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门人眼中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邴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懮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 *** 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 *** 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孔子的门人眼中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 天之心
一、前言 孔子向被誉为「至圣先师」,在后代许多腐儒的介绍中,变得十分的呆板与无趣, 以至现今,学生只要一听到孔子,就觉得很无聊,不过是考试要考的一个古人而已。 然而,翻开《论语》这一本实际保留孔子言行的弟子记录册,孔子的音声笑貌,却 是呼之欲出,而他与学生间也不仅止于「传道、授业、解惑」,不时有幽默或温韾 或轻斥的场景洋溢其间,学生对老师的尊敬都是发自内心,若学生不满老师的作法, 也可以提出 *** ,这林林总总,都令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想一探孔子究竟何许人 也,可以令当世人尊敬,可以令后世人景仰,相信并不仅只是历代读书人考科举要 考四书五经才重视孔子的。 而孔子一生以教育为己任,弟子至少三千,可能更多,有名望与成就的,也有七十 二人。而在孔子死后,弟子都服丧三年,子贡甚至结庐在孔墓旁,陪了老师六年才 离去。相信孔子一定有一种自然的魅力再加上孔子令人心折的气度,学生才会这么 的敬爱他。因而在欲窥孔子的面貌之时,同时也想一探孔门师生的关系。 2008-06-11 17:24:00 补充: 为了尽量还给人物原貌,故所采资料多尽量以《论语》为根据。然限于《论语》只 是零星记言与记行,未涉及事件的原尾,故酌以《史记.孔子列传》与《史记.仲 尼弟子列传》以及一些与孔子年代相近的书以作补充,期待了解一代圣人的言行事 迹以资取法效尤。 2008-06-11 17:24:49 补充: 二、孔子的为人 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恐怕要从多方面来说明。但要了解一个人,他的日常 生活如何,是一个关键,在《论语》中谈孔子平常生活的地方很多,其中,〈乡党 篇〉记载尤详。玆略述如下: 2008-06-11 17:25:34 补充: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 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 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 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2008-06-11 17:25:48 补充: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 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 无所不偑。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有变食,居必迁坐。 2008-06-11 17:26:03 补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 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 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言,寝不语。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言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 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太庙,每事问。 2008-06-11 17:26:32 补充: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 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2008-06-11 17:27:04 补充: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日常生活的穿着、吃东西的讲究卫生,这些讲究,有些 至今仍合于中医的要求。 在朝廷上当招持宾客的人员的态度是如此的谨慎小心、在 朝上与同僚的进退应对会因身份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交谈、遇到认识的人有丧事 时的态度就显得庄重、入太庙时的重视礼节、平日坐车时神态也是庄重的……等, 可谓细腻传神,活脱是一部「孔子传」的剧本。这也许是孔子的弟子观察老师很长 一段时间,所发现孔子日常生活的特征而加以记录的。 2008-06-11 17:27:31 补充: 除了〈乡党篇〉所记,在《论语》其他篇章中也可以看到孔子的生活态度。如〈述 而篇〉所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可知道孔子在家中从不皱眉,随 时保持活泼愉快的心情。而且孔子十分喜欢音乐,听到别人歌唱得好,都会请别人 再唱一次,然后自己跟着唱和。但是孔子这种喜欢唱歌的习惯与随时心情愉悦的生 活态度,却会在遇到别人有丧事的时候予以改变,变得整日哭泣,晚上也不唱歌, 这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丧事。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与「温、 良、恭、俭、让」(学而)也都是弟子对孔子的看法。 2008-06-11 17:28:22 补充: 另外,〈述而篇〉也记载了一个有关孔子行为的一件事:「钓而不纲,弋而不射」。 