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廷礼仪

作者&投稿:吉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古代宫廷礼仪的视频~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1、立容(男女通用):身体肃立,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从容优雅;
  2、行容:
  (1)男:身体肃立,袖手(礼仪场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从容,庄重大方;
  (2)女:身体肃立,袖手(礼仪场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较小,步履庄重;

  3、跪容:
  (1)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2)跪坐(一般为拜礼时的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
  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

  4、坐容(包括经坐):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如为经坐,则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脚后跟上;

  二、揖礼,女子福礼,欠身礼,茶礼。
  (一)男子揖礼:拱手当心以作揖。王见诸侯的作揖礼式。《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 郑玄 注:“时揖,平推手也。”
  1、 长揖:肃立,俯身,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谓“长揖至地”。
  2、 天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 时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4、 土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二)女子揖礼、福礼
  1、 女子揖礼:用于日常行礼。
  身体肃立,双手叠抱于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内,欠身约20度。
  2、 女子福礼(又叫:万福礼或道万福):用于同辈着汉服日常见面,辞别时。
  身体肃立,两手相扣,右手在上,放于胸前或左腰侧,微俯身约20度,微动手,微屈膝。
  (三)男女坐时欠身礼(包括正坐)(男女通用)(饮茶礼):一般用于还礼时。
  端坐,袖手或手自然垂放于两膝,欠身约20度。
  (四)奉茶、受茶、还茶礼:奉茶者双手执奉茶盘或茶盏,上举齐眉,同时微俯首,微欠身(约20度);受茶者双手接茶盏,口称谢,微欠身(约20度),如奉茶者将茶盏、茶盘置于几案上,则受茶者行欠身礼;还茶礼如受茶,接盏变为还递盏。

  四、综合礼仪
  1、再拜:
  (1)男子再拜:一次天揖→一次稽首或顿首→一次天揖。具体行礼方法: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行天揖礼,手不放下,仍叠抱当胸,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手心向下,左手在上,俯身,头部轻触手背稍作停留,直身跪坐,自然垂手于身体两侧,再次拱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前边地上,停留片刻(约三秒),直身跪坐,垂手,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再行天揖礼一次,恢复立容,礼毕。
  (2)女子再拜:一次揖礼→两次肃拜(中间直身袖手不起立)→一次揖礼。
  2、一礼三拜
  (1)男子:一次天揖→三次空首(中间直身垂手不起立)→一次天揖。
  (2)女子:一次揖礼→三次肃拜(中间直身袖手不起立)→一次揖礼。

  3、三礼九拜:最隆重的拜礼。用于祭祀、冠礼、婚礼等重大礼仪场合。行礼方法:重复三次“一礼三拜”。
  五、其他礼仪(袖手)

  双手叠抱(相叠)于腰际,手心向内,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手在袖内。

  六、行礼注意事项
  1、对长辈要主动行礼,长辈则被动还礼;
  2、汉家礼仪讲究中正平和,行礼节奏要掌握从容;
  3、对生者奇拜,对逝者偶拜;
  4、礼仪场合应缓慢从容,切忌慌乱、东张西望。
  三、拜礼
  (一)男子跪拜礼
  1、 男子稽首礼: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之礼。
  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举首,再拱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前边地上,停留片刻(约三秒),直身跪坐,垂手,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2、 男子顿首礼: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礼。
  行礼方法与稽首礼同,只是俯身引头至地就立即抬起,不作停留。
  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直身跪坐,自然垂手于身体两侧,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二)女子拜礼(女子正拜:肃拜):用于正式礼仪场合的跪拜礼。

  两脚并拢肃立,袖手于腰际正前,双膝同时跪下,两膝相并,跪坐,右手压左手,下手至于膝上(重者至地),头微俯,欠身约30度,稍停留(约三秒),直身,跪坐,收手、袖手于腰际正前,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四、综合礼仪

清代宫廷筵礼仪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统治下,各种维护封建统治的典章礼仪制度严谨完备。清代宫廷筵礼仪理所当然地突出皇帝的尊严,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清代初年,宴无定制。后妃、皇子、亲王、郡王及文武廷臣一经皇帝“钦定”,即可入宴。康熙年间,清代宫廷增设专门管理饮膳的机构和人员,不仅对皇帝饮膳、筵宴设立专档,还将重要的筵宴定为制度,如除夕、元旦、上元、端阳、中秋、七夕、重阳、冬至、万寿、大婚等宴载入《大清会典》,编入《大清通礼》,列为法定宴日,对与宴进酒事宜也都有专门记载。

