自李荣社等(2008),夏林圻等(2001),严阵等(1985)以及相关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部分文献资料;3.限于资料众多,峰期仅具有相对对比意义,或仅指明重要峰期时段
在另一方面,从岩浆作用与构造热事件的时间转换和相互更迭关系,还揭示出地磁场变化具有的周期旋回性。渥金斯(Wathis,1967)曾进行过这种地磁场极性转换过程的记录;在数千年之间首先是场强减小1/3~1/4,而方向维持不变。此后,磁场矢量一般经历数次约30°的摆动再后,该失量沿不规则路径向相反极性方向移动,其间的场强继续下降,然后再逐渐上升到正值。事实上,这一过程反映在岩浆作用序列上,同样可揭示出地磁场极性转换过程一些实物记录。举例说,祁连清水沟—面碱沟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大陆裂谷体制的双峰式海相火山岩组合,早期的石英角斑岩和中期的细碧岩系大体可标志在正向极性状态下的一种裂解和幔源岩浆作用过程,而晚期的一套次火山相的石英钠长斑岩和钾质辉绿岩,由获得的面碱沟次火山相辉石细碧玢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545.17 Ma(夏林圻等,2001)。同晋宁末期的构造热事件时限的近似性,表明此时段的地磁场极性可能已转换为反向极性状态。到522 Ma后,随着北祁连洋盆的开启到消亡碰撞造山,又开始了新一旋回的正负极性更迭过程。显然,这种岩浆作用序列的旋回性,对确定不同地史阶段的地磁性状态亦不失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塔里木造山运动使塔里木完成了从相对活动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转变,但这次造山运动的起始和终结时间,以及整个造山过程还不十分清晰。从塔里木南缘保存的地质记录分析,大约在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曾发生裂解,形成埃连卡特群的双峰式火山岩,嗣后经历了拉张和成洋过程。推断洋盆的封闭发生在1000Ma至900Ma期间,埃连卡特群中角闪石和黑云母的Ar-Ar年龄、阿克苏群蓝片岩的变质时代均落入这一时限范围内。这一构造旋回发生的时间和经历的过程与秦岭造山带中元古代晚期到新元古代早期的地质演化特点十分相似(陆松年等,2003b),均反映罗迪尼亚超大陆成员汇聚过程中,区域性地质演化的基本规律。




前中生代构造与晚中生代盆地发育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期,前苏联地质学者在研究中亚褶皱区时也提出“镶嵌构造区”概念,其某些特征与本区有相似之处,并认为是裂解的微陆块被移置到古亚洲洋边缘、并依次向大陆增生形成的。而本区是在新元古代末的“古东北克拉通”基础上经多期“开合”演化形成的。因此,可将它们分别称为“增生型镶嵌构造区”...

区域地质背景
1.1.1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 自70年代初,我国一些地质学者开始应用板块构造理论探索塔里木、天山、昆仑山大地构造演化规律以来,获得了许多有重要意义的认识。 塔里木板块是新元古代固结的大陆板块,北以哈里克套南坡—巴仑台—库米什深大断裂与伊犁—伊塞克湖板块分界;东北以吐鲁番—哈密大断裂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

地磁极性与地质事件的对应关系
再一方面,图12.6标注的地磁极性状态与地质事件旋回周期的时间尺度,它们几乎与前述秦祁昆造山系地史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构造-岩浆和成矿峰期时间表相扣合。新元古代(震旦纪)大陆裂谷。早古生代的北祁连,原特提斯和北秦岭三洋的开启和扩张,泥盆纪早中期的大量壳幔岩浆作用事件,二叠-三叠纪的广泛大陆裂谷体制。大多都是发...

陆内造山背景下的大地构造相系
由于该区碳酸岩出露极少,缺乏较详细资料,在此则以煌斑岩特征为例说明。该类型岩体的岩类有钾镁煌斑岩,斑状云母橄榄岩、橄辉云煌岩、苦橄玢岩、云煌岩及斜云煌岩,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呈岩体群产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构造裂隙中,常呈脉状侵入在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浅变质岩或沉积岩中。各岩体群...

典型构造样式
褶皱变形的主体是该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同时伴有低绿片岩相、极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在黔东雷山地区、湘西通道地区和桂北罗城-龙胜地区发育较为典型。该类型褶皱规模较大,控制了区内的地层产出和构造格架,是由多个相互平行或雁行状排列的次级褶皱构成的复式褶皱。根据该类型褶...

