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众生悟透的相,众生是佛悟透前的相

作者&投稿:斐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萨相"、"佛相"、"众生相"是什么,各有什么区别?~

1.”菩萨相、佛相,众生相“:实际上这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
2.【”菩萨相、佛相,众生相“】为善所化,视为同宗,可做一相论,可理解为世间一切善果皆为菩萨相、佛相。
3.【众生相】:世间万象,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你能感受到的,无关善恶是非,皆为众生相。
4.【选自】:《金刚经》第三十一品

5.【简介】:
金刚经是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的诵本。

菩萨相、佛相,为善所化,视为同宗,可做一相论,初学者可理解为世间一切善果皆为菩萨相、佛相,同理,世间万象,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你能感受到的,无关善恶是非,皆为众生相,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若你的修为到达一定程度,试着去把众生相、菩萨相、佛相结合在一起,随缘是相,因缘得相,万化万像,无色无相,相由心生,随心而相,得我上善道果---个人愚见!

觉悟者即佛,迷误者即众生,仅此区别。

其实,众生和佛的区别就是迷与悟。
一切众生和佛都是究竟平等的,本来圆满的。

一个人在没有参透红尘的时候,即使见到了佛,也与众生无异,参破红尘的人,看天下苍生皆为平等与佛无异

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未觉悟的佛。南无阿弥陀佛!


"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是什么意思,请解释的通俗点
解释: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成佛一点稀奇都没有。成佛就是还原了,回归到本来面目。一日三省吾身,返观内视,修身养性,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性即佛 。

请问什么叫诸相非相
解析:金刚经》中的经文“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此语乃是大比丘众之长老须菩提问之如来,若有相之身可否见得如来,而如来回之如上。本意是想告知众生,唯有悟透所有表象,都是虚假的,看清本质,则能立地成佛。人生之初,多局限于表象,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心经的前三个字是什么?
这三个字若是悟差了,那就是一步歪则百步斜,去之甚远了。悟解《心经》第二个难点是经文中第二句的前三个字,舍利子。若再把此三字悟透,则经之全文就会慢慢解开了。但凡能把上述这六个字悟解出,再阅其它经卷会尤如心有灵犀,不仅会深感众佛经之妙味,而且也渐渐能把握住修佛的方法了。怎样解读“观自在”...

人为什么要走到绝境了才能大彻大悟?
通常人们会认为,绝境对人的刺激是最强烈的,面对绝境的人就不会被其它外物所影响,就会心无旁鹜专心的思考问题了。 如果能够对一件事情想透彻了,就会悟透很多道理,因为世界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大多数人在很多时候都是被物像左右的,只有到了绝境了才被迫的考虑问题。众生相就是只有到了绝境才能够大彻大悟。 ...

佛教哲学讲的“空”与道家所讲的“无”有什么异同?
释迦牟尼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而《法句经》也说:昔世尊在祇园精舍,有四比丘,共论世间何者最苦?一言淫欲,二目饥渴,一言嗔恚,一言惊怖,共诤不止。佛言:“汝等所论,未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嗔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4、“常...

鬼谷钱经:金钱的背后是人性 反向操作才能扭转乾坤
切记:你只要把一门学问弄懂悟透, 此生你就不会缺钱。正所谓:一道既得万法生起。禅门商道财智动力工程归纳总结了现实中形形色色精英们的思想智慧和人生经验,博采众长,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既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从现代中吸收精华,提炼浓缩出来一整套商业智慧体系。主要包括金钱财富和商业经营的理念,思维,模式;还有具体...

道非道 佛非佛 问世间何人能悟透道 修得佛 想世间万千法门 何为道...
佛本是空,世间万物都是在演变的,你现在看到的东西听见声音,并非是你昨天,或明天见到或听到的。一切相,皆是表象,如果你知道众相非相,皆可成佛了。至于魔和妖,就是指一个人是自我观念太重,什么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得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甚至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去改变他们的...