清朝皇帝平时进餐称进膳或传膳。皇帝进膳,除宴会以外,都是单独摆桌,菜、汤都各有碗盖,临时才打开。制作饮食,各有专门机构。各种茶水和用牛奶、奶油、盐、茶熬制的奶茶,由御茶房供应,各样点心有饽饽房制作,正餐饭菜由御膳房供应,晚点,在宫内别有承办之处。每天正餐两顿,冬季,上午六、七点左右进膳,下午一点半左右进“晚膳”,晚上六点左右进晚点。每一餐如何预备,都一一开列清单,呈报内务府大臣画行照办。

除夕、元旦是皇帝家宴的日子。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是乾隆继位以来首次筵宴。自下午两点开始摆设宴度。乾清宫正中地平南向面北摆皇帝金龙大宴桌,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皇后金龙宴桌。乾清宫地平下,东西一字排开摆设内廷主位宴桌。西边头桌:贵妃,二桌纯妃,三桌海贵人,裕常在;东边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陈贵人。另设陪宴若干桌。下午3点半左右,乾清宫两廊下奏中和韶乐,乾隆帝弘历御殿升座。乐上,后妃入座,筵宴开始。先进热膳。接着送皇后汤饭一对盒。最后送地平下内庭主位汤饭一盒,各用份位碗。再进奶茶。后妃,太监总管向皇帝进奶茶。皇帝饮后,才送皇后奶茶及内庭主位奶茶。第三进酒馔。总管太监跪进“万岁爷酒”,皇帝饮尽后,就送皇后酒,妃嫔等位酒。最后进果桌。先呈进皇帝,再送皇后、妃嫔等。宴毕,皇帝离座,女乐起,后妃出座跪送皇帝还宫后,才各回住处。


一、公主们: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

,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

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
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
(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

接着,说宫外的格格们,格格们行的礼大同小异,我就不分开说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

而祭祀的时候,所有的后宫,从皇后到宫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礼

  清:

  登极大典

  宫中最重要的典礼,莫过于登极大典,登极大典标志着旧统治者的结束和新统治者接管权力的开始。

  清朝入关后,曾举行过十次大典,这十次大典中,有两次是特殊情况,一次是顺治元年,爱新觉罗·福临的登极,一次四嘉庆帝的登极。前者是因为前一年其父皇太极去世,福临曾在沈阳宫中即皇帝位,入关定鼎燕京又举行了一次即位典礼,仪式比较简略。后者是因为其父乾隆亲自传位,名为授受大典,仪式隆重而又充满欢庆气氛。其余八次,都是在上一代皇帝新死,嗣皇帝于丧期即位的。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帝在太和殿登极,情况大体是这样的: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死于圆明园内,当日将灵柩运回紫禁城,安放乾清宫内。嗣皇帝弘历守灵。九月初三日,登极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弘历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各级官员行礼。礼毕,官员各就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弘历御太和殿。弘历升宝座即皇帝位,这时按一般典礼规定,由中和韶乐乐队演奏,但由于处在丧期,规定音乐设而不作,只午门上鸣钟鼓。

  乾隆帝即位后,阶下三鸣鞭,在鸣赞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典礼中,百官行礼应奏丹陛大乐,此时设而不作,群臣庆贺的表文也进而不宣。

  最后要颁布诏书,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仪式庄严而隆重。首先,大学士再将诏书捧出,交礼部尚书捧诏书至阶下,交礼部司官放在云盘(装饰有云纹的木托盘)内,由銮仪卫的人擎执黄盖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门,再鸣鞭,乾隆帝还宫。文武百官分别由太和门两旁的昭德门、贞度门随诏书出午门,将诏书放在龙亭内,抬至天安门城楼上颁布。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换上孝服。大学士等将“皇帝之宝”交回,贮于大内。

  这是一次典型的登极大典,其余七次均大同小异。

  朝廷大典,初登极、授受大典外,还有亲政,晚清的垂帘听政,上皇帝的尊号、徽号,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徽号等。

  祭祀大典

  祭祀,包括祭天、祭神、祭祖,是宫廷中重要的礼仪活动,其中包括:大祀、中祀、群祀的朝廷传统祭祀;满民族特有的祭祀堂子和坤宁宫祭神;与汉族相似的祭祀祖活动,如祭太庙、祭奉先殿和祭陵等。

