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站花墙的曲谱哪儿能弄到?

作者&投稿:贠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荆州花鼓戏《站花墙》的简谱~

在戏曲栏

不收费的,上面还有<你可百度一下“荆州花鼓戏”,可点击直接观看;站花墙><全集视频。我也是个花鼓戏迷呦,或者是“沔阳花鼓戏”;>

小调分单篇牌子、专用曲调、插曲三类,多来自民歌和各种民间说唱音乐。其乐曲短小,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色彩丰富。单篇牌子是一人载歌载舞、抒发情感或叙述故事的腔调。其中的[西腔]、[站花墙]、[十枝梅]等,是从专曲专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板式变化的一曲多用的腔调。特别是其音乐曲调与语言声调的密切结合,使唱、念浑然一体,十分协调,这是荆州花鼓戏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风格的重要因素。专用曲调主要用于小戏,有一戏一曲、单曲变唱、多曲联唱诸调。插曲是剧中作"戏中戏"时插入演唱的时调小曲、地方曲艺及其他剧种的曲调,主要起丰富唱腔色彩的作用。

荆州花鼓戏的打击乐,系来自当地民间的采莲船、高跷、车水锣鼓等。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锣鼓点,但牌子的打法、击乐的配备等均有自己的特色。如草钹、乱劈柴、走锤、高腔、悲腔、打锣腔梗子、圻水三起板等锣鼓点子,都有独特打法。早期剧团中的乐队只有武场,使用的打击乐称"家业"或"火爆"。常用乐器有大锣、小锣、海钹、马锣、堂鼓、板、竹兜(代边鼓)等。其中马锣、堂鼓的配合很有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花鼓戏的唱腔配上了小型民族乐队伴奏,乐器有二胡、京胡、琵琶、唢呐、笛子、大提琴、笙等。后来又增加了西洋木管乐器,有些剧目还使用了铜管乐器。这些乐器的增加,使荆州花鼓戏的表现力得到丰富和提高。

荆州花鼓戏主要行当有小生、小丑、小旦。到"六根竿"时期,随着剧目变化,行当角色有所发展,出现了小生、生脚、正旦(相当于青衣)、花旦(又称铁扁担)、丑脚五个行当。小生:多扮演青年男子。唱念均用大嗓。其饰演的角色有以唱见长的剧目《白扇记》中的胡金元;文雅书生戏《访友》中的梁山伯;武功戏《戏蟾》中的刘海等。 正旦:主要饰演端庄贤淑、性格刚强的中青年女子。如《三官堂》中的秦香莲、《秦雪梅》中的秦雪梅等。花旦:又称"铁扁担"行当,多扮演泼辣的中年妇女和活泼伶俐的小姑娘。其表演步法轻快灵活、动作细腻、道白清脆。所饰角色如《辞店》中的卖膳女、《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丑:此行当戏路较宽,多饰演雇工、书童、教书匠、店家、恶少等。其所饰人物或机智敏锐、诙谐风趣;或奸诈狡猾、刁钻圆滑。如《张先生讨学钱》中的张先生;《阴审》中的判官等。生角:多扮演正直、豪爽、刚毅、洒脱,以及爱打抱不平的人物。如《告经承》中的张朝宗、《乌龙院》中的宋江等。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197出,包括《抽门闩》、《掐菜苔》、《告老爷》、《站花墙》、《双撇笋》、《打莲湘》、《江汉图》、《贺端阳》、《打补钉》、《戏蟾》、《三官堂》、《辞店》、《阴审》、《告经承》等。

四、传承价值

从荆州花鼓戏的起源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看,它与中国戏曲发展史存在着一根极为"对应"和"吻合"的链环。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和保护荆州花鼓戏,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中国音乐史以及挖掘荆楚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民间小戏的总称。湖南各地根据各地语言语音和演唱风格差别分为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衡阳花鼓戏、湘西阳戏(因正月阳春演出而名)等,其中受汉调皮黄影响,具有“汉味”的花鼓戏,主要有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和常德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与四川、湖北、贵州、云南、安徽等花灯戏、花鼓戏的起源发展过程大致相同,即在民间玩灯歌舞的基础上加上说白、情节而来的。过去民间玩灯无论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采莲船都需要音乐渲染气氛。需要鼓锣控制节奏。玩灯者高兴时还要把民歌小调掺杂进去,一唱众和,旋律活泼、跳跃,具有古朴原始的乡音之美。

