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的贪嗔痴三念中,嗔念指的是什么啊

作者&投稿:湛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家说的贪嗔痴三念中,嗔念指的是什么~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1,嗔的产生与作用: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
2,嗔念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扩展资料
1,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2,贪、嗔、痴三者的关系:此有两种,痴毒独起,称为独头无明。与贪毒共起,称为相应无明。贪毒等,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三毒中,痴毒为最重。
3,经云中曾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4,省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当遇到逆缘时,我们往往容易嗔恼不安,甚而动诸身口恼害于人;因嗔造业,不仅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最终更要自受恶报。行者知道嗔心的祸患,更要慎加防护,除了转化身口粗暴之恶行,更要放下心中嗔恶的烦恼;
心中清净即得解脱,透过清净心让我们能真心惭愧反省,纳受教法,建立正确的知见,身心就能得到真正的安定,成就解脱之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贪嗔痴

烦恼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贪嗔痴”三大类!

  佛家所说的贪嗔痴三念中的“嗔”一般指的是不高兴、生气、发怒的意思。佛教经论中对此有更加深入的解释:  1、“嗔”又叫嗔恚、嗔怒,为三毒之一。是指对有情众生产生怨恨的精神作用。俱舍宗判其为不定地法之一,唯识宗判其为烦恼法之一。  2、据《俱舍论》卷十六、《成唯识论》卷六所载,对违背己情之有情众生生起憎恚,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名为“嗔”。又忿、恨、恼、嫉、害等随烦恼,皆以嗔之部分为体,是为六根本烦恼之一。以其不属推察寻求之性质,作用迟钝,故为五钝使(指贪、嗔、痴、慢、疑)之一。与贪、痴两者,共称为“三毒”,亦属五盖、十恶之一。  3、“嗔”唯属欲界所有之烦恼,于色界、无色界则无。贪乃从喜爱之对境所起,与之相反的是,嗔则从违逆(不顺心)之对境所起。  4、“嗔”为修学佛道上最大之障害,经论中常诫之。如《大智度论》卷十四云:“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无嗔”即对境不起害心,为对治“嗔”之精神作用,属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善心所之一,与无贪、无痴共称“三善根”,又为四无量心中之慈无量心之体。


佛家与道家常说的:贪,嗔,痴,慢,疑 五毒分别代表什么,请详细点
1、贪——贪心、爱慕、执着 2、嗔——冲动、脾气暴躁、心理不平衡 3、痴——愚蠢、不用头脑、不明白事理 4、慢——骄傲、自以为时。5、疑——多疑、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贪:贪念一生,万物损。人的贪念有很多种类:贪美色、贪美食、贪金钱、贪物品、贪功能等等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要...

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痴”指什么?
又同论卷五十五谓随烦恼中,覆、诳、谄、惛沈、妄念、散乱、不正知等,皆以痴之一分为体;成唯识论卷六谓诸烦恼之生起必由痴,故痴必定与其余九根本烦恼相应。 反之,若心处于非痴之状态,或与痴相反之精神作用,称为无痴,乃三善根之一。俱舍宗不以其为独立之心所,唯识宗则以为善心所之一。

请问佛教所说的贪嗔痴的根源及其三者之间的联系?
因愚痴而生贪婪与嗔恨。来无影,去无踪。都是狂心蜂起。佛教中的三毒: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

贪嗔痴,分别指什么?
贪,就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嗔,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老说不好的话。痴,就是人们常说的傻,为某件事过于着迷。恨,恨别人,讨厌别人,心生憎恨别人之心。爱,过度的偏爱或溺爱。恶,恶事 坏的想法。欲,欲望,无边无尽的念头。

贪嗔痴念是什么意思
贪欲、瞋恚与愚痴,佛教称之为三毒,它们是侵害人们心灵最严重的烦恼。在《净住子·发愿庄严门》中,南朝齐的萧子良提到:“原众恶所起,皆缘意地贪瞋痴也。”这里指的是,所有的恶行都源自于内心深处的贪欲、瞋恚与愚痴。1. 贪欲:指对财富、享乐、权力等过分的欲望,不知满足。例如:贪玩、贪杯...

