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作者&投稿:汪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原文可归纳为“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翻译成白话为“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用料和加工都要特别洁净讲究。参加斋祭的人要离开家居之所居宿到斋室中。现祭的饭要尽可能选用完整的米来烧,脍要切割得尽可能细些,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色泽异样了不能吃,气味不正常了不能吃,食物烹饪得夹生了或过熟了均不应当吃;不是进餐得正常时间不可以吃;羊猪等牲肉割得不符祭礼或分配得不合尊卑身份,不应当吃;没有配置应有的酱物,不吃;肉虽多,也不应进食过量,仍以饭食为主;酒可以不划为一限量,但也要把握住不失礼度的原则;仅酿一夜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可以食用(虑其不醇正精洁);姜虽属斋祭进食时可以食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可吃得太多;助祭分得的肉,应不留神惠当天班赐;祭肉不能超过三天,过了三天就不能在吃了。
  孔子的八字主张,是他就当时祭祀的一般原则而发的,因此只能放到他关于祭祀食物要求和祭祀饮食规矩的意见中去了解。孔子主张祭祀之食,一要“洁”,二要“美”(视祭祀者条件而定),祭祀之心要“诚”,有了洁和诚,才符合祭义的“敬”字。
  “精”“细”二字,要放到孔子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精者,善米也”孔子主张的“精”是鉴于一般人常食粗砺的脱粟,主张祭祀应选用好于砺米的米。“脍”是肉类切后生食的,为使生肉尽可能除腥味,就必须切的薄些,细些,味道才能更可口,也便于咀嚼和消化。
  孔子的论述,正体现了他主张恪守祭礼食规以示敬、慎洁、卫生的完整思想和文明科学的进食原则。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原文可归纳为“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翻译成白话为“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用料和加工都要特别洁净讲究。参加斋祭的人要离开家居之所居宿到斋室中。现祭的饭要尽可能选用完整的米来烧,脍要切割得尽可能细些,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色泽异样了不能吃,气味不正常了不能吃,食物烹饪得夹生了或过熟了均不应当吃;不是进餐得正常时间不可以吃;羊猪等牲肉割得不符祭礼或分配得不合尊卑身份,不应当吃;没有配置应有的酱物,不吃;肉虽多,也不应进食过量,仍以饭食为主;酒可以不划为一限量,但也要把握住不失礼度的原则;仅酿一夜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可以食用(虑其不醇正精洁);姜虽属斋祭进食时可以食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可吃得太多;助祭分得的肉,应不留神惠当天班赐;祭肉不能超过三天,过了三天就不能在吃了。
  孔子的八字主张,是他就当时祭祀的一般原则而发的,因此只能放到他关于祭祀食物要求和祭祀饮食规矩的意见中去了解。孔子主张祭祀之食,一要“洁”,二要“美”(视祭祀者条件而定),祭祀之心要“诚”,有了洁和诚,才符合祭义的“敬”字。
  “精”“细”二字,要放到孔子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精者,善米也”孔子主张的“精”是鉴于一般人常食粗砺的脱粟,主张祭祀应选用好于砺米的米。“脍”是肉类切后生食的,为使生肉尽可能除腥味,就必须切的薄些,细些,味道才能更可口,也便于咀嚼和消化。
  孔子的论述,正体现了他主张恪守祭礼食规以示敬、慎洁、卫生的完整思想和文明科学的进食原则。


你是怎样理解“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与“好学”的关系...
第二种意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此章的大意是:孔子说:“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

《论语》选段的一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学而篇》。《学...

何不食肉糜的现实意义
1、肉糜是一种丰盛的美食,代表着享受和富贵。通过提到肉糜,孔子暗示着对于物质享受的诱惑和诱惑背后可能引发的腐败和道德败坏。他希望领导者能够抑制个人欲望,践行道德,注重公正和长远利益,而不是被短期个人私利所驱使。2、因此,“何不食肉糜”可以理解为一种反思,是对于过度追求享乐和个人利益的警醒...