最早的花灯音乐源于“傩”。殷商时,荆楚一带就“击鼓载胡,傩舞逐疫”(《荆楚岁时记》)。到战国时期,除鼓锣外,其他乐器像瑟、箫、竽之类也都用于傩仪中。各种乐器组合“应律合节”配合巫之歌舞以迎神驱疫。

后来民间花灯兴起,除俗音乐,像山歌小调外,主要借用的是傩仪迎神还愿的具有宗教特性的音乐。两者交融在一起,在四川就成了灯中有傩,傩中有灯。有湖南也是如此,如岳阳的神案戏,傩愿戏无不渗透到民俗节日和民俗活动中,成为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内容。花灯歌舞自不可免,如果从年初算起,正月闹花灯,二月庆花朝,三月清明祭祖,五月端午,六月迎神,七月盂兰盛会,八月中秋,九月重阳,一直到年末守岁,开年迎春都离不开歌舞音乐。另外,民间礼仪活动,如祭祖、婚礼,丧仪、满月、周岁、做生做寿,新屋上梁、乔迁新居,甚至开镰割谷、新米尝新也离不开歌舞音乐,至于赛灯、赛龙舟就更不用说了。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融歌、舞、剧为一炉,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手段,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花灯花鼓歌舞只具有戏曲某些因素,要上到戏曲层次,还需要借鉴外来艺术,如黄梅戏最早借鉴了青阳戏和徽戏,苏剧最早借鉴了昆剧。在湖南花鼓戏成为独立剧种之先,清嘉庆、道光年间汉剧已经在洞庭湖、沅水、澧水一带广为流传,所以后来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长沙花鼓戏都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

岳阳花鼓戏流行于岳阳、汨罗、临湘及鄂南一些城镇。清代嘉庆《巴陵县志》就有在巴陵一带农村演花鼓戏之盛的记载。

从音乐来说,岳阳花鼓戏主要声腔叫“琴腔”。“琴腔”曲调有〔单句子〕、〔夹句子〕、〔梦调〕、〔阴调〕、〔哀调〕等。其他民歌小调如〔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间使用。“琴腔”受汉调影响是很明显的。岳阳花鼓戏有不少剧目也是以“琴腔”为主的,所以它在湖北南部、东南地区演出时,因音乐同源,语言相近,群众很容易接受,很喜欢看,并叫它“提琴戏”。

主要剧目有《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等。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长沙、湘潭、株州、宁乡、浏阳、平江等地,是湖南花鼓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花鼓戏剧种。早在清代中叶就在这些地方流行开来,盛演不衰。

长沙花鼓戏主要声腔是“川调”,为大部分剧目所采用。因伴奏用丝竹乐器,民间称它为“弦子腔”。“弦子腔”同样受汉调皮黄影响,逐渐靠近板腔音乐,也有〔一流〕、〔二流〕、〔三流〕、〔导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之类,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哀史》、《白蛇传》、《菜园会》、《讨学钱》、《芦林会》等。

无论“琴腔”还是“川调”弦子,都以大筒等弦乐伴奏,其发音沉郁淳厚。

岳阳花鼓戏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场伴奏。无论是岳阳还是长沙的花鼓戏在本地锣鼓音乐如〔木皮调〕、〔木马调〕、〔辞店调〕、〔四六调〕、〔八同牌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汉调皮黄某些板腔音乐,形成〔导板〕、〔三流〕、〔急板〕、〔散板〕等板式组合结构。

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第三种声腔叫“小调”,为地方性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色彩。如民歌小调〔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四季青〕、〔采莲船调〕、〔洗菜心〕等。但作为过门、过场音乐也搬用了汉调某些锣鼓经,如〔万年欢〕、〔一枝花〕、〔扑灯蛾〕、〔得胜令〕、〔柳摇金〕、〔傍妆台〕等。

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成为独立戏曲剧种最早演出是情节性不太强的“二小”,即一旦一生、“三小”即一旦一生一丑的“三小”歌舞戏,多用当地小调,后受汉剧和其它剧种影响搬演情节性强,人物较多的剧目。

因小调戏曲化程度低,就吸收了与之毗邻且语言、语音又比较接近的汉调音乐,形成后来的“琴腔”或“川调”及某些“打锣腔”。并在长期的舞台演出过程中融入地方音乐,依循旋律特点相对固定的声腔格式。花鼓戏把这称之为“正调”。“正调”的形成弥补了小调之不足,曲牌联缀之不足,使花鼓戏具备演本戏的音乐条件。

