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是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茹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采薇”寓意什么~

“采薇”寓意是采摘野豌豆。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猎狁之故。不遑启居,猎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成未定,摩使归聘。
注释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模仿一个戌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成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古诗词学习:《诗经》中《采薇(节选)》

是伯夷叔齐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采薇》: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

小说《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很明显是以他们为原型,不过鲁迅把他们用在小说中不是取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他们认为周攻入商灭了纣王是改了文王的规矩,便决定不吃周家的粮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死。

扩展资料:

采薇的思想:

《采薇》体现了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古代忠臣形象的全新价值判断.通过对历史人物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新编”,鲁迅对“骨气”、“忠诚”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鲁迅用自己的怀疑、否定的眼光剥落了伯夷、叔齐神圣的外衣,还原了他们精神的无价值.鲁迅在这篇作品中直指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又一实质: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避重趋轻,苟且偷生。

参考资料:采薇的思想-百度百科



“采薇”这个典故出自《小雅·采薇》。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

《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3)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4)莫(mù):通“暮”,此指年末。

(5)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参考链接:小雅·采薇 百度百科



采薇典故名是首阳采薇。

典故出处:

典出《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最后饿死。后遂用 “首阳采薇”等喻人坚守气节。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典源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将王位禅让给叔齐,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为王。这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擅长让老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心想:“何不去归附他呢?”等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武王车载着灵牌,说是奉了文王的遗命,东去讨伐商纣。

伯夷、叔齐便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要发动军队打仗,能说是孝子吗?做臣子的要去弑杀国君,能说是仁者吗?”武王左右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太公说:“这是有气节的人。”于是把他们搀扶开去。等到武王平定殷纣的暴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了,而伯夷、叔齐却以做周的臣民为耻,为了坚守节义,便不吃周的米粮,隐居在首阳山,采些山菜来充饥。

等到饿得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个西山啊,去采些薇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哩!神农、虞、夏的时代已很快地过去了,叫我到哪里去好呢?唉!我将死了,命运真是衰薄啊!”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扩展资料

采薇典故人物介绍:

伯夷介绍: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叔齐介绍:

叔齐(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第三子,名致。孤竹君立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

西伯死后,武王东进伐纣,他和伯夷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孝不仁,周武王大怒要杀死他与伯夷,被姜太公以义人之名制止,并命人搀扶他们离开。武王灭商后,他们逃到首阳山(今唐山市滦县),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采薇”这个典故出自《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扩展资料: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指《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雅·采薇



1、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最后饿死。后遂以“伯夷、夷齐、夷叔”等称有高尚情操之人;用“首阳、西山”等作为隐居、守节的地方;用 “首阳采薇、西山薇蕨、采薇”等写坚守气节。古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2、《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然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后因以“采薇”为愤世隐居、坚守气节的典故。

3、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将王位禅让给叔齐,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等到武王平定殷纣的暴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了,而伯夷、叔齐却以做周的臣民为耻,为了坚守节义,便不吃周的米粮,隐居在首阳山,采些山菜来充饥。等到饿得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个西山啊,去采些薇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哩!神农、虞、夏的时代已很快地过去了,叫我到哪里去好呢?唉!我将死了,命运真是衰薄啊!”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扩展资料:

首阳采薇,典故名,成语,典出《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最后饿死。后遂用 “首阳采薇”等喻人坚守气节。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首阳采薇




“长歌怀采薇”中的“薇”原指什么?在现在指的是什么?
最后一句“为长歌做准备”的“雨”,昵称为“萝卜雨”,也称为窝菜或野豌豆。隋末诗人王积有诗《野望》。东高望暮,二周盼什么。树都是秋色,山只有秋色。牧人赶小牛回来,猎马带鸟回来。互相照顾也一无所知,用长歌挖鼻屎。其中“张佳玮”的“蔡玮”记录在典故:《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中。巫王...

