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茶方式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作者&投稿:方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代的点茶法和日本抹茶道的区别之一~

宋代的点茶法和日本抹茶道的区别如下:
一、所用茶叶不同
宋代点茶主要是饮用蒸青团茶。
日本抹茶道是使用抹茶,把茶叶的新芽摘除后蒸汽杀青,然后阳光下晾干,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
二、程序不同
宋代点茶的程序基本包括备器、洗茶、炙茶、碾罗、择水、取火、候汤、熁盏、点茶、啜饮等步骤。
日本抹茶道的程序包括温碗、调膏、点茶。也就是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再取用2g抹茶粉置于茶碗中,注入少量的热水,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三、所用茶筅不同
宋代点茶所用茶筅的样子类似于竹刷子。
日本抹茶道使用的茶筅,是由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茶碗是平底的,主要为了在点茶时能搅拌均匀。
四、所用茶碗不同
宋代点茶所用茶碗选用黑色的盏,为增强茶盏的蓄热能力,盏壁就要微厚,但也不能太厚。
日本抹茶道使用的茶碗主要是有两个大类,一种叫“乐茶碗”,一种是“志野”,乐茶碗比较扁平,志野则桶状明显。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这一时期,“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茶院”过渡做了铺垫。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此前的斗茶会都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总之,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宋代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
  1.日本第一本茶书《吃茶养身记》出版镰仓时代(1192一1333年),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诞生。作者荣西曾两次到中国潜心钻研禅学,同时还研究总结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荣西回国后,他在日本九州的背振山、圣福寺种了茶。当时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五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由于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丰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因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做“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末茶点饮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300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
  2.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禅宗流派,一是律宗流派。禅宗流派以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流派则以西大寺的敷尊、极乐寺的忍性为主。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3.日本茶文化——斗茶的形成日本文永四年(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从中国的宋朝回到日本,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台子”后传人大德寺,梦窗疏石国师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日本“茶道”又增进了新的内容。室町时代(1333一1573年),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了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到了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杂、奖品种类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时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艺性的特点决定的。摆弄进口货,模仿宋朝人饮茶,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在室町时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室町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渐向高级化发展,为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没有晶茶比赛的内容,也没有奖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问茶简明扼要,一扫室町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书院茶”时代基本确定下来。书院式建筑的产生使进口的唐宋艺术晶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代建安斗茶盛行
(一)宋代建安繁荣的茶叶生产。
宋代中国“斗茶”的发源地是建安,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地理环境与气候都很适合茶叶的栽种。
宋代建州茶产区集中,每到采茶季节,“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观”。[1]而建安茶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是建州其它地方无法相比的。建安茶区在北宋时就已形成了“喊山”之俗:“调民数千,鼓噪山旁,以达阳气”。[2]从“调民数千”去“喊山”来看,当时建安茶叶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
宋代建安北苑贡茶名闻天下,北苑贡茶产于凤凰山,即今建瓯市东峰镇霞镇村境内的凤山茶场。北苑之名始于五代,龙启中(933-934)里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园献给闽王后不久就被列为皇家御茶园,凤凰山因位于闽国北部,故称北苑。
宋朝宫廷以及贵族用茶,都将茶制成团饼饮用。北苑贡茶在宋代成为皇室贡茶中的极品,“制愈精,数愈多,胯式屡变,而品不一”。[3]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置龙凤模印,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中曾谓龙凤团茶:“其价值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赵估在《大观茶论》中评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凤团饼茶,名冠天下。”这里的“建溪之贡”即是指北苑贡茶。
(二)宋代建安斗茶
唐冯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从唐朝后期开始,建安茶农们便有斗茶习俗,这是审评茶叶质量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
宋代建安斗茶品鉴之精,陈义之高,前所未有。其斗茶程序十分复杂,包括斗茶香、斗茶味、斗茶具等。每当新茶制成后,建安茶农们各自把新制的茶饼碾成末,放在茶盏内,沏以新沸开水,比试茶水汤色、汤花。汤花以泛起白色泡沫为贵,搅动后以青白色为佳,若茶汤在茶盏周围沾上水痕则为负。
开始只是建安茶农的比试,后来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庶民百姓皆纷纷效行,引为乐事,茶宴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随后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经丁谓、蔡襄等人倡导宣扬,逐渐地宋代统治者对斗茶也乐在其中,这种“斗茶”习俗逐渐发展成为鉴尝茶品、冲泡茶艺的盛会。
建安茶文化繁荣从宋代建安的建窑可见一斑。盛于宋代的建州的建窑是我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它分布在建阳县(原建安县)水吉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兴盛于两宋、元初,宋时在此窑炉群集,有长龙窑九十九条。
建窑生产的兔毫盏釉色或漆里发亮,或黑中闪现金黄、银色兔毫纹,下半部露胎无釉,胎骨给黑、坚硬,扣之有金属声,它代表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最高成就。朱淡《陶说》云:“宋时茶尚撇碗,以建安兔毫为上品”。
宋人评茶以白为上,蔡襄《茶录》的第一句就是“茶色贵白”。这是斗茶胜负的衡量标准。宋朝皇帝特别是宋微宗很喜欢用“建盏”饮茶,他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他对建窑生产的兔毫茶盏推崇备至,当时的官员也争相效仿,以用“建盏”饮茶为时尚。
建安斗茶向日本的传播
(一)通过浙江一带间接地传往日本
宋代,日本来中国学习和中国赴日本讲经传法的僧侣人数的增多,他们把中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带到了日本,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文人墨客的褒扬极大地推动了建安茶文化的传播。陆游先后写下以茶为题材的诗篇三百九十多首,其中有很多是关于建安茶事的。宋代梅尧臣也写了六十多首,他写的《建溪新茗》、《答建州沈屯寄新茶》等.建安斗茶通过皇帝及文人、士大夫、商人等传播到江浙一带,又通过浙江径山等寺院传到了日本。从建安传来的斗茶游戏伴随着皇帝的宣扬很快在浙江一带流行开来。
宋代浙江一带既集中了中日贸易的主要港口,又是禅宗、名刹、名僧荟萃之地,日僧如荣西、南浦绍明、道元、清拙正澄等多前往江浙学习,宋僧也多从江浙港口东渡日本。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许多日本禅宗僧侣留学于浙江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和余杭的径山寺等,学习并掌握了当地种茶、制茶、饮茶技术。
斗茶虽以建安为盛,日本来留学的僧侣却很少到建安,径山茶礼成为了日本茶道的直接源头。日本僧侣们把径山寺的“斗茶”、“点茶”、“茶会”、“茶宴”等茶文化传人日本,甚至在浙江天目山留学的日本僧侣把辗转运到浙江天目山一带的建州黑釉盏带回日本,或许他们不知道这种茶盏来自于建州,所以把这种茶盏叫做“天目”釉,并一直沿袭至今。今天日本“茶道”仍使用模仿建盏的茶盏。


