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写《清明》的时候的背景

作者&投稿:植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牧 <清明>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急急~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故作《清明》。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如下: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扩展资料: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为人刚直、情致豪迈、敢论列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初年他有些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时间都不长。他活了年近五十(803—852),就快怏不平地过早去世了。下面再谈有关他的《清明》诗。
甲、杜牧《清明》诗与晚唐北方社会
《清明》诗显然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见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 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这首诗与《清明》诗写得是同样一种景况,“极目无人迹”的荒村野店,与“路上行人欲断魂”也都是当时并州一带的灾情,并且是“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的战乱气氛。因为晚唐统治阶级腐败,宦官专权,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义军四起,在这种人迹稀少的战乱环境,杜牧又是在细雨蒙蒙的清明节,想买一杯酒吃,却不见一个人影可以问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出卖酒的村落,居然能找到好酒“汾清”,这不仅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情怀,也写出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的生活缩影。杜牧在《并州道中》的尾联用“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点题,也就说明了在这种战乱、荒凉的灾难年月,遭灾的只是农民等下层劳动人民,对达官贵胄来说,还是可以沉醉高卧无动于衷的。诗作侧面流露了杜牧对当时统治阶级漠视人民疾苦的愤懑情绪。

但是还有人解释为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你觉得哪个比较好呢?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杜牧写《清明》的时候的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杜牧写《清明》的时候的背景
《清明》诗显然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见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同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啊?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指什么节日
清明节。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绝句《清明》,《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

杜牧的诗《清明》的译文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中的作者“村牧”是什么朝代的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原文: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清明》诗人是谁?哪个朝代?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哪一首诗,作者是谁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出自杜牧的诗《清明》。《清明》全文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诗句是谁写的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通州区14796297848: 杜牧写《清明》的时候的背景 -
禾戚佐宁: 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为人刚直、情致豪迈、敢论列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初年他有些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使,每任时间都不长.他活了年近五十(803—852),就快怏不平地过早去世...

通州区14796297848: 杜牧清明的写作背景 -
禾戚佐宁: 杜牧的《清明》写作背景有以下几种:1. 一种说法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

通州区14796297848: 求杜甫《清明》这首诗的鉴赏、写作背景 -
禾戚佐宁: 杜甫——《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通州区14796297848: 写清明这首诗的时候杜牧多少岁 -
禾戚佐宁: 写清明这首诗的时候杜牧应该是42岁.清明的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杜牧的履历中: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通州区14796297848: 清明是谁写的那朝的在甚么背景写的 -
禾戚佐宁: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时期杜牧所作,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又称杜樊川.大和2年 (828)...

通州区14796297848: 关于清明这首诗的资料? -
禾戚佐宁: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

通州区14796297848: 杜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写下《清明》这首诗的 -
禾戚佐宁: 此诗首见于南宋百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度》、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内《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容南湖等胜景.

通州区14796297848: 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作者是在杏花村写的吗?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作者当时写作的时候是在杏花村写的吗?还是在其他地方写的这首诗? -
禾戚佐宁:[答案] 杏花村,应该不是确指某个村名,而是说杏花掩映的村庄.只是杜牧这首诗太有名了.后来人就牵强的说某某村就是杏花村. 类似于桃花源,在陶渊明写出桃花源记后,全国冒出好多叫桃源,桃花源的地名.

通州区14796297848: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是谁写的 -
禾戚佐宁: 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创作背景:此...

通州区14796297848: 杜牧《清明》的诗意 -
禾戚佐宁: 《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然而在艺术上它有什么优美的地方,至今不但还没有人加以全面地析释,相反的,明朝的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第15页)及今日的学者黄永武教授(《中国诗学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