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兴起是怎样的典故?

作者&投稿:殷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教的由来,还有道教的故事!~

道教传说故事--------崔伟的仙缘
唐玄宗时有位进士崔伟,曾游览青城山。下驴休息时,驴子逃走了。崔在后边追了二十多里,来到一个洞口,天已黑下来,可驴子一头钻了进去。崔伟不敢进洞,身子又疲乏不堪,只得在洞外睡了一夜。天亮时,觉得洞中乎有一丝光明,便进去寻驴。在洞中走了十来里路,才出了洞门,望见花草树木,山岩云壑,似乎都是人间见不到的,看来是到了仙境。面前是一座金色的城墙,围着朱绛色的宫殿,披着铠甲的卫士有几百人,见崔伟闯入,喝问他的来历。崔伟答道:“我只是尘俗中下贱之人,到这儿来,愿拜见神仙。”守吏马上禀报。过了好一阵子,里边传话召见。进入一看,有一仙翁坐在玉做的宫殿里,披着羽毛做的道服,身长丈余,须发雪白,旁边有许多侍女围绕。崔伟上殿和他对答,仙翁十分高兴,便留他住下来。第二天,仙翁对崔伟说:“这里不是人间,而是仙府。你驴子越逃越远, 那是我想邀你来此。我只有一个女儿,愿将她嫁给你。这是冥冥中的定数,不可避免的。”崔伟拜谢。仙翁令手下取来个青盒,取出两丸药,让崔伟服下,崔伟顿时觉得五脏六腑都清彻晶莹,身上旧皮都蜕尽,拿镜子一照,竟面如婴儿。当晚,崔伟便与仙女成亲。 崔伟和仙女结婚后,欢乐自不必说,只是没能向自己亲属辞别,终有点遗憾。于是向仙翁请求暂回尘世,和亲属诀别。仙翁说:“去是可以的,但不可留恋迟疑不回。如果那样,违犯仙律,罪过不小。”并给了崔生一道符,说:“恐怕会遭灾祸,这符可以隐形。但是切记不可进入皇帝禁宫游逛。”临别时,又给他一救命之符,说:“事急时立即将符打开。”然后令人将崔伟驴子牵来。崔伟于是重回尘世。 崔伟来到京师,试着进入人群,别人都瞧不见他。一时忘记仙.翁嘱咐,进入皇宫内院。正好剑南节度使进贡来一批给杨贵妃祝贺生日的锦绣,崔伟便偷走其中最漂亮的几幅。发生贡品被偷,玄字皇帝大怒,寻思:“白天贼人是进不来的,恐怕有妖人作怪,不如召罗公远来作法捉拿。”罗公远于是用朱符照看寝殿内外,崔伟再不能隐形.终被抓住。崔伟向皇帝招供实情,皇帝当然不信他的,便下令将他乱棒打死。情急之中,崔伟突然想起身上还有一张救命符,急忙将符打开,那些捉拿他的人一时都僵仆在地,好一会儿才能爬起动弹,罗公远于是启奏说:“这人已经名登仙界,必定杀不了他,假使能杀了他,我们也会招来灾祸,对国家也没有好处。,’玄宗皇帝只好下令将他放了,但告诫说:“你不要妄想留在这儿。”派了百名武士,押解他前往青城山,顺便也想探个究竟。 到了山洞口,果然又见到金色的城墙、朱红的宫殿。仙翁带着一批侍卫走出门来,呼叫崔伟:“你不听我的话,几乎招来灭顶之灾。”崔生连忙上前跪拜谢过,押解的武士也想跟…上去。仙翁用杖在地上一划,立即出现一条涧,深阔都有几丈,随即召唤崔伟的妻子出来,将一条领巾掷过来,化为五色的彩桥,让崔伟登上桥,刚度过涧,桥却没了踪影。到对岸,崔伟回头对武士们说:“现在你们可以回去了。”顷刻之间,云雾从四面升起,咫尺之间分辨不清,只听到青鸾白鹤的呜叫和一片欢快音乐,半日之后,才渐渐散去。遥望前方,只有空荡荡的山峰,其他的一概都不见了。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形成于东汉末年。东汉王朝从和帝开始,政治上逐步形成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彼此夺利争权,使东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和黑暗,给下层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当广大人民在渴望摆脱苦难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就常常幻想有一种神灵的力量来拯救自己,把希望寄托在一种宗教身上。而统治阶级在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之时,感到儒学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也极力企图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借以稳定其统治。于是佛教转盛,道家复起,道教也趁机而兴,企图用一套宗教救世之方,改良政治,变易风俗,慰藉人心。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首先表现在它的主要来源是古代宗教迷信。巫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能降神、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星。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先民以为疾病是有鬼附体,需用巫术加以祛除,由此有符咒驱鬼的法术。殷人尚鬼,故也重巫,如以巫咸、巫贤为相。春秋战国时期荆楚重巫,《楚辞》中即有很多巫觋古代风景画鉴赏降神的描述。楚文化的这种祈祷、降神、禁咒之风,当是道教的一个源头。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仙药可以长生不死,迎合上层贵族要求永享富贵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都醉心方术,派人入海觅仙求药。汉武帝宠信齐人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终日梦想如黄帝一样飞升成仙。这些神仙学说和方术思想逐渐衍化为道教的修炼方法。其次,表现在它与道家哲学,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关系上。先秦与东汉道家是一个学术派别,不是宗教教派;《老》、《庄》等书是学术著作,不是宗教典籍。关于《老子》之被神学化以及老子何以被奉为道教教主,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说明。从时间上推断,应在东汉时期,首先出现在宫廷和上层贵族阶层。光武帝儿子楚王刘英“晚节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诏书也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桓帝“好神,数祀浮屠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这里所说老子被道教奉为神,与先秦的哲学家老子无关,而是以教主的形象出现的。

