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给祖先扫墓的习俗是怎么传下来的!

作者&投稿:赧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怎样由来的?~

清明扫墓纸钱的讲究

清明节的习俗,从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传了,并且一直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清明节扫墓 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 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清明节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给祖先扫墓的习俗是怎么传下来的!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

清明时节要不要给先人上香磕头?
清明节传统习俗是要磕头的,祭祖给老人鞠躬或磕头应该是三个。扫墓时给祖先跪拜磕头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必须要遵守,一般和信仰没有关系,如果不跪拜磕头就是不尊重祖先,是为不孝。按照清明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扫墓,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祭祀,主要是寄托哀思。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

清明节祭祖需要做什么
准备去给祖先们扫墓填土。老天也知道人间的事故下起了小雨。疾步走来,心情无比沉重,转眼之间老人都相继过世,他们在世时正是那特殊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享一天福。待条件好了,他们也就老去了。多可怜的老人啊。年年延续着当地的习俗,来到墓地清除杂草,把新土铲起放到土篓里,背到墓前...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和意义
踏入墓地,熙熙攘攘的人群与缭绕的香烟交织,我们找到祖先的墓碑,父母与祖父母细心地准备祭品,我与兄弟姐妹协助分发。在庄重的仪式中,新土覆盖着墓碑后的小屋,母亲解释,这是清明习俗,象征着家族的延续与希望。爷爷在鞭炮声中点燃祭品,那声响穿透寂静,回荡在记忆深处。祭祖结束后,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

清明节的习俗?
除此之外,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插柳、标祀、标墓、采食螺蛳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吧~~~ 一、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

清明的习俗是什么?
寒食节与清明节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来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1、扫墓 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才时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为什么清明要祭奠祖先?
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12、忌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专家特别提醒朋友们: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诗人对清明节这一个节日进行描述过。然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在这一个节日中也是有很多习俗的。这一天最大的习俗就是人们都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给自己的祖先扫墓。除此以外,还会有洗眼睛、插柳、吃清明以及踏青等习俗。一、给祖先扫墓在中国清明节这一天,大部分人都会...

清明的风俗有哪些传统
1.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扫墓 在中国历史上,扫墓是清明节的重要传统,用以向祖先致敬。今日社会中,人们依旧保持这一习俗,清扫坟墓,以此纪念先人:除草、供献祭品、在坟前祈祷、焚烧纸钱,或简单地放置一束鲜花,表达对已故亲人的记忆与怀念。2.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

清明节的习俗。
❤️‍🩹💛1.扫 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

红桥区17088931917: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
濯璐乔莫: 墓祭原本是贵族的活动,贵族有碑有墓,而老百姓的通常叫坟,原来墓祭活动是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来)进行的,“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直至唐朝唐玄宗时期,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后来寒食与清明混为一体,清明节祭祀遂成习俗.清明节祭扫先人墓地,历来为百姓十分看重.如果不祭扫,就会被认为是“断后”.

红桥区17088931917: 2022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来历
濯璐乔莫: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

红桥区17088931917: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濯璐乔莫: 清明节与扫墓习俗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国历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说,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

红桥区17088931917: 清明节的习俗传说故事(扫墓的由来和寓意)
濯璐乔莫: 一、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人们在上坟祭祖的同时,也会到郊外出游一番,享受春天的美景.1、荡秋千:春秋时期就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了,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

红桥区17088931917: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啊?
濯璐乔莫: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红桥区17088931917: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扫墓这个习俗的由来 -
濯璐乔莫: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

红桥区17088931917: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濯璐乔莫: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清明节的来历简短,清明节是古代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 清明节的由来简介之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

红桥区17088931917: 四月四日清明节的起源及扫墓知识点
濯璐乔莫: 清明节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

红桥区17088931917: 扫墓的由来?
濯璐乔莫: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红桥区17088931917: 扫墓的习俗相传多久了?
濯璐乔莫: 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 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 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 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