这是说孔子钓鱼不用大的鱼网,以免把鱼补尽。而且对于正在巢中休息的鸟,不会 去射它们,因为它们没有防备。这可以看出孔子的个性是不会暗箭伤人,也不会赶 尽杀绝。然而这些都只是孔子平日生活的琐事,尚未完全展现孔子到底是一个怎么 样的人。 2008-06-11 17:28:41 补充: 叶公也曾问过子路,孔子是怎么样的人,但是子路却没有回答。孔子知道这件事后, 就告诉子路,你怎么不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而孔子也曾说过自己不是一生出来就什么事情都知道的天才,只是爱好传统, 靠著勤敏而求得学问。这种「好古,敏以求」的态度,与上面所说「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的精神是一致的。这可以说是孔子对自己的自我介绍。 2008-06-11 17:29:08 补充: 孔子的好学与谦虚也是有名的。他曾经自己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 丘之好学也」(公冶长)。也常与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对 于学习,他也曾试过整天不吃不睡,只是苦苦思量,后来发现这样子没有用,还是 要努力读书才行。(卫灵公)而他对学问的态度是「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2008-06-11 17:29:31 补充: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史记.孔子世家》曾 记载他与师襄学琴,不但要弹得很顺,节拍没有错,还要从音乐中去掌握作曲者创 作的目的与作者是何样的人。可见其学习的认真程度。在面对别人说他是圣人,多 才多艺之时,他就马上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2008-06-11 17:29:46 补充: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其弟子公西 华便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述而)孔子谦虚归谦虚,对自己的能力仍是很 肯定,他曾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罕)这我们在前面的〈乡党篇〉都有大略提到他「饮酒虽无度,却不及于乱」 「他在朝上的进退应对及接待宾客的态度」。而他对丧事的重视,从他「日哭」 「不夜歌」都可看得出来。 2008-06-11 17:29:59 补充: 另外,孔子曾对他的学生子贡说:「唉!都没有人了解我!」子贡连忙安慰老师不 要这么悲观,并问老师为什么如此说呢?孔子就说「我这一生不怨天,不尤人,从 基层的学识与艰苦的人生经验起步,但不为现实所困,而可以升华的形而上的境界, 可是真正了解我的,恐怕只有上天了!」言下不胜感慨之意,却也侧面勾勒了孔子 的一些特质。由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知孔子的确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只是不免 感叹自己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获得发挥。虽然他多次说「不怨天,不尤人」,「不 患人之不己知」之类的话,也确实可以做到,但「道之不行」,仍是令他耿耿于怀, 于是周游列国,希望可以获得重用。 2008-06-11 17:30:25 补充: 就是因为他周游列国以干国君的最终目的不是富贵荣华,而是推行自己的现想,故 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说孔子十分重视出处的问题。 因此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不能富贵又如何?重要的是不要违背自已的良心。因此,孔子又说:「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忱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唯其不屑「不义 而富且贵」,故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 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2008-06-11 17:30:41 补充: 孔子在鲁为司寇时,齐国惧鲁国在孔子的带领下变得强盛,于是送美女到鲁给鲁君 及季氏。为此鲁国三日不朝,君臣都去看美女了。孔子很生气,但仍期待国君与当 权者可以收歛一带。直到祭祀时,国君没有按礼节把祭肉送给大夫阶级的孔子,孔 子就离开了鲁国。(微子)在齐国时,齐景公本想重用孔子,却因晏婴的反对作罢。 于是就与孔子说「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吾老矣,不能用也。」 (微子)这是明白告诉孔子「我不能重用你」,孔子知道齐君的态度后,就马上离 开齐国。到了楚的边境,孔子得知楚王杀了二位贤人,马上就带弟子往回走,不入 楚境。 2008-06-11 17:30:54 补充: 在卫,因卫灵公的太子蒯聩不满南子,想要刺杀,事迹败露 ,只好逃到晋国, 卫灵公因此想攻打晋国,而问孔子如何作战,孔子不满卫灵公的作法,于是回答 「如何祭祀,我有听说过,如何打战,对不起,我没有学过。」(卫灵公) 隔天, 孔子再与卫灵公说话时,卫灵公的眼睛只看着天上的大雁,不再向孔子看上一眼, 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2008-06-11 17:31:08 补充: 除了处世态度,孔子的气度也十分的恢宏,在陈绝粮时,而对子路质疑「君子亦有 穷乎」时,仍坚持着「君子穷也要穷得有骨气」,而不同于小人,遇到了困难,就 退步而改变自己的原则。