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9章

作者&投稿:查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第一部分: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圣宣讲无心教法,此是心法源头,直通禅法;道德经以道妙德善为宗,第一章宣讲道妙,此章宣讲德善

僧肇说:圣人乘真心以游世,德善以真心为本,无真心何有德善?真心即无心之心

《四十二章经》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无修无证者又无心道人,修之无心,顿超三界

严遵说: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无心之心可通万心

世人不能解脱就是这颗心,也称凡心、凡情,而证悟者的心是无分别心,能够玄照世人的真心

庄师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证悟者的心像一面镜子,外物来了不会像凡心一样奔出去迎接,外物离开也不会像世人的凡心一样依依不舍

这颗心才是无心,它能够照出外物的真相,不会失真,任凭外物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只照见真相,内心纹丝不动,而世人的凡心受外物扰动,或喜或悲,或嗔或怒,受伤不轻

“圣人无常心”修的正是这颗心,不被扰动的心才是真心,只有不被扰动才能直照真相,百姓心才能了了分明

因此真正有道的圣人,是用无常心治天下的,就是没有主观的成见,没有我见,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现代所讲的民主自由真正的道德精神,就是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善的人,我会善待;对不善的人,我同样也会善待;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善的境界

对有道德,相信道德的人,我会信任他;对没有道德,不相信道德的人,我同样会信任他;一个得道的人,他在行为道德上必然是如此,达到至信的境界,不论是至善的境界还是至信的境界,这都只是征得无心的具体表现

第三部分: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歙歙是指包含,一个得道的人,始终是包容一切的;浑是指浑厚,就是阴阳浑厚,善恶是非平等,在圣人的心中,善人可敬,坏人可怜,可敬与可怜,只是两个方向的不同表达,而爱人的仁慈之心是一样的,这样对于善恶是非才能浑厚,才能包容一切

真正的圣人他的道德修养就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他能代表天地之心;这个天地生成万物,生了补药,同时也生了毒药;生了好看的花,也生了很难看的草,但是不论好坏,这些都在他的涵容化育之中,所以人的道德修养,是要效法天地之心,才能够达到浑然、浑厚

拿人道来讲,圣人之道是以父母心为心,等于他就是一切众生的父母,他看天下一切人,如自己的子女一般,这也就是第二十章所讲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内容的延伸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译文,自解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

道德经(49)善者吾善,不善吾善
本章说明圣人循道而行,无私心,大公无私,有教无类,行不言之教,爱养万物,他的至德至信行为,无心成化,但能感染百姓,使天下也归为德信,从而做到无为而治。圣人自己虚心清静,内心淳朴如赤子,也影响得天下人心回归单纯,天下无争,一派和谐,不德而德,不信而信,不治而治。老子所说的状态也...

《道德经》第49章| 善良的人,好运自来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徳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翻译】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

圣人之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赏析
2.德:假借为“得”。3.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自己的私欲意念。4.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的状态。5.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一说百姓都象自己的耳目。一手要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状况,像观音菩萨那样寻声救苦,救护众生。6.圣人皆...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回答: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同理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二】模型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也就有了我和她的区别。但是在这一章老子所描述的画面是,圣人是不会...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圣人没有成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良的百姓我善待他们,不善良的百姓我也善待他们,这样使人向善;讲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们,不讲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们,这样使人诚信。圣人领导天下,收敛自己的私欲,使天下百姓的心灵都变得淳朴。百姓都只关注耳听眼见的事,圣人将百姓像孩童一样...

解读《道德经》第49章圣人无常心
本章讲圣人的治国之道,指出善待百姓,混沌其心的道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有道的圣人治理国家,收敛自己的欲望,不以主观认识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不偏执于一端,克服自我而去体察百姓的疾苦与要求,这就是“无常心”。所谓“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关心民生疾苦,急百姓之所急,难百姓之...

《道德经》解析第四十九章:圣无常心。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
圣人在治理天下时,会收敛自己的私欲偏见,为治理天下内心归于淳朴,百姓都喜欢多闻博见,而圣人则希望他们回归到婴孩般淳朴自然的状态。【解析】老子提倡不管别人善恶与否,都应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用自己的善良、纯真高尚的品质去诚恳对待他们、感化他们,而不是用礼制、刑罚去强行矫正,这样他们自然会...

长清区13026447320: 道德经49章首句到底是“圣人常无心”还是“圣人无常心”? -
那汪仙乐:[答案]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长清区13026447320: 王弼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吾皆孩之而已."译文 -
那汪仙乐: 应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吧.中间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来,圣人一点也不肆意妄为,总是和百姓一条心.

长清区13026447320: 《道德经》又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那汪仙乐:[答案] 同上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长清区13026447320: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那汪仙乐: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译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那些深得道之精髓,将“德”深含于内的圣贤哲人,可以用刚出生的婴儿来做类比.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毒虫不...

长清区13026447320: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
那汪仙乐: 第四十九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心. 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永远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 善良...

长清区13026447320: “老子”说的关于诚信的话有哪些呢? -
那汪仙乐:[答案]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长清区13026447320: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是圣人恒无心还是圣人无常心
那汪仙乐: 是:圣人常无心!其实道德经有很多版本,现在最流行的版本我认为是经过私下改过了,出于古代帝王的政治手段嘛你知道的.其实读老子,应该以围绕老子的核心思想去了解,不能把他与世俗观念的思想去理解.

长清区13026447320: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的翻译
那汪仙乐: 第四十一章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3 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1 圣人无常...

长清区13026447320: 老子写的关于诚信的.词语? -
那汪仙乐: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