矿床组合
容矿主岩:中-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昆南带),奥陶纪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海相火山-沉积岩建造(阿北带),志留-泥盆纪海相火山-沉积岩建造(昆中带),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系(昆北带),下二叠统布青山群火山岩组(昆南带)。 成矿时代:中-新元古代,奥陶纪,志留-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区域分布...

重要构造-岩浆事件
如基性—超基性岩(含火山岩)的岩浆作用峰期基本可对应于孟祥化等(2004)划分的中朝板块沉积旋回的几次正极性期,主要出现于长城纪、中—新元古代、二叠-三叠纪的裂谷体制和寒武纪—奥陶纪板块构造体制的伸展性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条件下。而构造热事件,虽然图示同位素年龄不多,但仍大体可看出,一些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大...

地层分区与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
通过对该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等的研究,对该区构造层、构造旋回、构造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表4.1)。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地壳的演化起始于早前寒武纪,华北古陆、西伯利亚古陆(块)形成阶段 。克鲁伦-额尔古纳、加格达奇、岗仁诸地块亦形成于古陆(块)形成阶段 。古亚洲洋构造域阶段 的演化形成了两大古陆...

西峡高庄—二郎坪与元古宙—古生代二郎坪群海相火山岩、韧性剪切带有...
如火神庙组大多为斜长角闪岩、钠长阳起片岩、钠长绿帘绿泥片岩等,部分原岩特征仍有保存,如局部发育枕状构造,岩枕及杏仁、气孔有变形。关于二郎坪群的时代,现多数意见是将其形成年龄确定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区内侵入岩发育,呈规模不大的岩株分布于区内北部和东部,主要为燕山期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其次...

地质结构及其演化
中新元古代阶段(1800~800Ma),裂陷体向亚板块体过渡,包括盆区在内的古中国大陆裂解,区内在北祁连、柴北缘及昆仑剧烈裂陷,局部古再生洋萌芽,西域、中朝、扬子等陆块有限裂离,约在800Ma晋宁运动上述诸陆块联结,古中国大陆最终固结;南华纪—早寒武世阶段—泛非或兴凯旋回(800~513Ma),板内变形为主向板缘变形...

华亭县17624268105: 二 、华北克拉通演化史 -
狄仁博尔: 二 、华北克拉通演化史 1.太古代的构造及其演化(1)最早的陆核35亿年左右的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一小块最早的陆壳,不过他的轮廓和构造面貌都尚难确定(2)陆核阶段(迁西期)35-30亿年其间,是...

华亭县17624268105: 武当山是怎么形成的 -
狄仁博尔: 1.中、新元古代裂谷演化阶段(1800M—800M)(M百万年) 在18亿年时中元古代的初期,沿扬子古陆核北缘地壳拉张裂开,形成裂陷槽,双峰式火山岩浆强烈喷发,并间有陆源碎屑物质沉积,组成水下喷发的基性-酸性的火山岩、火山碎屑...

华亭县17624268105: 嵩山主要地质特征是什么?
狄仁博尔: 嵩山地区地层属于华北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出露齐全.几乎出露了华北各时代的所有地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五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层序基本齐...

华亭县17624268105: 华北板块地史演化特征 -
狄仁博尔: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生物-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后者可...

华亭县17624268105: 地板块多少钱一平方米 -
狄仁博尔: 不同的地板价格不同,一般强化地板从30-100元左右一平方米,实木地板多数都是100元以上.

华亭县17624268105: 大地构造学里,什么是构造事件的回剥法? -
狄仁博尔: 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首先分析晚期的构造变形,在将最新的构造变形恢复之后,再进一步分析早期的构造变形,建立从新到老的构造演化序列.

华亭县17624268105: 什么叫泛非热事件 -
狄仁博尔: 指“泛非运动”构造期.是一次非洲大陆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构造运动.发生于600Ma-500Ma年或950Ma-500Ma年前,是以构造-热事件为其...

华亭县17624268105: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古生代各纪的海陆变迁有何异同 -
狄仁博尔:[答案] 下面是一些资料, 发生在下扬子区的三叠纪海侵是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从此本区与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一起整体转为大陆环境,除了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仍发育海陆交互地层之外[1],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均成为陆地,接受了陆...

华亭县17624268105: 新元古代的地质 -
狄仁博尔: 与新元古代地质对应的,就是新元古界.新元古界,也是处于泛大陆与泛古洋的第一次演化时期.北秦岭构造带主要由北西西向展布的秦岭岩群、宽坪岩群、二郎坪岩群以及丹凤岩群等岩石地层单元构成.其中的秦岭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2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