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地篇

作者&投稿:希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的第十一篇是九地篇对吗~

是的
第十一篇 九地篇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敌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住,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之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也。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默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
孙武说:根据用兵原则,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种。诸侯在本国境地内作战的地区,叫“散地”。进入敌国不深的地区叫“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交地”。同几个诸侯国相毗连,先占领就能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衢地”。深入敌国境内,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重地”。山林险阻,水网沼泽这一类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圮地”。进路很狭隘,退路又迂远,敌人用较小的部队可打败我较大部队的地区,叫“围地”。奋勇决战就能生存,不奋勇决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死地”。
因此,针对“九地”的对策是:在“散地”不宜与作战;在“轻地”不宜与停留;在“争地”要抢先占领,如敌已占领,不宜与强攻;在“交地”恐敌人截击,队伍要联结,不可断绝;在“衢地”要交结诸侯;在“重地”要从敌人境内掠取粮草;在“圮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设谋脱险;在“死地”要力战求生。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照应,大小部队无法互相依靠,官兵不能互相援救,上下隔离无法聚集合拢,士兵溃散而不能集中,集合起来阵形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无利就停止。试问:如果敌军众多严整而将要向我进犯,该怎样对待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这样敌人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
用兵的关键是靠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深入敌境官兵就会齐心,敌人就不易胜我;在富饶的敌区夺取粮草,全军上下的给养就有了足够的保障。注意休整而不使部队过于疲劳,保存并集中各路士气,而积蓄战斗力。运用作战计谋,使敌人不能猜测到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官兵放到无路可走的境地,就只能拼死命往前冲锋而不能败退。既然士兵拼命作战,又哪有不胜的道理?士兵深陷险境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时军心就稳定,深入敌境就小心谨慎,迫不得已就会死战。因此,处在这种情况的军队不用等待修整就能自行戒备,不用要求就能自尽其力,不加约束就能团结一致,亲密协作;不必命令,也都会遵守纪律。在军队中禁止搞迷信活动,以免引起不祥的情绪,出现不吉的预兆,消除部下士兵的疑惑,让他们直至战死也没有什么可怨的。我军官兵没有余财,并不是不爱财物;不怕死,并不是不想长寿。当发布作战命令的时候,官兵们坐着的泪湿前襟,躺着的泪流满面。把他们投到别无去处的绝地,他们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勇敢了。
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就像“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会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会来救应;打它的身子,头和尾巴就会一起过来救应。试问:作战可以使它像“率然”那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和越国人是互相仇恨的,当他们同船渡河,遇到大风,他们互相救援如同左右手。因此,仅仅采用将马车缚成方阵、深埋车轮显示死战决心的办法来稳定部队,以防止士兵溃散是不可靠的。要使官兵齐心奋战如同一人,靠的是管理教育得法;要使强弱都发挥作用,就要合理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军队携手团结如同一个人,这是士卒被放到了不得已的境地啊!
将帅的风范,是要以自己的幽深莫测来使部队保持沉着冷静,以严明的军纪使部队正气凛然。要能蒙蔽士兵的耳目,使他们对作战的计划一无所知;变更战斗任务,改变作战计谋,使他们识不破;转移驻地,故意迂回行军,使他们猜不透。当率领部队进入战斗时,如同登高而拿去梯子那样,断其归路;率领部队深入敌国境内,要像扳动弩机放箭那样,表示必死决心;烧毁船只,砸破饭锅,使其一往无前;指挥官兵要像赶羊那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到何处去。聚集三军之众,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拼死备战。这些才是将帅的大事。九种不同地区作战方法的交换,屈伸进退的利害,官兵的心理,都是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
大凡出国作战的原则,进入敌境越深,士卒就越专心一致,进入得浅就容易逃散。离开本国越过邻国而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境深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轻地”;背靠险固而前路狭隘的地区,叫“围地”;进入无处可去的地区,叫“死地”。
因此,在“散地”作战,我军要统一意志;在“轻地”作战,我军要使部队行军连续不断;在“争地”作战,我军要急速切断敌人的后路;在“交地”作战,我军要谨慎防守;在“衢地”作战,我军要从敌国补充军粮;在“圮地”作战,我军要迅速通过;在“围地”作战,我军要堵塞缺口;在“死地”作战,我军要显示死战的决心,作殊死搏斗。
所以,官兵的心理情况是,被包围时就会尽力抵抗,迫不得已就会奋勇战斗,深陷险境就会服从指挥。
因此,不知各国诸侯谋略的,不能与之结交;不知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就不能行军;没有向导,就不能得地理之便。这几方面,如果有一方面考虑不到,就不能算做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讨伐大国时,能使敌方召集不到民众;威加于敌国,就能使敌国不与各国结交。所以,不必争着与天下的诸侯交结,也不必在各国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伸张自己的主张,而以兵围加于敌国,这样就可以攻破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都。施行法规以外的奖赏,发布政令以外的命令,使用三军之众,如同指挥一人,使用他们去完成任务,而不说明作战的意图;使用他们去夺取胜利,而不说明可能遇到的危害。把部队投入到死亡之地,然后他们才能转死为生;使士卒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夺取胜利。
所以,用兵作战的原则,在于顺着敌人的意图来愚弄它,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点。这就能长驱千里而擒杀敌将,即所谓巧于成大事的啊!
因此,当决定对敌作战的时候,要封锁关卡,废除通行证照,不许敌国使者来往,君臣激励于庙堂之上,反复研究制定作战计划。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必须迅速乘虚而入,首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不要与敌约期会战。作战计划的实施,要依据敌情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以决定作战的大事。因此,开始要像深闺的处女那样沉静,使敌人不加防备;一旦发动起来就要像狂奔的脱兔那样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注:诸、刿之勇:①诸,专诸。春秋末吴国堂邑人。公元前515年,受伍子胥收买,在吴国公子光特设的宴会上进菜时,从鱼腹中取出事先藏好的小剑,刺杀吴王僚。拔剑时,却被吴王僚的卫兵以长矛刺背,但他仍奋不顾身地刺死吴王僚。后公子光的卫兵又把吴王僚的卫兵全部杀死,完成了一次宫廷政变。②刿,曹刿。春秋时鲁国人。鲁庄公十年,齐攻鲁,他自荐见庄公,并随其战于长勺,他指挥作战,沉着冷静,待齐军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时,他叫庄公击鼓进攻,结果大获全胜。相传齐君与鲁君在柯相会,他持剑相从,挟持齐君订立盟约,收回失地。 两位皆是历史上有名的勇士)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对死地是这样定义的“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还说“倍固前敌者,死地也。”、“死地则战。”、“死地吾将示之不活”。这告诉我们,在处于死地的情况下,只有奋力拼搏,奋勇向前,才能拼出一条活路来。从而激发人的潜力,做出非常的举动。其实不仅在战场上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当我们处于死地时,我们只要不气馁,不放弃,坚韧不拔,努力争取,一样可以反败为胜,做出一番非凡事业来。