十八罗汉诗句五律
注自然满大千十五、阿氏多貌似鬼王心慈善守佛护法鹫峰山张口露舌齿牙显得法眼正靠修研十六、注荼半托迦修行路上多坎坷受学诵读几波折逐步研习愚痴少悟透佛法妙慧多十七、阿难佛法无边信愿行参透法理靠苦功“多闻第一”需顿悟瞬间乃在长久中十八、摩坷迦叶坚心执意苦修行微妙法门寻常中拈花微笑留名典心心相印乃...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是什么意思
在轮回中轮转不易解脱。我们皈依佛陀,所求的是要解脱是要觉悟,升官发财虽也不错,但都不是本分的愿心,而所作所为自己都要负责任,所以我们自己要去努力、去体悟,还要能去利益更多的人,就得要发愿修成佛道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悟透解脱的大道,发起成佛的心。

佛祖开悟之前到底看到了、悟到了什么!
这一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的第一句话。对此,初学者可能会有误会之处。末学分几个方面略说如下:其一: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佛悟到的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即是一切众生本具的真心。唯有此真心,是一切有情的“共同点”,区别于“无情物”(木石瓦砾)...

镇平县18550908509: 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 这话并非出自佛经的?
豆卢娣塞而: 是这样的,小乘佛教认为,有的人有佛性,有的人没有佛性.但大乘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 这样就很好理解“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的解释了. 佛教传到中国,结合中国人的特性,发展出了禅. 六祖慧能指出:不传外教,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镇平县18550908509: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是什么意思?
豆卢娣塞而: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只是觉悟而已,与众生没有丝毫差别;众生只是迷惑而已,与佛没有丝毫差别——这就是所谓的“众生平等”,也就是: “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尚未觉悟)的佛”.

镇平县18550908509: 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
豆卢娣塞而: 其实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不觉悟.所以慧能才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 何为觉悟?觉悟分好几个层次.比如小乘的觉悟,只是破烦恼障与解脱生死轮回,而大乘的觉悟,除了解脱生死轮回,还要见法界的实相.即使是菩萨的境界,也分为52个阶位.佛是最高的觉悟境界,在佛法中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而阿罗汉的觉悟叫:正觉.菩萨的觉悟叫:正等正觉.

镇平县18550908509: 什么是佛什么是众生? -
豆卢娣塞而: 佛也是众生中的一员,于众生无任何区别,同是无常生灭之身!佛因证悟人生真相,实际践行无常、苦、无我的解脱之路!众生执迷于世间,无法体证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相,所以佛与众生有根本的区别!

镇平县18550908509: 佛是成佛的众生 众生是未成佛的佛是什么意思 -
豆卢娣塞而: 这是说,佛与众生的佛性,是平等无二的.佛的佛性显现了,就是佛;众生的佛性没有显现,就是众生.就象金子,和金矿的关系.金子显现,就是佛;金矿埋土里,没有显现,看到的只是土,那就是众生.

镇平县18550908509: 佛到底悟到了什么? -
豆卢娣塞而: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悟到了什么?“奇哉!一切众生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简单地说,众生(一切生物)都是佛.每一个众生的本性澄清湛寂,悟到了这一点就叫觉,觉悟了就成了佛.那么,一般...

镇平县18550908509: 净宗师父讲法:佛与众生是什么关系 -
豆卢娣塞而: 佛即众生,众生即佛.只不过佛是觉醒了的众生,众生是痴迷中的佛

镇平县18550908509: 佛的意义是什么? -
豆卢娣塞而: 佛,是梵语,用华语讲是最高的觉者.觉,觉悟.本意而讲,是觉知、明白.佛陀明白了世界众生、万物本性皆空、皆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任何善、恶之果皆是自己所造的业力所显.善、恶之因皆出于心.佛...

镇平县18550908509: "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是什么意思,请解释的通俗点 -
豆卢娣塞而: 其实,众生和佛的区别就是迷与悟. 解释: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成佛一点稀奇都没有.成佛就是还原了,回归到本来面目.一日三省吾身,返观内视,修身养性,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性即佛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