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作者&投稿:绪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雁门太守行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原文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白话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

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诗的一开始通过对照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暮色苍茫,边塞红色的城墙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深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在萧瑟的秋风秋色中,一群白衣白巾的壮士们,在河水滔滔奔腾向东南流去的易水河边饯别。他们为了自己国家的生存,送自己的勇士去赴死。一位壮士庄重地取出一张弦乐器—— 筑,弹着一曲悲切的乐曲;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李贺这里用易水这个意象牵动人们的联想,渲染了悲剧气氛。霜,给人以寒的感觉;鼓声低沉,更增添战争气氛的压迫感。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

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太守行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4、简析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夸张手法。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情怀的句子是?_百 ...
表达爱国忠君思想的,是最后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修筑,招揽天下有才之士的。当然,最近有网友说,这句话是愚忠,甚至希望这首诗退出语文教材,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雁门太守行》应该退出语文教材?

古诗《李贺·雁门太守行》注释与赏析
【注释】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古雁门郡,占有今山西西北部之地。②燕脂:即胭脂,色红,比喻血。③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④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人才。⑤玉龙:指宝剑。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平定藩镇叛乱战争的记事诗。...

《雁门大守行》 的注释原文及译文
应该是《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

雁门太守行中,作者选取 半卷红旗 这个景象入诗,想表现神么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白话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

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的画面: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写出将士们报效...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荆轲的典故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氛围的诗句是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荆轲的典故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氛围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⑻,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_百度汉语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白话译文 黑云压城头,城墙...

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完美的再现了当时的边疆地带的战场风光,让后来人不禁为之感叹。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的诗词一向以诡谲莫测著称,这首诗也是如此,一改以前战争诗的阴沉灰暗,反倒是浓墨重彩的运用了很多的鲜艳浓稠的色彩去描绘战场,通过这样诡异的想象,新鲜的构思,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黑云压城城欲摧 全诗总共八...

雁门太守行的三四两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战地气氛的
1.《雁门太守行》三四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上句“角声满天”写战地鼓角满天,暗示战争的激烈,是从听觉角度描写战地气氛;下句“燕脂”“凝夜紫”写之守边将士流血的颜色,暗示战争的惨烈,是从视觉角度描写战地气氛。2.补充资料:诗词赏析本诗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

边塞诗: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韦使替硝: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韦使替硝: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黑云浓密,黑压压一片像要摧毁城池一样.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韦使替硝:[答案] 运用了 用典 的手法,“黄金台”是一个典故.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O(∩_∩)O

丹巴县18394031899: 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韦使替硝: 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的画面: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韦使替硝:[答案] 雁门太守行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 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愿对你有所帮助!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情感和名句赏析 -
韦使替硝:[答案]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的写景方法 -
韦使替硝:[答案] 中唐以后,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频仍,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

丹巴县18394031899: 《雁门太守行》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韦使替硝:[答案] 主要是引用(典故).表达感情我个人认为有两种:1.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也是李贺自身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丹巴县18394031899: (2) 《雁门太守行》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的句子是“ - __ - ,___ - .” -
韦使替硝:[答案] (2) 黑云压城城欲 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丹巴县18394031899: 用手法内容情感来写雁门太守行这首诗 -
韦使替硝: 夸张手法.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