  【行军篇】
  孙子说:领军作战中,处置军队、判断敌情,应该依据下列原则: 穿越山岭,应临近谷地行进,选择朝阳的高地驻扎,敌人已据高地,不可仰攻,这是在山地处置军队的原则。渡水一定要在离水流稍远的地方驻扎、准备;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滨迎战,让敌人渡过一半还有一半未渡时攻击,这样才有利;想与敌人交战,不要靠近水边而迎战敌人;选择高而向阳处列阵,不要处于下游逆着水流布阵或驻扎,这是在河流地区处置军队的原则。穿越盐碱沼泽地带,一定迅速通过,切勿滞留;如果在盐碱沼泽之地与敌遭遇,一定依傍水草而背靠林木,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处军的原则。在平原旷野,要驻扎在平坦地面,右边依托高阜,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区处置军队的原则。大凡这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战胜东西南北四帝的原因。

  大凡驻军,都是喜好高处而厌恶低处,选择向阳地而避开阴湿地,养军在靠近水草的便利地方,驻扎在朝阳干燥的高处,军队不发生任何疾病,这才称得上必胜之军。丘陵堤防,一定要驻扎在它的向阳面,且右边依托着它。这是用兵的有利条件,是地形给予的资助。上游下雨,河中必有水沫漂来,想过河的话,一定等水沫消定以后。凡是地形中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情况,一定迅速离开它,切勿接近。我方远离它,让敌方接近它;我方对着它,使敌方背着它。军队行进中,遇到艰难险阻之处,长满芦苇的低洼地,草木茂密的山林地,一定要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奸细伏兵的藏匿之处。