论语《乐在其中》的原文翻译
” 【注释】无:通“毋”,wú, 不,不要。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 正:改正,修正。已:用法同“矣”,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评析】思考1:本章重点提到...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一个好人应该有仁爱和宽容的价值观,不应该追求过度的享受和物质。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宽容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仁爱和宽容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仁爱是指对人的关爱和同情,宽容则是指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的容忍和原谅。在儒家思想中,一个好人应该具备这两种品质,他应该对别人...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1、精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2、美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

孔子的门人眼中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

姜是孔子在《论语》中唯一提到的蔬菜,为什么孔子对姜特别钟爱?
《论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不撤姜食,不多食。每顿饭都吃点姜,姜不多吃。这句话很好翻译,但不好解释,从养生的角度解释才更准确,更容易理解。孔子很重视姜的养生作用,中医也很重视姜,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近一半药方用到生姜。有句老话:男人不可一日无姜。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姜...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评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
敬爱的孔子:您好,近日怎样?在小的时候,常常听到别人谈论您及您的各种著作。我时常眨着眼睛思考着:你究竟是何许人也 ,为何大家会如此崇尚您。小小的我,脑海中充满了疑问,努力地想要寻找到其中的答案。终于在我七岁时,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一本带有拼音及注释的《论语》。从此,我便与《...

孔子有一句诗说,做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的事!则别人远离你。原诗句是...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

陈仓区18523399434: 你如何理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尚秆乐脉: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说的是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个人理解,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完全可以理解为“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精,可以指一些区别于大众化的东西,即某种东西里比较高端的部分普通牛排也是牛澳洲牛排也是排……价钱差好多,区别在哪里?材料~精…… 细,可以指做法和加工工艺.红烧鱼也是鱼,松鼠鱼也是鱼,高汤红焖浇汁松鼠鱼也是鱼…… 厨子的回答,请采纳.

陈仓区18523399434: 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
尚秆乐脉: 厌:此处为“满足”,另一种解释为“厌恶”、“讨厌”;脍:“细切的肉”.粮食舂(chōng)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食:此处做名词“食物”,后古文中“食”多做动词“吃饭”或者“吃某种东西” .

陈仓区18523399434: 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尚秆乐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

陈仓区18523399434: 孔子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谈谈你的看法 -
尚秆乐脉:[答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

陈仓区18523399434: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什么意思 -
尚秆乐脉: 这是孔子对他自己的饮食的要求,吃食越精致的越好(不讨厌精细),肉切的越细越好(脍就是肉,不讨厌细的)

陈仓区1852339943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正解 -
尚秆乐脉: “厌,餍足义.不厌,不饱食也......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也.”《论语新解》第245页)这样解释符合孔子一贯倡导的节俭.他谆谆告诫弟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

陈仓区18523399434: 孔子对我国饮食文化有什么贡献? -
尚秆乐脉: 孔子有自己独到的饮食观: 1、主张饮食简朴 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他并不追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恰恰相反,他追求饮食简朴而平凡.他说:“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陈仓区18523399434: 孔子对饮食生活的态度怎样?请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
尚秆乐脉: 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陈仓区18523399434: 细爵慢咽是什么意思
尚秆乐脉: 拼音:xì jiáo màn yàn解释: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于是很多人觉得,连孔圣人都讲究吃细粮精肉,那必是对的.其实,这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食物的精、细不仅需要加工,还需要细嚼慢咽,才能得到食物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咀嚼这类身体的“加工”过程,能舍得花时间的人,肯定不会贪婪,大脑的“饱中枢”因为有时间完成神经反射,而足以感觉到饱,就此发放不再吃的神经命令. 在字典中的解释为:仔细地嚼慢慢地咽,比喻对内容仔细认真地品读,达到理解.

陈仓区18523399434: 什么是孔子食道(名词解释、具体内容)?3Q请根据饮食文化概论或烹?
尚秆乐脉: 中华食学理论奠基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饮食之道』,其中广为人知并最有代表性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