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夏完淳是什么人?

作者&投稿:裔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夏完淳是怎样的一个人?~

夏完淳,字存古,别号小隐,松江华亭人,父亲夏允彝是明末一个爱国文学团体“几社”的领袖之一。夏允彝特别关心儿子的成长,注重对儿子的教育,不仅鼓励夏完淳认真读书,而且还特地为儿子请了张溥、陈子龙等知名学者做老师。夏完淳天资聪颖,又有父亲严格督促、老师谆谆教诲,很快就能背诗诵文。到了9岁,他就已经写出了一部叫《代乳集》的诗集。大家都十分惊喜地称之为“神童”。
他还依照父辈的模样,组织一部分少年朋友,成立了一个叫“西南得朋会”的小团体。大家常常在一起研究诗文,谈论国事,小小年纪的夏完淳,少年时代就怀着远大的抱负,探讨救国救民的良策。
清军占领苏州和杭州后,多次请夏允彝出来做官,都遭到夏允彝的严词拒绝。夏允彝还联络他的学生吴志葵组织抗清。他们计划以吴志葵的3000水军为主力,联合吴江、太湖等地起义军队,夺取苏州、杭州、南京,收复江南。当时夏完淳只有15岁,刚刚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就毅然决然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参加了起义军。
当起义军300名先锋攻打苏州时,清军猝不及防,不敢应战,这时吴志葵的援军还没有及时赶到。
清军见起义军人少力薄,便壮了胆子,疯狂攻击,结果起义军300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夏允彝见祖国山河破碎,而自己却无力挽救,十分伤感,他把自己未完成的著作《幸存录》的手稿交给夏完淳,叫他继续写下去;又叮嘱儿子变卖家产,充作军饷。然后,他怀着满腔的悲愤跳进松江自杀了。
夏完淳和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饮血酒盟誓,决心抗清到底。
他们又在一起筹划,参加了吴日生的队伍,转战在江浙太湖一带。因力量悬殊,起义军不久便失败了。
夏完淳没有因此而罢休,继续组织斗争,在太湖地区联络抗清义士,但由于南明政权无心抗清,种种努力都化为泡影。
顺治四年(1647年)秋天,夏完淳写给鲁王的一封奏折不慎被清军查获,清军闯入他家,将他和他的岳父一起抓住押送到南京。
主持南京军务的明朝降将洪承畴,听说江南“神童”夏完淳被抓到了,立即下令将夏完淳带到堂上来,劝他投降。
洪承畴对夏完淳假惺惺地说:“你小小的年纪,懂什么叫造反啊!一定是上了坏人的当,只要你肯归顺清朝,好好读书,保你今后有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
夏完淳明明知道这人就是洪承畴,却故意说:“我听说有位洪承畴先生是大忠臣,在松山杏山的战斗中,他带兵奋勇杀敌,壮烈牺牲。我虽年纪小,但早就仰慕他的英名。现在我要像他那样杀敌报国,誓不投降。”
有个卫士悄悄地告诉他:“坐在堂上审问你的就是军务总督洪承畴,他没有死,归顺了清朝,当了大官。”
夏完淳听了,显出很气愤的样子,冷笑一声说:“洪先生壮烈殉国,无人不晓。当时崇祯帝亲自设祭,泪流满面;众大臣东向遥拜,痛哭失声,谁敢冒充忠臣大名,实在是太卑鄙了!”
洪承畴听了后,像吃了一只苍蝇,胃口直往上反。他又羞又恼,在这么多文武官员面前自己竟被小孩子耍弄了,简直是丢尽了脸。他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地喝令卫兵:“快……快……给我带下去朝死里打!”
在狱中,夏完淳根本不把生死放在心上。他坦然自若,谈笑风生,并写下了有名的《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诗集《南冠草》,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
他还劝自己的岳父要正确对待人生,在狱中曾作一首诗赠给岳父,诗是这样写的:乐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
自羞秦狱鬼,犹是羽林儿。
月白劳人唱,霜空毅魄悲。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在诗中,夏完淳把为国牺牲看得像出去游玩那样平常,他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了岳父。
当年秋天,夏完淳和其岳父等30多人在南京西市刑场同时被害。临刑前,夏完淳大义凛然,昂首挺立。刽子手却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这位视死如归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
夏完淳牺牲后,有人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埋葬在小昆山下荡湾村夏允彝墓侧。夏氏父子之墓,受到后世人的瞻仰凭吊,成为当地的胜迹。夏完淳那喷薄着爱国豪情的诗文,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千古绝唱,受到人们的珍视。

