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小故事吗?可以说一说,

作者&投稿:山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百家姓哪些姓氏是大姓,这里面有哪些传说故事;然后以日记的形式写一写你的发现~

关于姓氏的传说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当时,遵照朝廷的旨意,书生在姓氏排名上煞费苦心,当朝皇帝姓赵,还有一些贵族大臣们,如排不好先后,会有灭门之灾。此书生可谓艺高人大胆,为何呢?书生姓孙,所以,书生在编排姓氏先后时,大胆的把孙姓排在第一。

赵钱(前)孙李周吴郑王。。。。。。意思是赵的前面是孙。至于钱姓,正好是书生母亲的姓氏。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

1.耿

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

出自姬姓。商代末年有耿国,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原晋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耿氏的一支。

2.蒋

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3.胡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4.何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唐代"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5.纪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到古代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几个关于中国姓氏的小故事

1,张姓

据古书记载,“张姓”的祖先 名挥,本来姓“姬”,是黄帝的后 裔,曾担任弓正的官职。后来,他 的后 人以他的官名 为姓。由于“弓正” 又称“弓长”,所以 他们便把“弓长”两 字合而为一,成为 “张姓”了。

2,王姓

传说周朝时,有一个叫姬(ji)晋(jin)的太子, 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成年,已经很出名 了。有一年,河水泛滥,他在治水问题上 和父王意见不同,与父王发生了争执。父 王一怒之下把他 贬为平民。姬晋和他的家 人,从王室成员变成了普 通老百姓。为了纪念以前 的王族身份,姬晋就用 “王”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3,蒋姓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4,魏姓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统治毕国的君主是毕公高,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万在晋国做官。晋献公把魏国的旧土地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为大夫。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子孙用封邑作为姓,称为魏氏。

扩展资料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



故事:

1.黄——相传黄姓是伯益之后。伯益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时。周代有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国。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消灭掉,其子孙以国为姓,称黄氏。据考证,黄姓最早南迁到宁都黄石田坑。黄姓也是唐朝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黄姓氏宁都第三大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大姓。

2.周 ——周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周人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沙县西南)。到商朝后期,游牧民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于是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当地百姓认为赧王是周家后代,因此称为周氏。

3.赵 ——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匹千里马辣的车子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他。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周穆王就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4.徐 ——相传徐国是夏、商、周三代的诸侯。在周穆王时的徐君偃聪明仁爱,很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后来他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剑,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西王母那里做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立即收兵,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5.高 ——相传齐太公的六世外齐文公有儿子受封于高,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友。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溪联同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史称齐桓公。齐桓公为了表彰溪的功劳,便赐他以祖父之名“高”为姓。高姓是唐至五代南迁到赣南的,也是早期的客家重要姓氏之一。

6.何 ——何姓是以讹诈产生的姓字。秦灭六国后,韩姓子孙散居各地,其中一支流落在江淮一带。按当地人的中音,“韩”字被读成“何”音,后来以读者误写成“何”,沿袭下来便成了何氏。此外,汉代何苗,本姓朱,冒姓何,子孙沿袭形成何氏的另一支。何姓始祖何太郎生于唐昭宗景富元年,后南下福建宁化做官。

7.罗 ——相传古代有一个部族首领受封罗国。国人以国为姓,称罗氏。后另有唐代西突厥可汗河清代爱新觉罗氏的后代改姓罗。可见,罗氏时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用的“大家庭”姓。罗姓时唐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8.朱 ——朱姓本姓邾,后来演变成朱还有一段历史。相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但他们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因而去掉耳旁,改姓朱。这便是朱姓的由来。朱氏先祖中原南迁,移居吉安,再移居赣南。