  敌人离我很近却很镇静的,是依恃它有险要的条件;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往;敌人舍险而居平易之地,一定有它的好处或企图。前方许多树木摇动,那是敌人偷袭来了;草丛中到处设置伪装、障碍,那是企图迷惑我; 鸟儿惊飞而起,下面必有伏兵; 野兽惊骇逃窜,那是大军掩袭过来了; 前方尘埃飞扬得高而尖,那是敌人的战车来了; 尘埃飞扬得低而广,那是敌人的步卒来了; 尘埃零散而丝丝缕缕的,那是有人在打柴; 尘埃飞扬得少且往来不定,那是察看地形,准备立营的敌军。敌人使者言辞谦下而部队却加紧备战的,是企图向我进攻; 敌人使者言辞强硬而先头部队又向前逼进的,那是在准备撤退; 战车先出据军营侧翼的,那是在布阵; 没有陷入困屈之境却来请和的,是另有奸谋; 敌人往来奔跑而展开兵车的,是在紧急集合以布阵决战; 敌人似进非进,进一进,退一退,是企图诱我前往; 敌兵倚着兵器而站立,是饥饿的表现; 取水的敌军汲水后先自饮,说明敌军都很干渴; 敌军见到明显的利益也不前往争取,那是太劳顿了。群鸟聚集敌营上方,敌营必已空虚; 敌军夜有呼叫声,是因为军心慌恐; 敌军纷乱无序,是敌将没有威严; 敌旌旗乱动,是敌营阵已乱; 敌军吏忿怒,是太烦倦了; 敌人以粮喂马,杀牲口吃,军中没有悬着的汲水器,决心不返营舍的,那是处于穷途末路的敌人; 敌将慢声乏气地与人缓缓交谈,是将领已失去众士之心; 再三实行悬赏的,是已处于窘迫之境,恐士众叛离; 再三实行处罚的,是陷于困弊之境,希图以罚立威; 敌将先对士卒暴虐,后又畏惧士卒叛离的,那是愚蠢到极点的蠢将; 带来礼品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 敌人怒而来,却久不交战又不撤离,必须仔细审察,摸清它的真实意图。

  兵众并非越多越好,只是不能恃勇轻进,能够做到同心协力、判明敌情,战胜敌人就够了。只有那些没有谋略而又轻敌的人,才一定会被敌人所擒获。
  士卒还未亲近依附就施行处罚,那么,士卒就必然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士卒已经归附而法纪不施行,那么,这样的士卒就不堪使用。因而,要以政治、教令教育士卒,要以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才称得上成为必胜的军队。平常一贯以教令教育士卒、执行法纪的,士卒就服从;平常不以教令教士卒、不执行法纪的,士卒就不服。教令一贯执行得好,就与士众相洽。

  【九 地 篇】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原则,战地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多种。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这种战地称为散地。进入敌境不远的战地,称为轻地。我先占领于我有利,敌先占领于敌有利,此为争地。我可以前往,敌人也可以进来,此为交地。多国交界,先得到便容易取得天下支持的,为衢地。入敌境纵深,穿过敌境许多城邑的地方,称为重地。山森、险阻、沼泽等大凡难行的地方,称为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回归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便可抗击我大部队的地方,称为围地。迅速奋战便可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为死地。因而,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敌若占据,不可进攻;在衢地则注意结交诸侯;在重地,则掠取资粮;在圮地则迅速通过;在围地则巧设计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通常人们称赞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相连续,大部队与小部队无法相依恃,官与兵无法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合,即使集合也无法统一行动。符合自己的利益就立即行动,不符合自己利益就停止行动。或许有人问:“敌军甚众,且又整肃,将向我进攻,我该如何对付它?”回答是:先干掉敌人所珍爱所依恃的方面,那么,敌人就被动屈从了。用兵的情理是以神速为主,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经由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未加戒备的地方。

  大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深入敌人腹地,士卒们心志专一,敌人不能战胜我;掠夺敌人富饶的乡野,三军的粮食给养就充足了;认真养练部队,不使他们疲劳,鼓舞士气,积聚力量;部署兵力,设计谋略,要使敌无法测知我方虚实、意图;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至死也不会败退,死都不怕,士卒自然人人尽力作战。士卒真正深陷危亡之境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时反而军心稳固;入敌境纵深之地,士卒自然依附而不敢涣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然会拼死战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军队不用整治,也会加强戒备;不用征求,下情自然上达;不用约束,也能亲和互助;不用申令也能遵纪守法;迷信活动自然停止,士兵也不再疑虑,至死也不会逃逸。士卒们不留多余的财物,不是他们厌恶财物;士卒们不顾生命危险,不是他们不想活命。作战命令发布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湿衣襟,仰卧的泪流满面,一旦把他们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时,便都有专诸、曹刿一般的勇敢了。