最佳答案【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少年才子,民族英雄。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才情早熟,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4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兵败自杀后,任鲁王中书舍人,太湖吴易军事参谋,不懈为抗清奔走。被捕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早期诗作,内容单薄,有摹拟痕迹。投身义军后,其诗直面人生,慷慨悲壮,有生活实感。诗中充满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细林野哭》为其代表作。其文记述江南亡国之变,剖析亡国之因,抒发起政治抱负,《狱中上母书》视死如归,更是悲壮动人。有《夏完淳集》。

  夏完淳,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南明诗人,爱国英雄,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市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当时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一次他问岳父钱栴:“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丈人惊愕,一时无从回答。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就,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得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被押出处斩。临刑,立而不跪,神色不变。死年才17岁。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荡湾村夏允彝墓旁。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小昆山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陈毅同志于1961年亲笔题写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夏完淳出生于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这时的明朝社会离灭亡只有13年了,可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自天启以来的虐政,弄得民穷财尽,崇祯上台后虽决心挽回败局,但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他刚愎自用,多疑少信,不喜欢听逆耳之言,信任贡谀献媚的宦官,因此不但促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且还“自毁长城”,中了离间计,杀害了袁崇焕等忠心为国的良臣,给予关外清兵入侵的机会。同时,自1628年起,在饥荒最为严重的陕北又爆发了农民起义。焦头烂额的崇祯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剿匪”上,大力征收苛捐杂税,抓丁入伍以对付农民起义,使得国家一片混乱,政治已紊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同时,在文化思想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理学桎梏的时代精神也在广泛发展,许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的士人按照文学观念或活动地域形成各种流派或社团,与腐朽的阉党进行斗争。这里面就有著名的东林党。继东林党之后,又有组织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及小市民的复社和几社,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就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一代奇才夏完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大雷雨即将来临前的江南,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
  夏完淳出生后,夏家上下欢天喜地,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祝贺,祝贺夏允彝35岁喜得贵子,更祝贺夏家单弱的门庭终于有了生机。大家都涌到摇篮边,啧啧称赞这有着一双黑亮眼睛的婴儿天庭饱满、聪明可爱。此刻,这个躺在摇篮里,乳名端哥,大名完淳,号存古,别号小隐的孩子还不知道,那些欢喜地俯在摇篮上向他微笑的人是多么地优秀,他们的才华,他们的教诲将影响他短短17年的有生之年,并使这17年在历史上永远留下光辉的一页,并且因为了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留在了历史的书页中。
