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点和二百五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澹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百五”和“十三点”的准确含义及来源是什么?~

二百五的来历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
http://bbs.hnpj.com/dispbbs.asp?boardID=9&ID=11608

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十三点”的由来——“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就系代表人既性格>。
“二百五”这个词出自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齐国宰相苏秦被人杀害,一时未能破案,齐王想出了个“金钩钓鱼”之计,将苏秦之首悬于城门并张榜云:苏秦实系内奸当斩,杀苏秦之人属为民除害,可来领赏黄金千两。于是便有四人前来请赏,都说苏秦是自己所杀。齐王一看便知道都是几个傻帽,气得问这千两黄金怎样分法,四人齐管:每人二百五。齐王听了大怒,喝令把这四个“二百五”斩了。后来“二百五”便成了傻帽的同义词。

“十三点”的由来——“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二百五”这个词出自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齐国宰相苏秦被人杀害,一时未能破案,齐王想出了个“金钩钓鱼”之计,将苏秦之首悬于城门并张榜云:苏秦实系内奸当斩,杀苏秦之人属为民除害,可来领赏黄金千两。于是便有四人前来请赏,都说苏秦是自己所杀。齐王一看便知道都是几个傻帽,气得问这千两黄金怎样分法,四人齐管:每人二百五。齐王听了大怒,喝令把这四个“二百五”斩了。后来“二百五”便成了傻帽的同义词。

二百五的来历(共6则)

1、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2、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5、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十三点

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俗语出典释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泾浜语”,但癔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疯狂急躁,语言含糊不清,与其有很大差别,所以大多数人否认这个来源。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沪语“十三点”主要用于指女性的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该词也多出自妇女之口,男子较少使用该词。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是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难道有十三点?当然是出了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
所以,"十三点"就是代表人的性格"癫癫地"


二百五,13点,。。。这些话的由来?
”秀才赶集回采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老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说法三:源于唐朝官司职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宠大的仗仪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名,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名,...

十三点和二百五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二百五”这个...

为什麼骂人二百五不骂三百?
典故五 古代一千钱为一吊,五百钱为“半吊子”,比“半吊子”更差的称“二半吊子”,就是“二百五”了。典故六 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时间久了,人们就用“二百五”(半疯)来形容那些好出洋相、说话不正经、处事敷衍随便的人 ...

为什么会用250来形容一个人笨?有什么典故吗?
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5、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

“二百五”为啥会成了骂人的脏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可能大家要问了,为什么"二百五"会成为骂人的话呢?关于"二百五"的起源,受到公认的,主要有这三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古代铜钱的"半疯"古代人们大都用铜钱进行交易,五百两为一封,一千铜钱为一吊。而二百五十两则为"半封"。半封钱是"半疯"的谐音,也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鲁莽,脑子缺根弦,经常做...

“二百五”一词是怎么来的??
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这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三、源于民间传说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

250是来自于哪个典故呢
3. 民间传说中,一个老秀才给两个儿子起名“成事”和“败事”,秀才的妻子说他们都是“二百五”,这个故事也被用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来源。4. 推牌九是一种赌具,其中“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配在一起是十个点,被称为“毙十”,是最小的点,后来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什么事也做不好...

二百五的典故起源于哪里
关于二百五的典故起源如下:一、源于齐王故事 苏秦身挂六国相印,风光无限,遭到很多人嫉恨。后来,苏秦被杀,凶手逃之夭夭。齐王引蛇出洞,声称:苏秦是个大内奸,所以刺杀苏秦的人是为国除害,奖励黄金千两,于是就有四人领赏了。四人乐滋滋商量后,每人二百五。此时,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

二百五的由来和典故是什么
”四个人听了此话都面露喜色,同意了自己就得二百五也行。见他们都承认了,便命令手下将这四个人都杀了,为苏秦报了仇,“二百五”这个典故就是这样来的。二百五的由来与苏秦的死有关,通过这个典故讽刺那些为了获得不该得到的利益,不辨明情况莽撞行事的人。

二百五的典故
二百五的典故如下:相传,战国时候,有个著名的说客叫苏秦,曾经劝说六个小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当时最强大的秦国。这个消息被秦王知道了,于是,他派出杀手在齐国暗杀了苏秦。齐王很恼怒,发誓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找不到凶手,为此,他想了一条计策。他让人把苏泰的头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

高邑县19537381496: 二百五和13点根据什么来的 -
崇油重组: 13点的根据:众所周知按照石英钟计时法一天只有12点钟,13点就是不存在的,因此用它来形容不正常的人.二百五的来历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

高邑县19537381496: 二百五的历史典故是怎么来的? -
崇油重组: “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1、源于战国故事.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二百五与二秆子...

高邑县19537381496: “十三点”说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
崇油重组: 于“十三点”的来由 第一种说法: “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 六和...

高邑县19537381496: 二百五的典故是什么 -
崇油重组: “二”即“二百五” 典故: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正当苏秦在齐...

高邑县19537381496: 为什么说傻子都说是250 ,不说260或280什么的?280这个数字还吉利些~! -
崇油重组: 第一个典故 古代一千钱为一吊,五百钱为“半吊子”,比“半吊子”更差的称“二半吊子”,就是“二百五”了. 典故六 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时间久了,人们就用“二百五”(半疯)来...

高邑县19537381496: 250的来历 -
崇油重组:有好几种说法,请看: http://www.citsgo.com/Page/xian/minsu/200503/2862.html 二百五的来历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

高邑县19537381496: 二百五的由来是什么? -
崇油重组: 二百五”这个俗语,用来称那些不够格儿的傻子.其实“二百五”是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4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4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真勇士也!一千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古代500个钱串起来为1吊,250个为半吊,所以二百五=半吊子

高邑县19537381496: ”二百五”怎么来的啊? -
崇油重组: 二百五的来历(共6则)1、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

高邑县19537381496: 什么叫十三点?
崇油重组: “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嗅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上海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

高邑县19537381496: 二百五的由来 -
崇油重组: “二百五”的由来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