  由朝廷礼部主持的大祀、中祀、群祀近八十种,属内务府主持的皇室祭祀有十来种,皇帝既是国家 的元首,又是皇室的主宰,无论哪一方面的祭祀,凡属重要的,皇帝均须亲自参加,祭祖活动必然更要躬亲,以展孝思。

  祭祀虽为清宫的重要典制。却没有实质的内容,全靠繁文缛节来支撑。按照规定,不同的祭祀要供奉不同的神位,用不同的祭器、玉帛、牲牢。大祀、中祀前,皇帝要斋戒,斋戒期内,朝廷各衙署要挂斋戒木牌;宫中乾清门也要挂斋戒牌和安放斋戒铜人;皇帝要遵行“六禁止”;执事人等不准茹荤、饮酒以及吐痰,犯者要受处分。

  祭天定在每年的冬至日,意为“迎长日之至”,祭天前三日,皇帝先在宫中斋戒,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准备后,与祭天前一日乘玉辇到天坛斋宫斋戒一日。到祭日,皇帝诣圜丘坛,在献乐舞中迎神、献玉帛、进俎、读祝文、三次献爵、受福胙、送神等繁缛的祭礼。皇帝并要摔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多次,祭天仪式才告结束。

  清代近八十种祭祀中,具有满族特色的,是堂子致祭和坤宁宫祭神。

  堂子祭是满民族在关外对祭天场所的称呼,最初,庶民百姓家都设有堂子,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下令民间禁设,堂子成为清王朝的专有的祭天之地。清入关后,在长安左门外建立堂子,它的建制与历代传统庙堂有明显不同,最主要的是拜天的圜殿为北向,院内还设有皇帝、皇子以及八旗亲王、贝勒、贝子、公的73个神杆石座,祭前插上称为神杆的松木杆。祭祀时,皇帝、皇子等各就各人杆下行礼,为保持堂子祭的国俗特点,康熙年间诏罢汉官与祭。

  坤宁宫祭神是堂子致祭的补充,皇太极以堂子祀典为最尊,遇不祭堂子时,将所祭诸神供奉祭祀于寝宫坤宁宫,清初按清宁宫旧制,将坤宁宫改建为内有三面连炕和两口锅灶、外有神杆的祭神之地。

  坤宁宫所祭之神教派不一,如每天朝祭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关帝圣君;夕祭祀穆哩罕神、画像神、蒙古神等。重要的祭神活动,帝后都会到场,每天的朝、夕祭则不参加。朝、夕祭要在坤宁宫神前杀两头生猪,并在坤宁宫内煮熟。祭祀时由司祝官(俗称萨满)击鼓唱歌,并有三弦、琵琶、拍板伴奏,祀典结束后,祭神的肉按规定分给散秩大臣、侍卫等食用。这些肉中是不撒盐的,所以对吃肉的大臣来说是苦不堪言,他们通常偷偷在袖子中藏些盐趁别人不注意时撒在肉上。

  太庙是清帝祭祖的主要场所,皇太极在盛京时已建立太庙。四季之初要进庙祭祖。先帝诞辰、忌日及清明、岁暮等,也都要去行祭礼。每月还要向祖宗荐新。顺治帝入关后,沿用明制,以前明的太庙为太庙。

  清帝死后,和历代帝王一样,都有规模巨大可陵寝,以便后嗣四时致祭。所以陵寝也成为祭祖的另一重要场所。清帝王陵寝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即今东北辽宁的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河北遵化的东陵和易县的西陵。

  巨典煌煌庆大婚

  皇帝的婚礼叫“大婚”,登基前已经成年娶妻的皇帝,当上皇帝后,只举行册立皇后大典,不补办婚礼。大婚的同时,用金册、金宝(证书和印鉴),册立皇后;册立皇后的同时,选一至四名妃子。明清皇帝大婚仪式基本相同。

  《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

  纳采,即送礼、议婚,请媒人去探探口风、虚实。明清时期,见面礼互相攀比,极其丰盛。

  问名,就是举行一个仪式,询问对方的姓名、出生日期,看看“命相”是否合适。

  纳吉,说白了,就是算一卦,即古人为结亲的事儿占卜吉凶;如果是“吉兆”,生辰八字儿又合适,就请媒人携带礼品去订婚。

  纳征,就是送订婚礼品。古人云:“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见。”因此,纳征又叫作“纳币”。币,是古人用作订婚礼物的玉或帛类丝织品。

