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怎么理解老子的无知无欲

作者&投稿:东方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应该怎么理解老子的“无知无欲”~

“无知”就是说不要有这种弄虚作假、奸诈狡猾的心思。“无欲”的意思是指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求、欲望

老子为什么强调“恒使民无知无欲”?读《道德经》的哲学智慧

很多人容易把“常使民无知无欲”当成愚民,然后对老子产生误解,以为老子提倡愚民政策。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里的“知”,指的不是智慧,而是概念性的东西。老子所说的“无知”,不是愚痴,而是减少概念性的东西,因为道家追求智慧,它不追求知识。“道可道”中的“道”,便是智慧,悟道、得道说的都是智慧,而不是概念。老子不可能搞什么愚民,因为老子的关注点不在政治层面,他的所有哲学都是教人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开发智慧的。

为什么要“无知”、减少概念性的东西呢?
因为大道是远离概念的,如果心里充满了概念和偏见,就不可能得到智慧。因为,概念越多,偏见越多,心越是混乱,越是定不下来,越容易被外界的事物牵走。定才能生慧,如果你定不下来,就谈不上生慧了。

所以,“无知无欲”是修道必需的,跟政治没有关系,跟统治阶级也没有关系。

我曾说过,有一种人叫知道分子,有一种人叫知识分子。注意,知道分子和知识分子不一样,现在大部分人都是知道分子,但有人也认为他们是智者。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东西,显得非常博学。只是他们的博学乍看很厉害,却没有消化,大多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微信上有很多这样的“智者”和“大师”,流行什么话题,他们就讨论什么话题。微信上出现类似的文章时,很多人都会点。但看了之后有时也得不到什么东西。因为,微信是一个浅阅读的平台,人们多是浏览性地阅读,这种方式得到的,都是知识、概念和偏见,它不是智慧。这种东西一多,人的心灵空间就给占满了,所以,微信一出来,很多人的心就变得浮躁了。换句话说,就是“知”越多,智慧就越少。让老百姓减少这种东西,也不要生起那么多的贪心,也让知道分子不要胡言乱语,就叫“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不为,则无不治”。

那么,在修道层面应该怎么理解呢?
要让自己不要有太多的知识,不要太聪明,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定要注意,聪明不是好词,计较、机心也都不是好词。太聪明不是一件好事。知识越多、概念越多、机心越多,所知障就越多。过去,武威人老是骂人“读的书多,生的蛆多”——蛆就是肚子里的虫子,肚子里一生虫子,就在肚子里滚来滚去的。这是很糟糕的。不过,我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我肚子里没蛆。我妈妈老说我太老实了,直到今天,所有接触我的人都觉得我太老实了,但我觉得老实也没有多么糟糕,相反,很多很聪明的人活得反而不如我。有句话不是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吗?很多人就是被“知”给害了。佛教称那些知道分子为狂慧者,尤其是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他们什么都计较、什么都算计、什么都想得到,但他们偏偏又得不到。为什么?正是因为他算计。心机就是知。心里填满了知,就没有安放灵魂的空间了。所以,无知无欲是最好的。所谓无欲,就是不生贪心。

自打修行有点起色后,我就没贪心了。因为,我们活上一辈子,其实花不了多少东西。过去,我不见人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想得到,后来因为要做事,要出来适应社会,在社会上调心,我才渐渐地随缘了。但我仍然不是想要索取啥,而是想把我的东西散出去。

就像一位朋友所说,我办了一个“雪漠智慧大超市”。不过,有一点他说得不太准确,因为他说我是在“经营”,实际上我不是经营,我只想做给大家看。因为,我学胡适,只开风气不为师,不教化别人,不控制别人,不倡导别人像我那样活着,但我可以做给别人看,做的同时,我就是在告诉世界如何做事。所以,我也经常会把我自己的生活写出来,把自己经历过的事、经历过的人、有过的感悟都写出来,我只想做好自己,但我也愿意将做好自己的过程告诉别人。其实,对我的个体生命来说,做不做都无所谓。我做的意义在于,让很多有心做事的人知道,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就能做成事。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示现。

我就是无知无识,也是无知无欲。我平时脑子里不想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大的欲望,因为我明白,无论我怎么想,想破了脑子,生命也会很快从世界上消失。不要觉得自己能活多长,不要觉得还有多少人生可“消磨”,人生其实很短,就一眨眼的长度。相比之下,该做的事却太多了。

当你修成这样的一颗心时,很多人都会到你身边,但那些很会说话、特别会辩论、知识很多的人,到你身边就不会胡言乱语了。为什么?他生不出那个心。这就是“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有人卖弄,是因为我们迎合了他的卖弄;如果社会不需要那些乌七八糟、投机取巧、充满机心、阴谋诡计的东西时,人们就算有这些东西,也没有用的地方。因为,淳朴的社会容不下算计的人。在一个真正的信仰群体里,也容不下算计者。

所以,我们只要无知无欲,真诚待人,不要有有为之心,常守无为之心、做无为之事——也就是积极地做事,不要在乎结果,该做就做——就很好了。

无知”就是说不要有这种弄虚作假、奸诈狡猾的心思。“无欲”的意思是指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求、欲望。“无为”是指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做法。无知、无欲是无为的具体表现之二。
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不知所措的时候,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祖辈老子告诉我们不要用巧伪奸诈的心智、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望,顺应自然,真诚面对,坦率处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道德经》里的“无知”如何解释?
老子在这里提出"能无知乎"的反问,也是一种预言,也是一种告诫,警示我们后继的道德大成者应当顺应自然,顺应天之道,而上善地处理爱民治国,使人无知于大隐隐于市,布德无人知的时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应该怎么理解老子的“无知无欲”
“无知”就是说不要有这种弄虚作假、奸诈狡猾的心思。“无欲”的意思是指不要有非分妄想的欲求、欲望

老子的“无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知”一样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老子讲的“无知”如:“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而“常使民无知无欲。”...