  善于用兵的人,他指挥的部队就如“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击它的头部,它的尾部弹过来救应,击它的尾部,它的头部弹过来救应,击它的腰部,它的头尾一齐弹过来救应。或问:军队可指挥得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 可以。吴人与越人是相互仇视的,当他们同船过渡突遇大风时,他们相互救助起来如同左右手。因此,缚马埋轮,是不足以倚恃的稳定军阵的办法;三军严整、勇敢如一人,靠的是治军有方;勇敢的人和怯弱的人都得以发挥其战斗力,靠的是巧妙地运用地形。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携手如同一个人一样服从指挥,是将部队置于不得已的情况下形成的。

  统帅军队这种事,要沉着镇静而幽密深邃,公平严正而整肃有方,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无知。常改变所行之事,常变更所设之谋,使人无法识破用意;驻扎常变地方,行军常迂回绕道,使人无法捉摸真实意图。将帅给部队下达战斗命令,像登高抽去梯子一样,使士卒有进无退;将帅与士卒深入诸侯重地,捕捉战机,发起攻势,焚舟毁桥,砸烂锅灶,像驱赶群羊一样,赶过去,赶过来,没有谁明白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三军之众,将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就是领兵作战的职责。各种地形的灵活运用,攻守进退的利害关系,士卒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

  大凡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军心越专一; 越浅,士卒越容易离散。离开本土穿越边境去敌国作战的地方,称为绝地; 四通八达的战地为衢地; 进入敌境纵深的地方叫重地;进入敌境不远的地方叫轻地; 背靠险固前路狭窄的地方叫围地; 无路可走的地方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将很好地统一士卒心志,在轻地,我将注意使部队保持连续; 遇争地,我将紧紧地从后驱赶部队快速前进; 在交地,我就要谨慎地加强防守; 在衢地,我将巩固与加强同诸侯国的联系;在重地,我将注意保证军需粮饷的不断供应;在圮地,我将率部迅速通过;在围地,我将堵住可逃生的缺口;在死地,我将向士卒表示必死的决心。士兵的心理变化规律是:被包围就会合力抵御,不得已时就会殊死奋战,陷于深重危难境地就非常听从指挥。

  不清楚各诸侯国企图的人,不能参与外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及其运用原则的人,不能领军作战;不用向导的人,得不到有利的地形,类似这四五个方面的事,有一个方面不知道,就不能算霸王的军队。所谓霸王的军队,攻伐大国,迅猛得使敌国无法及时调动民众与集结军队;兵威指向敌人,那么敌人的外交就无法成功。因而,不必争着与任何国家结交,也不随便培植他国的权威,多多施恩于自己的民众、士卒,把兵刃指向敌国,那么,敌国城池可拔,国都可毁。实行破格的奖赏,颁发非常的政令,驱使三军部队像使唤一个人一样。授以任务,不说明意图;告诉他有利的条件,不告诉他危险的一面。把士卒投入危亡境地,士卒才会拼死奋战获得生存,士卒陷于死地,必然舍命奋战以求生。兵士们陷入危险境地,才能主动地奋力夺取胜利。领兵作战这种事,就在于假装顺着敌人的意图,我则集中精锐兵力指向敌人一处,哪怕奔袭千里也可斩杀敌将,这便是通常说的机智能成就大事。

  决定实施战争的时候,就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复研讨,制定战争计划。敌人出现可乘之隙,一定马上攻入,首先夺取敌人所心爱的部位,不要与敌约期决战。执行作战计划一定要随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来争取战争的胜利。因而,开始要像处女一般沉静,使敌人放松戒备;然后突然发动攻击,如同脱逃的兔子一般敏捷,使敌人来不及抗拒 。

