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作者&投稿:谷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看,屈原上承《风》《雅》诗人,下启两汉赋家,自是一个承先启后而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的伟大的天才诗人。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篇》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赋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这话评价屈原及其作品颇为简括、惬当。《辨骚篇》末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就是这样首次论定了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当然,提起最初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而给以很高的评价的,我们不会忘记首先为屈原作传记的司马迁。章炳麟《检论》说:“《楚辞》传本非一,然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则知定本出于淮南。”又说:“班孟坚引淮南《离骚传》,文与《屈原列传》正同,知斯传非太史自纂也。”尽管司马迁所据《楚辞》祖本及其评价或有出于淮南,他总得加工一番才能作出屈原传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见,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殊的遭遇里,锻炼了发展了而自成其崇高的伟大的心灵;发见了作者的生平人格和作品风格的完整、有机、诉合无间,赋予了作品以不朽的生命。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共收集诗歌305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风俗、文艺等诸多方面,广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现实的广阔性,是其思想特点之一。《诗经》中的诗来自广大的地区和阶层,作者有奴隶、自由民、士兵、流亡者、乞丐、思妇、弃妇,也有从统治者内部分化出来的受打击、排斥的贵族。他们从不同的地位、遭遇和生活感受,从各个不同社会侧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的生活,时间跨度之长,背景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是后来许多诗集都难以比拟的。《诗经》反映现实的深刻性,是其思想特点之二。作者大多能站在被剥削者的立场,揭露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本质和压迫人民的罪行,也反映了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及奴隶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反抗过程。《诗经》通过这些描写,真实地勾勒出周代怎样由全盛走向崩溃没落的历史。
《楚辞》是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论述,正确指出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传说中,岳麓书院悬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名联。此乃一副典型的集句联,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则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传说清嘉庆年间,时任山长袁名曜出上联,贡生张中阶对下联。“惟”在这里是个语气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说“楚国出人才,而这里的人才又最为兴盛”。与《诗经》来自民间、经过提炼加工不断臻于完善一样,楚辞也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熟起来,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异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理想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理想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理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

  诗人写自己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和那些统治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接着诗人在斥责了统治集团的“谣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己的绝不妥协:“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统治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统治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己美好的理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平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对于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实写。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大量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异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鸟、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辔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雷师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十分煊赫。
  
  不独这一段的描写是这样,还有大量的描写也是这样。宇宙间一切奇丽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笔端。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的情怀,和上面那些又有不同: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回肠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但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因此诗中写到十分绚烂之处时,紧接着就描写了他失望的心情,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伫”。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的满腔悲愤的心情。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扬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和谐的完满的整体。只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离骚》是屈原毕生心血和人生阅历的结晶之作。诗人回顾了人生旅途中的春风得意、不遇明主、遭谗被贬的沉痛经历,是他“发愤”而著的经典之作,现实大起大落的人生赋予了屈原创作精神,他的情感来源于自我与现实的冲突,激愤之极就会无法抑制地宣泄出来,离殃致愍,倾注所有情感写出《离骚》,因此如果没有过经历这些遭遇,就无法著成《离骚》。


分析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异常灿烂的光采。《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

楚辞中的经典名句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与诗经不同,楚辞是屈原根植于楚文化独创的文学风格,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楚辞中的经典名句,欢迎大家参考!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首先说明,许多人认为这句是屈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不过要说明的是,整个离骚是屈原表...

为什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据此可见,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

屈原的《离骚》赏析和后世影响(2)
刘勰《文心雕龙》:“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快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人丽,马、扬沿波而得...

离骚赏析
(司马迁)“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刘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对于屈原《离骚》一诗所具有的崇高美这一特色,古今人正有着不二之词,同一感受。 其次,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是长诗《离骚》的另一鲜明美学特色。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节选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他惊人的才华象飘风那样奔放,宏大的志愿象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踪迹,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同样无边无际。2、《离骚》是作者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体现了诗人鲜明的个性,...

求文心雕龙 辩骚篇翻译!急!!!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1,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2。金相玉式3,艳溢锱毫4。 〔译文〕 总之,假如没有屈原,哪能出现《离骚》这样的杰作呢?他惊人的才华像飘风那样奔放,他宏大的志愿像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终极,伟大作家的思想情感也同样的无边无际;因而为文学创作树立了很好的榜...

屈原为什么被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还有,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

屈原是什么的人?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洪兴祖《楚辞补注》:“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

屈原投泪罗江之经过
总之,屈原的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高超,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刘勰所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唐代大诗人李白歌道,“屈乎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人格和作品,光照千古。 屈原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政治改革家。他在政治改革上有一整套理论,可惜我们...

武义县19879024951: 《离骚》抒发了什么样的爱国感情 -
孙胡美地:[答案] 《离骚》集中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深情 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急剧变化的战国后期.当时,七雄并起,逐鹿中原,楚国内部存在着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激烈斗争,在外交上表现为亲秦、亲齐的斗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对内能否进行彻...

武义县19879024951: 有没有屈原赋的说法?楚辞是屈原独创文体? -
孙胡美地: 有,先前辞赋混用.楚辞不能说是屈原独创,只能说屈原使它登上了顶峰,足以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肩.不有屈原岂见离骚,也只能这么说.就像曹雪芹的小说登峰造极,但不能说小说是他独创的文体.一种文体的辉煌作品,常在出现一段时间后.

武义县19879024951: 屈原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
孙胡美地: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最新考证为湖南临湘)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73句,2477字,可谓宏篇巨制.关于《离骚》的篇名,司马迁解释...

武义县19879024951: 形容词 男人成熟 -
孙胡美地: 温文尔雅、儒雅、稳重、风度翩翩 气宇轩昂 文质彬彬 一表非凡 睿智,玉树临风、 清新俊逸 清美新颖,不落俗套.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品貌非凡 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

武义县19879024951: 有没有关于易茯苓和风天逸的成语啊 -
孙胡美地: 惊才风逸 jīng cái fēng yì 【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指人的才华

武义县19879024951: 屈原的《离骚》,哪位赏析一下,给我点启示! -
孙胡美地: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