采薇是个什么典故啊?
“采薇”这个典故出自《小雅·采薇》。《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

采薇中薇的本意是什么?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典故源于《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就是想远离尘世,而去过那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
引用典故的是长歌怀采薇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薇字五行属什么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唐代的王绩在《野望》中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宋代的文天祥在《南安军》一诗中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也是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

采薇是什么意思采薇中的薇是什么意思
1、《诗·小雅》篇名。《〈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_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清姚鼐《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薇,野菜,俗谓之野豌豆。2、归隐。《史记·伯夷列传...

夷薇的典故
1、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和叔齐坚决反对,阻止不成,二人隐居首阳山。2、采白薇而食,拒食周粟,最后饿死。因称薇为夷薇。

古代对青草的雅称是什么?
古代对青草的雅称是:萱,薇,藿,等,比如:薇,有伯夷齐会议采薇而食典故。薇,有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典故。藿,有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之句。这都可以说属于草,但翻译成草又不是很合适。古代对花木的雅称介绍:1、牡丹:别名木芍药、花王、洛阳王、洛阳花、谷雨花、鹿韭、富贵花等。属毛莨科。2...

采薇是什么典故?
是伯夷叔齐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上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鲁迅《故事新编》里的《采薇》: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小说《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很明显是以他们为原型...

长歌怀采薇是什么典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出自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采薇”出自诗经典故,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因此古代“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而并非建功立业的抱负。原文:《野望》唐朝,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野望 王绩 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 -
舒勇热淋:[答案] 采薇运用了典故!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就是想远离尘世,而去过那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采薇”的典故一般认为有三种含义,这三种含义分别是什么?别去什么地方复制弄的死长死长的,越短越好,3菊句化搞定的最好! -
舒勇热淋:[答案] 1.挖野菜 2.隐居. 3.节操高尚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采微是什么意思? -
舒勇热淋:[答案] 1 殷末伯夷、叔齐不愿看到周武王取代纣王而王,躲首阳山中,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饿死. 2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诗经 采薇》中的“采薇”是什么意思? -
舒勇热淋:[答案]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现在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这里的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野望》长歌怀采薇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早寒江上有怀》的写景妙处 -
舒勇热淋:[答案] 采薇运用了典故!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希望能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诗经采薇为什么要要叫采薇呢? -
舒勇热淋:[答案] 诗经里大多数篇章的名字都是取自诗歌第一句的前两个字,如《蒹葭》就是因为诗歌的第一句是“蒹葭苍苍”,《关雎》的第一句是“关关雎鸠”,《氓》的第一句是“氓之蚩蚩”,而《采薇》的第一句正是“采薇采薇”,《采薇》是一首写出征的...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野望“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 -
舒勇热淋: 采薇运用了典故!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采薇的意思...求... -
舒勇热淋:[答案] 释义采集野生豌豆苗典故《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古诗词例句孟郊《感怀》...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故事新编里采薇讲的是什么啊?故事新编里的采薇这篇讲的是什么内容?要详细的复述,150 - 250字,讲清楚来龙去脉急用中! -
舒勇热淋:[答案] 其实采薇的故事在诗经里是写戍边将士的凄凉心境的,鲁迅写的采薇故事也是确有其事,不过鲁迅与古人对这件事的评价不同.古人普遍认为公叔齐和伯夷二人有气节,而鲁迅却讽刺他们不知变通,借以讽刺世人.原故事:(唐代韩愈...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18058699563: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采薇》的原版故事是什么? -
舒勇热淋: 其实采薇的故事在诗经里是写戍边将士的凄凉心境的, 鲁迅写的采薇故事也是确有其事,不过鲁迅与古人对这件事的评价不同.古人普遍认为公叔齐和伯夷二人有气节,而鲁迅却讽刺他们不知变通,借以讽刺世人. 原故事:(唐代韩愈的《伯夷颂》的一小段对你问题有用的)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周粟,饿死而不顾. 其实就是“公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