9.林 ——相传比干是纣王的叔父,他见纣王行事无道,不听臣谏,就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于是进宫进谏。可纣王不但不听,还杀了比干。当时比干的正妃夫人陈氏已有身孕。听到消息后,她立即与婢女逃到牧野(今河南涉县境内)避难。在树林石室产下了一个男孩,名坚,字长思。直到周武王伐纣后。陈夫人才把坚送回国。周武王认为坚是在长林中所生,所以赐他以林姓。这便是林姓的由来。

10.邓 ——邓姓来源有三个传说:一个是夏朝时帝仲康的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县),其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称邓氏,第二是商代高宗封其叔父于邓国,其后代以邓为姓,称邓氏;第三个是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被封为邓王,其后世子孙也称为邓氏。邓氏望族居住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县)。

扩展资料

  1.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2. 宋代《百家姓》收入628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个姓氏。姓的产生,从史籍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还有“姬民出自轩辕”的记载。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



1、李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他在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儿和儿子开始逃亡。因为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摘取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很长一个时期,李姓还是个小姓。

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赐姓李。这样,李氏宗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大姓。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陇(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因此西陇便成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现赣南许多李姓客家人都以西陇望族而自豪。

2、黄 

相传黄姓是伯益之后。伯益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时。周代有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国。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消灭掉,其子孙以国为姓,称黄氏。据考证,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县东南)。

黄姓最早南迁到宁都黄石田坑。黄姓也是唐朝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黄姓氏宁都第三大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大姓。

3、傅 

傅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后代子孙便以傅为姓,称为傅氏。

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商高宗武丁四处寻找梦中神人所指点的良臣。结果在一个傅岩的地方找到傅说。在傅说在帮助下天下大治。傅说的后代以傅为姓。现赣南傅姓多是在明清以后迁入的。傅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家庭的成员。

4、辜鸿铭和辜姓的来源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辜鸿铭是一位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的。

,他一生获得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州),祖籍福建泉州。10岁时到英国读书,完成学业后,回祖国大陆定居,继续苦读中国典籍。后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20年,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

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是中国近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

辜(gū ,潮音gu1(龟))姓在全国约有人口98万,在各姓中排第273位,占全国人口的0.08%.辜姓在揭阳有人口7149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72位,占揭阳人口的0.12%.辜姓来源有二:

一是源自林姓,为唐初江南道(辖域包括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观察使林正后代,属帝王赐姓。唐贞观十五年(641),江南道大旱,民不聊生。

江南道观察使林正悯民饥苦,不及禀秦朝廷,便毅然下令开官仓放粮赈济饥民。当地豪绅乘机构陷,事闻于朝。唐太宗起初大怒,诏令将林正逮捕下狱法办。

江南百姓闻讯,联名上万民表与朝廷申冤。唐太宗派人调查,方知林正真的是个清官,便即下诏放林正出狱,并传他上京陛见。唐太宗先对林正进行一番抚慰,说:“卿乃无辜受罪,今赐卿姓为‘辜’。”林正于是改名辜正,从此有了辜姓。

二是源自陈姓,为开垦马来半岛槟榔屿华侨先驱陈敦源的后代。宋代,福建泉州同安渔民陈敦源因酒醉失手伤人,为避官府缉拿,携家远渡南洋,最后在马来半岛落户,成为伐榛辟莽、开垦槟榔屿蛮荒地的华人前驱。

后来,陈敦源罪疚之心难以释怀,干脆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这一支辜姓后人部分返回祖国定居,清末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即系这一支辜姓后人。

5、周氏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於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我只知道张氏得姓于远古时期的挥,据说他发明了弓箭,因此才有了弓长张这个姓氏的诞生。 张字由弓而来,本身也就显得很威严,所以自古以来张姓大将和习武之人就很多。 张飞,张辽,张献忠,张作霖 张角,张道陵,张三丰,望采纳!


你知道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小故事吗?可以说一说,
以地名为姓。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国都从相迁到邢,后来的盘庚又把都城迁到毫。邢,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的读音,古代读做耿。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读做xing的邢姓相区别,将这个姓的写法改做耿。出自姬...