宋代饮茶方式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2.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禅宗流派,一是律宗流派。禅宗流派以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流派则以西大寺的敷尊、极乐寺的忍性为主。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

中国茶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据文献记载,鉴真太师是最早向日本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人,后来日本高僧最澄、空海法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佛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最澄、空海法师将中国茶籽种于日本近江台麓山地区,并向本国传播了中国饮茶习俗,最后建立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谈起茶道、茶文化,...

日本茶道流行的饮茶方式
1. 烧水:选用高质量的矿泉水或者能够饮用的纯净水,将水烧开至合适的温度。2. 准备茶具:茶具包括茶碗、茶筅、茶匙等,每个茶具都有其特殊的摆放方式和用途,需要根据仪式和场合进行选择。3. 泡茶:将茶粉倒入茶碗中,加入适量的水,使用茶筅轻轻搅拌茶粉,直到形成泡沫和浓郁的茶汤。4. 品茶:品茶时...

中国茶道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
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来华研习佛法,带回茶籽并引入中国的饮茶方式,制定了最初的日本茶道仪式。他的著作《吃茶养生记》将茶视为“圣药”和“长寿剂”,对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和深入影响深远。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从唐代的煎茶道,到宋代的点茶道,再到明代的泡茶道,至今仍以泡茶道的形式流传。然而,日本...