  在文学上,陈子龙和夏允彝一样主张继承明代前后七子传统,诗宗法汉魏六朝盛唐之音,以求振兴国运。他的才气在当地及江南各省都很有名,尤其以不读死书,重视时务而闻名于世,这在迂朽的明末是很难得的。他对宦官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都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完淳的文学成就亦受了他很大的影响。
  他和夏完淳的关系即使在现在也是非常理想完美的,二人既是师生,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又成为共同战斗的战友。他对夏完淳的影响,并不小于夏允彝。
  完淳的老师除了陈子龙外,还有太仓人张溥,他是复社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五人墓碑记》向为人们所传诵,并被选入了高中课本里。张溥也是夏允彝的要好朋友,对完淳非常喜爱,常常耐心地给他解释书中的疑难问题,只是英年早逝,死的时候只有40岁,那时夏完淳还不到12岁。
  完淳的老师中还有抗清义士史可法、黄道周以及后来完淳为之做参谋的吴志葵等。他们的气节文章给夏完淳带来的是另一方面的更加严谨、更加壮烈的教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个“平生风谊兼师友”的特殊人物,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姐丈侯文中、内兄(大舅子)钱熙外,还有一个后来死得极其悲壮的人陆鲲庭。清兵入浙江后,这个崇祯时的进士惟恐被拉出来做官受辱,决心一死。无奈家人对他看管很严。一天,他趁妻子偶然离开时插上房门上吊自杀。家人发觉后破墙而入救活了他。他却痛苦万分,质问家人:“奈何苦我!”最终还是自杀身死。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并不鲜见的。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不像洪承畴那样卖身求荣做了贰臣,也不隐居保全自身,而誓死以求舍生取义,这种精神极其悲壮。
  夏完淳能有幸遇到这么多良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千百年来祖国传统文化熏染的结果使夏允彝没有被别人对他儿子的吹捧夸奖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从性格及品性上来对儿子进行教育,并为他选择了多位这方面的良师。为此,夏完淳将一生感激自己的父亲。
  综上所述,夏完淳之所以能迅速成长,最后成为留名青史的少年英雄,除了他自己有较好的资质以及刻苦学习的主观条件外,家世、家庭、环境、教育、交游、社会、时代诸因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言行,都是有着自幼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立身报国的信念为指导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十几年来一点一滴的环境熏陶与长辈的言传身教都为他在特殊而伟大时代中的杰出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允彝到长乐县后,开始废弊兴利,大刀阔斧地进行自己的改革计划。他的治理方针的中心内容就是“用古教化”。因为他是个主张复古的人,对人民,他反对使用苛捐杂税,提倡“抚慰弱,煦煦如家人”的民本主义思想,力求达到孔子所说的“ 大同”境界,即用古人的方法,来治理明朝末年的社会。由于他廉洁无私,又通晓经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更由于他善于判决疑难问题,一时间长乐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个个拍手称快,连其他地方的人也跑来请夏大人裁决纠纷,无不满意而去。
  在很短的时间内,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便控制了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农民军命令明朝贵族、官僚交出巨额赃款,并严厉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大官僚、大地主,一时间穷苦百姓拍手称快。
  然而,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很深的知识分子及官员阶层闻听此讯却悲痛万分。这是历史的局限性,不可苛求。因为对士大夫来说,忠君和爱国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忠君观点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支柱,没有它,夏允彝、夏完淳以及封建时代一切知识分子所受的教育就无从论起。这种局限性也给了清朝统治者以借着代行讨伐的口实,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建立清朝政权的策略得到成功。
