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天的时间刻度要用24小时而不是12小时呢?

作者&投稿:豆卢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天的时间为什么是24小时 而不是12小时?~

秒的来历
  最初,1秒钟的长短是以地球自转速度定下来的。地球自转1周所经历的时间定为1天,人们把这段时间的1/86400定为1秒。
  地球不仅绕自己的地轴自转,而且还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转1周的时间叫作1年,后来人们又把这1年的时间的1/315569259747作为1秒的长短。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86164秒)。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①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比恒星日多出59′,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小时”一词的来历
  人们每天都要和钟表打交道,“几点钟”、“几小时”这些话一天总要说上几遍。可是为什么要把两个终点之间的间隔称为“小时”呢?其实,“小时”是从“大时”引申而来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时辰对应进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之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其余的以次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作“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作“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因为地球自转啊
地球转上一圈要24小时
绕着太阳转一圈365天

因为一天中分为白天和夜晚。有些地区甚至见不到太阳,他们只能通过钟表来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而且各个国家的时间还有时差,所以一天的时间刻度要有24小时而不是12小时。

所以我们家里如果使用的是电子时钟的话。一般都会显示24小时的时间。但是如果是钟表的话只有一圈,所以也就是12小时。

在机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个时钟,因为每个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在白天的时候,别的国家有可能在夜晚,就像我们中国和美国一样,这就是时差,一天的刻度用二十四小时就比较方便,可以看到是白天还是黑夜。

像在我们中国四季比较分明,白天和黑夜,也比较分明。所以还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把电子表设置是二十四小时还是十二小时。

我就习惯用十二小时的电子表,因为看起来比较方便。有的时候看二十四小时的电子表会出错。

我们每天都规律着我们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大多数的工作也是早九晚五,白天的时候人们忙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傍晚回到家准备休息。

夜晚不能睡的太晚,尽量要在十一点之前入睡,身体各个器官才能规律的排毒。如果总是作息不规律,我们的皮肤也会有很多问题,身体也会不健康。例如皮肤会爆豆,会有黑眼圈并且会出现头疼的情况。

我们为了自己的身体,一定要作息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中国古代就是用每天12个时辰的计时方式,只是习惯了24小时时间制而已。习惯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十四小时制的手表,能够通过时针的位置和太阳的位置判断出方向,这也就是说,二十四小时与地球的转动位置的联系更大,也就是更加合理。

这就像是为什么一周要七天,明显十四天也可以嘛,只是这与西方的神话故事有关系,之后全世界也都沿用了这种方式而已。日历也是这样的,虽然说一年的时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确定的,但是一年还有十二个月之分呢?一年可以不是十二个月吗?当然可以,中国的农历计时制的一年就可以不是十二个月,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闰月。还有一些不同的民族还会有一年十个月的计时方式,这主要与传统有关。

  

如果你能有自己的一种计时方式并不是不可以,只是二十四小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计时方式,是为了全球都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准则一样。如果采用十二个小时,那么还会有一个计时单位会代表一个小时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会在时分秒的基础上多一个计时单位。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是拥有很多的形式,但是便于各国之间的交流,大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准则,就像是货币一样,虽然全球所用货币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定的汇率,而这个汇率是由黄金的价格换算出来的。各国的语言不通,但是却能够通过翻译来交流。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乃后人所托,井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是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历法采用干支记法。东汉以前只以记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始以记年。


一天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多少次?
四、其他重合时间点的计算方法 知道了首次重合的时间点,我们可以继续计算其他重合时间点。每当分针和时针重合后,时针会移动到下一个刻度,而分针会相对于时针多走过24°的角度。因此,我们可以继续使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其他重合时间点。每次重合之后,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角度差会减少24°,直到它们再次重合为止...

一天有24个小时,为什么钟表上只有12个刻度
因为如果是24个刻度就显得太密密麻麻了,转一圈已经是12个小时了,现在不管是从设计还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这个概念。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一刻就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吗?
古人把这个刻度改成九十六、一百零八或者一百二十等等。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清政府颁布了一部关于时间刻度的法律后,才没有再改动过箭上的刻度。可以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天一百刻正式变为了九十六刻,平均划分下来:一刻就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所以,用“一刻”表示十五分钟就是来源于这里,...

六点一刻是几点
片刻一刻钟的由来: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用一种叫“铜壶滴漏”的工具来计算时间。铜壶滴漏的原理是在铜壶底部穿一个圆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所以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

古时是怎么算时间?一刻是几分?
时辰从每日子时(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开始,到亥时(相当于夜里九点钟到十一点钟)结束。古人说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于古代漏壶计时,一昼夜24小时为96刻,即一刻约15分钟。“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5分。古人...

丑时一刻是什么时间
1、丑时一刻,即子夜1点15分。2、传统时间划分中,子夜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1点到3点为丑时,3点到5点为寅时,依次类推。每个时辰两小时,共计12个时辰。3、古代的刻漏用于计时,一共有100个刻度。将一天的时间24小时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即为一刻,大约等于现代的14分40秒。为了方便,将一刻定...

在我国古代除了日晷,人们还有什么来看时间?
日晷其实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就是一种利用太阳的影子来判断大致时间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在晴天的时候使用,而且也只能在白天使用。相比于日晷,更准确的方式其实还是漏刻。漏刻就跟现在的沙漏差不多,但是会分为水漏和沙漏,上面装置有刻度,可以判断一天的时间。古代的时间其实都是跨度非常大的,没有像...

古时候为什么用“一刻”表示十五分钟,又有什么含义呢?
讲到测量时间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手表,手表虽然一圈只有12个小时,但是2圈就24小时了,24小时就是一天,手表虽然不会讲话,但是它的走动会告诉你今天的时刻,从凌晨到夜晚,它每划过一个刻度,就意味着离这一天结束又近了那么一些。我们的古人,为了计算出一天的时间,他们根据太阳的高度变化发明了日晷,...

一刻钟是30还是15?
古时候的一刻钟 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用一种叫铜壶滴漏的工具来计算时间。它的原理是在铜壶底部穿一个圆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所以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是为一刻...

1刻钟是多久?
1刻钟是15分钟。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

夹江县17287844721: 高中物理中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中的几个简单问题1、所用的材料中,细绳套是指?2、为什么三角板、刻度尺都要用到,用其中一个不可以吗?都是用来量长... -
宇文狠炎可:[答案] 细绳套就是你用的绳子! 三角板是用来和刻度尺配合作平行四边形用的!

夹江县17287844721: 机场柜台值机可以提前一天吗 -
宇文狠炎可: 机场柜台值机可以提前一天办理.一般来说,机场柜台值机开放时间通常为航班起飞前48小时和24小时.具体开放时间以各航空公司规定为准,可以提前一天到柜台进行值机办理.值机是指民航的一项工作,主要处理旅客的值机程序,例如更改登机牌、装载行李、接受安全检查等.

夹江县17287844721: 判断对错:晚上12时既是前一天的24时又是后一天的0时( ) -
宇文狠炎可:[答案] 楼主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 正确答案:√ 原因:比方说今天晚上12点其实已经是第二天的0点了,后半句是正确的,而0点前(比如:23:59)已经算是前一天了.一天的24时既是一天的最后,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