畏于匡时,也坚信着自己所作的文化传承工作是会受到上 天的保佑,而肯定的说「文王既没,文不在玆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 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在面对桓魋要杀孔子时,学生 都请老师逃避,他却十分有自信的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而 公伯寮曾在鲁国当权的季孙氏而前说子路的坏话,并间接的攻讦孔子,孔子的学生 子服景伯很生气的来报告孔子,并且表示「我现在朝中的力量很大,可以除掉这种 人」。 2008-06-11 17:31:19 补充: 换言之,他是要讨孔子的一句话,要公伯寮永远消失也不是难事,但孔子却 说「算了,我所要推行的道可以成功的话,是上天注定的,不能成功的话,也是上 天注定,公伯寮能起什么作用呢?」(宪问)在当时,孔子的许多学生都在各国有 很大的影响力,但孔子都不愿借他们的力量去消除一些反对派势力,这同时也印证 了孔子自己所说「不怨天,不尤人」的处世态度。如果他要把自己在鲁国无法得志 的原因全归罪为公伯寮的构陷,大可动用如子服景伯这种在国内有势力的学生,好 歹给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的人一些教训,可是他没有。也并不认为自己「道之不行」, 是这些人在作怪。由此可看出孔子人格的高洁与心胸的开阔。 2008-06-11 17:31:30 补充: 除了孔子对自己的介绍与孔门弟子的说法外,当时许多属于道家者流的隐士,也曾 对孔子提出不同的看法: 有一次,子路在石门这个地方过夜,早上起来,要出门的时候,守门的人问他「你 是从那里来的?」子路回答「从孔先生那儿来的」。守门的人就问说「是那个明知 道作不到,却硬要去做的孔丘吗?」 2008-06-11 17:31:39 补充: 有一次,孔子停留在卫国时,在自己的家中击磬。有一个挑着草器的人经过孔子的 门口,听到了磬声,就说道「里面这个击磬的人是一个有心人呀!」于是就停下来 听磬。听了一会,就说「这个击磬的人太固执了,磬声岛充满坚定的信念,似乎怕 别人不了解他。事实上,时代可以挽救的话,当然要尽力去救。然而时代已不可作 为了,又何必非出来改变呢?《诗经.卫风》就说了:『要涉水时,如果水浅,就 把衣服拉起来过,以免弄溼。如果水太深,再怎么拉衣服,也免不了弄溼衣服的话, 就干脆直接走过去』,又何必作困兽之斗呢?」(宪问) 2008-06-11 17:31:52 补充: 有一天,孔子坐车行于路上,楚狂人接舆经过孔子的车,便唱着「凤兮!凤兮!何 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歌词的意思 是说:凤啊!凤啊!你倒眉了,你这个时代出来做什么?过去的历史不可以改变与 挽回,未来是你可以开创的。算了吧!算了吧!今天要出来从政,是十分危险的, 你可以免了。孔子听了接舆的歌,心中颇有感触,想停车与他交谈,但接舆却很快 的走掉,让孔子找不到他。(微子) 2008-06-11 17:32:10 补充: 有一个道家的人物微生亩就直接问孔子「孔丘呀!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的忙碌奔波呢?」 孔子回答「唉!实在是我自己的毛病太深了」。 (宪问) 2008-06-11 17:32:19 补充: 在孔子迷路时,打发子路去问路,子路又遇到二位对孔子的行径不赞成的长沮和桀 溺。长沮知道问路的是孔子,就直接说「他已经知道路了」,此处的知道路,是知 道人生的路该如何走,即认为孔子已经选择了他的人生方向,又何必来请教我这个 不赞成他的选择的人? 桀溺则干脆劝子路投到自己这一边,何必跟着一个明知不可 为而为之的人呢?毕境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子路问不到路,只好回来据实告诉孔 子。孔子感叹的说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且语重心长的 说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 2008-06-11 17:32:46 补充: 综合上面的事情,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人都知道鲁国有一个孔丘,是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人。而对于孔子的这种处世态度,许多人是不认同的。而以上这些人的言论、 看法对孔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肯定会造成孔子内心的波澜起伏。这么多的隐士 者流,想独善其身,觉得要出来改变根本是没有效果的。孔子又何尝不知呢?在听 了子路的报告,孔子是怃然良久,可见这些言论是真的触到他的心弦。只是孔子的 看法与他们不一样,而是觉得人始终是群居的动物,你躲进山林与鸟兽同群,是你 放弃了作人之道。 2008-06-11 17:32:55 补充: 时代再艰难,我仍是选择与人群同在,不愿作「避世之人」,所 以仍是忙碌的奔波著。这也就是孔子在直接面对道家人物微生亩的问话,他会回答 「因为我的毛病已经太深了」。这个不能改的毛病就就改善社会与时代。我相信孔 子在回答微生亩的话的时候,一定是苦笑着。 2008-06-11 17:32:59 补充: 而这种强烈入世的思想,也深深感染著子路,有一次子路与孔子失散了,就问路旁 的一个老丈人「老先生,你有没有看到我的老师?」那个老丈人很不客气的说「什 么老师?这种人四肢都不劳动一下,五榖都分不清楚,算什么老师?」说完继续种 他的田。子路摄于其气魄,乃拱手立于一边。后来老丈人留宿子路一夜。隔天,子 路找到老师,把事情说了一次,孔子说那是个隐者呀!要子路再回去找他,他已经 搬走了。子路面对此一情景,也发了一通议论:「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 行,已知之矣!」此翻言论,更是深刻的说出孔子怃然的内心复杂情绪。
参考: literature.idv/news/n-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表现了师生五人怎样的性格
孔子: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曾_: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解析:《子路...