  对于在家服母丧的,曾被崇祯皇帝赏识,并破格提拔的夏允彝来说,明朝的灭亡、皇帝的自杀都给了他极大的打击。丧母、丧君,刚刚有了点成绩的仕途又无路可走……。一时间,他恍若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夏允彝曾拜谒史可法,商议恢复大计,由于南明弘光政权的迅速崩溃,夏允彝才不获展,在林野乡间仍旧想有所作为。当时满清在江南的统治还不稳固,义师纷起,明朝残余军事力量散落其间。于是,夏允彝暗中写信给自己从前的学生、明朝江南副总兵吴志葵,商量准备合兵攻取苏州,然后收复杭州,再进兵南京,以图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也就是在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夏完淳匆匆完婚后,马上和父亲一道加入戒旅军中。可惜,吴志葵无长远谋略,军将多懈怠贰心,苏州城不仅未被攻下,这些残明的乌合之众,也大败四溃。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夏允彝反而变得愈加平静,他决定要自杀殉国。乡人劝他可以趁乱渡海去他曾任地方官的福建,招纳兵马,再图恢复。夏允彝考虑再三,没有同意,怕举事再败以至于蒙羞万世。松江清军主将早闻夏允彝大名,表示只有他出山,一定给大官作。清将还表示,即使夏先生不愿新朝为官,出来见一面也行。夏允彝以"贞妇"自比,明白无误表达了自己不事二朝的决心。
  他给好友陈子龙等人写信交待后事,然后平静与家人言辊,并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幸存录》交予独子夏完淳手中,叮嘱他毁家饷军,精忠报国,代父完成恢复志愿。然后,夏学士投松江塘自杀。《明史》上讲他"自投深渊以死",实乃误记。夏允彝自杀是形同日本人仪礼性的剖腹自杀,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肃穆哀恸地立于水滨观视。松塘水浅,只达夏允彝腰身以上,这位大才子生生埋头于水中,呛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湿,生殉了他的大明朝。
  彼情彼景,身为儿子的夏完淳肝胆欲裂,目睹父亲刚烈死状,他也更加坚定了必死报国之心。
  至于陈子龙,他与夏允彝乃同年进士,也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文学家。本来,陈子龙想与夏允彝同死,但夏允彝以母妻托付于他,他本人又有九十老祖母需要赡养,故而忍死待变,割发为僧隐于乡间。明宗室鲁王监国时,陈龙子暗中接受鲁王的任命,与夏完淳一起策动满清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天不祚明,兵变失败,不仅吴胜兆被杀,陈子龙本人也被逮捕。在押解至南京的途中,陈子龙终于作出了与其挚友夏允彝一样的人生选择:跳水自杀殉国。
  生父尊师,这两位忠烈楷模,在少年夏完淳泪水模糊的目光中,逐渐幻化为千古仁人志士的终极典型。
  忠恸欲绝的夏完淳上书鲁王政权,要求予父亲以赠谥。鲁王爱惜夏完淳如此年轻又如此对大明忠心,立授他"中书舍人"一职,赠夏允彝"右春坊右中允",谥"文忠"。这一切,均极大鼓舞了身在江南的夏完淳抗清复明的勃勃斗志。
  不久,听闻太湖一带活跃着吴易领导的"白头军"(这支队伍的兵士皆以白布缠头作标志,以此为明朝"戴孝"),夏完淳喜出望外,连忙与老师陈子龙一起携家中所有金银奔赴军中,并充任吴易的参军。
  吴易,字日生,进士出身,吴江人,曾为复社的活跃分子,能诗善文,又喜读兵。北京陷于李自成的时候,他正作为候补官员在京内,幸亏有大德知一禅师相助,吴易有幸从东便门逃出。后来,由史可法推荐,吴易在福王政权中有了一个"职方主事"(类似军政委)的官职。他离开扬州外出酬集粮饷时,扬州陷于清军之手。满清铁蹄迅疾,很快占领了吴易的老家吴江。县丞朱国佐降清,并斩杀了痛骂他卖国的学生吴鉴。吴易闻之大怒,率数人突入县衙,活捉朱国佐,在吴鉴灵前杀掉了这个叛国败类后,宣布反清。兴兵之初,吴易的"白头军"发展迅速,不少昔日当地的水贼头目如"赤脚张三"等人纷纷入伙,在民族矛盾上升到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关头,这些人由"贼"而变成"官军",在辽阔的太湖水面上给予清军沉重打击。白头军最漂亮的一仗是"分湖大捷",杀敌三千多,斩清中下级军官二十多名,获战船五百余艘。当然,这种暂时的胜利,主要原因也在于当时清军没有有效组织起过硬的水军,水战外行,故而使得"白头军"大逞神威。
  胜讯传出,南明的隆武政权和鲁王朝廷均派人携带"诏书"而来,对吴易加官晋爵,视为中兴大将。飘飘然之余,吴易与"白头军"将领们开始轻敌。许多水贼出身的将卒本性毕露,四处剽掠。清军方面,却加紧准备。海盐一战,"白头军"大败,夏完淳也因军败与吴易等人走散。至于陈子龙,他在海盐之战前已经看出吴易手下乌合之众难成大事,便以筹饷为名离开了"白头军",想另行发展。
  吴易军败后,其父、其妻、其女均投湖自杀,以免被清军俘虏受辱。吴易本人逃入湖中,仍旧坚持抗清斗争。
  1646年夏,吴易听人风传满清任命的嘉善知县刘肃之想"反正",便派人与之联络。孰料,这刘知县是个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汉奸,他之所以散布自己想"反正",无非是想诱执吴易。见吴易自己送上门,刘肃之立刻派人持信来复,邀请吴易来县衙赴宴。吴易不疑有诈,只带随从数人来会。"鸿门宴"入易出难,刘肃之早就通知大批清兵埋伏,待吴易一入门,立即逮捕了这位"白头军"领袖,很快送往杭州处死。
  夏完淳闻讯,立即白服以往,在吴江为吴易起衣冠冢,与文人同道哭吊,赋《吴江野哭》、《鱼服》二首诗歌,祭奠吴易,表达了复仇雪恨的决心。