  告期,就是把结婚的日期,通知对方。

  亲迎,那是对平民百姓的要求。皇上不亲临,而是选派“儿女双全”的代表去。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十六岁的载淳大婚。据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记述,当天凌晨三点多钟,载淳“御保和殿”,取“桂子桐孙”的吉利,任命礼部尚书吴桂、右侍郎徐桐,为正、副迎亲使者。七点多钟,“上御太和殿,受百官朝贺。”“全和人儿”敦亲王和恭亲王的福晋,奉旨率领八名命妇,携带礼品,跟随迎亲使者,在仪仗队簇拥下,“骑马出大清门”,去皇后家迎娶。侍郎崇厚的福晋,为新娘子“开脸”,用丝线绞去脸上的汗毛;敦、恭二亲王福晋,为新娘子定妆,伺奉她上轿。迎亲队伍入大清门,到交泰殿止。

  按照满族风俗,洞房南炕上设帷幔,新娘子拜过天地后,在炕上盘着腿“坐帐一日”,叫作“坐福”。结婚前,新娘子得练“坐功”;上轿前一天,少喝水,少进食。晚上,南炕上摆炕桌,放酒壶、酒杯。新郎新娘绕桌三圈儿,再喝交杯酒;外面有人唱喜歌,名曰“拉空家”,起哄架秧子,往屋里撒黑豆,“闹洞房”。

  清宫的婚礼,保留了某些满族风俗。坤宁宫东暖阁,四壁涂红,喜烛高烧。阁北,有喜床、宝座;南窗下有一铺火炕,炕上置桌,放酒具。新婚夫妇拜天地、寿星、灶王爷,在南炕上喝交杯酒。礼亲王福晋“下厨”,煮汤圆、子孙饺子(一碗小饺子中,还有一个包着几个小饺子的大饺子)。敦、恭二亲王的福晋,把煮熟的汤圆、子孙饺子,端到新婚夫妇面前。

  《清宫词》有诗描述同治皇帝载淳大婚盛况:“巨典煌煌庆大婚,金吾不禁放诸门;忽传纸价高丽贵,一色花衣唱谢恩。”据称,当时,迎亲的队伍由午门一直排到皇后家门口,宫灯数百对儿,“对马”数百匹,内监前行;皇后乘黄缎子盘金绣凤大礼舆,十六个人抬着。京城百姓,只要是穿新鲜花衣服的,都可以进入午门观礼,警卫不予阻拦。清同治皇帝载淳结婚,决算下来,总共花了两千多万两白银;其中,皇宫中用于“结彩”的绸缎,达八十万疋,价值十万两白银。按乾隆年间的行情,一两白银可兑换八九百文大钱儿;七至十两银子可买一亩耕地,二十七八文至三十四五文钱能买一升米。由此可见历代皇帝大婚的奢华了。

  等级森严、礼节繁缛的用膳礼仪

  在森严的礼仪制度下,饮宴进餐过程十分严格有序。就位进茶,音乐起奏,展揭宴幕,举爵进酒,进馔赏赐等,都是在固定的程式中进行的。分明的封建礼仪程序,显得十分繁琐。

  根据文献记载,宫中大宴所用宴桌,式样,桌面摆设,点心,果盒,群膳、冷膳、热膳等数量,所用餐具形状名称,均有严格规制和区别。皇帝用金龙大宴桌,皇帝座位两边,分摆头桌,二桌,三桌等,左尊右卑,皇后,妃嫔或王子,贝勒等,均按地位和身份依次入座。皇帝入座,出座,进汤膳,进酒膳,均有音乐伴奏;仪式十分隆重,庄严肃穆;礼节相当繁琐,处处体现君尊臣卑的“帝道”、“君道”与“官道”。

  在座次的安排上,皇帝的宝座和宴桌高踞于筵宴大殿迤北正中,亲王、阿哥、妃嫔、贵人、蒙古王公、额驸台吉等人,则依品级分列于筵宴大殿之东西两边。乾隆朝时,大殿东边的是裕新王、众阿哥和蒙古将军拉旺多尔济,西边的是庄亲王和众阿哥;舒妃、婉嫔、金贵人位于东宴桌,客妃、诚嫔、林贵人座于西宴桌。