佛家有言:人有三毒,贪、嗔、痴。可是什么叫“嗔”??
贪嗔痴 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治疗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

贪嗔痴念是什么意思
贪瞋痴的解释佛教语。贪欲、 瞋恚 与愚痴三种烦恼。此三者毒害人最剧,故称三毒。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发愿 庄严 门》 :“原众恶所起,皆缘意地贪瞋痴也。” 词语分解 贪的解释 贪 (贪) ā 求多, 不知 足:贪玩。贪杯(过分好喝酒)。 贪婪 。贪污( 利用 职权非法地取得...

佛教中的“贪,嗔,痴,慢,疑”具体指什么?
贪、嗔、痴、慢、疑在佛教中被称为五毒,道教中并未有此类说法。1、贪 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至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2、...

人的根本烦恼到底是那三个
经书上提到的人的根本烦恼是贪、嗔、痴,说的是一种“念”,是人的思想本源,即贪念、嗔念和痴念。而《禅与生命的认知》中所说的无明,爱,取是对“念”的一种白话诠释。个人感觉贪、嗔、痴更接近人思想的本源,更能体现出人的根本烦恼。

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痴”指什么?
《佛教大词典》解释说:痴,又曰无明。心性闇昧,迷于事理也。一切之烦恼由之而起。三毒之一。唯识论六曰:“于诸理事迷闇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大乘义章五本曰:“闇惑为痴。”成唯识论六卷八页...

英德市17789215410: 什么是嗔念? -
乐界维博: 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英德市17789215410: 嗔念是什么? -
乐界维博: 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

英德市17789215410: 佛门中的“贪、嗔、痴、恨”四大戒中的“嗔”指的是什么? -
乐界维博: 嗔,怒、发脾气......,佛教把“嗔心”比作“火烧功德林”,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在“贪嗔痴”三毒中,嗔恚(hui)其咎最深,因此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说: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中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谛”

英德市17789215410: 嗔念是什么意思? -
乐界维博: 通俗的说是:仇恨心,和愤怒心.具体的如下: 佛教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般修行人要戒十 恶而修十善.十种恶业反过来叫十善业.所谓十恶业指:身三业、意三 业、口四业.身三业包括杀、盗、淫.口四业指妄语...

英德市17789215410: “贪嗔痴”三毒中的“嗔”到底指啥 -
乐界维博: 打个比方,现在有个人把你挡住,你心里想“这人怎么挡住我呢?难道不知道我要过去吗?”这个就是一种嗔恨.再比如,早上突然被人吵醒,很想斥责这个人,这个也是一种嗔恨.总之就是,对于逆境的忤逆的那种心,就是嗔恨.可以通过一定观行止住这种嗔,比如别人挡住我,我应该想,别人又不一定知道我在后面,就算知道,也不是非要给我让啊!自己心理调节一下.贪,可以说是希望保持某种状态,嗔,可以说是希望离开某种状态,痴,可以说有的痴是对于佛法不信授,慢,可以说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疑,可以说是怀疑一些事情,但是这些定义未必完全,建议你不要听我的,听一些法师的开示,比如多看慧律法师的开示!多听经闻法,有的问题慢慢地就会明白!好好念佛啊.

英德市17789215410: 佛教三戒具体含义是什么 -
乐界维博: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 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

英德市17789215410: 贪嗔痴慢疑中,嗔,慢,疑分别代表什么 -
乐界维博: 「嗔」,嗔心嗔念,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脾气大,当然是嗔念,恨人、杀人、怨天尤人,都是嗔,是非分明也是嗔.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就是爱乾净,看到不乾净受不了,也是嗔,一念的嗔就是厌恶.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

英德市17789215410: 佛家的“贪、嗔、慢、痴、愚”是指什么? -
乐界维博: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 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英德市17789215410: 请问“嗔”是什么意思?怎么念?
乐界维博: 嗔:chen,第一声,本义是发怒,生气. 在佛教里面,指的是三毒之一.三毒的解释如下: 毒者毒害也.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由:【《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英德市17789215410: 佛教的嗔念指什么? -
乐界维博: 冒火.其实你能觉悟的话,那发怒也无所谓了,佛也作狮子吼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