想知道百家姓有哪些?
1、赵Zhào: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2、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3、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4、李Lǐ:皋...

我要百家姓里的所有姓氏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

我国的百家姓中有哪些姓氏
而李姓和张姓,从来便位居中国三大姓氏之中,同样在亿人左右,和王姓之间数据相差并不大,大有一种“王李张三足鼎立”的形式。而李姓曾多年位居第一大姓氏,这和古代很多政权是由李姓人士建立有关,尤其是在唐朝,更是开辟了一代盛世,作为皇族,自然人口繁衍众多。此外,公安部户政管理...

百家姓全部姓氏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关于《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

谁能列出中国的“百家姓”?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

有关姓氏的趣事有哪些
1、张姓传说 张姓得姓于远古时期的挥,据说他发明了弓箭,因此才有了弓长张这个姓氏的诞生。 张字由弓而来,本身也就显得很威严,所以自古以来张姓大将和习武之人就很多。2、 王姓传说 魏氏建立的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

中国的姓氏有哪些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召 有 舜 叶赫那拉 丛 岳 寸 贰 皇...

中国姓氏大全
1.寸姓:中华姓氏之一,寸是一个很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但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七十三位。现行较罕见姓氏。主要分布于云南,天津武清,山西太原,甘肃酒泉,云南景谷、泸水、通海,四川长寿等地均有分布,为汉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德宏地区傣族等姓氏。 2.其他少...

百家姓有哪些?
百家姓有以下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

新源县15964914715: 关于姓氏的小故事~~~~~一定要简单~~ -
驹放六甲: 于氏 源于复姓淳于氏,出自唐朝避唐宪宗名讳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所定的皇族七姓中,有复姓淳于氏.到了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即位后,因为“纯”、“淳”二字同音,为避讳皇帝名讳,遂将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由此出现复姓淳于氏家族所演化的于氏一族. 不过,到了宋朝时期,该支于氏族人中有部分人又恢复为复姓淳于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于氏、淳于氏同宗同源.

新源县15964914715: 中国百家姓中那些姓氏是大姓?这里面有哪些传说故事? -
驹放六甲: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

新源县15964914715: 中国姓氏的传说如题 谢谢了 -
驹放六甲: 宋本[百家姓]记载着中国的百家姓氏.翻开历史来看,何止百家?据建国初调查,中国有上千家姓氏. 中国的姓氏是如何由来的呢?文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两千年前,在黄河流域已出现了...

新源县15964914715: 一年级语文题:你知道自己的姓氏吗?你知道关于姓氏的故事吗,讲给大 -
驹放六甲: 黄 相传黄姓是伯益之后.伯益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时.周代有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国.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消灭掉,其子孙以国为姓,称黄氏.据考证,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梦...

新源县15964914715: 中国古代关于姓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50字以内急 -
驹放六甲: 胡雪岩年轻时帮东家四处问人讨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眼看就要被雨打湿了,但是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跑过来为胡打了一半的伞,让胡很感动.后来只要胡带着伞,下雨天的时候胡雪岩就经常帮别人打伞,时间一长,沿街的很多人都认识了胡雪岩,都说胡雪岩是一个好人.所以只要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

新源县15964914715: 中国百家姓中的一个大姓故事 -
驹放六甲: 王姓的传说: 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国家统计局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得出了中国当代100个大姓的排列表:李、王、张

新源县15964914715: 百家姓中有关“刘”的故事 -
驹放六甲: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

新源县15964914715: 关于姓石的故事 -
驹放六甲: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石);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石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

新源县15964914715: 谁知道中国姓氏怎么来的? -
驹放六甲: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之名为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 8、以官职为姓氏 9、以技艺为姓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新源县15964914715: 姓名的故事 ~~急~~~ 明天报名 -
驹放六甲: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葵.他在14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获准公费留学日本,可是他在填写登记表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了姓名栏内.由于表格不好换,他急中生智,将“十”字加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四”字却无法再改.但是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