  宴桌上的餐具和肴馔也因人而异,满洲贵族入关前就与蒙古贵族有着婚缘关系,皇太极的五个后妃皆是蒙古人氏,而且同一个姓,均为蒙古贵门之闺。因而在清代宫廷宴上,蒙古王公皆蒙一等饭菜之优遇,额驸台吉等则受次等饭菜之待。一等饭菜由御膳房制作,每桌有羊西尔占(肉糜)一碗,烧羊肉一碗,鹅一碗,奶子饭一碗,盘肉三盘,蒸食一盘,炉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碟,羊肉丝汤一碗。次等饭菜由外膳房制作,菜点花样比一等饭菜略少,品种上的变化是:鹅一碗换成了奶子饭一碗,奶子饭则换成了狍子肉。
  人们常说:“旗人礼多”,这一点在清宫宴中也可看出,赴宴众人向皇帝跪叩谢恩,是清宫宴礼节繁缛的突出一例。一待皇帝入座,漫无休止的跪叩即行开始。诸如皇帝赐茶,众人要跪叩;司仪授茶,众人要一叩;将茶饮毕,众人要跪叩;大臣至御前祝酒,要三跪九叩;其它如斟酒,回位,饮毕,乐舞起上等等,皆要跪叩。宴会完毕,众人要跪叩谢恩以待皇帝还宫。整个宴会,众人要跪三十三次,叩九十九回,可谓抻筋练腰劳脖颈!

  唐:

  男子袍衫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传统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唐朝时期男子普通穿着的是圆领袍衫,圆领袍衫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衣襟处都有拼接边缘。文官的袍衫衣长至足裸,武官袍衫衣长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袍衫穿着很广泛,上至帝王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居家外出礼仪宴会均可穿着。

  女子褥裙服 唐朝以前中国社会的女子一直深受礼教的束缚,唐朝女子服装的改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社会风尚改革。唐朝女子当时最时髦的打扮是:身穿襦裙服,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履,头代花髻。褥裙服是衣长到腰节的超短上衣与长裙连接的一种服装,所以又称短褥裙。短褥裙上衣领口的变化是唐朝女子服装最大的改革和创新,除了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外,还有袒领。最初多为宫廷宾妃、歌舞伎者穿着,出现之后,仕宦贵妇民间女子也纷纷效仿垂青。比短褥裙上衣部分稍长并单独作为一件上衣的称为衫,一般多用质地轻软的丝帛。上穿衫衣下配长裙,也是唐朝女子十分喜欢的服饰,衣闪内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在晚唐时十分流行。唐朝女子对下裳既裙的款式造型、面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唐朝流行的长裙腰节提得很高,上提高度可以掩胸,并在腋下绸带系扎,类似于现代西方女子结婚礼服。


东西方的宫廷礼仪有哪些
①“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②召见的程序: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

唐朝的礼仪是什么
唐朝宫廷礼仪 男子袍衫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传统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唐朝时期男子普通穿着的是圆领袍衫,圆领袍衫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衣襟处都有拼接边缘。文官的袍衫衣长至足裸,武官袍衫衣长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袍...

唐朝宫廷的礼仪都有哪些?越详细越好
六局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都是每司各二人。此外,各司之下各设典、掌以及宫正、阿监、彤史、女史等各级女官,这些女官各有品级、供给,她们分别管理著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宫廷事务。宫官是执事官,所以就不必讲究色、宠,只须挑选良家出身、才德兼备...

唐朝礼仪制度,什么是叉手礼、递名刺、跪拜礼?
而穿这种裙子,属于一个唐朝女子对传统礼仪的基本尊重。宫廷礼仪方面,值得一说的是大家熟知的“三拜九叩”。唐朝的三拜九叩跟清朝的不同,虽然该礼仪制度到清朝的文献里才有记载,但不表明唐朝没有。不过古代的文武百官比较流行用“再拜稽首”礼仪,其在大唐更加惯用。主要是朝着...

“半朝鸾驾”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规制,帝王出行的最高规格仪仗队(车马伞轿等)叫满朝銮驾,比之低一级的叫半朝銮驾,只有太子或皇帝特许的重臣可以享受的政治待遇。在古代,礼仪是一种尊重,也代表着一种权力。在皇权的高度集中之下,各种维护封建统治的典章礼仪制度严谨完备,宫廷礼仪也是体现出了皇家的尊严。在...