  1647年早春时分,得悉满清任命的苏松提督吴胜兆要反正的消息,少年夏完淳马上萌发了巨大的恢复希望,急忙为吴胜兆与浙东义师牵线搭桥,积极准备待事发时本人亲自参加战斗,做绝死之战。吴胜兆(这名字就不好,"无胜兆"也)谋泄,其手下将领抢先一步把他的计划上告满清。吴胜兆一卒未出,身已成擒。而浙东方面,屋漏偏遭连夜雨,义师水军刚离岸,飓风忽至,大部分人被淹呛而死,溃不成军。清廷对吴胜兆一案十分重视,四处抓人,陈子龙等人首先遭到逮捕。押送途中,陈子龙投水殉国。
  夏完淳喉中咸泪和血吞。由于他本人也在清政府通缉名单中,便一度曾匿藏于其兵父在嘉善的家中。1647年夏七月,他决定渡海加入鲁王政权军队。夏完淳至孝之人,临行前,他回乡间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准备与二老告别之后再出发。清廷眼线多多,夏完淳甫一回家,即为人侦知。清廷人马俱至,逮捕了这位少年英雄。由于他是朝廷重犯,被立刻押赴南京受讯。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十六岁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后八十天。其间,他不仅智斗大汉奸洪承畴,巧妙羞辱了这位满清鹰犬,并且自激自盛,赋诗写词多篇,表达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
  被羁之初,夏完淳作《采桑子》一词,从内心深处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愁。满清朝廷主持江南一带招抚的第一把手,乃大汉奸洪承畴。他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木丹)被抓,很是得意,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此举不仅能为满清主子招纳"人才",又能给自己脸上贴"慈德"金粉。
  南京旧朝堂上,洪承畴高坐,喝问下面被提审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见识,岂能称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为所动,反问洪承畴:"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畴)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厉声抗喝:"哼,堂上定是伪类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嵩山、杏山与北虏(满清)勇战,血溅章渠,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杀身殉国,以效仿先烈英举。"
  狱吏们此时很窘迫。洪承畴在上座面如土灰。上来一人,厉声叱喝夏完淳:"上面审你的,正是洪经略!"
  夏完淳朗声一笑:"不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贼耳!"
  洪承畴汗下如雨,老狗嘴唇哆嗦,小英雄字字戮到他灵魂痛处,使得这个变节之人如万箭攒心般难堪、难受。食禄数代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江南一身世卑微的十六岁少年,真让人愧死!(类似故事也发生在同吴易一起被抓的"白头军"领导人孙兆奎身上,他被押南京后,也是洪承畴主审。面对拖着条"猪尾巴"的清朝"总督",孙兆奎轻蔑地笑问堂上洪大人:"我们大明朝也有一个牺牲的先烈叫洪承畴,您不会与那位大人同名吧?"狠狠羞辱了这位大汉奸。)
  忽然,一旁因久受严刑而涌支撑的夏完淳岳父钱(木丹)忽然一声倒地,葡伏不起。夏完淳见状,忙上前扶起岳丈,厉声激励道:"大人您当初与陈子龙先生及我完淳三人同时歃血为盟,决心在江南举义抗敌。今天我二人能一同身死,可以慷慨在地下与陈子龙先生相会,真真奇大丈夫平生之豪事,何必如此气沮!"听女婿如此说,钱先生咬牙挺起,忍耐奇痛。
  洪承畴默然久之,只得挥挥手,今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狱。然后,上报清廷,拟判处夏、钱二人死刑。
  上述种种历史的细节,不见于满清御用奴才文人"官修"的史书。而是出于被乾帝"御封"为"贰臣"的明末大才子屈大均著作《皇明四朝成仁录》中。这位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投机文人,自身道德深玷大污,但他内心中对全忠全义的英雄,也不由自主流露出热切的渴慕和深刻的崇敬。深知自己来日无多,夏完淳在狱中写下了他那篇流传千古的《狱中上母书》,派人转送老家的嫡母盛氏与生母陆氏。
  1647年,九月秋决,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手提鬼头大刀、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面对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岁美少年,他那杀砍掉无数人头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发颤发抖,最终只能闭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