至于常德花鼓戏,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临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它源于民间的“采茶灯”、“车儿灯”,清末流入城市。宣统年间《长沙日报》就有常德禁“花灯淫戏”的记载,正因为此,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汉剧的影响。解放前,不少花鼓戏艺人学汉剧,入汉班,演出常是花鼓、汉调“两下锅”,当地称这种班子为“两抡班”。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常德的音乐也是“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主要剧目有《林英观花》、《跳粉墙》、《拣菌子》、《双下山》以及解放后改编的《尤二姐之死》。新编现代戏《山村兽医》。

湖南花鼓戏除声腔音乐外,不少传统剧目是从汉剧搬过来的,据说有几百个,如《宋江杀惜》、《梅龙戏凤》、《关王庙烧香》、《槐荫送子》、《清风亭》、《赶潘》等。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由萧重饰胡秀英,赵菊云饰刘海,钟宜淳饰刘母的《刘海砍樵》说的是常德武陵丝瓜井刘家村有位青年樵夫刘海,每天上山砍柴,然后卖柴换回盐米侍奉娘亲。前山有狐狸九姐妹,九妹胡秀英因爱慕刘海勤劳朴实,所以在路上拦住刘海,提出亲事。当刘海知道秀英是真心爱他时,就答应了。于是二人以柳树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妻,双双归家。原来刘海娶回家的胡秀英是修炼了500余年,才得半仙之体的狐狸仙女。她有颗宝珠,使她得以变人身。前山还有个石罗汉,原身是青石金蟾,也在山上修炼,想得半仙之体,于是趁刘海长街购物之际,潜往刘家,见胡秀英正在丝瓜井旁汲水,便率众石头上去劫夺宝珠。胡秀英寡不敌众,被打落井下,石罗汉用千斤闸闸下,胡秀英腹内绞痛,筋疲力尽,只得把宝珠从口内吐出,被石罗汉抢走。胡秀英失去宝珠,五鼓天明就要现原形,便对购物回家的刘海讲了实情。刘海听后不顾生死,赶到前山,得神斧之助夺回宝珠,夫妻重得团圆,过着美满的生活。

剧中“刘海哥,那我将你好有一比……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与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

除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外,湖南花鼓戏特别注重创作演出现代戏,在本省和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仅湖南省花鼓戏院1965年统计:“上演大小94个剧目中,现代戏占69个,如《三里湾》、《打铜锣》、《补锅》、《双送粮》、《红色营业员》、《郭亮带兵抓郭亮》、《我的一家》、《还牛》、《送货路上》、《两张图纸》、《山村兽医》、《野鸭洲》、《对象》、《牛多喜坐轿》等。其中《打铜锣》、《补锅》、《两张图纸》、《送货路上》、《野鸭洲》等拍成了彩色舞台艺术片,《三里湾》、《对象》获1979年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奖。”由李谷贻饰刘兰英,彭复光饰李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的《补锅》说是的养猪能手刘大妈有个独生女儿叫兰英,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与同学李小聪相爱。李小聪高中毕业后学补锅手艺。刘大妈风闻女儿看上一个补锅的,认为补锅没出息,所以反对女儿与他相爱。有天刘大妈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兰英借此机会把小聪叫来补锅,两人巧妙地对大妈进行教育,使大妈改变了过去的旧思想。

演刘兰英的李谷贻,后改名李谷一,由唱花鼓戏进入了声乐殿堂,成为当今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你哪里也找不到。这就是这个剧种不能发展的原因之所在,悲哀啊!几个有曲谱的艺人都只想自己独有这份资源,不想发出来大家共享,那怎么普及,怎么发展。那就让荆州花鼓戏随同他们一起走进坟墓吧!

没文化真可怕!拜托,《站花墙》是沔阳花鼓戏的代表作...

金色风铃网 OR 金色风铃曲谱网。看有没有。


戏曲中的丁丁腔是什么意思?
后因受京剧、江苏梆子、柳子、拉魂腔等戏曲艺术的影响,丁丁腔亦发展成为戏剧形式。20世纪40年代始已有丁丁腔剧团,但民间仍多有艺人保留曲艺的地摊形式,传统曲(剧)目有《站花墙》、《梁山伯下山》等。丁丁腔的艺术特点 “丁丁腔”的初级阶段又叫“两人戏”、“对子戏”,即一生一旦对唱,以唱为主...

湖北花鼓戏的起源发展
据《沔阳县志》记载,荆州花鼓戏源于沔阳州一带。清《沔阳州志》特大水灾纪实记载,雍正二年(1724年),就有“穿街过市流浪苦,沿门乞生唱花鼓的情形。乾隆年间,花鼓逐步演变成有人物装扮的表演形式和简单故事情节的演唱内容,艺人们沿门或划地为台演唱,被称之为沿门花鼓或地花鼓 ,也有由一人背着木凳,挂上锣鼓...