一种宗教要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拥有众多的信徒。由民间巫术发展起来的原始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动是以符水治病,祈祷禳除,又提倡互助救困,能解穷民燃眉之急,因此对社会下层人民有较大的吸引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为符篆派道教组织在民间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于是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兴起。

太平道是张角于东汉灵帝时(167—189)所创立。据《后汉书·皇甫嵩传》:“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十余年间,发展徒众至数十万,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三国志·张鲁传》裴注引《典略》亦云:“太平道者,坚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太平道主要在下层群众之间流行,受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部分反映劳动群众愿望和要求的思想影响。它的特点是人多地广,规模巨大,而领导集团有武装起事的预谋,传道的目的在于借用宗教外衣为起事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他们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带有宗教和谶语色彩的口号,向封建朝廷实行造反,军队著黄巾,张角自称黄天,表现出黄老崇拜的特色。太平道于中平元年(184)发动了反叛朝廷的起事,一时“八郡同时俱发”,“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后被东汉政府动员大军镇压下去,太平道从此传授不明。

五斗米道也是中国原始的道教,它的开山祖师是沛国丰人张陵。关于张陵的事迹,史书记载极其简略。惟《三国志·魏志·张鲁传》中记云:“鲁……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这是历史上关于三张传道世系的最早记载。另据《典略》谓:“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张修死后,“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又《后汉书·灵帝纪》云: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起事,“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裴注引刘艾纪日:“时巴郡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米五斗,号为‘五斗米师’。”是历史上确有张修其人。陈寿在《三国志·刘焉传》中称:“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根据以上几条记载,五斗米道系张修在汉中创建,而后张鲁袭杀张修,取教权。以上两说均有所本,并志于此。

据《典略》,张修的五斗米道,除叩头思过、符水治病与太平道相同外,“又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恩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日五斗米师”教权转入张鲁手中后,五斗米道的活动更加充实完备。《典略》说;“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三国志’张鲁传》亦谓:“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由于张鲁实行政教合一,用宗教推行教化,去鄙俗,淳风气,在汉末战乱的岁月中,巴、汉一带得以形成一个局部安定的社会环境,达三十余年,史称“民夷便乐之”,朝廷“力不能征”。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可见五斗米道的遭遇与太平道不同,它不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悲惨的下场,反而乘太平道被消灭之机向全国扩散,演变为天师道,成为魏晋时期道教的正宗。

对中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道书是《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在此之前,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据此,该书当是具有道教性质的社会改良理论。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巫术与黄老学说的某些部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道教。顺帝时,琅玡宫崇“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号为《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今所存《太平经》残本,是从《太平清领书》演化而来。《太平经》推尊图谶,多以阴阳之说解释治国之道,还采摭了一些佛教义理加以缘饰。《太平经》里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言论,也有改良主义的言论,如主张任用贤才,公平办事;减省刑罚,避免重刑死法;反对穷奢厚葬;准许万民直言疾苦,使下情上达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有些反映农民愿望的言论,如“夫人各自衣食其力”,“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衣食者”。这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原则。自食其力的反面是四体不勤地剥削他人。《太平经》认为天地间的财物应该公有公用,不能让极少数人独占为私有。“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此大仓之粟,本非独鼠有也,小内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这些经义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真理和智慧的光芒,而且通俗透辟,感人肺腑,颇易为农民所理解和接受。

古代风景画鉴赏《太平经》提出“太平”的社会理想,是该书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美好概念。书中解释“太平”为“太者大也,平者正也”(王明《太平经合校》第148页)。太平世界是和谐公正安定的世界,“凡事皆能得其宜,帝王优游,盗贼无有,百姓无怨,颂声不绝”(王明《太平经合校》第192页)。这种向往和平,反对战乱的思想,引起了当时广大群众的共鸣,对于汉末民间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易参同契》是稍晚于《太平经》的道教丹鼎派理论著作。它的中心思想,是运用《周易》揭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书中主要讲述炼丹的用药、火候及服用效应等。该书文字古奥,语言含混,千余年来,学者反复研味,多方诠释,仍不能得其真意,甚至像朱熹那样的理学家也慨叹说“无下手处,不敢轻议”。然而,无论如何,《参同契》却推演出许多新的丹鼎学说,奠定了道教外丹学说的基本理论,被称为丹经之祖。