中国茶道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
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中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荣西禅师晚年著《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将茶誉为“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历经煎...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奈良、平安时代的饮茶风俗
最澄不仅是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他还为日本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将茶引入日本。最澄提倡的“圆密一致”和“四宗合一”思想影响深远。他带回的茶种在日本开启了茶文化的篇章,而当时的饮茶方式仍沿用唐代的饼茶煎煮法,如《经国集》中的《和出云巨太守茶歌》就描绘了那时的煮茶场景。在弘...

日本的抹茶道继承了我国哪个朝代的饮茶方式其特点有哪些?
1. 日本的抹茶道继承自中国的唐朝茶文化。2. 抹茶道中使用的茶具和茶道礼仪,体现了唐朝饮茶方式的特点。3. 抹茶道强调和、敬、清、寂四个原则,这与唐朝茶文化的精神内核相契合。

日本的饮茶方式
日本的饮茶方式非常注重礼仪和仪式感,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饮茶方式:1.抹茶道:这是一种传统的日本茶道仪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这种仪式中,茶师会使用抹茶粉和热水制作出浓郁的抹茶,然后用特殊的器具和手势将茶倒入陶瓷杯中,供给宾客品尝。2.煮茶: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宾客只需将茶叶放在壶中...

日本的抹茶道继承了我国哪个朝代的饮茶方式其特点有哪些我国唐宋的饮茶...
1. 抹茶道的起源和发展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2. 日本的抹茶道继承自中国的唐宋时期的饮茶方式。3. 抹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嫩叶、蒸汽杀青、制饼、烘焙干燥、石磨碾磨成粉。4. 冲泡抹茶时需将茶粉倒入茶碗,注入沸水,并用茶筅搅拌以产生丰富的泡沫。5. 抹茶饮用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一门艺术,...

日本饮茶风俗
日本茶文化起源于公元9世纪,当时唐代使者将茶叶带入日本,由此开始了日本人对茶叶的喜爱。在日本,饮茶是一项深深植根于文化的传统。茶道被视为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修养,同时也是社交的一种方式。在日本,有很多种茶,包括绿茶、黑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绿茶,因为绿茶是...

勐海县13082365354: 日本茶道的传统方法 -
休刻美法: 奈良初期(八世纪),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 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

勐海县13082365354: 径山寺票价是多少钱 -
休刻美法: 径山寺的门票价格为**30元**.1.2米以下的儿童以及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票.如果持有杭州寺庙年卡,则可以直接出示年卡进入,无需购买门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提前在网上预约,以避免现场购票的麻烦.具体的预约方式可以微信搜索:“杭州寺院参观预约平台”.

勐海县13082365354: 日本茶道的起源 -
休刻美法: 日本茶道,从余杭径山寺起步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为了证实这一在日本得到公认的茶道渊源说,日本《妇女画报》杂志社的记者来到杭州,探...

勐海县13082365354: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由来? -
休刻美法: 六朝以前的茶事: 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起源于中国的巴蜀地区,到了西汉时期巴蜀地区已饮茶成风,并在这一地区具有了贸易场所,同时还有了专门的饮茶用具. 汉以后,由于经济、文化...

勐海县13082365354: 日本传统文化是不是受宋朝影响最大 -
休刻美法: 唐代对日本的影响是公家文化,平安奈良时期明显,现在就不怎么看得到了.其实日本文化主体还是武家文化,镰仓府受宋代影响最大,其次是受朱明影响的江户府. 武家宗教禅宗法华宗都是宋代传过去的. 武家艺术茶道插花宋代传过去的. 武家社会道德的基础也是改版的宋明理学.

勐海县13082365354: 日本人在中国的泡茶里加了什么
休刻美法: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

勐海县13082365354: 给宝宝起名 -
休刻美法: 忌木缺水2刻,流资欠缺.朱元镇(地名含远古意义,镇属金可买水平五行,小名禛禛、 朱璠区(住在盛产美玉的地区,也是地名,璠携玉属金可买水平五行,小名取取1个字确实无法取.2个字也很难...

勐海县13082365354: 现在宋代点茶法的接班人是?现在宋代点茶法的接班人是谁
休刻美法: 由中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专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承担的“宋代点茶技艺和文人茶会复原”课题研究成果最通过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组织的专家验收...

勐海县13082365354: 中国古代饮茶风俗有和变迁? -
休刻美法: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的原产地是滇西南,至今在我国云、贵、川一带,仍然生长着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有800多年树龄的.中国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