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阿房宫赋第一节赏析

作者&投稿:冶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房宫赋全文赏析。。。像第一节这种详细的。。。谢谢~~

  《阿房宫赋》赏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

  【题解】

  阿房宫赋,读ē páng gōng fù。这里“房”的读音为páng,为旧读音。

  本文选自杜牧的《樊川文集》。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秦朝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意在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讽谕唐代统治者(唐敬宗)借鉴历史教训。辞藻华美,语言流畅,结尾含蓄有味。
  事实上,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历史上的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赏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四)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描写阿房宫的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
  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会,认真学习。
  (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文翻译: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这篇作品“为隋广(隋炀帝)、叔宝(陈后主)等人炯戒,尤有关治体”,很有见地;但由于对杜牧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态度缺乏了解,还未能准确地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
此赋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在不长的篇幅中,将宫殿建筑之恢弘壮观,后宫之充盈娇美,宝藏之珍贵丰奢,表现得层次分明而具体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统治不能久远,即在于暴民取材、不施仁爱的结论,为当时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扩展资料《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房宫赋

六王毕, 六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此即指六国。毕:完了,结束,指灭亡。 四海一, 四海:犹言四海之内,指全中国。一:用作动词,统一。 蜀山兀(wù), 蜀山:四川的山。兀:山高而上平,这里指树木被砍尽,因而呈现出光秃秃的样子。 阿房(páng)出。出:建造出来。 ○起笔峭拔,突兀有力,写出了秦横扫六国诸侯统一天下的不凡气概和强大声威,也体现了阿房宫工程的浩大,消耗的巨大。四句一十二字,总冒全文,精警动人。 覆压三百余里, ○言其占地之广,范围之大。 隔离天日。 ○危楼高阁,巍峨矗立,遮天蔽日,以夸张手法,极状其高。 骊(1í)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这里用作状语,从骊山。北构:向北建筑,“北”用作状语。西折:往西转弯,“西”用作状语。 直走咸阳。 走:趋向,通往。咸阳:秦国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二川溶溶, 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 流入宫墙。 ○描绘阿房宫的地理位置。“北构”“西折”“直走”,不仅点出其起讫之处,并勾勒出它的方位和绵延曲折的轮廓。溶溶二川,为其包含,则更烘托出阿房宫之壮阔。以上鸟瞰全貌,总写阿房宫的宏伟。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由面到点,由远而近。先写楼图林立。举步皆是。“五步”“十步”,言距离之近,以夸张的手法极状楼阁之密集。 廊腰缦(màn)回, 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回廊,犹如人之腰部,所以称“廊腰”。缦回:如绸带般萦回。缦,没有花纹的丝绸,这里指绸带,用作状语。 檐牙高啄: 檐牙:像牙齿一样突起的飞檐。高啄:像鸟嘴往高处啄着。○次写走廊曲折,如缯缦之回环,檐牙高耸,活像飞鸟凌空啄物。承上文楼阁写其廊檐之特点,见其装饰之美,结构之巧。 各抱地势, 各自环抱着或高或低的地势。指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对应,再写楼阁都依地势而筑,自成一个天地。 钩心斗角。 指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造语新颖,形象生动。 盘盘焉, 盘盘:盘结交错的样子。焉: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似的”,或不译。 囷(qūn)囷焉,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蜂房水涡, (建筑群)像密集的蜂房,像旋转的水涡。这是比喻句,略去表示比喻的词。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矗:高高耸立的样子。落:这是“村落”“院落”的“落”,本来指人聚居的地方,在句中作“座”讲。○描写由分到合。由点到面,居高总览,写出楼阁建筑的雄伟气势与整个阿房宫建筑群结构艺术的精美绝伦。 长桥卧波, 卧波:卧于波,躺在水波上。 未云何龙? 云、龙:都用作动词,起云,出现龙。 复道行空, 复道:建筑物之间架的天桥,因天桥下边也有通道,所以称为“复道”。行空:行于空,在空中行走。 不霁(jì)何虹? 霁:雨过天晴。虹:用作动词,出虹。○写长桥复道及其构筑的精巧。以“卧”写长桥座落水面的端庄重实之静态,以“行”写复道横越空中的曲折绵延之动意,一下一上,一静一动,相互映衬;且“卧”“行”二字,又以拟人手法,将无生命之物写活了。同时文章不直接取譬设喻,而略作曲笔,以惊叹之语进行挑逗性的反问,使其意境似假非假,似真非真,使寻常之喻,顿翻新意。 高低冥(míng)迷, 冥迷:幽深迷离。 不知东西。 ○二句进一步写出阿房宫结构的复杂和神奇。 歌台暖响, 暖响:由于响亮的歌声而充满暖意。 春光融融; 是比喻。融融:和畅的样子。 舞殿冷袖, 冷袖: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 风雨凄凄。 是比喻。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以夸张与比喻极力渲染歌舞繁盛的气氛和人们的感受。“暖”“冷”二字,明写歌乐声响充满暖意,舞袖飘拂生风带来寒气;实则语意双关,借景写人,言其得幸时,便如春光和乐,失宠时,便如凄风冷雨,表现出一宫之人的不同遭际境遇。情景交融,明暗交错,含蓄隽永,充满诗意。