佛教的传入和教道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教道的兴起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 ye...3@163.com 2017-03-25 · 超过3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佛教传进中国内地,是佛教史上的...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教育是怎样的状况
商周时代,不仅有国学,还有乡学;不仅有大学,还有小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札、乐、射、御、书、教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墨、孟、苟等又开创了“私学”。伴随“私学”的兴起,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礼记·学记》、《礼记·大学》就是这一时期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一是?
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作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而是培养通晓各国语言和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所谓“艺才”。最典型的代表即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创办的...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哪个时期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 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

...思想是什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又是怎样的?还有哪些常见的宗教...
2.伊斯兰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为默罕默德。圣城为耶路撒冷。3.佛教:公元前6-前5世纪发源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大概在现在的尼泊尔境内)。创始人是该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 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发展:1.基督教:基督宗教乃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有三个分支—...

全真教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他以儒士入道,终身不曾废弃著述,除自著《筠溪集》外,还著有《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三卷、《七真年谱》一卷,《终南山记》三十卷、《甘水仙源录》六卷,使全真教教史大备,成为中国道教史上重要著作。全真教由一个有民族意识的宗教而兴起,援入儒、佛,吸收二教思想,形成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

中国的国教是什么?
中国的国教是道教。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9000余座,乾道、坤道5万余人。道教院校5所。信仰人数众多,难以统计。道教产生于公元2世纪,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老子为道祖,以符箓、炼丹、行气、服食为主要道术。宋元时期,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系统的格局基本形成。新...

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件大事(读后感),求解!!!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14.拜占庭帝国的崛起 ——灿烂的欧洲古典文化 15.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世界的起源及形成 16.日本大化革新 ——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17.查理大帝由教皇加冕 ——教俗双重统治的建立 18.诺曼人征服英格兰 ——大不列颠岛上的民族融合 19.十字军东侵 ——打着圣战旗号的...

中国古代教育史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4.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

亚欧大陆宗教传播
中世纪时期,亚欧大陆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宗教传播。基督教和佛教在古典时期结束后继续流传,但伊斯兰教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宗教革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迅速扩张,对亚欧大陆和非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斯兰教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从632年到750年,它首先在中东...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道教的起源 -
威龙多索: 1.道教的起源是什么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三教九流的典故是什么?
威龙多索: 最早时,汉儒曾将“夏尚武,殷尚敬, 周尚文”称作三教,其意为三种社会教化的 风气.东汉时,佛教传人中国,道教兴起. 至三国时期,“三教”逐渐固定指儒教、道 ...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请教道教的起源?
威龙多索: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的宗教,它大约出现在西元二世纪前后的东汉时期,除了在中国本土传播外,它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也有一定的文化影响.道教在中国产生以前,还有其他的信仰在中国盛行,例如从印度传入的佛教,而在中国人看来,...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我国道教最原始起源"的问题
威龙多索: 传说伏羲造八卦图 然后周文王演八卦为六十四卦 之后是老子了 道教的起源来自上古时代的黄老之道,按黄帝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从而了悟大道乃至老子西出函谷关,授关尹尹喜道德五千言,此为黄老道诞生至成熟的阶段.也就是道教草创的阶段.同时,方士求仙之道兴起,庄子写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貌若处子,肤若冰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样的神人,真人,就是得道者的状态.自此,方仙道与黄老道在理论上合一,最后由东汉时期的正一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手中合一,并且建立了完备的教团制度,以宗教的面目出现了.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怎么解释道教和佛教的世界起源论 -
威龙多索: 道教较为复杂.按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混沌,混沌分太极.道本虚无,从中生一,道亦曰一.阴阳曰二,三即三元(天、地、水).五行从水火开始化生.庄子说万物都是炁化,也就是“炁化论...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为什么说老子是道教的祖师?
威龙多索: 其实道家和道教是大不一样的,道家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道教是东汉末在民间兴起的,道教以“道”名教,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借用了道家思想,杂和了神仙方术,又搞炼丹、内修等,奉老子为教主,因“道”的思想是老子提出的.其实老子如果看到这样的结果也不会高兴,他是不信神灵的,而后人以他的名义大搞神灵崇拜、炼丹、修行成仙. 姜尚不能称为道士,道士这个称号是道教创立后才兴起的,封神榜也把他神化了,他肯定没有那么大能耐,还有就是会法术的也不一定就是道士啊.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道教的起源地在哪 -
威龙多索: 张陵于蜀郡鹤鸣山 今四川大邑县境内 创立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道教起源于何时? -
威龙多索: 我们现在所说的宗教性道教是东汉张道陵所创,文化性的呢是指老子创建的道家学派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八仙过海的典故来由是什么? -
威龙多索: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

四子王旗18420148098: 介绍“八仙”吕洞宾、铁拐李等 -
威龙多索: 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位仙人.道教援引改造之,成一组上仙,即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