应怎么理解老子的无知无欲
这里的“知”,指的不是智慧,而是概念性的东西。老子所说的“无知”,不是愚痴,而是减少概念性的东西,因为道家追求智慧,它不追求知识。“道可道”中的“道”,便是智慧,悟道、得道说的都是智慧,而不是概念。老子不可能搞什么愚民,因为老子的关注点不在政治层面,他的所有哲学都是教人如何修身...

道德经【71】:“无知”是人类的常态
二、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很糟糕的。正因为把缺点当做缺点,所以才没有缺点。 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将缺点当做缺点,所以才没有缺点。三、拓展思考 本章,老子阐述了“知”与“不知”的辩证关系。事实上,这一命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所有...

老庄“无知无欲,适性逍遥”应如何解释?
无知的意思不是没有知识,而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知识。无欲,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有害的欲望。尤其是现在,小孩子一学会上网就完了,他就控制不住自己。人有欲望,本来不是坏事,欲望是让人成长的动力,是让人进步的关键。可一旦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就糟糕了。

怎么理解老子说的:使民无知无欲
但是,知是知道,道是修成正果,知道就是知道修成正果这件事,但是在修炼的路上经过王,可以说修成正果就是王,但是王是干涉世上的事,修成正果是与世无争,不参与世上的任何事情,所以要你自己把握是继续修炼成为气体离开世界还是停下来当王,如果你身上的民心没死,你就会当王,要救国救民,自...

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怎...
知:智。常:一般,通常(不能翻译为“经常”)。无知: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小聪明,弄虚作假。无欲: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欲望,贪念。常使民无知无欲:通常让百姓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小聪明,从而弄虚作假,不要有太多没必要的有害的欲望。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让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做这件事。智者...

如何理解老子的涤除玄鉴
其实就是老子主张的无知、无欲、无为。无知就是不要有分别之心,无欲就是不要有利害之心,无为就是不要有成心。而分别之心、利害之心和成心,都是审美活动中的杂念,是与美感无关的。因为分别之心相关于认识,审美不是认识;利害之心相关于世俗经验界或道德活动,审美不是世俗生存也不是道德活动...

知白的含义 知白是什么意思
知白是什么意思1、“知白”选自《道德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明达古今神通四方,就要无知无虑。2、所谓“无知”即为老子所说的“真知”,所谓“明白”是通达清澈。老子说的大智慧便是不用智慧但是充满智慧,“知白”字面上理解为思虑清楚,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知书达礼。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之无知、无欲、无为如何解释? -
氐琬宁纳: 轮影岛敦难戎桶训蘸倏践踏1何居囤淮抗镁敲巳贤右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道德经》里的“无知”如何解释?老子《道德经》里的有“无知”的要求,这里的“无知”又该如何理解? -
氐琬宁纳:[答案] 老子在这里提出"能无知乎"的反问,也是一种预言,也是一种告诫,警示我们后继的道德大成者应当顺应自然,顺应天之道,而上善地处理爱民治国,使人无知于大隐隐于市,布德无人知的时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延津县17154338276: 无为正是有为人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能人详细地解答
氐琬宁纳: “无为”——一、老子提出无为主张,基于一个原因:老子修行达到了绝顶高度. 修行达到玄同高度,就明白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无的.老子已经“超越”这一高度,所...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的:无为无我无欲 可以这样理解吗? -
氐琬宁纳: 不是我想你的理解应该只在“无为”吧!其实这个“为”我的理解也不太深,但我知道绝对不是无作为——什么也不做.无我应该是无自我——不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着想或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无欲就更简单了,没有欲望——例如贪欲这一类的,当然不是指食欲什么的.如果是高高挂起的话就是真的什么都不想,绝尘了,也不只是简单的高高挂起,而是无情无爱无恨无仇,没有任何的情感情绪.高高挂起指的是那些站在高处的人,这样的人不是真的无我无欲,而是有我有欲(因为对无为不算太了解,所以就不放到这里了),这叫装清高,想要被人仰望,这就是欲.所以,你的想法错了,用的词也错了.

延津县17154338276: 解析老子“无欲”与“有欲”及其对当下人的指导意义2000字论文 -
氐琬宁纳: 《老子》首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一句,通常有两种断句方法,即“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和“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其实汉唐时期的《老子》注疏,都是“无欲、有欲”断句,到了宋代...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是什么朝代的人?有什么政治主张、核心思想 -
氐琬宁纳:[答案]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无...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第三章如何理解 -
氐琬宁纳: 无为并不能只按它的表面意思理解,古文里的字都很有内涵的.而且,老子也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不违背道的可为,违背道的不可为.而道便是整部道德经的中心思想.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中的'无为'何解? -
氐琬宁纳: 无为是老子的政治思想,也是老子道德观的中心观念和基本立足点,它取自其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道”.无为是道之常,是道作为宇宙最高法则的基本规定.他就是无意于为,没有自己的目的和追求,实际上是对自然界的无意志、无目的的本主属性的一种概括.老子的无为在政治上体现为一种君主的治国原则和南面之术,在伦理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原则.他要求不执著一定的道德规范,无意于求的善的美名,是和实践具体的道德规范相对立,实际上是一种无知无欲的心理表述

延津县17154338276: 老子的哲学观是什么 -
氐琬宁纳: 1、宇宙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

延津县17154338276: 列举老子主要的辩证法思想 -
氐琬宁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