  夏完淳的妻子秦篆,同时受父死母丧夫亡的重大打击,悲痛欲绝,身体亦非常衰弱。几个月后她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只是这孩子似乎在母体内感受了太多人间的苦难,很快便也夭折了。夏家终于无后。秦篆的哥哥钱默这时也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不知所终。年仅十八九岁的秦篆便也削发为尼,独守青灯古佛,孤独地度过了一生。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当然还有狭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响,奉朱明王朝为正统,因为在那个时代,爱国者往往把忠君作为表现爱国思想、从事爱国活动的形式,这是所有封建时代爱国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盖他身上夺目的光辉,尤其在国难深重的时候,这种光辉就更加灿烂华美。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14岁参加抗清斗争后,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等。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夏完淳研究专家白坚先生总结其主要内容为:
  其一,表现抗清复国的心志。诗集中大量篇章直接间接、多方多面、借古喻今、因物寓意地表现了诗人心怀故国、志在南归、念切中兴的思想襟怀和抱负。尤其可贵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奔放,开朗壮美。
  其二,抒写兴亡之恨、可谓“处处山河泪,篇篇烈士心”。完淳的诗中有不少借青楼盛衰或宴游兴替以寄予兴亡之恨的内容。
  其三,歌颂英烈,哀悼师友。《六哀》、《六君咏》、《细林野哭》、《吴江野哭》和哭钱熙的诸篇,都属于这一类。其中颇多感人甚深的好诗。千百年后,还使人读之震悼,闻之饮泣。
  夏完淳诗作,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如用典用事,比较工切;多用比兴,带有浪漫气息;富于想象,时见瑰丽色彩;善于以景为情,融情入景;善于选择特征性的事物和动作来概括情境,表现人物。集中的爱国主题,爱国激情,热烈的战斗气息,充沛的乐观精神,夺目的华美文词,动人的浪漫色彩都形成完淳诗歌的悲壮激昂、清新开朗的艺术风格。
  夏完淳的诗,并非以年少而见称,也并非因殉国而作传。幼年时代吸收的古典作品的精华,长大后实际斗争的磨炼,都形成了他诗歌慷慨悲壮、清新开朗的独特风格,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就诗论诗,亦足以睥睨一代,辉耀千秋,屹立于古今爱国诗人之林。但他的诗作毕竟受其年龄、经历、思想局限性影响,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题材比较单调狭隘,描写人民群众的疾苦和灾难的尚嫌薄弱;用典过多,有时有掉书袋之嫌。比起其师陈子龙来,自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其影响却是巨大的。
  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青年时期读了夏完淳的诗歌后,敬慕不已,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 即十八岁——作者注),头颅如许负英雄。”以自比自励,从完淳的诗中吸取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营养。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中也慷慨激昂地说:“我早年从《艺海珠尘》内得读《夏内史集》,诵至他16岁所作的《大哀赋》和《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这几篇,有时热血上涌,有时酸楚欲绝,不知不觉的使我对于这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敬佩不已”。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也多次著文对夏完淳的诗作进行详细评点。
  他15岁前的早期作品,受拟古主义影响,内容比较单薄。如《青楼篇》、《杨柳怨》等诗,描写“醒来锦袖飘歌院,醉后红牙唱酒楼”的游冶生活,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思想局限。但在明亡之后,他投身抗清义军,所作诗文迥然一变。表现为:
  ①不再以拟古为主旨,而是直面人生,正视现实。 ②展示了高昂的抗战激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③他虽备尝艰辛,终遭失败,但作品中流露出昂扬的乐观精神。
  ④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形成朴直爽朗、慷慨悲壮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当然还有狭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响,奉朱明王朝为正统,因为在那个时代,爱国者往往把忠君作为表现爱国思想、从事爱国活动的形式,这是所有封建时代爱国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盖他身上夺目的光辉,尤其在国难深重的时候,这种光辉就更加灿烂华美。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英雄