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好干燥的高地而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置是得自地形的辅助的。
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
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
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育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
敌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于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纪地、围地、死地等九类。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可以结交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妃地则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
古时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顾及,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断,不能收拢,士卒溃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齐。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的原则。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进攻,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
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深入敌境则军心专一,敌军无法胜我;在富饶地区夺取粮秣,使全军得到充足的给养;注意保养士卒的体力,勿使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之企图。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会尽力作战了。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拂人敌国,军心就不会涣散;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备,不待筑励,都会竭尽全力战斗,不待约束,都能亲近相助,不待申令,都会信守纪律。禁止迷信,消除部队的疑虑,即使战死也不退避。我军士卒舍弃多余的财物,并不是厌恶财物;不怕牺牲生命,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躺着的则泪流面颊。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曹判那样的勇敢了。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所谓“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大风,也能互相救援,犹如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在于组织指挥得法;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挚三军就像使用一人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统率军队这种事情,要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不能识破;驻军常改变驻地,进军迂回绕道,使人们无法推断行动意图。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弯机射出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上卒,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拚死奋战,这便是将军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适应情况,伸缩进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
深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士卒就越专心一致,进入得浅,士卒就容易逃散。离开本国,越过邻国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境深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轻地;后险前狭的地区叫围地;无处可走的地区叫死地。
因此,在散地,我就要使军队专心一致;在轻地,我就要使部队相连接;遇争地,就要迅速前出到它的后面;逢交地,我就要谨慎防守;在衙地,就要巩固与诸侯国的结盟;人重地,就要保证军队粮食的不断供应;经纪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
士卒的心理状态,被包围就会协力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陷于危险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不了解列国诸侯计谋的,不能与它们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的,不能得地利。对于“九地”的利害,有一样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攻伐大国,可使其军民来不及动员、集聚;威力加在敌人头上,可使其无法与别国结交。因此,不必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也不必在别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敌,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毁灭其国家。施行超出法定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之众加同使唤一个人一样。驱使士卒执行任务,而不告诉他们意图;只告知他们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诉他们有什么危害。
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力争胜利。
所以,指挥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人意图,一旦有机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点。这样,即使长驱千里,也可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
因此,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复计议,研究决定作战大计。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要夺取敌人最关紧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敌人约期交战。实施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以求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不露声色,使敌放松戒备,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孙子兵法九地篇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篇名?
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 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1、始计篇 《孙子兵法·始计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2、作战篇 讲的...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是褒义还是贬义?
褒义。一般来称赞组织或团队有纪律更有执行力和行动力。“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原文出自兵法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处子:未嫁的女子,即处女;脱兔:逃跑的兔子 大意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沉静、持重,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迅速...

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一个女子,指的什么意思?
就是说这个女子动静皆宜,时而文静,时而活蹦乱跳。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处女。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也就是说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样快。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孙子兵法有哪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并升华了中华民族在春秋以前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孙子兵法》又称《孙武...

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一段?带翻译,
2.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百战必殆.(谋攻篇)3.;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九地篇)翻译:1 孙子说: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她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

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怎么理解?
“安国全军之道”是孙子所认为的至高无上的战略原则。 第一, 以“威加于敌”作为达到目标的心理战术。《九地篇》:“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由此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心理学上的威慑,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作为基础的。 第二, 以优势的实力和充分的迎战准备作为全胜的物质基础。《...

上楼抽梯是什么意思
上屋抽梯也说上楼去梯、上树拔梯等。让人爬上屋顶去,然后抽掉梯子使他下不来,有“逼上梁山”的意思。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实施此计,...

孙子兵法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

上楼抽梯是什么意思
上楼抽梯又称为“登搂抽梯”或“上屋抽梯”,意思是指诱敌深入,阻敌援兵,断其退路,然后歼之的一种战术。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中的九地篇是指具体内容是、分别是哪九地? -
频禄济生:[答案]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的“九地”是什么?
频禄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孙子将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程度等的不同,将作战地理环境划分为九种:第一,“散地”(诸侯在自己的国境内作战);第二,“轻地”...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 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的翻译 -
频禄济生:[答案] 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入死地,才能转死为生.军队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奋战取胜.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 -
频禄济生: 孙子兵法十三篇目录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孙子...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有哪些十三篇?每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
频禄济生: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篇》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

沈丘县15770721708: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
频禄济生: 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原文:九地第十一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沈丘县15770721708: 置于死地而后生 置于死地而后生 -
频禄济生:[答案] 《孙子兵法·九地篇》讲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韩信很好的应用了“置于死地而后生”这一战术理论.韩信作为汉代第一功臣,为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汉赵之战”是韩信作为主帅取得的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一仗...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有几篇?各是什么? -
频禄济生: 全书共分十三篇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沈丘县15770721708: 求《孙子兵法九地篇》关于“死地”方面的思考 -
频禄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对死地是这样定义的“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还说“倍固前敌者,死地也.”、“死地则战.”、“死地吾将示之不活”.这告诉我们,在处于死地...

沈丘县15770721708: 《孙子兵法》全书总结的一篇是 -
频禄济生:[答案] 孙子兵法共13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没有总结的一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