沔阳的民俗民风
沔阳花鼓戏为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仙桃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民间,盛传着“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美誉。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沔阳渔鼓是湖北四大曲种之一,是湖北省流行最广、群众...

湖北戏剧有哪些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河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如按地区划分,则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戏、...

沔阳花鼓戏的溯源
沔阳花鼓戏从起源到今天经历了三百多年,与许多戏曲一样,起源于民间说鼓歌唱。古时的沔阳州位于“千湖之插。田埂上由一名善唱者击鼓领唱,“打起锣鼓唱秧歌,忘记疼痛快干活”,活泼响亮的歌声号子,遍及田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沔阳进士费尚伊在《南郊插秧》中写下了“闲依豆棚陪客话,忽闻秧鼓唱农...

著名京剧曲目值得一看的 以及著名的花鼓戏曲目
著名京剧曲目:《三家店》《文昭关》《沙家浜》《智斗》《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借东风》《识天文习兵法犹如反掌》《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后半部分)》我知道得不多,以下是参考别人的答案(网址:http:\/\/z.baidu.com\/question\/109899248.html?si=2&wtp=wk),他的答案比较全:1....

仙桃花鼓戏的历史
仙桃(沔阳)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沔阳州志》载,沔阳花鼓以一种戏曲形式出现在民间艺术舞台上,是在1796——1820年的清代嘉庆年间。沔阳花鼓戏发源于沔阳通顺河一带和襄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1954年改名为“天沔花鼓”,后又改为“荆州...

汉语“回文诗”漫谈
这些由派生而来的回文诗,很有韵味,意境极佳,细细品味的确妙趣无穷。要说《咏四季诗》的魅力和影响,如今湖南桃花源向路桥有《咏荷花池》诗碑,浙江温州雁荡山维摩洞,广西阳朔莲花岩,乃至湖北荆州花鼓戏《站花墙》,都引用了吴绛雪的这首四季回文诗,可见此诗之妙之趣。需要指出的是,具有妙趣横生和...

吕剧常识
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空槽记》、《打蛮船》、《站花墙》、《双生赶船》、《小秃闹房》、《拿懒汉》、《王天保下苏州...

土路的前世今生美文欣赏
当牛又重新打起精神上路时,老农们便会哼唱起一些民间小调或是站花墙一类的花鼓戏,和着牛车撞击地面的摩擦声,你仿佛觉得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田地成了老农和牛的唯一舞台。那条毫不起眼的土路,在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看来,是很长很长的。因为土路的北边通往东荆河大堤,南边通向棋盘似的的田野,田野...

阿坝县13776305264: 荆州花鼓戏站花墙曲谱哪儿可以找到?
岳炭貂胰: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rjqBWJmLgQ

阿坝县13776305264: 谁能告诉我从哪里能搜索到荆州花鼓戏及唱词? -
岳炭貂胰: 正在发送,请查收采纳.衷心祝愿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直接将我115网盘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

阿坝县13776305264: 荆州花鼓戏的服饰 妆容 乐器 一般是什么样的啊 -
岳炭貂胰: 荆州花鼓戏_百度视频 约有995个荆州花鼓戏相关的视频 荆州花鼓戏站花墙选段_... 分类:123 www.tudou.com 荆州花鼓戏《白扇记》1 分类:湖北,潜江 v.youku.com 荆州花鼓戏《...video.baidu.com/v?word=荆州花鼓戏

阿坝县13776305264: 陕南十绣歌词花鼓 -
岳炭貂胰: 有个陕南花鼓子的《十里亭》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多少皇帝都无道,多少无道帝王君.前朝后汉表不尽,听我唱本《十里亭》.南京有个马公子,每日学堂攻书文.七岁上学到十五,满篇文章记在心.十月初一放了学,闲...

阿坝县13776305264: 楚剧是哪里的 -
岳炭貂胰: 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详细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51587.htm

阿坝县13776305264: 湖北有什么戏种?
岳炭貂胰: 湖北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等,其中最具影响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如按地区划分,则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戏、

阿坝县13776305264: 荆州花鼓戏mp3格式的哪里下载
岳炭貂胰: 用酷我音乐盒下载,还可以找到相应的MV

阿坝县13776305264: 哪些地区的花鼓戏特别有名?
岳炭貂胰: 花鼓戏与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因此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按地区来看,比较有名的...

阿坝县13776305264: 沔阳花鼓戏的起源是什么?
岳炭貂胰: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后正式命名为“天沔花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