汉民族的民族英雄


爱国的诗人有哪些?
1、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人,祖籍浙江会稽。2、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

中国历史上的夏完淳是什么人?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当然还有狭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响,奉朱明王朝为正统,因为在那个时代,爱国者往往把忠君作为表现爱国思想、从事爱国活动的形式,这是所有封建时代爱国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盖他身上夺目的光辉,尤其在国难深重...

夏完淳是哪朝人:16岁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传奇故事
夏完淳16岁兵破被俘,壮志未酬。

少年英雄夏完淳怎样羞辱名将洪承畴呢?
夏完淳知道坐在台上的就是大汉奸洪承畴,但是他假装不知道,想借机嘲讽一下这个大汉奸,于是说道:“我大明王朝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英雄,叫洪承畴,他曾经与清国血战松山,兵败后被俘,宁死不肯投降清国,最后慷慨就义。我夏完淳虽然年少,也想要跟洪承畴大人学上一学,宁死不投降”。大汉...

中国历史上有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少年才子,民族英雄。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才情早熟,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4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兵败自杀后,任鲁王中书舍人,太湖吴易军事参谋,不懈为抗清奔走。被捕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著有赋12篇,各...

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中国历史上让人钦佩的十大神童都有谁_百...
殉国前,夏完淳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夏完淳著作有《狱中上母书》等。10、蔡文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女神童,毕竟当时能读书识字的女性并不多。她叫蔡文姬,6岁能听音辨琴,10岁在音乐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12岁写诗作文,14岁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奈何她没有一个...

上海十大著名历史名人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诗人,14岁开始征战抗清,17岁时兵败被俘自杀殉国。他曾在狱中上母书,并因怒斥洪承畴而闻名。9. 钱大昕 钱大昕是清朝最出名的史学家及汉学家,被誉为18世纪中国最渊博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成就受到王引之、凌廷堪等著名学者的极高评价。10. 陈子龙 陈子龙是明朝末年著名学者与大臣,...

夏完淳是因为爱国牺牲的吗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中国明朝末年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以殉国前消遣洪承畴一事...

别云间表达的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
这位少年就是史上为国捐躯年龄最轻的抗清英雄夏完淳。在清军的大牢中,夏完淳写下一首题为《别云间》的五言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当后世人们看到这首诗时,谁能品味出昔日少年英雄的悲壮与豪迈?谁能体会出一个...

包河区17154331851: 少年英雄夏完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朝苛复方: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

包河区17154331851: 历史上有什么具有民族责任感强的文人吗 -
朝苛复方: 夏完淳(1631年—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

包河区17154331851: 夏完淳是哪个朝代 -
朝苛复方: 明朝末期.

包河区17154331851: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事例?一个就好,除了文天祥以外的都可以 这个事例大概300个字左右就好 -
朝苛复方:[答案] 【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少年才子,民族英雄.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才情早熟,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4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兵败自杀后,任鲁王中书舍人,太湖吴易军事...

包河区17154331851: 夏完淳巧骂叛徒的故事 -
朝苛复方: 事情是这样的!清兵入关以后率军攻克了南明小朝廷,16岁的夏完淳作为抗清的骨干被清军俘虏,清军看他年龄小便让他投降,他宁死不屈,拒不投降,他也知道这次清军南下的主帅是愿大明的辽东守将洪承畴,在锦州一战投降清朝,他故意高喊他要学洪承畴,宁愿死去也不投降清兵,保留名节,旁边的人告诉他,堂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夏完淳轻蔑一笑,说道洪承畴是抗清保明的大英雄,早就和对清军的战斗里死掉了,堂上带辫子的人怎么可能是洪承畴?结果洪承畴听到后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

包河区17154331851: 背写《别云间》时,作者夏完淳的朝代是写“明”还是写“清”? -
朝苛复方:[答案] 应当认为是明【晚明】 夏完淳作为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应当是明人,但就历史时间看是清朝了.不过应当承认其是明人因为他作为民族英雄.

包河区17154331851: 古代有哪些神童 -
朝苛复方: 1、项橐tuó : 七岁为圣人师的神童 江湖生平: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师.《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 圣贤,尚勤学.”后世尊孔子为圣人,这小项橐也便因之被尊为“圣公”. 主要事迹: 项橐三难孔夫子(仲尼). 2、甘罗 : 十...

包河区17154331851: 中国古代小英雄有哪些?还有介绍
朝苛复方: 十二岁的使臣甘罗:十二岁封为大夫,上卿.勇斩双头蛇的孙叔敖 :战国时的小英雄.浪子回头的周处 :晋朝的大臣. 突围搬兵的荀灌:斩蛇除害的李寄 :宗悫,字符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智杀强盗的区寄,岳家军中的勇少年岳云,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岳云.少年英雄夏完淳 ,夏完淳是明末一位少年抗清英雄,被害时才十七岁.

包河区17154331851: 背写《别云间》时,作者夏完淳的朝代是写“明”还是写“清”?
朝苛复方: 应当认为是明【晚明】 夏完淳作为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应当是明人,但就历史时间看是清朝了.不过应当承认其是明人因为他作为民族英雄.

包河区17154331851: 中国历史上与史可法一样的人有多少 -
朝苛复方:[答案] 与史可法一样效忠明朝,为抗清而亡的历史人物很多,像张煌言(张苍水)、瞿式耜、张同敝、夏完淳、何腾蛟、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等. 其他朝代的有南宋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王道夫、陈文龙;唐朝的颜杲卿等. 其实无论元朝还是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