这一段,写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及其雄伟壮丽。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急求阿房宫赋第一节赏析
○二句进一步写出阿房宫结构的复杂和神奇。 歌台暖响, 暖响:由于响亮的歌声而充满暖意。 春光融融; 是比喻。融融:和畅的样子。 舞殿冷袖, 冷袖: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 风雨凄凄。 是比喻。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以夸张与比喻极力渲染歌舞繁盛的气氛和人们的感受。“...

文言文《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
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

杜牧《阿房宫赋》欣赏
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

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者昔在京师,游览宫苑,观物之壮丽,思慕之无穷。及其移食东都,阿房遂成虚设,眼中所见,耳中所闻,颇与故事有所出入。因而作此赋,以慰其志,兼为志怀之所发。夫阿房宫之为观,远近著闻。然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也。凿山穿川,取之于泰山、河渠;木石金玉,搜求于海内四方。故其成,...

阿房宫赋第一段用了什么手法
阿房宫赋第一段用了什么手法如下:对偶、夸张、比喻、对比.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雾何虹。本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整齐优美,形象生动,以卧波长龙喻水上长桥,赋予静态之景以飞动之势;以横空彩虹喻楼阁通道,表现其绚烂夺目

辞赋欣赏: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⑴ 作者:杜牧 六王毕⑵,四海一⑶。蜀山兀,阿房出⑷。覆压三百馀里⑸,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⑹,直走咸阳⑺。二川溶溶⑻,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⑼,檐牙高啄⑽。各抱地势⑾,钩心斗角⑿。盘盘焉⒀,囷囷焉⒁,蜂房水涡⒂,矗不知乎几千万落⒃。长桥卧波⒄...

阿房宫赋原文和翻译 赏析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阿房宫赋原文翻译一一对应
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对应如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__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

阿房宫赋原文翻译一一对应
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

阿房宫赋全文赏析。。。像第一节这种详细的。。。谢谢~
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赏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

荆州市18419123293: 《阿房宫赋》有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它们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依琛尼美:[答案] 答案: 解析: 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 第二段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 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 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

荆州市18419123293: 阿房宫赋赏析 -
依琛尼美: 【鉴赏】杜牧《樊川集·上知己文章启》言本篇写作之由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知此文乃感触时事,借古以讽,非一般赋作习于夸饰富丽者可比.其立意在于戒宫室与声色之侈,故行文亦注此两...

荆州市18419123293: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把阿房宫的瑰丽、豪华,秦始皇的骄横、奢侈,民不堪命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字字铿锵、句句有力.秦王朝本想从“始皇”到“二... -
依琛尼美:[答案] 回答一:秦人统一中国后,握有了执掌天下的大权,但因“爱纷奢”,横征暴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终致“戍卒叫,函谷举”,一举推翻秦王朝.杜牧深刻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

荆州市18419123293: 阿房宫赋(杜牧)怎么翻?阿房宫赋(杜牧)怎么翻译
依琛尼美: [原诗赏析]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

荆州市18419123293: 阿旁宫赋 赏析 -
依琛尼美: 《阿房宫赋》选自杜牧《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著名诗人.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所以...

荆州市18419123293: 急!!杜牧的(阿房宫赋)现代文解释 -
依琛尼美: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

荆州市18419123293: 《阿房宫赋》求全文和解析,谢谢拉
依琛尼美: 阿房宫赋原文 【作者】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唐朝万(今西安)晚唐杰诗、文家称杜别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阿房宫赋》杜牧名作凭借文进士. 六王毕四海蜀山兀...

荆州市18419123293: 谁帮我赏析哈《咏史阿房宫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这两首诗?
依琛尼美: 古诗鉴赏:1.首先我想知道你说的《咏史.阿房宫》是胡曾写的《阿房宫》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还是《阿房宫赋》...

荆州市18419123293: 课文阿房宫赋的第二节描写的侧重点和第一节有什么不同
依琛尼美: 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节的侧重点是介绍阿房宫建筑上的富丽堂皇,第二节的侧重点是介绍宫内妃嫔、王子、皇孙的奢靡生活,这就是两节描写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荆州市18419123293: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需要把文章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出来啊!例如古今异议、通假字、字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急~ -
依琛尼美:[答案]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