孔子、孟子的弟子、门人的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①;大概他的老师不是有名望的人,所以孟子没有讲他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

孔孟之道的精髓是什么?
所谓孔孟之道,就个体而言,是弘扬、践行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对社会而言,是弘扬中华之德道:即厚生、爱民,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之道。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 ...
出处:出自战国初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篇》。原文节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是什么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说宋朝的朱熹,也是孔子的门人。甚至明清科举制后期,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称为是孔门门人。而狭义上的,就是专指孔子亲自执教过的人。而再传弟子,也有广义的,就是也不单指孔子的徒孙。前面说过,孔子的弟子很多,年龄不同,那三千弟子各自的徒子徒孙,都算得上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弟子和门人.我们通常说孔子弟子有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余人...
孔门十哲简介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 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

《论语》的简介和孔子的简介
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

谁知道关于孔子的资料?
其实,在先秦时代,孔门弟子关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就已经发生了歧义。孔子没后,其门徒散游各诸侯国,聚集徒众讲学或从事经济政治活动,宣扬并践履孔子学说。由于各门徒知识背景及个人性情本不相同,于孔子学说亦取舍不一,旨趣多异,遂有不同的派别,儒学内部产生分化。曾子重孝,孟子言仁,荀子推礼。哲学史上,大哲后学往往是...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的原文以及翻译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评析】忠恕之...

兴安盟15549034939: 在孔子弟子眼里,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 -
叶满安捷: 德高望重

兴安盟15549034939: 1、你眼中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叶满安捷: 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有学问,有耐心,有教无类,桃李满天下,还勇于承认错误,虽然终究没能一展政治抱负,但名流千古,万世师表也就够了.

兴安盟15549034939: 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100字理由,三句左右 -
叶满安捷:[答案] 我觉得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

兴安盟15549034939: 在众弟子眼中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 -
叶满安捷: 思想博大精深,做人品德高尚,深受弟子尊重

兴安盟15549034939: 孔子拜师中,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
叶满安捷: 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事坚持有恒心.我们要像孔子学习,做一个勤学好问、做事有恒心的、谦虚的读书人!

兴安盟15549034939: 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
叶满安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每个人对孔子的观点都有所不同.有的人说孔子是圣人,有人说孔子是凡人,有人说孔子是仁爱之师,有人孔子他是丧家之犬.我们能听说呢?其实,带着恭敬的心去看孔子,你会发现他是可敬的.孔子生性正直,...

兴安盟15549034939: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叶满安捷: 学者在讲诉孔子的生平时,也会较多的从他的政治抱负:礼乐天下;从思想理念:有教无类,应材施教等这几个方面去概括.当然这些都是最正确的,我这边就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说孔子这个人.我觉得夫子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与普...

兴安盟15549034939: 孔子是个什么样得人
叶满安捷: 孔子是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生性正直,主张直道而行,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兴安盟15549034939: 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
叶满安捷: 孔子是个欲到圣人能虚心受教、时时勤奋好学,听到道理就努力实践的人. 1. 虚心受教.韩愈在《师说》里有提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兴安盟15549034939: 孔子在大家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
叶满安捷: 不是非要做官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意思是说以德行感化周围的人、影响施政者,这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政治,并非只有做官才是政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政治的态度.孔子是一个在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的“道”的感悟者实践者.我们应该从孔子身上看“道”是如何具体应用的,从而思考自己该如何做,而不是表面的“模仿”,甚至将其言语作为“金科玉律”来束缚人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