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宋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达摩祖师著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在于自己的心态,缘分,觉悟,修为,境界,传承和理解。佛教是教育之法。觉悟解脱在于自己的修行。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心不用刻意去求佛性,佛性人人都有,求心是找不到的,心只有在作用处才能领悟,才能知道他在哪个地方,佛性不是从心外得到的,如果生起妄念,罪过就生了。

这句话的出处是《达摩血脉论》,《达摩血脉论》为《少室六门》中的第六门,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卍续藏经》第六十三册、《禅宗全书》第一零一册,由佛教东传中华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作《四观行》 《血脉论》 《悟性论》 《破相论》等四论之一。

扩展资料: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的全文如下: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解释:心是寻不到的,大的话遍法界,小的话针也容不下。要想成佛,去求自心,不要去求佛,三界本来空无一物,哪里有什么佛。只有自心才是佛。有个典故,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过去,佛回到人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前去迎接。

其中有一个比丘尼挤不过他们,就用神通变化成转轮圣王,走到最前面来接佛。佛告诉她:“你不是第一个接到我的,第一个是谁呢?是须菩提长老。此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法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达摩说,我来东土的原因是传佛心印,救助迷惑的众生。“一花开五叶”是指从达摩到六祖慧能,传了五代,也比喻六祖后,禅宗分成五家,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摩血脉论



达摩祖师著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意思是,真理是不需要带着功利的心去寻求的。不是在书籍,记载中执着来的。就像在平静的湖面划船,有时鱼会自己跳到你的船上,但你要是用船桨去拍打的话,反而抓不到鱼了。出处不知道~~

请问出自那本书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什...
意思是,我们本来追求的是真心,但真心只能自己把握,用一颗攀缘的心去追求真心,是不能得到的,只有当我们的心明白这个道理,不再去攀求时,真心自然就会到来。佛性不是从心外得到的,如果心生妄念,那么罪过也就产生了。

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 ~求白话解释
持即把持之意,祗桓精舍虽未建造,只动一念头,天的福报便现出来,我们还未求心,已被心把持了自己。‘求心不得待心知’,心很灵敏,求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虽然心是自己的心,称为菩提心,又称为本心,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心,若想寻回这个本心,不能够起心动念去求,一起心动念,被心...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心不用刻意去求佛性,佛性人人都有,求心是找不到的,心只有在作用处才能领悟,才能知道他在哪个地方,佛性不是从心外得到的,如果生起妄念,罪过就生了。这句话的出处是《达摩血脉论》,《达摩血脉论...

达摩祖师说的是我本无心心自持还是我不求心心自持
达摩祖师偈曰: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什...
达摩祖师著《心经颂》。至于意思,网上有解说。但是我觉得祖师本意,要靠自己领悟。禅宗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意思都在文字之外。

求教,“求心不得待心知”
对,等待就是一种求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这句话,就是在回忆自己刚刚开始修炼时,迫切的”寻求“佛性,结果反而求不到佛性,这句话的目的是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说明很多初学者的心态,而不是想说明”求心是求不来的,求来的只能是心外之物,只能等待心自己明了。“欢迎讨论 ...

我送朋友的观音摔烂了,怎么办?
所以心中有佛就行了.禅宗有个偈: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这个偈我觉得很好,要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困难,其实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心上的问题.所以我想以佛为师是最好的选择.基督教徒急于求取人们入教,所以教徒才会去攻击与其他宗教有关的人事(我不...

有没优美的佛偈?(外加解释哦!高悬赏)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来说是非者, 正是是非人。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无消息处急走过, 有消息处不停留。

禅宗血脉论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偈曰: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达摩大师《血脉论》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4 已赞过 已踩过< ...

红旗区18448402648: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
那剂佰莫: 这句话的意思,我个人认为是说让你认识自己的心,只有这个心能让我们清净解脱,求心即是求佛.求心不得待心知.说明心也不能求.只有等心自然明白.那也不能等,因为等也是求.所以不求是不行了.反正都是求,就求他个天晕地暗....

红旗区18448402648: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来自哪里
那剂佰莫: 达摩祖师著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红旗区18448402648: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
那剂佰莫: 心是什么?华严经说:三界唯一心,心外别无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性是什么?成佛的种姓.佛性其实就是如来藏、法身,而法身就是心,所以说佛性就是心. 既然佛性就是心,那么找佛性,就如同骑驴找驴. 何谓心生?心本来是不动的,由于无明,使得心妄动,于是就有三细六粗相展开,所以说心生便是罪生时.

红旗区18448402648: 求教,“求心不得待心知” -
那剂佰莫: 对,等待就是一种求”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这句话,就是在回忆自己刚刚开始修炼时,迫切的”寻求“佛性,结果反而求不到佛性,这句话的目的是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说明很多初学者的心态,而不是想说明”求心是求不来的,求来的只能是心外之物,只能等待心自己明了.“欢迎讨论

红旗区18448402648: 达摩祖师云: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 -
那剂佰莫: 我试着给你说一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我愿以为所求的心可求,哪里知道无求的心才是真心!明白了无求的心是真心的道理,所以就不再执着所求的心了!成佛就是把所求的心变成无求的心,而有所求的心原来是众生心!真心成就了佛心自然也就成就了!这些道理必须知道!阿弥陀佛

红旗区18448402648: 如何清洗掉阿赖耶中的业 -
那剂佰莫: 业尽情空,就成阿罗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佛教8万4千法门,都是教我们清洗罪业的.靠自力清洗,得3大阿僧只劫才成佛;靠他力加持,所谓带业往生,此生就可成就,不退成佛.正如观经言:“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

红旗区18448402648: 能让心静下来的佛教诗词 -
那剂佰莫: 能让心静下来的,看佛教诗词是无用的. 就是看了也不过是在心外而已,要静心就要从内心开始. 去禅修吧,20-30分钟,心就是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红旗区18448402648: 谁能写几句有哲理、寓意的佛经? -
那剂佰莫: 您好! 您很有善根,俺特来随喜!1、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2、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在别成声...

红旗区18448402648: 禅宗血脉论 -
那剂佰莫: 文如下:达摩血脉论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答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

红旗区18448402648: 有哲理的经文,佛经 -
那剂佰莫: 《法句经》喜爱品: 212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 213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死怖? 214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215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