周代礼仪文化空前繁荣标志是
2、饮酒礼的出现:饮酒礼是周代礼乐文化最直接的产物,是周代礼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巩固周代政治统治、联络感情的思想政治价值。3、雅乐的发展:雅乐源自周王制礼,是周礼文化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表演的场合隆重,人数众多,仪式庄严肃穆,音乐和谐平静。

看完古代五礼,明白了为何中国是礼仪之邦
五礼在西周形成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礼崩乐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周代礼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汉代时,儒士叔孙通以五礼为参考所设计的礼仪被汉高祖采纳为宫廷礼仪。自此,五礼成为后世历代帝王乃至民间礼仪的基本骨架,为后世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运转的有序提供了保障。

古代欧洲宫廷君臣间的礼节相关问题
在殿堂之上,一般是其实想君主行单膝礼,右手按着心脏,向君主鞠躬行礼。一般大臣不行单膝礼,或点头鞠躬即可。平时宴会开始时,所有与会者,男的都要向君主行单膝礼,右手按着心脏,向君主鞠躬行礼。宴会开始后就不用了,不过君主特别召见或觐见时还是要行礼的。女的则要停头福身。西班牙宫廷礼仪与...

六代乐舞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表演的场合隆重,人数众多,天子用“八佾”(64人的舞阵)的规格标准。六部乐舞的大部分由所传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乐舞整理增删而成,所以又叫“六代之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

礼仪是由习俗演变而来的其演变过程可概括为
也就是有生活习俗演变过来它的过程,可以说是自由化,然后再慢慢进到制度化。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妃嫔的礼仪 -
闭皆脑得: 宫廷礼仪: 一、已称 贵妃及以上品阶: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皆自称本宫;在地位辈分高者面前则谦称臣妾或本名,切不可称我. 贵妃以下贵人及以上品阶: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皆自称本妃;在地位辈分高者面前谦称臣妾或本名,切不可称我...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各代宫廷中礼仪 -
闭皆脑得: 你的问题涉及面太广了.历代礼仪均有变化,满足“有特点”要求的很多,下面就“元正冬至受朝贺”一项,引“通典”中的一段来举例.文库中有通典的全文,你可以找一下.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后宫的礼仪 -
闭皆脑得: 嫔妃等级 皇后 正一品: 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 夫人 正二品: 妃 从二品: 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 贵嫔 从三品: 婕妤 正四品: 容华 从四品: 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 ...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宫廷都有哪些礼仪
闭皆脑得: 男子袍衫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传统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唐朝时期男子普通穿着的是圆领袍衫,圆领袍衫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衣襟处都有拼接边缘.文官的袍衫衣...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宫廷礼仪有哪些最好简洁些
闭皆脑得: 见到别人要施礼食不言寝不语无论任何时刻都不克不及竭斯里底地大年夜吼大年夜叫要保持平和尔雅的立场要保持温柔的微笑别人给本身施礼的时刻要点点头说起来吧 .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宫规!!
闭皆脑得: 部分: 1.多向别人介绍.宣传此国,可晋升 2.若多来可晋升,不常来,或多或少会减一点. 3.不准发动内乱. 4.多发帖可晋升. 基本礼仪: 1.每日早晨若能上,应到皇后和皇太后那请安. 2.每日中午和黄昏若能上,可以到皇后居所去用膳. 其它晋升方...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皇宫最常用的礼仪是什么?
闭皆脑得: 古代的礼仪非常复杂,包括皇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有礼仪的要求,甚至吃饭睡觉.所以最常用的很难说.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有,上朝跪拜,祭祀等,也是比较重要的礼仪.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贵族宫廷宴会礼仪有哪些?
闭皆脑得: 主人先入坐,客人才能入坐,主人有义 务提议喝第一杯酒,第一杯酒之后,主客就 可以相互敬酒了.中世纪客人和主人都不允 许身穿全套铠甲入席,铁手套、上臂甲、前 ...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宫廷用语、规矩
闭皆脑得: 冠礼 古代表示男子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礼记》上说男子二十岁加冠.笄礼 古代贵族女子表示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贵族女子15岁行笄礼,结发加笄(笄为发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许嫁.筮日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吉日的占卜...

兖州市13830161327: 古代宫廷妃子的日常礼貌用语 -
闭皆脑得: 见皇上、皇后、太后、太妃和比自己级别大的妃嫔时,自称臣妾级别相同的妃嫔称呼以年龄大小称呼姐妹对级别比自己低的妃嫔或是宫女、太监等可称呼本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